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从课程论的角度谈一谈我校读书活动的意义。
我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就是把我校建设成“温馨高雅的书香校园”,我校的校风之一是“博学”。而实现这一办学目标,营造这一教风的基本途径就是在我校广大师生中大兴阅读之风,进行扎扎实实的长期持久的读书活动。
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课程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就是这两门课的教科书上的课文本身并不是课程内容,语文和英语的课程内容之一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文本解读的知识和语感。而数理化生政史地等教科书上的文本及数理知识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内容。就是说,我们借助一切有意义的经过筛选的文本都可能达成语文、英语的这一课程目标,而不限于教科书上的课文,任何适合于达成课程目标的文本都和语文、英语教科书上的文本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和英语与其他课程的性质有质的区别。语文和英语文本解读的知识既包括字音、字形、字义、单词、语法和文学常识等构成的静态程序性知识,也包含文本解读方式等动态策略性知识。语文课和英语课都是语言类课程,这两类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健康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厚实真实的阅读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对于言语文字信息的摄取和表达敏化、美化、精确化、自动化,从而培养学生深厚的真实的语言感觉(简称语感)。而要形成良好的语感只能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密集的有意义的文本阅读和解读交流实践。这就意味着每一位语文、英语老师本身拥有巨大的寻找、挖掘可作为教学文本资源的巨大力量。这也意味着我们以后不要再把这些读书活动称之为课外活动了,其实大量的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是语文课程和英语课程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和组织我们的学生认真地、反复地阅读教科书上的文本,读本上的文本,还要阅读大部头的文学名著、历史作品、哲学作品,报纸、期刊、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与其他时政类文本,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中英双语期刊上的作品,还要阅读蕴含丰厚文化遗产的中国古代作品。
我们的老师对于学生健康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良好语感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着力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帮助。不但要有共同的文本阅读,还要有学生个性化的文本阅读;在就文本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帮助学生提出和思考有价值的问题;阅读后的训练要简化、精化,避免实效低下意义不大的烦琐练习。既要有朗读和背诵,也要有对文本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及解读策略指导;既要有阅读,也要有写作和交流;既要通过良好的考试成绩,也要通过丰富的交流展示,让同学们拥有读书的自我实现感,树立阅读的自信,从而让同学们实现可持续性的阅读。另外,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英语成绩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老师们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同学们的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语文、英语这两门课程虽然从形式上看,学习的是言语文字符号,但言语文字符号的本质意义在于其言语形式背后的言语内容,即文化。这些作为言语内容的文化包括人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的认知,人的多姿多彩的情感等。这些认知和情感通过变幻无穷的言语文字符号的组合呈现出来。因此,言语符号和言语内容在言语学习中是融为一体的。通过言语形式来了解外部世界,表达认知和情感,深深根植于人性。正是在借助言语文字满足学生认知世界,表达自我的需求时,学生的良好语感也就逐步地、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生的中考、高考的语文、英语成绩也将自然而然地得到普遍提升。另外,读书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我们的德育工作都有不可替代的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学生从读书生活中获得的真善美的熏陶,获得的丰富的历史和社会认知,及人格力量的形塑和成熟的文字表达交往技能,是其他的德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对外部世界,对历史、文化、社会、人性的广泛关注,用言语内容引导学生的言语形式学习,从而要求老师们自身坚持阅读,践行我校“博学”的校风。
我们将全力支持广大师生的读书与写作活动,通过校园网、校报、板报、电子大屏幕、演讲比赛等平台,大力展现老师们和同学们的阅读与写作成果,让每一位师生实现读书的价值。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勇于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就一定能把校建设成“温馨高雅的书香校园”、流光溢彩的特色校园、激情涌动的创新校园。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