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2020-08-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

  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措施

  1、改进笔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根据学生已有基础,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联系生活实际教学量与计量,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时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边形和测量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长与提高,注意逐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用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和喜闻乐见的素材,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喜欢数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