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重症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对策
2023-11-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重庆医学2009年2月第38卷第3期 271 ・护理研究・ 高龄重症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对策 . 于瑞英,梁泽平,杜慧敏,杨文群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摘要:在重症监护室特殊环境下,结合医疗环境、护理对象特殊性和疾病本身特点,列举主要风险因素并对高龄重症患者护 理危险因素给予评估,分析原因,指出护理重点和难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专科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以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高龄危重患者;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 快、家属思想负担重,病室管理严格,无家属陪护,容易造成患 者和家属心理分离[1],同时,高龄重症患者由于年龄、疾病及伴 随慢性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疾病恢复时间长和预后差等 因素,疾病转归难以预料。因此,护理人员应随时评估患者风 险,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及各种并发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实践表明针对高龄危急重症患者,及时准确评估风险,严 密观察病情,科学采取处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护理并发症的 发生。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某院ICU住院高龄危重患者 68例,男48例,女2O例。年龄8O~102岁,平均93.15岁,平 均住院天数69.10d。其中消化道大出血至休克17例;高血压 脑出血、脑梗死21例;多发肋骨骨折及下肢骨折3O例。均有 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治疗6o例。 ’ 2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 高龄患者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生理机能 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易发生非计划性拔 管、误吸、谵妄、深静脉血栓、心力衰竭及压疮等护理危险因素。 通过对本组68例危重高龄患者的护理,有效预防了此类护理 危险因素发生。 2.1非计划性拔管(UEX) 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气 管插管拔除或气管插管脱落,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 拔管 。这里主要是指气管插管和引流管,与患者躁动、意识 不清、不能耐受管道刺激有关。 2.1.1做好人院评估与宣教,实施保护性约束,对意识不清、 躁动及配合能力差有拔管倾向的患者,采取适当肢体约束和使 用防护栏。 2.1.2对不能耐受管道的患者应用镇静、肌松剂。同时严密 监测意识情况,并做好镇静度评分。 2.1.3加强个性化护理和舒适护理,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加 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减少患者因不舒适而造成 的躁动。 2.2 ICU谵妄综合征 与仪器设备应用时报警声、对陌生环 境不适应和家属不能守候有关。 2.2.1 对清醒患者做好人科宣教,了解家属探视时 ,并与患 者及时沟通,消除患者的距离感i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各项仪器 设备应用维护解释工作,注意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耐受程度。 2.2.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及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技 能,对仪器设备报警,应镇静沉着,处理及时准确,对患者及家 属做好解释;同时,尽量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为其提供安 文章编号:l671—8348(2009)03 0271 02 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2.2.3尽量保持患者卧位的舒适性。治疗护理时应耐心做好 解释工作,必要时应用止痛镇静药物,消除不适感。 2.2.4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社会背景,实施个性化护理, 对言语沟通障碍者,选择相应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如使用写字 板、肢体语言等,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2.2.5对心理障碍的患者适当延长探视时间,让家属、朋友能 够与患者充分交流和沟通。 2.3误吸 与患者意识不清、咳痰能力差、胃肠蠕动差等因素 有关。 2.3.1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呕血、呕吐胃内容物,应及时 检查气囊充盈度,及时吸出气道内分泌物。 2.3.2持续平卧位、头后仰会增加返流误吸机会,因此,凡鼻 饲患者应保持床头抬高3o。 l,及时观察并使患者卧位保持头 高位。 2.3.3鼻饲患者短时间内输注大量营养液使胃内压力急剧增 加,极易产生误吸。鼻饲时应严格遵循:稀浓度、小剂量、低流 速开始,并逐日增加,直到患者可以耐受,方法可采取持续泵人 或间歇重力滴注。 - 2.3.4翻身、吸痰前应暂停鼻饲30min,并抽空胃内潴留物, 防止翻身、吸痰等刺激引起患者返流误吸。 2.3.5严格执行管道护理原则 每班检查管道长度及在位情 况;定时回抽、冲洗胃管,每2小时1次;鼻饲前应确定胃管在 位情况;保持管道通畅;定时监测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2.4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 患者长期卧床,主动活动减少甚 至不活动;因疾病因素频繁采血等导致血流缓慢;休克、血容量 不足、脱水、利尿等病情影响,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4.1体位常规抬高双下肢l5。~3o。,双膝处于功能位,保 持双下肢温暖,必要时予暖水袋或保温毯保暖,各班注意监测 肢体温度、血液循环及皮肤颜色。 2.4.2与康复科共同制订理疗计划,被动运动四肢,每个部位 20 ̄30分钟/次,温水擦浴、泡脚1次/日;鼓励清醒患者主动 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指导行抬腿、提臀运动5O个/日,扩胸运 动3O个/日。 2.4.3密切观察趾端血液循环,监测腿围每2小时1次。发 现肢体非损伤原因出现红肿、双侧不对称,应及时制动,禁止按 摩,防止血栓脱落引起梗塞,同时,马上报告医生,及时行B超 检查。 2.4.4入住ICU后立即予穿弹力袜,持续使用抗血栓泵治 疗,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2.4.5正确及时应用抗凝药物,用药后密切观察全脑征、各种 272 重庆医学2009年2月第38卷第3期 引流液性质、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淤青等。同时,注意监测凝血 功能。 的前提。ICt:高龄重症患者需求多,病情复杂,护理人员需要 具备高度的责仟心,科学严谨,慎独审慎,真正“以患者为中 心”,体现人性化关怀,从环境、疾病、心理人手,为患者提供安 全舒适的护理服务。 2.5心功能衰竭 与患者心肺功能差、输液总量多,输液速度 快有关。 2.5.1 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值和出入量,除严密观 察、随时执行医嘱外,常规每4小时统计1次出入平衡情况。 2.5.2严密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意识及瞳孔变化。 4.2营造舒适环境,加强护患沟通是提高高龄患者护理质 的条件。ICU环境特殊,环境温暖舒适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 力,排除孤独恐惧感。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 心理支持和动力。 4.3提高专业技能,强调细节护理是提高高龄患者护理质量 的关键。高龄危重患者疾病转归难以预料,救治风险高,每一 2.5.3观察患者眼球结膜、四肢及全身有无水肿表现,痰液性 质及繁,如发现痰液稀薄或有粉红色泡沫痰,及时报告医生。 2.5.4根据患者病情、药物性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常规每 口总量24h内均衡泵人,防止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多通道 输液时,注意按照要求调整输液速度。 2.6压疮 与高龄患者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皮下脂肪减少, 个护理环节均尤为重要。如:保持正确体位防止误吸,采取措 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和静脉血栓形成,稍有疏忽均会影响患者 预后和转归。 4.4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制度足提高高龄患者护理质量 加之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而致使皮肤完整性受损有关。 2.6.1 保持床铺干净整洁平整,及时更换污染被服,保持皮肤 整洁。 的保证。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要求高,面对护理风险,不 断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科间协作.从专业角度思考并改进监护 2.6.2尽可能减少皮肤受压时间,予卧气垫床,定时翻身每2 小时1次。骶尾部尽量不垫气垫圈,因高龄患者骶尾部皮下脂 肪较少,皮肤较敏感,使用气垫圈充气多与少均会造成皮肤刺 激,导致局部皮肤发红。使用高密度泡沫海绵垫为宜。 2.6.3加强受压部位皮肤评估和评分(Braden评分和Norton 评分),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皮肤护理。 3结 果 室护理]: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高龄危重患者入住ICU例数 逐年增多,如何保证高龄危重患者ICU治疗质量,有效避免护 理风险和护理并发症,值得护理人员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爱琴,叶静,杨惠清,等.公示重症监护室护理内容的效 果E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 2):l1 51. [2]陈爱萍.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 华护理杂志,2007,42(1O):934. 本组患者3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但均给予及时处理,未 造成不良后果。68例患者,因预防及时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 栓,无1例发生压疮。 4讨 论 3]董春辉,马兰军.卧位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人性肺 炎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OOl,36(1):21. [4]王秀英.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临床新医 学,2006,6(6):575. 重症监护室环境特殊,护理治疗要求独具特点,其护理质 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疾病转归及牧治成功率[4j,尤其 是针对高龄重症患者特殊群体,只有加强护理风险评估,加强 专科护理管理,强化质量管理,才能有效预防护理并发症。 4.1增强爱伤观念,体现人文关怀是提高高龄患者护理质垲 ・(收稿rI期:2008 09 18) 护理研究・ 273例地震住院伤员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鲜继淑 ,吴新军 ,甘小琴 ,吴雪晖 (第三军医大学:1.西南医院,重庆400038;2.大坪医院,重庆400042) 摘 要:目的 回顾性总结汶川大地震中送达本校两所医院273例伤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护理。方法 统计本校两所 医院所收治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治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72.2 ),胸腹部伤(27.5 ),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 【6.9 )。发生并发症者55例(20.1 )。所有伤员经过积极的治疗,严密观察及处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无1例截肢。结论 严密观察与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是提高地震伤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伤残程度的关键。 关键词:地震;伤员;护理 中图分类号:P315;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09)03 0272—03 地震造成的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同时有大批伤员出现, 多发伤多见。影响地震后致伤的因素包括震级、震源深度、地 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裂、地震时间等 一。此次汶川大地震时间为5月12日14点28 分,震级为8.o级,震中烈度11级,震源深度33公里,死亡近7 1.1 一般资料 男l28例,女145例,年龄1~96岁,平均 48.6岁。致伤原因:建筑物倒塌206例(75.5 ),石头砸伤36 例(r3.2 ),摔伤31例(11.4O)。受伤部位:四肢及骨盆197 例(72.2 ),胸腹部75例(27.5 ),头面部19例(6.9 ),其 他13例(4.3 )。 万人,失踪近2万人,受伤37万余人,致伤原因多为建筑物倒 塌后压伤、砸伤所致,伤后由于交通、气候、次生灾害等,造成伤 悄复杂,救治困难。我校两所医院收治的273例伤员于灾后8 ~l3d先后送到医院,经过积极治疗,严密的观察与护理,恢复 1.2结果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者55例(20.1 ),其中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