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及启示

2024-05-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专题研究 TECHNoLoGY AND MARKET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及启示 李 丽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 成都610081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大于60%。农业人口占比重,而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受教育程 度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就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尤为重要。本文 将对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其现状和不合理之处,并且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分析结构分析 自2005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可见,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离不 开农业的发展,在当前,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仅需要 政府政策的倾斜,同时需要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出。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即为“支农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转移 支付、购买支出、发行公债、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以向农业生产 者提供农业公共品和服务,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 好外部环境为目的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资金投人。广义上包括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 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各种补贴与补助等。 1.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分析 图2 数据来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Jmac/year_idx.php? type=001&symbol=O010202.据该网站上全国GDP和第一产业GDP 数据整理计算得来 注: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第一产业GDP/全国GDP 比较图1和图2可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 重远远低于第一产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这说明,从总体上来 说,我国支农支出的比重还比较低。究其原因,首先是长期以来的重 工轻农思想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改变;其次,由于县乡财政 困难,导致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少;最后,财政支农政策的执行不 力,对支农资金的管理效率不高,导致财政资源的损失。 2.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分析 财政支农结构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重点和投入方向, 是财政支农政策的组成部分。由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历年来对农 业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部分事业费的支出远远高于其他项 图1 目,即对“两类资金”的投入最多,其次是对农村基本建设的支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据该数据库中财政支出数据 出,再次是对农村救济费的支出,最后是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 和财政农业支出数据整理计算得来。 支出,该支出在财政支农支出中比例最低。 注: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农业支出/国家财政支 2.1两类资金 出 对两类资金的支出明显高于其他支出项目,且可以看到,自 如图l所示,1987~2006年间国家财政用于支农的支出比例 1998年以来,该两项支出基本呈上升趋势。有学者研究显示,在 在7.12%~10.7%之间。其中,1998年财政支农支出比重最大,为 这两部分支出中,各部门事业费又占据了近80%的比例。数据显 10.7%,原因是从该年开始,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自1998 示,2003年,各部门事业费高达979.18亿, ̄112006年,该项支出上 年后,财政支农支出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后,由于国家对农业 升至1956.85亿元。由此可见,两类资金不仅占全部支农支出的比 的重视和扶持,支农支出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 重大,而且其内部比例也失调。 而1987 2008年间我国第一产业GDP占全国GDP比重都在 各部门事业费支撑农业事业单位的运转,虽然可以为农业 10.92%以上。如下图所示: 提供各种服务,扩大农户生产交易的规模,减少农户生产成本和 交易成本,增加农业产出,但是对农业生产支出可以直接促进农 技术与市场 第16卷第5期2009年 专氍碾褒 结构,明确资金投放重点,才能确保财政支农效益的发挥。根据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改进: 业生产的增长。虽然有研究指出,在农业发展薄弱地区应该支援 生产支出促进农业积累的建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当农业 发展到自身积累阶段后就要利用事业费来保障农业持续发展。但 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生产力发展仍然滞后,因此各部门事业费 的高比例和逐年高幅度增长显然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各部门 事业费支出的居高不下也助长了事业部门的铺张浪费,农民并没 有直接获取相应利益,使得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大打折扣。 2.2农村基本建设支出 1)控制农林水利气象部分事业费的数额 对各项事业费进行控制首先要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经费。据 调查,我国事业费支出过多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编制超标和机 构重复或有的机构名存实亡。对机构的精简、人员的控制主要应 该由各地方政府付出努力。其次,压缩支农事业费的支出,使有 相关数据显示,农村基本建设支出1998年前基本保持了一 个稳定水平,199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1998年后出现逐渐下 降的趋势。基本建设支出主要用在大中型的水利设施和生态建 限的资源真正用到农民身上。同时,对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进行 监督,使钱用到效益最高、最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项目上。最 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生产支 出和各项事业费进行合理分配。 设项目方面,其职责主要在基层县乡政府。但是,县乡政府财政 收支状况较差,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大多连国家投资项目 的配套资金都难以真正落实,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力 很小。可见,目前农村的基本生产设施薄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农村救济费 对农村的救济费支出在20o2年达到最低2.81%,之后逐年呈现 上升趋势,2006年上升N5.74%。救济费主要改善的是农民当期收 入,尤其是对贫困农民和当农业遇到自然风险时,用以保障广大农 民的生产和生活。但它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其受益范围有限。 2.4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相关数据显示,近20年来,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比例 基本都在1%以下。其变化幅度不大,相对于其他项目的支出处于 微不足道的地位。而且自1995年下降No.52%后,虽然略有上升的 趋势,但上升并不明显和持续, ̄1]2006年该比例也仅为0.68%。 三项费用主要是指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 补助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并不只适合第二第三 产业,对农业同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促进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农 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对所有的农民都有益。可见,农业科技的投 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对于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 着现实意义。 然而,数据显示,对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还远远在救济费之 下,可见政策的指导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3.相关的启示与建议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 农业的支持。纵观世界各国,由于农业和农民自身的薄弱,解决 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受教育水平低下和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都需要政府给予大量的支持和保护。而且,大部分国家都制定了 适合本国国情的支农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在支农服务上做了较 多努力,然而,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各 种不足也在所难免。 3.1保障支农资金整体规模的合理 目前,我国已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反哺阶段”。 对农业的支持并不是一句空话,更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人,使一 部分经济利益向农业转移,这也是国家对农业实施保护的直接 手段。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增加对财政资金投入的规 模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 加大财政埘支农的支出,首先要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发挥财 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其次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快速扩大对 基层的一般转移支付,使基层政府能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谋福 利;再次要对支农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使支农资金用到实处, 用在效益最高的地方。 3.2优化支农资金的结构 一定时期财政的农业投入总量是有限的,必须合理安排其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我国,落后的基础设施日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 素,因此,必须加强对其投入。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农村基础设 施的建设应该采取国家出资为主,农民出资为辅的方式。主要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仅 要投入到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上,也要加大对中小型农田水利建 设的投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例如对交通、通讯网络、 金融、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进行投入,提高农民信息占有能力, 促进其生产力,加快农业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对农田建设和保 护,水土保持和治理等生态环境的建设。 3)加大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投入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可以弥 补农业资本积累不足的缺陷,提高农业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 产率。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中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投入明显不足, 为此,必须明确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增强科技兴农意识。具体 措施如下: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增 加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技 术人才下乡,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 和农民职业培训的资金支出。 4)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支农资金也存在多头管理的现状况,很多学者的 研究表明,其管理和使用缺乏效率,并没有真正做到钱尽其用。 为此,在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整体投入和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比例 的基础上,还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安排和监督。首先要整合 支农资金,对其来源和使用都进行统筹安排;其次,减少划拨的 中间环节,使资金的使用更有效率;再次,建立有效的资金使用 绩效评价制度;最后,建立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对其使用进行 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吴婷.论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及其优化[J].经济研究参考, 2007,(5). [2】王丽丽.试析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及其完善措施[J].安徽农 学通报,2008,(14). [3】叶翠青.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的J'l题及政策建议IJ].财政研 究,2008,(4). [4】张帝,翟印礼,陈立双.财政支农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国外财政 农业投入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8,(7). [5]赵霞,穆月英.1998—2006年中国公共财政农业支出的绩效评 估[J].技术经济,2009,(1). 【6】胡鞍钢,魏星.财政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挑战与策略 [J].财经问题研究,2007,(5). [7]阳晓昀.我国财政支农支出f--I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 文,2007,(11).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