上好一节科学课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也依然会有许多遗憾。下面就本课教学做一个简单的反思。
1.营造学习氛围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猜了五个谜语,比如:说它多大就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地球)这样的谜语,难度适中,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松了学生紧张的神经,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了科学学习状态。同时这几个谜语也都本课的教学内容(天文学)有关,所以猜谜语也营造了天文学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探索神秘的太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巧妙使用课件
本课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课件,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整合。课件的巧妙使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突破重点难点,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神州5号”飞船升空的录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神秘太阳系的愿望。通过播放“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关系的动画,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三者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认识“恒星”“地球”“月球”的科学概念。又如,通过播放“太阳系”动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八大行星、彗星和小行星,以及它们的运行规律。如果没有这些课件的参与,让学生想象和认识太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课件的巧妙使用,对于调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注重启发引导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许多回答完全不再我的预设之中,并且也有许多学生答不出的现象,因此我及时进行了启发和引导,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观看动画后,我问:“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了几次都未能说出其本质特征,这时我引导说:“从发光的角度去考虑。”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使学生认识到太阳是自己能发光的,而地球、月球是不能放光的,为认识恒星、行星、月球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