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上《课课练》复习资料

2020-06-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1.1自尊自信

※1.什么是自尊?其表现是什么?

(1)含义: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2)表现: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2.自尊为什么始于知耻?(或:自尊心与羞辱心的关系怎样?) 自尊心与羞耻心是互为表里的。因为有了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着。

1.2明辨是非

※1.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2.做人的良知(标尺)就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怎样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1)以美好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2)懂得法律规范; (3)选择好榜样,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我们就能避免误入歧途;(4)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4.我们应怎样对待社会影响?

(1)对社会影响要作判断和选择。来自各方的社会信息,都要在我们头脑中过滤筛选,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2)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的影响。要分清是非,不能盲从,如果长辈有错,应给予纠正;

(3)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发出的信息,学会选择; (4)正确对待社会流行。第一,对社会流行的事物,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既要正确认识和借鉴其有意义的一面,又要避免盲目效仿追随,更不能沉迷其中,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二,要理性行动,自觉抵制“流行”中的不良诱惑,战胜自己的心理弱点;第三,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坚持自己的美好理想,做一个高尚的人。

※5.如何跨越障碍,做出正确选择?

正确的是非观需要付诸行动,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1)战胜自己,抵御诱惑;(2)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3)坚守美好的理想,身体力行。

1.3自我负责

※1.什么是有责任感?

1.有责任感就意味着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调节和自我引导。

2.我们青少年应该肩负什么任务?

(1)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塑造自我;(2)对他人负责,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3)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耀和力量;(4)对社会负责,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社会。

※3.如何培养责任感?

(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4)对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

2.1诚实守信

1.诚实的地位是什么?

(1)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的最重要的品德;

(2)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德的基础。

※2.讲诚实守信,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1)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德的基础;

(2)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虚;

(3)只有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4)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5)只有人人讲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进步。

3.撒谎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1)撒谎带来的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 (2)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 (3)人一旦撒谎成性,最终将受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4.信守承诺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重要性)?

(1)每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块石子;

(2)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3)轻诺寡信的行为只要做出一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长期难以弥补的损害。

5.什么是“善意的谎言”?

在某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 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这种掩饰是为了他

人,而且又不损害社会或其他人的利益,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6.我们应该怎样坚守诚信的绿洲?

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的学习、生活。以自己美好的人格和行为为一个诚信的社会增光添彩。

2.2平等待人

※1.“人人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品德。

※2.如何理解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1)人与人存在着先天和后天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不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

(2)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3.平等待人的表现是什么?

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4.怎样才能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2)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做到平等待人,要摒除陈腐观念;

(4)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消除各种歧视。

2.3与人为善

※1.为什么说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或:什么是真正的与人为善?或:善良的表现。)

(1)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得;

(2)善良是无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如果怀有自私自利的目的,为了得到某种回报,去做一些看上去善良的事,那不是真正的善良;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善良的人不是好好先生,而会在就困扶弱、维护正义的情境中与邪恶和错误作斗争;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既要善待亲人、朋友,也要善待其他人,尤其是要善待和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

(5)善良要落实在行动中。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善良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真正的善良。

※2.为什么说“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2)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因此助人是快乐的。

※3.将心比心有哪些要求?(怎样才能做到将心比心、与人为善?)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诚意为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4)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摒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3.1理解与宽容

※1.怎样才能理解他人?(理解与尊重、善意与沟通的关系如何?)

(1)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2)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3)实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即主动地接近、坦诚地交流、细心地领会。

※2.为什么说生活不能没有宽容? 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 (1)有宽容才能共处; (2)有宽容才能创造; (3)有宽容才能成就社会。

※3.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吗?为什么?

不是。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既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共处,成就事业。

※4.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1)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2)培养宽容精神需要不断求知;

(3)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4)培养宽容精神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3.2欣赏与赞美

※1.如何学会欣赏他人?

(1)要学会欣赏他人,必须拥有宽容友好的心灵; (2)要学会欣赏他人,必须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要学会欣赏他人,必须保持谦虚友善的态度。 ※2.为什么说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赞美的重要性) (1)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途径; (2)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 (3)赞美他人,必须是真心实意的。

3.3竞争与合作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

竞争与合作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两者常常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1)团体之间的竞争必然依靠团体内部的合作;个人之间的竞争,也不能缺少个人背后的社会支持力量;

(2)一个团体内部合作得好,有利于在团体间的竞争中取胜;同时,在合作的团体中也不排除个体之间的竞争,鼓励个人竞争,是团体保持活力和优势的内在动力。

※2.我们应该怎样学会竞争与合作?

让我们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合作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团结合作、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4.1关爱社会

※1.日常生活中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或在日常生活中如

何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1)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够给予同情和关心; (2)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够伸出援手; (3)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 (4)在利益面前乐于与他人分享。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途径。社区可以成为我们服务社会的起点;

(2)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将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3)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课题。

4.2情系祖国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1)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重视和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2)我们要主动学习和自觉汲取,以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调查、参观古迹、访问民俗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和体悟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素养;

(3)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吐故纳新,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4)当代中华儿女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取传统文化恒久

之精华,去旧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彩世界各民族之众长,才能建设起中国文化活力喷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有精神家园。

4.3放眼世界 (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