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2020-06-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百家争鸣 商品与质量 ・2 9 5- 辽河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郑见中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 1 24010) 【摘要】井网加密调整技术作为辽河油田的一项主要调整措施,始终贯穿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并不断发展和深化。通过完善单砂体 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程度,以此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但是如何现有注采井网调整与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有机结合起来才是辽河油田目前注采 调整真正意义所在。 【关键词】辽河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技术;注采关系 文章编号:I SSN1 006--656X(201 4)03—0295—01 一、井网加密调整的背景 所谓的井网加密调整,就是在层系细分为主的一次加密调整之 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针对纵向和平面高度零散、物性很差,分布 于各套层系中难以动用的剩余油为调整对象;以完善砂体平面系统为 核心;以井网加密的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加密井的注水或者采油来采 出老井中难以采出的储量,其层系、井网及注水方式都不能严格自成 系统的调整。为区别于一次加密调整(层系调整),凡是上述性质的调 整(二次加密调整或三次加密调整)统称为井网加密调整。通过实例 区块研究,薄差层仍有20%一30%的厚度动用差或未动用,剩余油分布 复杂。从密闭取心检查井中发现有含油显示但未计算储量的油层—表 外储层,含油产状以油斑为主,在电测曲线上起伏幅度很小,以前都 视为泥岩,作为隔层对待。其能否成为进一步接替的潜力,需要加深 认识和攻关。砂体解剖结果表明,表外层是表内层在平面上的自然延 续,是向泥岩延伸时的过渡性岩性,它分布于表内层的顶、底、周边 及内部变差带,是属于水动力不足的低能环境下沉积物。从平面上看, 多数表外层和表内层是交互分布的,互相连通的,是个统一体。增划 表外层后,油砂体平面上的连续性、完整性明显变好,面貌也大为改 观。进一步深化了对储层的认识,实现了地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二、局部变差型、充填连片型表外层,通过油层改造, 具有较高的出油或吸水能力 外前缘相的稳定砂席型表外层,由于分布面积较大,物性很 差,必须加密井网,把注采井距缩小到200m以内,通过强化压裂改造, 也具有一定的出油和吸水的能力。表外层投入开发使用后,可使薄差 油层注采的完善程度明显提高,不仅可以开采表外层自身原油,也可 以提高表内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对整体改善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提 高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典型区块的逐井逐层解剖认识到, 表外层和薄差层剩余油有三种类型:一是在未划出表外层时,原注采 井网中注采系统很不完善,砂体中有注无采、有采无注或缺注、缺采 现象比较普遍,划出表外层后,就形成了以表外层为主,包含周边表 内未动用薄差层的剩余油富集区。二是纵向上受高含水层干扰存在的 剩余油。三是平面上与高渗透带的渗透率级差太大,注入水波及不到 而形成的以表外层为主的薄差层剩余油。虽然这些剩余油分布很分散, 但纵向上各砂岩组中、平面上各个部位都有分布,迭加后,各井厚度 相差不太大,完全具备第二次均匀加密调整的物质基础。 三、油田加密调整的原则和主要做法: 一是调整对象表内储层与表外储层相结合;二是井网部署应有 利于向块状注水转化;三是加密井与更新井统一考虑;四是均匀布井, 选择性射孔。 (一)井网加密调整方案的编制 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是在油田层系调整后进行,由于油层水淹程 度的进一步增加,因此,井网加密调整的难度远大于层系调整的难度。 以致在调整方案的编制中,井网加密比层系调整更为复杂。首先是 搞清油田的潜力一这是基础,而要搞清油田的潜力必须搞清油层的 剩余油分布一这是关键,只有在剩余油情况比较清楚的条件下,方 ‘ 案的部署才有依据,方案的实施才能确保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储层精细地质研究 在垂向上细分单砂层,所谓沉积单元是指河流一次连续侧向迁 移过程中及三角洲分流连续向前推进过程中所沉积的旋回层,是储层 进行追溯对比的最小沉积单元。如通过对沉积单元的划分之后,厚油 层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一种为一次河流连续沉积的单一 型厚油层,另一种为不同时期河流砂体叠加而成的厚油层,油田高含 水后期,调整挖潜的重点对象为低渗透薄油层,因此,在精细地质研 究中应将薄互层在垂向上细分成单层,使小层的油层特征更加具体、清 晰。 纵向上细分沉积单元,依据小层内次级旋回及夹层的发育情况, 把储层细分对比到内部无明显连续夹层的单砂层。 在平面上细分微相,这一工作是精细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应在 宏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将河道砂细分为主河道、决口河道砂等类型。 将河间薄层砂细分出天然堤、决口扇、泛滥薄层砂等类型。将三角洲 前缘席状砂细分出下河道、河口堤、水下决口扇、水下天然堤、席状 砂等类型。并根据不同井点的沉积微相沟绘出砂体微相的组合特征和 几何形态。 通过精细层位对比和模式组合,可进一步将三角洲内前缘砂体识 别出溢岸沉积、决口沉积、小叶体三种类型的单一成因砂体。搞清单 砂体的内部结构和非均质特征。 根据单砂体的成因类型,确定出单砂体内部夹层的分布模式、延 伸方向、规模大小、分布密度等。并推测出砂体厚度和渗透率的分布 规律。特别是低渗透薄层与河道砂之间的接触关系应摘清楚。采用密 集的等值线,绘制出单砂层顶界或底界的等深图,即绘制出单砂层的 微构造图。搞清油层平面的断层分布, 利用密井网资料进行断层组合,确定出小断层的走向和倾向。 (三)精细地质研究的作用 一是油层的沉积微相决定着油层的渗透性;二是砂体之间不同 的连通关系,直接影响油层的水洗厚度;三是单一河道砂沉积的油层, 河道主流带水淹程度高,相邻两侧的非主体带水淹程度低,剩余油饱 和度高。有助于挖潜措施的确定。分流平原相的低渗透薄油层,是油 田高含水以后挖潜的重点对象,但这类层被河道砂切割以后与河道砂 的连通关系十分复杂,而河道砂又往往底部水淹,因此,按开发初期 的小层划分关系,射孔层位的确定难度是很大的。平面叠加后剩余油 富集区、贫乏区互相嵌套,对如何选择经济有效部位钻井,同时又建 立较完善的注采系统带来较大难度。 参考文献: [1]。熊圜荣.张圄最李玖梅.应用干就试井资料确定戈79北 坎咱阔壹誊采井网[J].断缺油气田.2000(04) [2]张学夫方宏长齐梅.低渗透油田开馕注采井网系统设 计探讨[J].石油勘探与亏卜发.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