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热水入口VJK问题描述:一个冷、热水混合器的内部流动与 热量交换问题。温度为T=350k的热水自上部的热水 小管嘴流入,与自下部右侧小管嘴流入的温度为290k 的冷水在混合器内部混合进行热量与动量交换后,自 下部左侧小管嘴流出。混合器结构如下图1-1所示。 输入条件:
热水温度Tr=350K,热水入口速度vr=10m/s;
FEIHGL20CMDCBA3CMPQ混合后出口ST冷水入口冷水温度Tl=290K,冷水入口速度vl=10m/s; 图1.1 换热器简图
2.利用GAMBIT建立计算模型 2.1创建混合器网格图
打开gambit,选择fluent5/6求解器,首先在工 作区建立20*20的网格,再根据模型的几何尺寸要求 ,确定出不同类型边界的交点及圆弧中心点。再由节 点逐步建立出混合器的壁面及各个小管嘴,最终建成 各个面,从而生成换热器的几何模型。
打开“mesh edges”,选取边线,对各个线的内 部节点进行重新剖分。在“edges”选中取边界线LA, CD,FG,GH,KL,在“interval count”中填入15,将各条 边分成15份。同样操作,其它边分成5分。完成上
述工作后,可查看网格划分情况,如图2.1所示: 图2-1 换热器网格图
2.2设置边界类型
如图1.1所示,这个换热器的边界主要 就是入口边界与出口边界需要设置,入口边 界有冷水入口ST与热水入口UV,出口边界 只有冷热水混合后出流口PQ,因此打开 ”ZONES”中“Specify Boundary Type”对话框, 在“Action”项选add,创建名称“inlet1”,并 选择“velcocity inlet”类型,最后选取边界线 ST,点击Apply,这样就设置了ST的边界类型, 类似的操作,可设置边界UV和PQ的边界类 型分别为“inlet2”“outlet”。设置结果如图
2.2所示: 图2.2边界类型设置对话框
至此保存,并选择File/Export/Mesh命令,选中Export 2D Mesh输出mixowwang.msh文件,该文件可直接有Fluent读入。
3.换热器内部流动与换热的仿真计算 3.1对网格进行处理
1)以二维单精度方式启动Fluent,读入网格文件mixowwang.msh,这样就完成了网格文件的输入操作。
2)选择Grid中Check,对网格进行检查,网格检查列出了x,y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也报告出了网格的其它特性,如单元的最大体积,最小体积,最大面积与最小面积等,同时网格检查还会报告有关网格的任何错误,若存在错误,fluent将无法进行计算。
1
3)平滑网格。对网格进行平滑操作,可进一步确保网格质量。
4)确定长度的单位。由于进入Fluent后,其默认的长度单位是m,而在Gambit下构建网格时使用的是cm,所以要在Grid中的Scale中将网格的长度单位改为cm。
3.2设置求解模型
选择非耦合(Segragated)求解法,并使用隐式算法(Implicit),空间属性显然是二维,由于流体在换热器内的流动情况可以按稳态问题处理,所以时间属性为定常流动(Steady)。采用绝对速度公式。
冷水与热水在换热器内混合形成湍流,计算时应当设置为湍流模型,这里选择k-ξ湍流模型。k-ξ双方程模型适合绝大多数的工程湍流模型,其中k为湍动能,定义为速度波动的变化量,其单位是m2/s2。ξ为湍动能耗散,即指速度波动耗散的速度,其单位是单位时间的湍动能,m2/s3。
其控制方程如下: 连续方程:
•U0 t动量方程:
TU•UU•effU•p'•effUB t湍动能方程:
k•Uk•tkpktk
湍动能耗散方程:
2
•U•ttC1PkC2 k并选择能量方程:
𝜕𝜕𝜕𝜕𝑇
[𝑢𝑖(𝜌𝐸+𝑝)]=(𝜌𝐸)+(𝑘𝑒𝑓𝑓)−∑ℎ𝑗′𝐽𝑗′+𝑢𝑗(𝜏𝑖𝑗)𝑒𝑓𝑓+𝑆ℎ
𝜕𝑡𝜕𝑥𝑖𝜕𝑥𝑖𝜕𝑥𝑖
′
𝑗
连续方程:
•UiSm t动量方程:
∂∂∂p∂τij(ρUi)+(ρuiuj)=−++ρgi+Fi ∂t∂xj∂xi∂cj
其中 τij={μ[∂xi+∂xj]}−3μ∂xlδij
j
i
l
∂u∂u2∂u
定解条件:
将边界条件(两个入口温度与流速)在fluent中设置好了以后,对流场进行初始化,热水入口(inlet2)开始,对内部流动设置出一个猜测的初始值,然后进行迭代计算,如果迭代收敛,则表明定解,如果发散,则没有定解。
3.3设置流体物理属性及边界条件
1)创建新流体,取名为water。并在属性栏内输入流体的各项物理参数:Density(密度):1000;Cp(等压比热):4216;Thermal Conductivity(导热系数):0.667;Viscosity(动力粘度):8e-4。点击Change/Creat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No,这就使名为water的流体添加到材料选择列表中。
2)设置边界条件。
1、设置流体。打开“Boundary Conditions”,在区域标识栏(zone)中选择流体(fluid),设置(set),并在Material Name下拉列表中选择water.
2、设置冷(热)水入口边界条件。在zone栏中选择inlet1,点击设置,在Velocity Specification Method(速度给定方式)下拉列表中选择Magnitude Normal to Boundary(给定速度大小,速度方向垂直边界)。在Velocity Magnitude(入口速度)输入10,在湍流定义方法中选择强度与水力直径,湍流强度一栏中走入5,
3
水力直径中填入2。用同样的方法设置热水入口边界条件。
3、为出流口设置边界条件。在zone栏内选择outlet,再点击Set,打开Outflow对话框,保持默认值,确认。对于壁面,也选择默认值。
3.4求解计算
1)流场初始化。从Solver中打开Solution Initiation,在Compute from列表中选择inlet2,即从入口2开始计算,则表中数据与边界inlet2相同。鉴于初始化仅仅是对内部流动的一个猜测值,可以对其数值进行更改,其结果影响到迭代计算的收敛速度。点击int,关闭对话框。
2)设置监视器窗口,监测特殊截面上物理量的变化。在出口处,所关心的是温度、速度是否达到稳定值,为此,可以设置监视器,对所关心的截面和物理量进行监测。这里,所关心的截面是出口outlet,所以在surface项选择监测表面为outlet;Report of 中选择温度。
3)设置求解控制参数。由于求解器中默认的是一阶离散化方法,而在流体计算中要求解非线性方程,为改善求解精度,应将能量方程改成二阶迎风格式,其他均采用一阶格式。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将能量方程的松弛系数由1改为0.8,其余保持不变。
4)迭代计算。迭代次数设为300次。单击Iterate按钮,进行迭代计算计算结果如图3.1所示,达到规定的收敛精度,完成数值计算。
4
图3.1出口平均温度变化曲线
由监测曲线可以明显看出,迭代计算到200次以后,出口截面上的平均温度已经基本达到稳定状态了。
5)显示计算结果:
在Fluent中生成的流场计算结果如下图3.2、3.3、3.4、3.5、3.6所示。图3.2与3.3分别是换热器内部的速度分布图及速度矢量图;图3.4与3.5分别为温度分布图及温度等值线图;图3.6为换热器内的等压线图;
5
图3.2 速度分布图
图3.3 速度矢量图
6
图3.4 温度分布图
图3.5 温度等值线图
7
图3.6 换热器内等压线图
3.5改进网格并进行再计算
换热器内部流动与热交换计算还可以进一步得到改善,这可通过进一步改善网格使其更适合流动计算。现在,可以在目前求解的基础上,以温度梯度为基点来改善网格。在改动网格之前,应该先确定温度梯度的范围,一旦得到改进,即可继续计算。
1)
绘制用于改进网格的温度梯度图。在Contours of下拉列表中选择Adaption和Adaption Function;在Options下不选Node Values,点击Display,即可得到温度梯度图如图3.7所示。
2)
在一定范围内绘制温度梯度,标出需要改进的单元。在Options下不选Auto Range,由此以改变最小温度梯度值。再将最小变量由1改为0.01,点击Display,得到图3.8,有颜色的网格就是高梯度范围,应予以改进。
3)
对高温度梯度内的网格进行改进。打开Gradient Adaption,在Gradient of 下拉列表中选择Temperature,不选择Coarsen,仅执行网格修改功能;点击Compute,将修正最大及最小值;并在Refine Threshold项
8
输入0.01,点击Mark,再点击Manage,Display,再点击Adapt,并确认,从而就可以得到改进后的网格。如图3.9所示。
图3.7 换热器内的温度梯度 图3.8温度梯度较高的单元
图3.9 改进后的网格图
4) 继续进行300次迭代计算,计算结果如图3.10所示:
9
图3.10 出口截面上的温度变化曲线
再次查看温度分布情况,如图3.11及3.12所示:
图3.11 充填方式显示的温度分布图
图3.12等值线方式显示的温度分布图
10
4.结果分析及结论
上述的内容主要研究了冷、热水在混合器内混合后,出口的温度,流速等情况。本问题中,由于物性参数是常数,故流场和温度场没有耦合。对此,更有效的方法是先计算流场(即求解时不取能量方程),然后再计算能量方程(即不对流动方程求解)。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两种离散方法:一是利用最初的网格,能量方程采用二阶离散法;二是利用温度梯度定位网格单元并给予改进,能量方程采用二阶离散方法。
将两种方法得到的温度分布图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在改进后的计算中,每次在进行了新设置后重新计算时,平均温度总有一个较大的跳跃,然后逐渐收敛于一个值,且数值计算的发散性越来越小。这就说明改进网格后,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