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课 本
学 校 长塘里小学 姓 名 高智敏 学 科 数学 年 级_______二年级____ ____
2018年上期
1
2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3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板书 例1、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设计 示意 框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颜色 人数 红色 9 黄色 6 蓝色 15 白色 8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师:为什么? 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9 黄色 6 4
蓝色 15 白色 8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3、拓展作业: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5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天数 晴天 雨天 阴天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 学 后 记
6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2)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统计数据的方法(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7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统计数据的方法 板书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设计 示意 框图 王明明:正正正 陈小菲:正正正正 姓名 票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陈小菲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票数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8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预设: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 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 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 学 后 记
9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10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 常用的记录方法:画“√”、画“○”、画“正”字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框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拓展作业: 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种类 客车 货车 15 面包车 25 小轿车 40 辆数(辆) 20 (1)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2)( )最少,( )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2、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一(1)班 四(2)班 六(1)班 5.0以上 29 27 18 4.9~4.7 11 12 20 4.6~4.3 5 6 5 4.2以下 2 3 5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11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12
【教学准备】 板书 1. 教师: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18个圆片 设计 板书: 平均分 示意 框图 分糖果:2 2 2 分橘子:3 3 3 3 3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境图 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 二(1)班的同学也很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物?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课件展示第8页图文。有6颗糖果,分给3个小朋友。你打算怎样分给他们呢? 出示课件:6颗糖果,3个小朋友 师:这6颗糖果怎样分给3个小朋友?有哪些分法?同桌讨论,用小圆片代替糖果分分看。 例如:(1)分成三份。1颗,1颗,4颗 (2)分成三份。1颗,2颗,3颗 (3)分成三份。2颗,2颗,2颗 师:想一想,哪种分法好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请多名学生复述。 2.教学例2(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师: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平均分的道理,我们就尝试来平均分这18个水果吧。(出示课件)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师:仔细观察,谈一谈题意 13
强调每份同样多 师:如果让每个盘子放的橘子一样多,该怎么分呢?用小圆片代替水果分一分 同桌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1个1个地把18个水果分到6个盘子里。 生2:先在每个盘子里放2个水果,再在每个盘子里放1个水果。 生3:每个盘子放3个水果。······· 师小结,引导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方法是多样的。 【巩固应用】 完成第8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4幅图,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再判断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要说明每一份同样多,不是平均分的,要说明至少有一份与其他几份不同。 第2题:要求学生数出每一份有几片树叶,强调每一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平均分(二) 14
教学目标(知识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能2.通过操作和交流,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力、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品德)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分了糖果和水果,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这节课又会分哪些东西呢? 2.出示教材第10页分果冻情境图。 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汇报,交流信息。 【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师:看到分果冻这个画面,你们想知道什么? 15
重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平均分(二)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每几个一份地分——平均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木棒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平均分(2)) 2.分组讨论解决“能分成几份”。 3.学生汇报:每2个一份,就是每份2个;8里面有4个2,所以能分成4份。 4.教师:如果4个果冻一份,那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5.如果4个果冻一份,就是一份有4个,那8个果冻里面有2个4,所以可以分成2份。 6、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每一份相同) 【巩固应用】 完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分分看。 师:这两个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总数都是12,都是平均分。 不同:前一问是求12里面有几个2,后一问是求12里面有几个6。) 第2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问:从图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圈一圈”。 小组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学习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 教 学 后 记
16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6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二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学情 分析
重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平均分练习课 平均分→每份同样多 设计 示意 教学准备: 框图 小棒、圆片、Ppt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对比练习 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学生动手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15根小棒,每5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17
学生动手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第3题。 学生用学具代替风车摆一摆。 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练习二第4题。 你们知道小猴爱吃什么吗?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根。 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根。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3)练习二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吗? (4)练习二第6题。 圈玉米。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操作。 有15个木块。 ①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②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6)练习二第8题 学生先数一数,再填空。 三、拓展练习 (1)练习二第9题。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18
(2)12个苹果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 四、补充作业: 1.先圈一圈,再填空。 ○ ○ ○ ○ ○ ○ (1) (2) △ △ △ △ △ △ △ △ △ △ △ △ 6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 12个△,平均分成4份, ( )份。 每份( )个。 2.看图填空。 (1)每束有( )个气球,( )束一共有( )个气球。 (2)一共有( )个气球,每束有( )个,分成了( )束。 (3)一共有( )个气球,平均分成了( )束,每束有( )个。 3.先想一想怎么分,再填空。 (1) 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 )只猴子吃。 (2) 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 )只猴子吃。 (3) 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8个,可以分给( )只猴子吃。 教 学 后 记
19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7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1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能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力、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品德)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 教师用课件逐一出示图,学生一起数。 教师用课件出示4只熊猫图。 20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圆片20个 板书 除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 12 ÷ 4=3 示意 除号 框图 教师: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竹笋。 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 (1)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教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亲自动手分一分。 (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依次用课件呈现并完成图。 (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教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如下。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对照图和文字,并辅助动作手势,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自主尝试,大胆表征,突出含义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教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典型案例。 (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学生作品可能有以下一些形式(各班情况不同,重在选取典型案例)。 12 3 3 3 3 12 4=3 12―3―3―3-3=0 12÷3=4 12÷4=3 教师:观察同学们创造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示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四、规范表征,建立概念,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激发需求,认识除法 教师:刚才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如果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示的含义,怎21
么办呢: 教师: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教师板书如下: 12 ÷ 4=3 除号 教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教师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2)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3)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教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五、及时巩固,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教师用课件呈现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教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教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教师: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吗? 教师:用15÷5=3表示的事件说也说不完。 六、巩固练习,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 (1)分一分,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 (2)先说说算式的意义,再动手分一分 ① 18÷2=9 ② 15÷3=5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4)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 七、课堂总结,点明目标 2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法。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8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除法(教材第14页例5以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知识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能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力、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品德)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23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除法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0 ÷ 4 = 2 被除数 除数 商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5。 (1)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A、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B.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C.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24
二、巩固练习 (1)例5后面的“做一做”。 ①“做一做”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 请一个同学先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②“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练习三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等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练习三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的结果3写在等号的后面) (4)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5)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布置家作:阅读书P13和P14。 教 学 后记25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9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除法练习课(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第5~11题。) 教学目标(知识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能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力、3.会看图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能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重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难点:会看图写除法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除法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读出下面各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8÷2=4 20÷4=5 35÷7=5 (2)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 )份。 26
板书 等分 设计 平均分 示意 框图 包含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①分一分,写算式。 ②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再提问:共多少颗草莓,九颗草莓为1份。4个为1份,边圈边数,“1个4,2个4……,”圈完再填空。 (2)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三第7题。 让学生看算式想:“要分多少个圆片》”‘÷’表示什么意思?再动手分。交流不同分法和结果。 小结:同一个算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 (4)练习三第8题 看一看,数一数,说说数学信息,再写乘、除法算式。 小结:观察角度不同,算式也不同,但乘除法间有联系。 (5)练习三第9题 让学生根据除数自己确定几个为1份,加深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6)练习三第10题。 自己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交流。 小结:等分,包含都是平均分。 教 学 后记27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0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除法计算(教科书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能2.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力、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体验探究的乐趣。 品德)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圆片学具。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激活经验,作好铺垫 填出( )里的数,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 )=6 2×( )=8 ( )×4=12 5×( )=10 3×( )=9 ( )×6=12 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28
除法计算 12÷3=□ 可用乘法口诀算。 示意 想:3×□ =12 框图 三( )十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你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看,猴妈妈正在给小猴分挑呢(呈现图)! 教师(出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教师:请一位同学把题读一读。 教师:猴妈妈要分几个桃?怎么分的?谁能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2÷3=□。 (2)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教师:先自己想一想猴妈妈是怎样分的,再看一看课件里演示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猴妈妈分桃的过程。 (3)明确探究要求,鼓励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分,我们能知道12÷3的商是4。如果我们以后每做一题都要先分一分,你会有什么感觉? 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就以12÷3=□为例,请同学们结合分桃的过程,想一想、试一试,可以把得到4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4)展示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和记录的过程会各不相同,教师应读懂学生的思考过程,挖掘其中合理的成分,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预设1: 第一只分3个,12-3=9; 第二只分3个,9 –3=6; 第三只分3个,6-3 =3; 第四只分3个,3-3=0。 教师:这位同学用连减的方法算出能分给4只小猴。看来你对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理解得很清楚! 预设2: 3+3+3+3=12 4个3 教师:这位同学采用连加的方法,4个3相加是12,也算出了分给4只小猴。 29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进一步组织交流,让学生的更多方法得到展示。教师及时予以评价,指出学生方法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帮助指导。 三、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用连减、连加的方法都能算出12÷3的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教师:看看小猴分桃后的图,你能想到哪个算式呢? 教师出示图片。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4=12。 教师:谁来说一说3、4、12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对比3×4=12和12÷3=□,除法算式的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哪个数?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是有联系的。我们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就可以用乘法来帮忙。 (2)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教师:要计算12÷3=□,你想用哪个乘法算式来帮忙? 教师:想3和几相乘得12,又需要借助谁来帮忙呢?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如下。 想: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商是4。 教师:看来计算除法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3)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12÷3=□的计算方法,同学们都想到了哪些计算方法? 教师:计算除法为什么要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教师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你喜欢哪种方法? 4.尝试练习,明确方法 教师:试着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计算12÷4=□的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12 ÷ 4=□,你想到哪个乘法算式?要想几的乘法口诀? 四、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30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巩固练习 ①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教师: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商的。 ②练习四的第3题。 认真计算,先求出商是几再连线。 五、布置作业:背1~9的乘法口诀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1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除法计算(教材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体会用多种方法求商的过程,感受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并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运用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1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除法计算 4 × 6=24 24÷4=6 24÷6=4 想:四(六)二十四, 想:(四)六二十四。 商是6。 商是4。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卡片,学生说出得数,并说出用的哪句口诀。 6×2= 3×4= 2×5= 3×3= 6×1= 4×6= 2×4= 3×6= (2)填空,并说一说括号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写出来的。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在前面我们学习过后除法算式中,都是通过平均分来计算除法的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计算方法呢?(板书课题:除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巩固练习 (1)例2后的“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2
说一说第1题是怎样想的。第2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练习四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再算一算。 计算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商的?(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得以结果,也可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求商,还可用乘法口诀求商) (3)练习四第2题。 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你能先编一道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怎样列式? 想:用哪句口诀求商。 (4)练习四第3题。 把得数与蔬菜上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连一连。 (5)练习四第4题。 ①让学生自己求商,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②让学生用举例或画图的方式,说明6÷6,2÷1算式含义,直观理解规律。 ③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规律。 ④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应用规律。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2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33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四(教材第21、22页练习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知识1.巩固所学除法知识。 、能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法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 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品德)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三( )十二 (2)口算 9÷3= 8÷4= 12÷3= 12÷4= 12÷6= 16÷4= 24÷6= 30÷5= 18÷3= 10÷5= 9÷9= 20÷4=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①指导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的意思。 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②说说三个算式中各数之间的联系,如乘法中的积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 34
③给出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其他算式。 (2)练习四第6题。 比一比,看谁得的玩具多? 其中部分题目被除数较大,可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练习四第7题。 ①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的。 ②从这组中让生体会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或变小,商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4)练习四第8题。 背一背所学的乘法口诀。 想:哪几句乘法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5)练习四第9题。 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 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老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6)练习四第10题。 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做帮助小动物看谁先到家的游戏。 (7)练习四第11题。 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方工画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8)练习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 学 后 记
35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3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课本第23页例,练习五第1、2题) (知识学、能目力、标品德)教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实际问题,并会写单位名称。 2.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重点: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3=5(只)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15÷5=3(个)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铺垫 口算。 30÷5 12÷4 3+3 10÷2 8×5 24÷6 15÷3 6÷6 18÷6 16÷4 25÷5 9÷3 二、探究新知 36
(1)出示例3. ①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A.从题中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B.从题中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B.想一想:怎样解答呢? 因为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C.怎样列式计算呢? 15÷3=5(只) 想:三(五)十五。 D.怎样检验是否正确呢? 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 ②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A.你们从题中知道哪些数字信息? 学生回答。 B.想一想:怎样解答呢? 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C.怎样列式计算呢? 15÷5=3(个) 想:(三)五十五。 D.怎样检验是否正确呢? 3个纸盒,每盒里有5只,一共有15只。 (2)比较上面两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不同的地方: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结果不同。 相同的地方:说的事件相同、计算方法相同,有一个条件相同,所用的口诀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然后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7
(2)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预习书P24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4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五(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3~9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减法 乘法 ←→ 除法 (平均分) 38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①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结合操作或画图,使学生理解可用连减,也可用除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除法是减去相同的数的简便运算。 ②比较这两个题,你想说什么? 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 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用除法计算,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 (2)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与除法的含义。 (3)练习五第5题。 ①出示情境 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②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4)练习五第6题 让学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使学生对乘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引导学生看清表格。 (5)练习五第7题。 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练习五第8题。 ①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③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 39
(7)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巩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拓展应用 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背乘法口诀表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5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整理和复习(教材26页) 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2.能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的方法。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40
(重材点、分难点析)教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主题图,口算卡片,课件。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议一议:有哪些知识要点?并把这些要点整理出来。 各小组汇报并展示整理的结果。 (2)单元复习。 ①复习除法的意义。 A.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所写的除法算式。 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41
B.出示第1题主题图。 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写出除法算式。 指出被除数、除数、商。 ②复习除法计算。 A.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又对又快。 B.出示第2题主题图。 学生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教师任意指一句乘法口诀,要求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③全班交流。 谁能把你的分法及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演分的过程,写出算式) 摆成4行,每行6盆 24÷4=6 摆成6行,每行4盆 24÷6=4 摆成3行,每行8盆 24÷3=8 摆成8行,每行3盆 24÷8=3 ④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并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把一根12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3)思考题。 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符号所代表的数。 四、布置作业 学
教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课题 练习六(教材第27页练习六) 42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6 )课时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和提高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出示口算卡。 24÷6= 18÷3= 20÷5= 30÷6= 6÷1= 2÷2= 12÷4= 10÷2= (2)回答问题。 ①10÷5=2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10÷5=2表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 也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用除法计算。 ②10÷2=5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10÷2=5表示有10个物体,每2个一份,平均分成了5份。也就是一个数,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也用除法计算。 二、指导练习 43
(1)练习六第2题。 学生解答此题后,让学生体会需要用除法运算解决的各种问题的表述方式。让学生会将语言表个正转化为符号表征。 (2)练习六第3题。 师小结平均分两种实际情况。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带领学生用画图等方法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三、提高练习 (1)括号里能填几?(依次出示这两个算式,学生回答) ( )÷3=( ) ( )÷( )=6 刚才为什么这么快就想到答案呢?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想它的乘法口诀) (课件分别导出从3÷3=1~27÷3=9,6÷1=6~54÷9=6) (2)请看一下题,仔细观察,从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18人做操。 ◎ ◎ ◎ ◎ ◎ ◎ ◎ ◎ ◎ ◎ ◎ ◎ ◎ ◎ ◎ ◎ ◎ ◎ ①除了这种方法排队,还可以怎样排呢? 出示:每排3人,站6排。 每排2人,站9排。 每排9人,站2人。 教 学 后 记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7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轴对称图形(教科书第29页例1相关内容) 44
(知识学、能目力、标品德)教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等。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轴对称图形 特征: 对称 对称轴 方法: 对折 完全重合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教师: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幅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 教师用课件出示右图。 看见这幅眼镜,学生们都笑得前仰后合了。 教师:你们笑什么啊?你们帮我出个主意啊! 教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可以说一说、画一画。学生:两边大小一样了,就是对称啊。 教师板书:两边一样。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师:下面这些图片是不是对称的呢(用课件呈现图)?如果你认为是对称的就打“√”,45
认为不是对称的就打“×”,说不准的打“?”。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进行逐一汇报交流,边交流教师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达成共识的对称的如图。 学生达成共识的不对称的如图。 学生有争议的如图。 教师:对于大家都认为是对称的图片,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 教师:大家可以拿出图片折一折,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折法,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鸭图是不是对称的呢?请你再来折一折,并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小鸭图不是对称的。只有在对折之后,出现两边重合的现象,也就是只有两边一样,才是对称的。 教师板书如下。 两边一样 对称 两边完全重合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现象呢? 三、在实际操作中深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师:刚才,大家认为这件小衣服是对称的,下面我们就专门来研究研究它。 教师:你有什么办法把它剪出来吗? 学生剪出小衣服之后介绍操作方法:用长方形的纸,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出这件小衣服。 教师: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他图案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行!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展示。 教师:这些作品都出自同学们灵巧的双手。很好!老师这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剪剩下的纸边并不对应(呈现图),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老师展示的这些作品,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它们有一点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教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对折,再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谁来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大家对折的这条折痕就叫作对称轴。 46
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来的图形上描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第1题 (2)完成第33页第2题 教师:利用这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数字图案,还能创作出轴对称图形呢(呈现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谁来猜一猜这些轴对称图形都是用数字几的图案拼成的? 教师:既然数字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那请你想一想,有没有对称的汉字呢?在英文字母图案中,又有没有对称的曲文字母呢?请你写一写,再在组内说一说。 (3)想一想,再剪一刀 教师: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它对折再对折(呈现图),然后只剪一刀,请你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图案呢?最后,再和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作品。 教师巡视后搜集学生一些作品,开展猜猜看的小游戏活动。 教师:一起来欣赏学生的一些作品。 教师(呈现图):猜猜像这样剪开后会是什么图案呢? 教师(呈现图):再猜猜像这样的图案是怎样剪开的呢? 五、课堂总结 教师:你能给今天的课起个名字吗?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我们发现将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它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其实啊,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对称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对称现象给我们带来的美吧! 教师呈现一些鸟类和昆虫、建筑、艺术品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教 记
学 后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8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47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平移与旋转(教材第30、31页例2、例3以及“做一做”和练习七第4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课件。 平移与旋转 像坐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平时你们是怎么到学校来上学的呢? 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行驶,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 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 二、探究新知 (1)你们喜欢到游乐场玩吗? 游乐场有许多有趣的游乐项目,你看到过哪些游乐项目?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 (2)教学例 2。 ①像坐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叫平移。 ②先让一名学生在教室里演示向前、后、左、右4个方向平移一两步感受平移,并要学生48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像电梯、扶梯的运动等平移,它不仅可以上下平移,也可以左右平移。 ③投影出示:哪几座房子可以通过平移完全重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 (3)“做一做”。 老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利用学具画一画。 学生独立练习,展示交流。学生可能会画出水平,竖直甚至斜向或散乱的小汽车图形,师可抓住生成资源进行分析与判断,深化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4)教学例3. ①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②把自己旋转起来你会吗?试试看。 ③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要求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5)小结。 今天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做陀螺。 想一想:陀螺的两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动手做一做,并试一试。 (2)练习第4题。 下面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想一想与其它小鱼能重合的小鱼可怎样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趣吗?你觉得有趣在什么地方?你学会了什么? 后 记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19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49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剪一剪(教材第32页例4和练习七第3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第一剪 剪纸人:(1)对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揭示课题 猜一猜,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你们喜欢剪纸吗? 这节课一起来剪一剪。(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4? ①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吗? 学生观察、思考。 ②你知道什么? 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50
③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④试一试。 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收集不同的作品。评一评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⑤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 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 (2)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 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人?说理由。 (3)思考。 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该注意什么? 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3题。 让学生依托想象借助剪出的图形和剪剩的材料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思路一:想象第一排图形展开的样子,第二排那个可以完全填充; 思路二:想象第二排图形对折,得到图形的一半,再与第一排图形拼在一起能做到完整的长方形就可造成。 (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 学生回答。 (3)拓展练习。 51
发挥想象,自主创造出作品。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0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七(教材第34~36页练习七第5~14题) 教学目标(知识 1.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2.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力、3、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品德)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剪刀、纸、镜子。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52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轴对称、平移、旋转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投影出示: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 按要求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 提问:蝴蝶图怎样摆放可由旋转变成平移? 两只小蜗牛怎样摆放就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七第6题。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回答。 小结:最巧的观察点如先观察三角形摆放的方向,即可排除第1、3、4幅画。 (3)练习七第7题。 先独立思考,学生再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4)练习七第8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图,再根据要求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练习七第9题。 学生同桌之间游戏,老师巡视。 (6)练习七第10题。 动手拼。 展示自己的作品。 53
(7)练习七第11题。 照样子,折一折,剪一剪。 交流自己的作品。 可不让学生操作,通过想象完成此题,可用于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 说:在折、画、剪时要注意什么? 帮助学生体会,折纸方式相同,剪的位置不同,展开后的图案也能各不相同,但都是轴对称图形。 ①投影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看出这个图形中是怎样移动这个小人的吗? 这些都是正方形的纸剪的,你能看出是绕什么旋转的吗? 都是沿着正方形的中心为标准,把正方形分成8份,即对折3次成三角形;人头在原正方形的中心,所画小人的手要连起来。 画法:讨论该注意什么。 以总的一条折边为主,头朝中心,手要连起来。 学生画,老师巡视指导。 剪法:学生操作。 ③展示:把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把错的作品分析一下。 (9)练习七第13题。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答案。 (10)练习七第14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三、自我评价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想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再剪书P36第12自己的图案。 教 学 后记54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1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本第37~39页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维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想:(七)八五十六 56÷7=8 想:七(八)五十六 49÷7=7 口诀:(七)七四十九 3×9=27 口诀:三九二十七 27÷9=3 想:(三)九二十七 27÷3=9 想:三(九)二十七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 ①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55
②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③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 (2) 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引出例1) ①请一人读题,提问:怎么解答列式? 56÷8= 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 学生独立试算,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 ②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③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到七乘八得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④变换上题,口算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⑤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⑥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3) 完成探究27÷9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引出例2) ①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②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③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 课本第38页的“做一做”。 ①“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快?(每一列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②“做一做”第2题。 56
指名回答。说说左边和右边的几道算式分别用了“几”的乘法口诀求商。 观察这些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函授思想初步感知,被除数变了,除数不变,商也相应地变了。) ③“做一做”第3题。 海豚顶球。 同桌之间相互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用哪句口诀。 (2) 课本第39页的“做一做”。 ①“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②“做一做”第3题。 小兔过河比赛。 学生比赛。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2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八(课本第40、41页练习八第2、6、7、8、9题) 教
学目标 (知识1.进一步巩固学生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准确地计算。 、能2.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品德)57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一起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练习。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八第2题。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认真读懂题) 你能解答这些问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2)练习八第6题。 学生看图,独立练习。这道题其实是求什么? (3)练习八第7题。 ①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拔河比赛 ②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每队有8个人。 胜队的奖品是48本书。 58
负队也有奖,是24本书。 ③获胜队平均每人得几本书? 学生独立完成。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解答、交流。 (提示:负队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胜队和负队一共奖多少本书?胜队比负队多奖多少本书等?) 三、加、减、乘除口算难点练习 (1)口算。 A、6×6 6÷6 6+6 6-6 B、比较后,各举一例说明计算方法。 18÷3 18-3 24÷3 C、6÷3 8×4 D、 ÷3=6 ÷ 2=8 板书设计:加、减、乘、除(想口诀)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3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解决问题(课本第42、43页例3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九第2~4题) 59
教学目标(知识1.会用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品德)重点: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解决问题 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①出示主题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从图中可知道些什么? 知道一些商品的价格,如一个熊猫玩具6元。 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②解答这个问题还要用到什么已知信息? 先找到一个地球仪的价格。 一个地球仪8元,56元里有几个8元,就能买几个地球仪。用除法计算。 56÷8=7(个) ③怎样检验做对了? 学生思考,交流。 一个地球仪8元,7个就是56元。 60
(2)想一想。 如果用24元买了6辆小汽车,每辆小汽车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把24元平均分成6份,每份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提示:A 买6个皮球共多少元?B、42元可买几只蟹?)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2题。 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找找图中告诉了什么数学信息。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3题。 读题。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3)第2题和第3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4)练习九第4题。 ①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②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6个5元一共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③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36天里有几个9元) ④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后 记
61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4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九(课本第43、44页练习九第1题、第5~9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知识1.进一步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2.通过练习,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习惯 品德)重点: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卡片、投影仪。 计算 解决问题 审题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计算练习 (1)练习九第5题。 走迷宫。 注意:算出的商是下一个算式的除数。(举例说明题目的要求) 比赛,看谁先走出迷宫。 (2)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重点复习右边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及对题意的理解。 62
(3)练习九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思路。 (4)练习九思考题。 理解“每个数只能用一次”是什么意思。 思考:这个题先填哪个算式比较好?为什么? 27÷3=9或27÷9=3 因为得数是27的只有一句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算式。 二、解决问题。 (1)练习九第9题。 学生读题。 问:这个题有几个问题?优惠是什么意思?便宜是什么意思? 现在每个多少元?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按题目的要求去解答。 (2)练习九第6题。 ①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②学生自己找信息。 ③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多个已知信息的情况) ④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审题后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教 学 后 记
63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5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整理和复习(课本第45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1.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2.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力、3.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品德)重点:明白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卡片。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整理与复习 1、你能把这个学期学过的所有除法算式进行整理吗? 学生尝试进行整理。 2、交流自己整理的方法。 方法一:按得数来整理的。 方法二:按除数来整理的。 64
3.板书按方法二来整理的情况。 (1)每一列有什么规律?那下一列的算式该怎样写?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2)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的算式写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二、发现横行的规律,横着看,你骚动 有什么发现? 三、口算练习 1.用除法算式卡片进行口算游戏。 2.将所写的算式按照商的情况进行第二次分类,如找出得数为某数的所有算式。 3.对学生不熟练的算式进行重点记忆和练习。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6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 教学目标(知识1.进一步巩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能2.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品德)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65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复习 (1)18÷6<36÷9<40÷8<54÷9<63÷9<56÷7<45÷5 (2)4×6=24 42 42÷6=7 答:正确的商是7。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根据下面的口诀分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练习十第1题。 比赛。 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读题,理解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 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练习十第3题。 ①出示主题图(游乐园)。 你看懂了什么? 冰激凌5元一盒。 雪糕2元一根。 30元钱一共可以买几盒冰激凌? 12元一共买了4瓶饮料,一瓶饮料多少钱? ②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③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66
A.题目有什么要求? B.汇报交流提问题的情况。 C.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关系。 三、提高练习 (1)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出错误的原因。 学生读题。 求出正确的商是多少。 交流错误的原因: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颠倒了。 (2)问:根据商是4,除数是6,可以求出什么? 被除数。 6×4=24 原来的被除数是:42。 (3)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42÷6=7 (4)思考: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要看清运算符号,不要抄错数字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7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课本第47、例1、“做一做”) 67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3-10+2 25+20-5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按顺序教育处。 二、探究新知 ①53-24+38 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子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需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54-24+38 =29+38 68
=67 小红买了3杯酸奶一共用了15元,小明要买5杯同样的酸奶,要花多少钱?怎样列式计算? ②15÷3×5 提问:这个算式里有什么运算? 你知道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引导学生观察小结。 这样的算式都是综合算式,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④交流小结。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齐读一遍) 口答运算顺序。 23+6-11 2×8÷4 72÷8÷3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4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板演或展示学生书写格式并点评。 (2)发作业本,指导书写格式。 书P50第1题。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后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8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P48例2及“做一做”) 69
教学目标(知识、能理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力、品德)重点: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混合运算 7+4×3 20-8÷2 =7+12 =20- 4 =19 =16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学情 分析
框图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 53-24+38 15÷3×5 二、探究新知: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板书并齐读一遍。 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划出来。在练习本上脱式计算。 三、课堂总结 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是怎样计算的? 四、布置作业:书P50第4、第6题 后 记70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29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课本第49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学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材重点分、难析点)教 学情 分析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设计 =7 × 2 = 35 ÷ 7 示意 =14 = 5 算式里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框图 板书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引入 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77-42÷7 14-7+28 7×7-5 40+16÷8 58-(14+6)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7×(7-5) ①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与之前学习的混合运算算式相比,多了什么? 71
②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什么? 告诉学生,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逐步演示并提醒学生: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下来。 (2)教学例3。 (77-42)÷7 ①说说运算顺序。 ②独立完成。 ③问不先算除法的原因,以深化学生对“先算括号里面的”印象。强调: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写来。 (3)小结: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下来。 (2)“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学生比较两组题的异同,并说出各类两步混合运算算式的运算顺序。 (3)做一做第3题。 先填空,再列成综合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0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一(课本第50~52页练习十一第4~14题。) 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巩固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版式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72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情 分析
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 示意 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框图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小黑板) 64÷8+4 8+36-26 55-7×5 (84-36)÷8 48÷(8-2) 5×9+6 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分有小括号和没有括号的两类)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 指名学生先说一说题目的运算顺序。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时强调书写格式。 (2)练习十一第5题。 提示:先要算出得数。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第6题。 先填空,再列成综合算式。 注意列的算式要符合原来的运算顺序。 (4)练习十一第7题。 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什么? 学生回答:括号。 怎样计算呢? 学生回答:先算括号里的。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十一第8。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每组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73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清楚认识到: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添加小括号,会改变运算顺序,也有可能改变计算结果。 (6)练习十一第9题。 引导看清表格。 ①第一个表格是被减数和减数。 被减数或减数是用算式表示的。 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的关系写算式,并计算。 ②第二个表格是被除数和除数。 被除数或除数是用算式表示的。 学生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写算式,并计算。 交流时说一说在什么时候要用括号。 (7)练习十一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练习十一第12题。 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想: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 (9)练习十一第13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10)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为以后学习减法性质作准备。 可要学生编一道题目来理解。 三、提高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 36÷4=9 12+9=21 ①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算式的结果“9”,出现在第二个算式里。 ②怎样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呢? 第二个算式里的9用第一个算式代替。 学生试一试。 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混合运算中,先算的是除法,不需要加括号。 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9”列在综合算式里。 74
(2)12+8=20 20÷5=4 学生尝试独立写一写。 交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如果不加括号,运算顺序就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不符合题意,所以要用括号帮忙。 (3)思考:刚才是怎样写出综合算式的? 四、小结: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教 学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1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第1、2题) 课题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书第53、54页例4、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 75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如何列综合算式正确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难点: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分步式 (1)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2)还要烤几次? 54÷9=6(次) 综合算式:(90-36)÷9 =54÷9 =6(次) 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探究新知 (1)教学例4。(出示情景图) ①从图中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一共要烤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 每次能烤9个。 问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②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 A.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交流: 学生:用图来分析,用一个长方形表示,一共要烤90个面包,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已经烤了36个,另一部分表示剩下的。 学生:求剩下的要烤几次。应知道剩下多少个要烤。 学生:根据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能求出还剩下多少个。 B.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还要烤几次? 54÷9=6(次) C.你能列成综合算式吗? 学生练习,集体交流。 76
问: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③怎样知道做得对不对? 学生思考,交流。 (2)小结: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 二、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交流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有两种不同思路列综合算式) 最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说想法,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哪种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将算法各样化推向算法最优化) (2)练习十二第1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解决问题。 全班进行交流时,先请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列算式。(强调格式)。 (3)练习十二第2题。 同桌之间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课堂总结 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 四、布置作业:书P54做一做,P55页1、2、3、4题。 五、板书设计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分步式 (1)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2)还要烤几次? 54÷9=6(次) 综合算式:(90-36)÷9 =54÷9 =6(次) 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 教 学 后 记
77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2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 课题 练习十二(课本第55、56页练习十二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 1.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 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 品德 ) 重点: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60-15)÷ 5 38-(42-24) =45÷5 =38-18 =9(米) =20(分)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36+4 (15+25)÷8 21+14÷7 3+5×9 8÷4×2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二第3题。 78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交流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最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说想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2)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解决问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交流想法。 全班进行交流时,先请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列算式的。为什么要添小括号? (3)练习十二第6题。 理解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为什么要添上小括号? 再让几名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十二第7题。 投影出示图。 从图中可以知道什么? 每个皮球要5元。 优惠:购买5个及以上,每个优惠1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李老师准备买4个皮球。 提示:如果没有优惠买4个皮球要多少钱。 如果有优惠买5个皮球要多少钱。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PK。 (5)练习十二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下半场两个班一样多是什么意思。 求上半场二(2)班得了多少分? 学生独立练习,解题交流。 四、布置作业:书P56页 五、板书设计 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60-15)÷ 5 38-(42-24) =45÷5 =38-18 =9(米) =20(分) 记后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3 )课时
科目 课题 数学 年级 二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整理和复习(课本第57页“整理和复习”内容。) 79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脱式计算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本单元学到的知识更有系统性,提高学生计算两步式题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生习惯。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学情 分析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 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教设计 育处。 示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框图 算式里有括号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 (1)你问我答。 同桌之间互出几道本单元所学过的综合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教育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下面各题。 42-35+5 36-6÷6 (5+2)× 8 18÷3×3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 80
二、整理和复习两步应用题。 投影出示花店。 (1)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康乃馨3元一枝。 百合5元一枝。 小明想买4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一共需要多少钱? 小红带了10元钱,两种花各买1枝,还剩多少钱? (2)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3)交流方法。 ① 3×4+5 =12+5 =17(元) 想:先求4枝康乃馨要多少钱,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② 10-3-5 10-(3+5) =7-5 =10-8 =2(元) =2(元) 三、综合练习 (1)对比练习。 填“>、<”号。 48-18÷6 (48-18)÷6 5+4×3 (5+4)×3 24÷4×2 24÷(4×2) 引导:观察每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1
揭示:每组题目数据相同,运算符号相同,但由于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它们计算的结果并不相同。 (2)一盒巧克力40元,一盒牛奶9元,两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算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①1盒巧克力、1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40+9+6) ②1盒巧克力比1袋薯片贵多少元?(出示:40-6÷2) ③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2×9+6)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今后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会更注意哪些问题?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4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 课题 练习十三(课本第58页练习十三的内容。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学生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合算式的能力;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领略数学魅力。 82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 分析
单元练习 a-b-c=a-(b+c) 80-25-38 80-(25+38) =55-38 =80-63 =17(本) =17(本) (6+□)× 5=40 6+□=8 □=2 6+2×5 =6+10 =16 答:正确得数应该是16。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对比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 (2)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你能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3)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2题。 ①学生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要求。 学生回答。 ②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为什么要添上小括号?隐藏的问题是什么? (2)练习十三第3题。 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一共进了80本《十万个为什么》, 上周卖了25本。 这周卖了38本。 要求:还剩下多少本? 83
②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练习。 ③交流方法。 80―25―28 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80-(25+28) 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④小结:a-b-c=a-(b+c)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4题。 小明在计算“6+□×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0。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学生先思考,完成后汇报。 引导揭示:这样的题目叫“错中求解”,解题的思路一般是先根据错误算法(6 +□)×5=40,运用倒推的方法,求出“□”表示的数,再按正确的算法计算“6+□×5”,算出正确的结果。 五、板书设计 单元练习 a-b-c=a-(b+c) 80-25-38 80-(25+38) =55-38 =80-63 =17(本) =17(本) (6+□)× 5=40 6+□=8 □=2 6+2×5 =6+10 =16 答:正确得数应该是16。 教 学 后 记
84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5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59和60页 (知识学、能目力、标品德)教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4)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活动和交流。 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20 ÷4=5(个) 21÷4=5(个)……1(根) 22÷4=5(个)……2(根) 23÷4=5(个)……3(根) 24÷4=6(个)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85
一、谈话导入 准备了小棒!可用小棒搭图形(书P59)以前搭过三角形,今天我们先用小棒来搭正方形。 二、探索新知 (1)用9根小棒搭这样的正方形,能搭几个呢?你来搭一搭。搭了几个?然后呢? (搭2个,还多1根?9里面有几个4?还剩几根?)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板书:9÷4=2,有什么感觉? 可以怎么改一下呢?(还有不同写法吗?) 板书:9÷4=2……1 1表示什么? 跟平时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写下来 9÷ 4=2……1 这个1你知道是什么吗?把物品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多出来的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余数 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这个算式会读吗?一起读。 9、4、2、1各表示什么? 刚才把有余数的除法表示搭小棒的过程,是有余数除法的横式,那其它几个数叫做什么? 板书:横式 (2)接下来请你用1根小棒摆这样的正方形,在脑子里搭一搭。再动手搭一搭,跟脑子里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用算式表示我们搭的结果 板书:11÷4=2……3 对同桌说说这4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有小棒搭,你能想到吗?怎样想的? 这个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图中的哪一个部分? (3)接下来,把小棒收好。 我们在脑子里搭小棒,用13根小棒来搭,能搭几个正方形? 86
你怎么想的? 用除法横式怎样表示。 (4)接下来猪我会说摆多少根小棒,17或18根选一种想出搭正方形的结果,用算式怎样表示?你怎样证明他们写的对不对! 还有不一样的证明方法吗?推测一下,19根小棒搭四边形,会怎样?用算式表示?你怎么想的,有什么变化?继续,20÷4=4……4,20÷4=25,哪种对?为什么?余数要怎么样?为什么? (5)接着写:21÷4=5……1 24÷4=6 22÷4=5……2 23÷4=5……3 余数最大是几,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还能怎么说? 三、总结 老师把这些除法横式分成了两边写,知道老师写的秘密吗?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你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认识? 四、关于有余数的除法,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还有什么想问老师的吗? 五、那老师来提问:如果用一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余几根小棒?摆五边形,可能会余几根小棒呢?比如,除法的竖式怎么写呢?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36)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87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课本第62~64页例3、例4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数学小本子。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 4 6 4 ) 1 ) 1 6 7 ) 4 7 ) 3 4 3 1 2 1 1 6 0 4 2 1 3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学情 分析
8 4 3 4 6 1 示意 框图 余数要比除数小。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准备 (1)分一分,说一说。 ①把10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 ②把10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 ③根据分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引入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作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88
续学习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请学生读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 ①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按要求分一分。指名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②列式算式:13÷4。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13和4表示什么? ③除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写一写。 ④指导学生写除法竖式。 小房子造起来,被除数住进来,除数站在门外面,商要站在屋顶上。 教师边说边板书。 ⑤结合竖式,提问:分成了几组?也就说明13里面最多有几个4,商是几。 提问:每4个分一组,分成了3组,共摆了几根?竖式中怎样算?4和3的积12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 13根小棒,分了12根,还剩几根?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1的? 在竖式中,“1”叫什么? ⑥让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⑦竖式中每个数表示图中哪一部分,用手指一指。 (2)如果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先分一分,再尝试写一写。 集体交流。 (3)教学例4。 43÷7=□……□ ①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 ②你是怎样找商的? 想:7和几相乘的积接近43,而且小于43。 ③在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89
④一个小朋友43÷7=5……8,对吗?说说理由。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2、63页的“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填写。 集体交流 (2)课本第63页例4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 订正时说说自己试商的过程。 (3)课本第63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4)练习十四第1、2题。 看图独立填写。 集体讲评。 (5)练习十四第3题。 用学具分一分,写算式。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必须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小本子上做书63页做一做。 教 学 后 记
90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7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知识1.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能2.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力、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信心。 品德)重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 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开火车)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91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3)今天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 重点练习38>□×5 , 60>□×9。 订正时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四第5题。 利用竖式呈形式帮助理解基数里面最多有几个另一个数。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十四第6题。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学生独立试写。 (里面也包含了表内除法的计算) 讨论:怎样很快能想出商来。 (4)练习十四第7题。 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5)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交流;如何才能找合适的商?可能遇到哪几种情况?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 (6)练习十四第9题。 写成卡片,做送信游戏。 (7)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仔细观察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92
交流:下面算式的得数是上面算式的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校验方法。 (8)练习十四第11题。 先判断,再说明理由。 (9)练习十四第12、13题。 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10)练习十四第14题。 问:根据什么来填余数?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四第15题。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方法:先根据余数比除数小,确定被除数。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求出被除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8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93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解决问题(课本第67、68页例5、“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 1.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2.探索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力、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品德)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课件。 解决问题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16÷3=5……1 答:第16面小旗是黄色。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旧知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94
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重点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解答? 要求要租多少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22÷4=5(条)……2(人) 为什么要租6条船? 因为还多出2个人,也要租一条船。 ③解答正确吗?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能坐20人,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2)教学例6。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页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①学生读题,知道了什么? 小旗有什么规律? ②想;怎样解答呢? 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 ③汇报。 A.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接着往下画到第16面,是黄色的。 B.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16÷3=5……1 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是某一组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7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讲评为什么要运4次。 (2)课本第67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①为什么最多买3个,而不是4个。 95
②为什么最多买2个,而不是3个。 (3)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十五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讲评。 (5)练习十五第3题。 引导学生先找出规律。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收获?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下课以后请同学们继续到生活中找一找。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39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96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有余数的除法 红 红 黄 红 红 余1:黄 余2:红 无余数:红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回顾规律,揭示课题 1.回顾规律 教师(出示如下题目):这里有两幅图,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1) (2)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两幅图中的图形都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也就是按规律排列的,根据这样的规律我们就能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图形。同学们真善于观察! 2.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并解决与规律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出示如下图):刚才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第(2)题中的第11面小旗是红色97
旗子。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教师监控,使学生理解题意。 2.提出要求,自主探究 教师:明白了题目的意识,下面请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暴露资源,组织研讨 教师: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教师用实物投影呈现学生资源,组织其他学生读懂这个学生的想法。 (1)预设1(如下图)。 黄 红 红 黄 红 红 黄 红 红 黄 红 红 黄 红黄 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教师:这位同学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结果的?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按时规律去做的? 教师:图上一个一个的圈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这位同学不但善于运用规律,而且还通过画图的方式把规律表示出来了。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逐个列举的方法得出结果。 (2)预设2(如罡图)。 黄 红 红 3 6 9 12 15 18 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教师:这位同学是怎样判断出第16面旗子的颜色的?他是怎样思考的? 教师:下面这行数字3、6、9、12、15、18表示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数到18就不数了呢? 教师:怎样就知道第16面旗子的颜色了? 教师(小结):这位同学把这一组一组的小旗子印在了脑子里,通过按组数的方法得出结果。 (3)预设3(如下图)。 98
黄 红 红 16÷3=5(组)……1(面) 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教师:这位同学列了一个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们看明白了吗? 教师:16、3、5、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你能到图中边指边说使大家更明白吗?16÷3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这个同学是通过哪个数判断出第16面旗子的颜色的? 教师:为什么余数是1,旗子的颜色就一定是黄色呢? 教师结合图解读余数1的含义。 教师:如果余数是2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又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教师:看来,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是由余数决定的。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4.回顾过程,梳理方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谁为大家简单地说一说? 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运用课件带领学生回顾过程。 5.巩固提升,强化认识 (1)基础练习。 教师:还是这组小旗,第20页小旗是什么颜色?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 教师注意监控,使学生明确是用什么方法,怎样判断出颜色的。 (2)变式提升。 教师: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第27面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有的同学用27÷3=9计算,结果没有余数,这该怎样判断呢? 教师:没有余数说明什么呢? 教师:有的同学是根据商来进行判断的,你觉得可以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看来,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是由余数决定的,跟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应该是每组最后一个。每组中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所以第27面小旗应该是红色。 99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教师呈现练习十五的第4题(如下图)。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教师:请你先自己读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请你把想法写一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案,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列。 教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谁来说一说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0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课本第69~71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5~11题 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有目的的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经历巩固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知识运用的乐趣。 100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练习十五第3题。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交流:怎样很快写出商和余数,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①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引导学生看图。 问:花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2)练习十五第6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 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②重点指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 101
学生先思考,再分组讨论。 (3)练习十五第7题。 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围一圈需要几个3米?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4)练习十五第8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一束花需要哪几种花?各要多少枝? “最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十五第9题。 看图,图中告诉了大家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6)练习十五第10题。 ①如果都住大房,至少要住几间? 学生独立练习。 问:为什么不是3间而是4间呢? ②如果都住小房,至少要住几间? 学生独立完成。 问:为什么是6间呢? ③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方法一:1间大房,4间小房。 方法二:3间大心,1间小房。 ④这几种安排住房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1间大房、4间小房或3间大房、1间小房。这样安排每个房间都住满了。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五第11题。
102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1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本第74~76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4题 (知识学、能目力、标品德)教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 (2)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 (3)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 (4)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 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 挂图、小正方体1000个,每小组准备一个计数器、数字卡片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 读作:一千 写作: 1 0 0 0 写作: 5 6 2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引入新课 看到这3堆小棒,你想说什么? (第3堆最多)(第一堆和第二堆差不多) 不知道数的,看一下是最多。 有一小棒正好是1000根,为什么? 还有不同意见吗? 103
第3杯小棒正好是一千根? 验证一下,是不是一千根,怎么办? 你想怎么数? 数的方法有很多,1秒钟数1千个数,1千秒大约要17分钟。 二、认识千以内的数 1、数数 从10数到1000,要数多少个数? 把你们数的,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会默数吗? 你的数,我拨的时候手酸死了。 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你会写这个数吗?这就是一千。 还可怎样写呢?1000 板书:个位 十位 百位 千位 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一千”叫做读法,这边叫写作。板书:读作、写作用绳子捆一捆让别的老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千根小棒。(10根捆一捆,再把10捆捆起来就是一千) 课件演示:1个百是100,2个百是200,3个百是300,…… 9个百是900,10个百是1000。 刚才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满十进一,十个百是一千,还初步会写一千。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哪一堆小棒,刚才2号小棒最少,猜猜,2号小棒大约是多少根? 课件:5个百 9个十 6个一 你知道是多少根小棒了吗? 你怎么知道是596根呢? 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一个同学上黑板写。 你猜他是怎么拨的? 写的这三个数不一样,但肯定有一样的地方? 这5捆大红色的在哪儿,用手指一指。 它的都表示什么意思? 104
再看9捆 ,在计数器上黑板上指一指。最后6个学生和写的6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个百 9个十 6个一。 你能往后数5个数吗? 这里数到什么时候最难数? 1号小棒不多也不少,介于一千和六百之间,它大约有多少? 想知道1号具体是多少根吗?独立完成练习纸。 题目,第一写一写,第二画一画,第三圈一圈。 写一写: 画一画 圈一圈 八百零三( ) 九个百根 九个十根 九个一根 计数器十位上为什么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为什么写数的时候, 却要写0呢,“0”能去掉吗? 还有多少根没有圈出来。(196) 如果圈的和没圈的全部数出来呢,是多少。999 这3个9代表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一样的意思。 在999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这时会有什么变化呢?图会发生什么变化呢?(10个1→1个10→10个10→1个百→1个千) 也就是满十进一。 803为起点倒着数,你会数吗? 798 799 800 801 803 老师这儿还准备了吸管?这吸管大约有多少根? 想知道,多少吗?一千。 那一千支铅笔捆成一捆,大约有多粗。 2、数位 刚才看到了小棒和计数器,数学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小立方体,一千个立方体在一起会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一个一个摆,现在10个一是十,以十为单位,自己来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现在图上有多少个小立方体。(160)再接着数,写下来。(209)现在是多少?(800,105
千 百 十 个 上面的200没有了,1000-200=800)(992) 三、我们身边的数 1、飞机每秒大约飞行250米,高铁……,汽车……,高铁、人走路1.38米 2、收到了900元压岁钱。(可能收到了多少张人民币?)(9张100,900个1元,还可能是 ,还可能收到多少张?(可能薄,可能厚。) 3、绕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000米。 4、长春小学2010年第二学期学生总人数是1280人,比第一学期增加12人。 估计一下,今天有多少人来听课? 想知道多少人吗?四千人左右,能和四千名老师一起上课,心情怎么样? 四、以后继续学习大数的认识。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2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课本第77、78页例3、例4及“做一做” 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进一步感知一千。 2.让学生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三位数。 3.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106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学会用算盘亿数和数数。 难点: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准备: 点子图、算盘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 10个100是1000。 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 1000里有多少个10。 ……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引入 (1)10个一是( ),10个一十是( ),10个一百是( )。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356 608 800 1000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3 ①出示彩点图。 问:有多少个彩点? ②你是怎样知道的? 一百个一百个地圈,有10个一百,所以是1000。 ③你还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分组讨论。 ④汇报交流。 10个100是1000。 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 1000里有多少个10。 107
…… (2)教学例4。 ①前面学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拨数的方法,数数和拨数除了可以用计数器外,还可以用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算盘并用手摸一摸算盘的各部分,然后提出问题:你看到的、摸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③在算盘上记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作记号,定作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老师边说边在算盘上贴出“个”、“十”、“百”,同时让学生也在自己的算盘上贴上“个”、“十”、“百”。 说明: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④介绍算盘拨数的方法。 A.认读算盘上的1~9各数。 B.拨珠的方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⑤让学生在算盘上找到个位、十位、百位所在的位置,并告诉学生,拨数时也要从高位拨起。 学生试拨563这个数,教师巡视,针对出现的错误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3)总结在算盘上拨数的方法。 ①先确定个位。先任意选定某个档为个位,然后依次左进为十位、百位、千位等。 ②再用算珠表示数。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位上的几表示几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以不拨珠,即空档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①学生独立拨一拨。 ②指名拨数,其他学生在下面拨,检查自己拨得对不对。 ③说一说:拨数时要注意什么? (2)“你知道吗?” 108
(3)思考。 算盘上的2颗珠子可以表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全部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算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3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六(课本第80、81页)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1.进一步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特点及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帮助学生形成1000以内数的良好的数感。 2.让学生经历巩固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重点:能正确地读写1000以内的数。 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计数器、算盘、彩色笔。 109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1000以内数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10个一是十 8 0 5 10个十是一百 7 0 0 10个一百是一千 5 1 2 8 5 0 1 0 0 0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和写,以及数的组成,这节课就来练习这部分的内容。 二、读写数方法的回忆 (1)回忆读数方法。 ①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的名称及其计数单位。 ②在计数器上任意拨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多少? 小结: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1000以内的数。 ③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学生读一读,然后齐读,再说一说数的组成。 回顾:一个数的中间有0是怎样读的?末尾有0的数是怎样读的? (2)回忆写数方法。 ①出示:一百二十七。 指名口述这个数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说说拨数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写出这个数,集体订正。 ②练习十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 110
小结:在计数器上拨数时,可以根据这个数的组成来拨珠。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写数也是按这种方法,在各个数位上写出数字来表示,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六第5题。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涂数。 独立练习,老师巡视,让学生说说该数的组成。 (2)练习十六第8题。 学生看图填写,集体订正。 (3)练习十六第9题。 学生独立写数,同桌互相检查。可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4)练习十六第10题。 学生读一读。 在算盘上拨一拨。体会0在算盘上用空档表示。 (5)练习十六第11。 你还能用什么形式表示这些数? (6)练习十六第13题。 学生在图上标一标。 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先找到整百数再精确确定该数位置,既巩固数序,又培养了学生数感) (7)练习十六第14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8)练习十六第15题。 先按规律填写,再读一读。 说一说每题的规律。
111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4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0000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82~84页例5、例6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1、2题) (知识、能目力、标品德)教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经历认识10000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数的组成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5.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数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学心。 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准备 挂图、教材中所需要的小木块、计数器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写作:2458 读作:二千四百五十八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感知10000以内的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和背景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你知道它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吗? 让学生根据背景资料,自己尝试读出公路、铁路的长度。 112
(2)课件出示下面的资料,让学生读一读。 平安社区总面积8864平方米,共有640户家庭,总人口2432人。社区内最大的平安超市总面积3640平方米。 共有1243个销售摊位。平安社区环境优美,购物方便,是理想的居住社区。 让学生读一读,感知10000以内数的大小。 (3)资料库中的这些数据都是比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 二、数数 (1)出示例5。 数数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那么能不能一千一千地数呢?教师出示大木块。问:这个大木块是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数单位来表示?(千) 老师依次出示大木块,带领学生数一数,当数到九千时,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一万) (2)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万是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万位在右边起第五位。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组织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4)制作数位顺序表。 已经认识了个、十、百、千、万五个计数单位,并且知道了它们的数位各在什么位置,问:你们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数位顺序表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求写出数位,而不是计数单位。 ②万位后面还有更多的数位,用省略号表示。 ③数位的顺序。 展示各小组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评价。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5)“做一做”。 学生按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三、认识1000以内的数 出示例6。(主题图) 113
①有多少颗星星? 先估一估,再想用什么方法来数? ②用方块图表示 这些小木中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先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一画,再指名说一说。 (有2个千,4个百,5个十,8个一) ③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 四、巩固练习 (1)例6后面的“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再相互交流。 第2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利用计数器,合作数一数,边数边拨动计数器上的珠子。 (2)练习十七第1题。 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和说一说。 (3)练习十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写的。然后师生共同订正,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万是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万位排在右起第五位。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以后还会学习比千万更大的计数单位。 教 学 后 记
114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5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0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A)(课本第85、86页例7、例8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七第3、4题。) (知识学、能目力、标品德)教 1.在学生读写四位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基础上,会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理解和掌握读写方法。 2.通过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经历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4.学生在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评价意识。 重点: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例题主题图、计数器。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745 2080 6009 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二千零八十 六千零九 读法: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法: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115
一、复习引入 (1)老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07 362 470 526 409 380 (2)教师口头读以下各数,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数。教师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前写,然后集体订正。 五百二十 七百八十三 六百零一 三百四十 九百七十二 一百零八 (3)说说下列各数是怎样组成的。 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它们的组成,再指名汇报。 1264 368 507 7264 640 (4)我们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万以内的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出示图) ①引导学生分别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读出来。 3745 2080 6009 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二千零八十 六千零九 ②想:后面的两个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第二个数中间的百位和十位上都没有数,第三个数中间的百位上和十位上都没有数。) ③这两个数怎样读? 引导学生先自己尝试读一读,写一写,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评议。 指名说一说读法,学生汇报。 教师接着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读一读,然后指名读一读。 5028 8005 4200 5660 有“0”的10000以内的数应怎样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④小结。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116
⑤中间的0不读可能会引起哪些错误或交流的困难?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不读。 (2)教学例8。 ①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写出来。 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并想一想是怎样写的。 指名在黑板上写一写。再集体订正。 ②这些数是怎样写的? 小组中相互交流,评议。 ③小结:写数时,先要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再写。哪个数位上数是几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几,如果哪个数位上没有数字就写0占位。写完后,要对照数位检查写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例7后面的“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两道题,并在小组中相互检查、交流。 (2)例8后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两道题,并在小组中相互检查、交流。 重点交流第2题。 (3)练习十七第3、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检查,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强调:读10000以内的数时注意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写数时,要想是几位数,最高位上是几,写完后要检查。哪一位,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用0占位 教 学 后 记
117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6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七(课本第87~89页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知识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能2.能通过练习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力、3.充分地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意识。 品德)重点: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难点:“0”的读写。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算盘。 练习 六千零三 六千零三十 六千三百零三 六千零三十三 6003 6030 6303 6033 一百个十是一千,一百个一百是一万。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本练习 (1)在一个五位数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2)一百是( ),( )里面有10个一千。一万里有( )个一千,一万里有( )个一百。 (3)8个十组成的数是( );6个千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118
(4)9999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最小的四位数是( )。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5题。 学生独立读数。 交流:读数时要注意什么?重点读1300,2016。 (2)练习十七第6、8题。 学生独立填空。 集体订正。补充:580里有( )个百和( )个十,580里有( )个十。 (3)练习十七第7题。 同桌在算盘上合作,一个拨数,另一个读数。 (4)练习十七第9、10题。 学生先独立写数。 集体订正。第10题重点写4个千和4个十,5个千和9个一。 讨论: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5)练习十七第11题。 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板书;一百个十是一千,一百个一百是一万。 (6)练习十七第12题。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7)练习十七第13题。 学生先填写,再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规律。 (8)练习十七第14题。 指导学生尝试去调查。 (9)练习十七第15题。 学生照样子写数。 后 记 119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47)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90页例9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掌握10000以内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能2.正确的运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00以内数的大小。 力、3.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能力。 品德)重点:掌握比较100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主题图、数字卡片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号和2号比,哪一个贵些? 940<1899 3号和4号比,哪一个贵些? 1350<2365 2号和3号比,哪一个贵些? 1899<1350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比一比”,在括号里填上“>”或“<”。 6( )20 66( )62 100( )89 75( )57 (2)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那么万以内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20
(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9电视机图画。 ①读一读每种不同电视的价格。 ②任选两种电视机,比一比它们的价格。 ③你是怎样比较的?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④汇报交流。 A.1号和2号比,哪一个贵些? 940<1899 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B.3号和4号比,哪一个贵些? 1350<2365 1350和2365都是四位数,1350的千位上是“1”,2365的千位上是“2”,所以2365大于1350。 C.2号和3号比,哪一个贵些? 1899>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比一比1899和1350的大小,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1899和1350都是四位数,千位上都是“1”,表示一千,1899的百位上是“8”,表示八百,1350的百位上是“3”,表示三百,八百比三百多,所以1899大于1350。 也可以这样比,它们的千位数字相同,都是1,比较不出大小,百位上分别是8和3,8比3大,所以1899大于1350。 (2)总结归纳方法。 你认为应该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发表意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教师指名汇报。 ①位数不相同时,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时,从最高数位比起,依次一位一位地比,在同一数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大。 三、巩固练习 (1)例9后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121
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2)练习十八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 (3)练习十八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十八第3题。 同桌之间摆数,并比较大小。 (5)补充:67个十 6个十和7个一 100个一百 10个一千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8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近似数(课本第91、92页例10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八第4题) 教
学目标(知识1.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能2.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力、3.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品德)122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难点:培养数感,学会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近似数 有9985人。 将近10000人。 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9985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10000是一个近似数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 ①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②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表示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123
③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烽,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必须要用准确数,你能举出必须用准确数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1)例10后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做一做”中的图画,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再根据文字中的准确数说一说近似数是多少。 603米约是600米,3198元约是3000元,9992人约是10000人。 (2)练习十八第4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把人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再在小组中交流评议。 你是怎样想的呢? (3)判断准确数和近似数。 ①哈尔滨市人口数量约为1063万。 ②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是43人。 ③我家一个月的用水量是8吨左右。 ④这件衣服45元。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49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124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八(课本第93、94页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熟练掌握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求近似数。 、能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00以内数的知识。 力、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品德)重点:熟练掌握10000以内数的知识。 难点:理解近似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 比大小 近似数 从小到大 接近几千 从大到小 按近几百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在 里填上“>”或“<”。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3062 3054 5176 5179 9989 10000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的。 (2)连一连。 比1000小得多 接近1000 比1000大得多 6601 600 423 935 1086 3516 978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5题。 125
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八第6题。 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再根据文字中的准确数说一说近似数是多少。 (3)练习十八第7题。 读一读表格里的数。 根据给出的数据学生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 (4)练习十八第8题。 同桌之间玩转盘游戏。 游戏之后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记录? (5)练习十八第9题。 学生独立写一写,并读一读。 (6)练习十八第10题。 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练习十八第11题。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多得多”和“少一些。” (8)练习十八第12题。 用4颗珠在算盘上表示四位数,可以怎样表示? 三、综合练习 由2、9、0、5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大约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大约是( )。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填一填,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组成最大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大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小的数字写在个位。要组成最小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小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大的数字写在个位,但注意最高位上都不能为0。 后 记126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0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课本第95页例11、例1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知识1.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力、2.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品德)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电视机:1000元 电冰箱:2000元 1000+2000=3000(元) 1个千+2个千=3个千 2000-1000=1000(元) 80+50=130 8个十+5个十=13个十 130-50=80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127
一、复习引入 (1)口算:40+20= 6+29= 83-30= 56-8= (2)口答: ①13个十是( ),25个百是( )。 ②7000里面有( )个千。 ③130里面有( )个十。 ④4000里面有( )个百。 (3)今天来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1。 ①五一假期里,很多商场的家电都推出特价优惠活动了,爷爷去买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板书;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②你们能解决吗? ③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1000+2000= ④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⑤方法优化。 有的同学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⑥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同桌交流算法,说说各自是怎样想的。 (2)教学例12。 128
①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②出示:80+50=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80+50= 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是130。 先算8+5=13,再在13后面补一个0,就是130。 130-50=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由13-5=8,再在8后面补一个0,就是80。 (3)讨论:对整百、整千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课本第96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看图。 根据图解决问题。 (3)游戏:捉鼠竞赛。 练习十九第1题。 分3组比赛 教 学 后 记
129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1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解决问题(课本第96页例13和练习十九第5、6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题策略、比较结果时,体验不同的人解题策略不同,解题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并能对解题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3.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 解决问题 电话机358元、电吹风218元,买这两种商品,带500元钱够吗? 电话机359元超过了300元,电吹风218元超过了200元, 300+200=500,带500元不够。 500元钱买电话机后,剩下钱还不够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假设电话机是300元,500-300=200,也不够买电吹风。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大家去过超市吗?我们都知道超市中有很多的商品,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商品。 出示三种商品:玻璃水杯、童话书、篮球。 能不能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它们的价格? (1)猜测玻璃水杯的价格。 130
①学生第一次猜测价格。(乱猜) ②透露一点,接近10元。 ③学生第二次猜测:11元、12元、8元、9元、13元…… ④大家猜得都很有道理,这些数都接近10,我们说它大约是10地,这个玻璃水杯的价格是12元。 (2)猜测童话书的价格:大约20元,价格18元。 (3)猜测篮球的价格:大约40元,价格42元。 刚才猜测商品价格的过程就叫作估计。它可以更简洁、迅速地解决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13。 电话机358元、电吹风218元(出示相应的图片和价格),买这两种商品,妈妈带500元钱够吗? ①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妈妈带了500元钱去商店买商品。 ②妈妈带的钱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合理。 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学生实际操作。 ③汇报交流: A.358+218的结果是多少?怎么算呀? B.电话机358元超过了300元,电吹风218元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带500元不够。 C.500元钱买电话机后,剩下的钱还不够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D.假设电话机是300元,500-300=200,也不够买电吹风。 …… (2)想一想:带700元够吗? 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 131
(3)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十九第5题。 学生先读一下表内的数据。 再回答问题,说自己的思路。 (2)练习十九第6题。 学生读题,先独立思考。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了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2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九(课本第97~99页练习十九) 教
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不家务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132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重点:掌握所学知识。 难点: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数位顺序表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近似数 估算 (根据实际情况)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九第4题。(卡片和信箱) 小猴送信游戏。 游戏前提醒学生:看清送信的要求。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九第4题。(卡片和信箱) 小猴送信游戏。 游戏前提醒学生:看清送信的要求。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九第2、3题。 ①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你会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 133
(2)练习十九第7题。 ①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有500厘米长的彩带,要包装3盒礼物。 已经用掉了300厘米。 扎花还需要240厘米。 剩下的彩带够吗? ②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3)练习十九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九思考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不同的整百数”和“每边三个数的和都是1500”。 思考:先填出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交流。 四、自我评价 本单元学完了,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 学 后 记
134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3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基本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达标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超标目标: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 克和千克的认识 轻:克g 重:千克kg 1 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每小袋大米100克 10袋→1000克=1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收集、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预设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 预设2:一根火腿肠是40克。 …… 135
小结: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 二、引导探究 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掂一掂。 师: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找一找。 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①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②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③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3)小组汇报。 小组1:这筒面约重1千克。 136
小组2: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 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包装纸上有提示。 师: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 预设: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师: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 (4)认识盘秤。 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 3、认识感知1克。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 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 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 师: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 师: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137
(2)找一找。 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 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 师: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 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 教师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 教师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 师: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 学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 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那说明什么? 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 师: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 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儿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 学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138
生明确:三、练习达标 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四、巩固提高 1、说出它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2、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3、知识拓展。 (1)大自然中的质量。 多媒体出示: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教 学 后 记
139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4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解决问题(教材第104页例3,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 (知识学、能目力、标品德)教 1、基本目标: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达标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超标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 解决问题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4=5(千克)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境 师: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140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师:想知道一些什么? 预设:1千克苹果有几个?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问: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苹果。 活动: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然后填写表格。 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师: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对比探究。 师: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 师: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 三、演示推理 师: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知道呢? (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 师:那么第三个问题呢?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你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教师质疑: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苹果大一些,20个苹果就比4千克重。) 师: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141
程吗?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4=5(千克) 师: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四、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1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3个1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4个1千克。所以如果3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3=8)千克;如果4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4=6)千克。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运用适当的估测策略去解决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5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142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克和千克练习课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基本目标: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2、达标目标: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3、超标目标: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教学重点: 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本练习 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4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2、在〇里填上“﹥”“﹤”或“=”。 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引导探究 1、练习二十第7题。 143
出示: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2、练习二十第8题。 出示: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 生:独立找,并记下来。 预设:①左边:3000克+3千克 右边:1千克+200克+800克 ②左边:3000克+1千克+200克 右边:3千克+800克 …… (2)师: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二十第10—12题。 144
三、练习达标 1、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出示: 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后,交流: ①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6÷2=3(千克) ②两只鸭的质量(6千克)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6÷3=2(千克) 2、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出示: 提示: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评价小结 师:本单元已经学完了,你学得怎么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教 学 后 记
145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6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数学广角 推理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推理 例1 小刚拿的是( 数学 )书 熊猫、羊、 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 英语 )书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146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 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147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7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简单推理(数独) 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能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力、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品德)教学重点 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 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148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149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8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课本第113页总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①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②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③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准备: 主题图 (重点、分难点析)教材
150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加减法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克、千克 图形的运动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二、这学期的收获 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151
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 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与同伴说一说 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59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总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课本第116页第1、2题和第118页第12题以及第119152
页第14、16题。) (知识学、能目力、标品德)教 ①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呃逆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②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③通过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重点、分难点析)教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今天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除法 二、复习练习 (1)口算练习。 32÷4 81÷9 15÷5 24÷3 42÷7 40÷8 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 153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二第2题 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5)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出示图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6)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出示图 学生读题 想:第一步要做什么? 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三、测评练习(小黑板)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9÷7 2×4 45÷5 56÷8 (2)在○里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3)用竖式计算 45÷6= 56÷9= 63÷8=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除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154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60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总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课本第117页第9、10和第118页第11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①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②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现象。 ③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数据收集整理 图形的运动 画正字 轴对称图形 平移 旋转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今天,一起来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板书课题. 二、复习统计 (1)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用画图形符号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 155
整理后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2)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1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④根据统计表,回答: 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该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三、复习图形的运动 (1)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 (2)练习二十二第9题。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观光电梯,滑滑梯…… 亲身体验一下平移。 全体起立,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 (4)练习二十二第10题 出示图。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练习。 (5)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 体验一下旋转现象。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四、课堂总结
156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 61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总复习:混合运算(课本第116页第3和第117页第8题) 教学目标(知识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能②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力、③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品德)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混合运算 30÷6-3 100-45-25 6×5+3 30÷(6-3) 100-(45-25) 6×(5+3) 教(重材点、分难点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基础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小黑板) 64÷8+4 48+36-66 55-7×5 (84-36)÷8 48÷(8-2) 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157
面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领不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2)对比练习 30÷6-3 100-45-25 6×5+3 30÷(6-3) 100-(45-25) 6×(5+3)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清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4)买东西。 故事书20元/本 钢笔10元/支 笔记本5元/本 书包45元/个 ①小东的妈妈用100元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②买1本书和1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③买1个书包和4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三、课堂总结 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记
后 158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62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总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116页第4题和第117页第5、6题以及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①让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关知识。 ②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近似数的理解。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重点分、难析点)教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知识回顾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回忆一下,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答: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159
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知识 (1)读数、写数的复习 ①出示收集的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小黑板) 长江全长6300千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 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 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 你能来读一读吗? 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 读数时,从( )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 ),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O或两个O,( ),末尾的0( ) ②写出下列各数。(小黑板) 二千七百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 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 说说写数的方法。 (从高位开始,哪一位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③练习二十二第4题。 独立练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数的组成 ①在计数器上把下面各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各数的组成。 例:2700由( )个千,( )个百组成的。 1458 3008 4060 8000 10000 ②练习二十二第5题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③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160
(3)复习近似数 练习二十二第6题 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比较数的大小复习。 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同学们举行跳远比赛,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有三个同学3次的跳远情况如下,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 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 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综合练习 (1)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 ①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②比3999大2的数 ③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④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 写出来后读一读。 (2)请你用0、7、3、1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 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再比一比他们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 学 后 记
161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63 )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总复习:克和千克(课本第117页第7题和第119页第17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品德)①让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合适单位的填写,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②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③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 洗衣粉、盐 克和千克 1千克=1000克 (重点、分难点析)教材 板书 学情 分析
设计 示意 框图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梳理 (1)说一说:你进超市买东西都见到过什么? 学生回答。 (2)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 质量单位。 162
质量单位有哪些? 克和千克 (3)直观感受 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千克或者1克? 出示:1块口香糖重1克,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盐重1千克。 (4)进率关系 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谁来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1千克的洗衣粉同样重? 1千克=1000克 (5)测量 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二、综合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2分硬币重1( ) 一袋瓜子重200( ) 一支牙膏重150( ) 一头牛重300( ) 一小瓶金龙鱼油重1000( ) 一只鸽子重250( ) 一个西瓜重4( )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 )4000克 48克( )2千克 5200克( )6千克-200克 50千克( )50克 900克( )1千克 1000克铁( )1千克棉花 600克( )6克+200克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 163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好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 思考: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想:2千克里有几个500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 学 后 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总第(64)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1、二2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总复习:综合练习(课本第114、115页第1、2题) 教
学目标(知识①让学生巩固提高本学期所学的各部分知识。 、能②通过综合练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力、③在练习中,体验知识的运用,获得成功的快乐 品德)164
(重点、分难点析)教材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教学重点: 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课件、计数器、长方形纸、剪刀 学情 分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数与代数的练习 出示第114页第1题 (1)找出这些算式中的除法式题。 同桌之间每人选一题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2)找出这些算式中的加、减法式题。 ①先独立计算。 ②订正后,交流。 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社么? (3)找出这些算式中的混合运算式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一说运算顺序 (4)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 把结果读一读并写一写 165
交流: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 (5)2708接近几千? 学生回答。 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6)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写下来并解答。 三、图形的练习 出示第115页第2题 (1)照样子剪一剪。 学生动手剪。 (2)找出你剪的图案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用彩笔描出他的对称轴。 展示学生的作品。 (3)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平移、旋转现象吗? 学生回答。 (4)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旋转现象。 独立思考、分组交流。 四、课堂总结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什么方面还要加强? 教 学 后 记
1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