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人教新课标版复习题

2020-02-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班级:姓名:

观 沧 海曹操

这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碣石:山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xiāosèdàndàn

sǒngzhì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必须掌握的内容: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次北固山下王湾 (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借助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我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开阔,顺风行船,船帆儿端端正正地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轮红日已经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边已有春风的信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好的家书不知如何寄回家园?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那边。

1.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

必须掌握的内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春行:春天散步。)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春天骑马游西湖。唐朝时在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为盛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

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简析:

1、“孤山”两句是首联。它勾出了早春的轮廓。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2、“几处”两句是颔联。 ①写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有成语莺歌燕舞。 ②能改“几处”“谁家”为“处处”和“家家”吗?不能。因为这是初春,早莺、新燕尚少。 3、“乱花”两句是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4、“最爱”两句是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

必须掌握的内容: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情趣盎然的早春图景,为千古

名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色彩、形状方面描写初春迷人景色,表达作者沉醉之情。

yīng

zhuó

也是千古绝唱的名句。

3、敞开你善感的心扉,尽情领略春天的美好。初春的小雨、草色是那样的美妙动人:“天街小雨润如

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莺、燕、花、草无不传递着浓浓的

春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元)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因《天净沙 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一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那么安详,那么静谧,那么温馨。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

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以马之瘦衬出人之瘦。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何以堪!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游子。

必须掌握的内容: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①曲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直接写羁旅之思的是哪句话?你认为羁旅之思是怎样一种感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前三句作者将这九种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这三个句子,十八个字,却写出了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另外,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④名句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空间说,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说,那不是早晨活中午的景,而是日落黄昏的景。远在“天涯”的景,增加“断肠人”的多少愁死;而日落黄昏之时,“断肠人”还有今夜宿谁家的问题。由此可见“断肠人”的乡愁,是何等浓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班别: 姓名:学号: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 , 末年 家、家、。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

一、常识填空

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 ,号 ;是代著名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 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天净沙 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天净沙”是 ,“秋思”是。 2、《天净沙 秋思》作者,是代著名 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