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大地震。原本这场地震未波及到中国,但是这场地震却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抢盐。我们刚刚经历这场风潮的时候不免的会产生疑问:食盐,一种在正常不过的调味品,往常根本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日本发生地震后引来了众人的关注,并且是以“抢”字当先的?本文就以此次事件来探讨社会影响的相关理论。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影响理论中的基础概念是从众,它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从众心理在这次的事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表现的很彻底。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大量的核物质外泄,致使全球陷入了核恐慌中。由于公众对防核常识的缺乏以及对现实威胁的错误理解,大量公众疯狂抢盐。在这此风潮的开始阶段,谣言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大量不了解事实的公众,在少数人抢购囤积食盐的行为影响之下,盲目的随大众,加入到了抢盐大军中。个体在缺乏个体意识并且面临着强大的群体压力(周围的人都在抢盐),同时个体的判断并未及时得到支持的情况下,个体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从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有利于建立规范的社会体系,但是盲目的从众是一个丧失个体特性的行为,并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抢盐风潮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有关部门即使站出,澄清谣言,发布事实真相,媒体也不间断地对公众宣传正确的防治知识,从而使得规模浩大的抢盐风潮迅速消退,从而减少公众不必要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从众心理是建立在个体对群体所做出事实的支持基础之上的,当这个事实已经瓦解或者是个体不再支持,从众也就不会再继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