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愿生命从容》时,我在想,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看周国平先生书的,然后果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强烈的想要写下这篇文章,源于心中一直想对他说声谢谢。某种意义上讲,他曾拯救过我,让我没有完全放弃对生活的坚持。
20xx年,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年份。那一年我大学毕业,除了对未来的种种期许,几乎一无所有。总习惯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胡思乱想。9月份父亲病重,加深了我对生活、生命的恐慌,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面对无力承担的一切,怎么面对生命的虚无与缥缈。我试图通过阅读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和力量。所以,那一年也是我疯狂看书的一年。在那一年,我把周国平、毕淑敏、龙应台、史铁生、林清玄、刘墉等作家的大量作品搬回了家,一本本的读。倘若不是因为读书在多数人眼里不是坏事,我一定会被认为是重症患者。
至今,我仍旧道不明他们的文字究竟带给了我什么,但我坚挺的活着,越来越少的烦恼困扰我,越来越明白“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正因如此,我愿意向更多的朋友推荐这些书,它们或许不是灵丹妙药,看了后便可让你药到病除。但的确如三毛所言,“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愿生命从容》是编辑姜应满一手策划的,书中所含59篇文章,不是通过作者自选,也非她个人选择。而是她查看读者评论、读后感、分享数与推荐数,以及豆瓣、人人、百度、新浪、网易、腾讯等亿万网友感动和推荐数目最多的篇目所集合而来。可以说,这本书是读者们自己选择的结果。编辑本人,二十岁时开始阅读周国平的书,在几年的时间里几乎把市面上所有他的书籍都拜读过,她“因以文字端另一个灵魂产生的强烈认同、共鸣感而欢欣鼓舞”,并“静静地推介给周围的人阅读,不曾聒噪什么,它的气质是宁静、从容的,阅读它的人亦是安静的”。可以说,她和这本书似乎冥冥之中早已结下了缘分。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论真性情》)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都是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城里的孩子没有童年》)
再一次翻阅这些文章,过往的回忆又重现,让我有机会以书为契机,在不同时空下,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感动和感悟。但用不了多久,我又会忘了书中的内容,留下的只有心中越来越平静的从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