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2021-10-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排泄率)

[项目名称]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排泄率)

[参考值]40~100mg/24h尿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人尿液中可排出很微量的蛋白质,用通常的常规方法如尿蛋白定性实验不能够检测到,需要通过生化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尿蛋白排出量过多表明肾脏功能有问题,可参考尿常规检查部分。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AA

[项目名称]尿液氨基酸定性实验

氨基酸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体内的大部分氨基酸可用来合成蛋白质。血浆中氨基酸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被滤出到原尿中,其中绝大部分可通过近端肾小管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管功能减退时,尿中氨基酸排出增加。

[英文缩写]A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中氨基酸总量排泄增加或个别氨基酸排泄显著增多,称为氨基酸尿。引起氨基酸尿的原因很多,绝大部分属遗传性疾病,也有因药物或毒物导致肾损害引起。病理性氨基酸尿可分为溢出性氨基酸尿和肾性氨基酸尿。前者指血液氨基酸增加,超过了肾

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后者是由于先天性肾小管病变,如Fanconi’s综合征、肝豆状核病变等。

ACP

[项目名称]精液酸性磷酸酶测定酸性磷酸酶产生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含量直接影响精子的活动和代谢。

[英文缩写]ACP

[参考值]>300U/L(金氏法)

[临床意义]

1.病理性降低:前列腺炎。

2.病理性增高: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梗阻或早期前列腺癌。

AIDS HIV-1病毒抗原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标本吸光度值≥2.1倍阴性对照值时为阳性,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诊断意义。

AIDS病毒核酸探针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AIDS病毒感染。用PCR技术来检测HIV病毒的敏感性相当高,用PCR结合寡核甘酸限制法(OR法)可直接检测出HIV病毒的DNA序列。

AIDS病毒抗体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P/N≥2.1为阳性。HIV抗体检测阳性,说明病人血清中有抗该病毒的相应抗体。阳性不表示一定是现症患者,但结合临床分析有重要意义。

apoA1

[项目名称]血清载脂蛋白A1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管病风险度的估计。当载脂蛋白A1降低时,脑血管病的风险加大。

[英文缩写]apoA1

[参考值] 1.00—1.60g/L(100—160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妊娠、雌激素疗法、锻炼、饮酒。

2.病理性降低:I、ⅡA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apoA1缺乏症、鱼眼

病、家族性LCAT缺乏症、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感染、血液透析、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变。

apoB

[项目名称]血清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风险度的估计。当载脂蛋白B升高时,冠心病的风险加大。

[英文缩写] apoB

[参考值]

青年人:0.75~0.85g/L(75~85mg/dl)

老年人:0.95—1.00g/L(95~100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降低:锻炼、服用雌激素。

2.病理性升高:冠心病、Ⅱa、Ⅱb型高血脂症、脑血管病、糖尿病、胆汁梗阻、脂肪肝、血液透析、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

3.病理性降低:I型高脂蛋白血症、肝病、肝硬变、感染。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ASO

[项目名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

[别名]抗“O”

[英文缩写]ASO

[参考值]

速率比浊法:<125lU/ml

溶血法:<1:400

[临床意义]人体被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一周,患者血清中即可出现一定量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约3~4周达到高峰,可持续较长时间。若血清ASO滴度不断上升,提示近期有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SO不升高,可作为与风湿病的鉴别诊断。

Bence—Jones;B—J

[项目名称]尿液本-周氏蛋白

尿液中的本—周氏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轻链的多聚体,也称为γ微球蛋白或凝溶蛋白,存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因此该化验的主要目的是筛查多发性骨髓瘤。

[英文缩写]Bence—Jones;B—J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约有一半的病例尿本—周氏蛋白检测结果出现阳性。

2.在巨球蛋白血症的患者中约20%的病例出现阳性。

3.在其他病例中,如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情况下也可出现阳性结果。也就是说该化验项目在除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外,还可用于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要求]测定本—周氏蛋白只需按常规方法留取新鲜尿标本,且尿蛋白定性微阳性时测定此项才有意义。若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时,本—周氏蛋白也同为阴性。

BIL

[项目名称]尿胆红素定性实验

[英文缩写]BIL

[参考值]阴性或<1.Omg/dL

[临床意义]尿胆红素定性试验是用于肝病患者的尿液检验,正常人尿中胆红素定性应

为阴性。当在肝实质性(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尿液中可出现胆红素,而在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定性一般为阴性,此项和尿胆原、尿胆素共同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blood routine; 血RT

[英文缩写]blood routine; 血RT

血常规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疾病初步诊断及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一次测定可得到十几项至几十项参数,较为常见的为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英文名称,如下所示:

白细胞 WB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红细胞RBC

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血小板RLT

血小板压积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要求]可用静脉血、指血、耳垂血测定,推荐使用静脉抽血。新生儿可采用足跟部位取血。无空腹要求,但建议在在早晨或上午取血最佳。

具体血常规检查中的各个化验项目的细节可继续阅读本节下面的内容。

[项目名称l红细胞计数是贫血诊断主要指标之一。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

[英文缩写]RBC

[参考值]

男性:4.0--5.5X1012/L(400--550万/mm3)

女性:3.5--5.Oxl012/L(350--500万/mm3)

新生儿:6.0--7.0X1012/L(600--700万/mm3)

(注:mm3μl,下同)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1)红细胞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至的脱水,尿崩症,晚期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高。

(2)红细胞绝对增多: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生活者,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使红细胞数量病理性增加。

2.红细胞减少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大量失血三种。

(1)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肌体长期消耗,如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i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

(3)各种急慢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因素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BUN

[项目名称]血清尿素氮

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尿素氮升高意味着肾脏功能的损害。

[别名]肾功能

[英文缩写]BUN

[参考值]1.07~7.14mmol/L(3-20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高蛋白饮食。

2.生理性降低:妊娠。

3.病理性升高:

(1)肾前因素:由于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引起的失水过多,造成血尿素潴留。

(2)肾性因素: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

(3)肾后因素: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

(4)病理性降低:严重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肝坏死。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取血前禁止食用高蛋白食物。

B因子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B因子又称C3激活剂前体,是补体旁路活化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分子量为95000,主要由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

【正常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100~400 mg/L

免疫比浊法 200~500 mg/L

【异常结果分析】

升高:见于恶性肿瘤。

降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Ca

[项目名称]尿钙

肾脏是钙排泄的重要器官,经肾小球过滤后99%的钙会被重新吸收,仅有1%的钙随尿液排出。

[英文缩写]Ca

[参考值]2.5~7.5mmol/24h尿(0.2—0.3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高钙血症,如甲亢、甲旁亢、维生素D中毒、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低钙血症,如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维生素D缺乏、小儿手足抽搐、恶性肿瘤骨转移、肾病综合征、急性胰腺炎、妊娠等。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CCr

[项目名称]肌酐清除率

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即肾小球滤过率。

[别名]内生肌酐清除率

[英文缩写]CCr

[参考值]

男性:85—125ml/min

女性:75—115ml/min

[临床意义]

病理性降低:见于肾功能低下和尿毒症等。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留24小时尿,将其混合后,测定体

积,取少量尿液测定尿液肌酐浓度,通过计算得肌酐清除率。

Chy

[项目名称]尿乳糜实验

尿中因含有淋巴液,用肉眼观察可见尿液如同牛奶样呈白色浑浊样,这样的尿液中可能含有乳糜微粒,如乳糜尿液中同时含有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此时通过尿乳糜定性实验进行证实。

[英文缩写]Chy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出现乳糜尿时可能有如下情况:

1.胸导管阻塞,使乳糜液不能通过腰部的淋巴管返回到泌尿系统的淋巴管内,最后导致破裂形成乳糜尿。

2.腹部淋巴管阻塞,乳糜液不能进入乳糜池,也使乳糜液不能进入泌尿系淋巴管中而产生乳糜尿。以上情况多见于寄生虫病,特别是血丝虫病造成的淋巴管阻塞、结核或肿瘤造成的淋巴管阻塞,胸腹部手术或创伤伤及淋巴管、先天性淋巴管畸形等。

Cl

[项目名称]尿氯化物

[英文缩写]Cl

[参考值]170--250mmol/24h尿(10—15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服用某些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钠等利尿药物时。

2.病理性降低:多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肾炎。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Cr

[项目名称]血清肌酐

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功能的损害。

[别名]肾功能

[英文缩写]Cr

[参考值]53.0—133μmol/L(0.6~1.5mg/d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

(1)肾肌酐排出量减少: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2)体内肌酐生成过多:巨人症、肢端肥人症。

2.病理性降低:肌肉萎缩。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Cr

[项目名称]尿肌酐

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

[英文缩写]Cr

[参考值]8.4~13.25mmol/24h尿(0.7--1.5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消耗性疾病、伤寒和斑疹伤寒、破伤风等。

2.病理性降低: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及肌肉萎缩者。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DBIL

[项目名称]直接胆红素是胆红素的一部分,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可以诊断肝胆疾病。

[别名]结合胆红素

[英文缩写]DBIL

[参考值]0—0.4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见于服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和妊娠、月经等。

2.生理性减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病理性升高:

(1)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代偿性肝硬化、胆管或胆总管阻塞(结石、肿瘤等)、肝内胆道租塞(肿瘤、胆管炎、门脉性或胆汁性肝硬化及寄生虫等)、肝梅毒、中毒性肝炎(氯仿、砷剂、辛可芬、磷、四氯化碳等中毒)、急性黄疸性肝萎缩;

(2)其他疾病:黄热病、Weil钩端螺旋体病、紫痫、X线深部照射、乳糜泻、肾功能不全等。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DC

[项目名称]白细胞分类计数

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总数不能完全解决诊断中的问题,必须参考分类的结果作出有效的判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是与疾病病程有着密切关系,在某些病的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各类白细胞比例不断变化,某类白细胞增加的同时另一类白细胞相应会减少,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当疾病恢复时各类白细胞应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英文缩写]DC

[参考值]

相对值(成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GR,NEU) 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嗜酸性粒细胞 (Eos) 1%-5%

嗜碱性粒细胞 (Bas) 0--1%

单核细胞 (Mo) 2%-8%

淋巴细胞 (Ly) 20%-40%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金属汞或铅中毒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放射线照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

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药物过敏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剥脱性皮炎)、某些血液病(如恶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风湿性疾病等。

嗜酸性细胞减少: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转移癌、金属铅或铋中毒。减少意义不大。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及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多: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减少意义不大。

DNA探针检测痢疾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细菌性痢疾。本法具有快速(2小时报结果)、经济、简便等特点,有利于流行病学调查及早期诊断。

Eos

[项目名称]嗜酸细胞直接计数

临床上常见的患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的患者,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都会出现增高现象,故临床上常用白细胞分类并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以帮助诊断。

[英文缩写]Eos

[参考值]0.05--0.3x109/L(50--300/μL)

[临床意义]

1.嗜酸粒细胞增多:

(1)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

清病,异体蛋白过敏等。

(2)寄生虫病。

(3)某些药物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苯妥英钠等。

(4)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落性皮炎,银屑病等。

(5)肺浸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肺炎,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6)血液病,如:某些恶性淋巴瘤,慢粒,真红细胞增多症,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7)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癌和有坏死性病灶的肿瘤,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时。

2.嗜酸粒细胞减少:

(1)见于较严重疾病的进行期,如:伤寒,急性心肌梗塞等。

(2)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嗜酸粒细胞减少。

(3)严重烧伤或大手术后,嗜酸粒细胞减少,大手术后,一旦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表示手术反应消失,病情好转。

HBCO

[项目名称]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用于煤气中毒的实验诊断

[别名]碳氧血红蛋白

[英文缩写]HBC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此时应进行一氧化碳定性实验,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为阳性:表示患者已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煤气),应立即进行抢救。结果为阴性:如确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出现,但一氧化碳定性为阴性,可能患者中毒症状较轻,或已吸入了较多的新鲜空气,症状已经缓解,或已经开始进行了吸氧治疗。

[要求]做此项化验一般应同时进行正常人对照实验。

HCG

[项目名称]尿液妊娠试验

[别名]孕检试验

[英文缩写]HCG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正常妊娠35~40天后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在怀孕60—9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达98%以上。120后可能下降或呈阴性反应。

2.除了正常妊娠外,宫外孕、不完全流产、绒癌、恶性葡萄胎、畸胎瘤等也可出现阳性。

[要求]尿液检测结果可作为参考手段,必要时应该检测血液中HCG值。

HCT,Ht,PCV

[项目名称]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

[别名]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容

[英文缩写]HCT,Ht,PCV

[参考值]

男:0.40-0.50L/L (40%一50%)

女:0.37-0.45L/L (37%--45%)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用于对严重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的估算,并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的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对贫血类型进行鉴别。可参考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面积烧伤,高原生活者,脱水如连续多次呕吐,腹泻,多汗,多尿等。

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慢性失血,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HCY

[项目名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预知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英文缩写]HCY

[参考值]

正常:5~15μmol/L

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30μmol/L

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1--100μmol/L

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0μmol/L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脑卒中患者。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HEVAb

[项目名称]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

这项化验是确诊是否患有戊型肝炎的指标。

[英文缩写]HEVA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出现阳性结果时,表示患者为HEV感染。HEVAb分为IgM型和IgG型。

1.IgM型HEVAb阳性表示患者处于HEV感染早期或急性感染期。

2.IgG型HEVAb阳性表示曾经被HEV感染或处于HFV感染的恢复期后期。

HGB,Hb

[项目名称]血红蛋白

这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化验项目,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判断你是否贫血,它常包含在血常规检查项目里同时测定。

[别名]血色素

[英文缩写]HGB,Hb

[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

女:110--150g/L(11.0--15.0g/dL)

新生儿:170--200g/L(17.0--20.0g/dL)

[临床意义]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和减低。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减低: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发育较快,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生成不足,因而出现相对的减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

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有贫血性疾病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减低: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贫血。

(2)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性溶血、机械性溶血等。

(5)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HGVAb

[项目名称]庚型肝炎病毒(HGV)抗体

这项化验是确诊是否患有庚型肝炎的指标。

[英文缩写]HGVA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出现阳性结果时,表示患者为HGV感染。

K

[项目名称]尿钾 人体中的钾盐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通过测定尿钾来了解肾脏的功能。

[英文缩写]K

[参考值]25~100mmol/24h尿(2—4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高血压、糖尿岗酮症及服用利尿剂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排钾障碍等。

[要求]需要留取24小时尿样。

K、Na、Cl

[项目名称]唾液无机离子测定

唾液无机离子测定一般指钾、钠、氯离子测定,测定又可分为无刺激和刺激后测定两种方式。

[英文缩写]K、Na、Cl

[参考值]

K(无刺激):19--23mmol/L

(刺激后):18~19mmol/L

Na(无刺激):6.5--21.7mmol/L

(刺激后):43~46mmol/L

C1(无刺激):5--20mmol/L

(刺激后):约44.0mmol/L

[临床意义]

1.唾液钾升高多见于囊性纤维变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药物洋地黄中毒时。

2.唾液钠升高多见于囊性纤维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腮腺炎;降低多见于充血性心衰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正常人无刺激时Na/K比值常大于0.5,当醛固酮增多时,可使得唾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钠离子浓度降低,此时Na/K比值可低于0.4。

4.唾液中氯化物浓度的变化多与唾液钠保持变化上的平行一致,当患腮腺炎和口眼综合征时可增高,在患充血性心衰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降低。

Lp(a)

[项目名称]脂蛋白(a)

脂蛋白(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高脂蛋白(a)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受性别、年龄、环境、饮食、吸烟和药物的影响。

[英文缩写]Lp(a)

[参考值] <30m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妊娠。

2.病理性升高: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病理性降低: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LPE

[项目名称]脂蛋白电泳 对不同类型的异常脂蛋白血症进行分类和鉴定的实验。

[英文缩写]LPE

[参考值]

儿童:低密度脂蛋白50%~60%

极低密度脂蛋白9%--15%

高密度脂蛋白30%--36%

成年男性:低密度脂蛋白57%--73%

极低密度脂蛋白8%--16%

高密度脂蛋白19%--27%

成年女性:低密度脂蛋白54%--66%

极低密度脂蛋白4%一12%

高密度脂蛋白27%--37%

[临床意义]

1.I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乳糜微粒血症。存在大量的乳糜微粒,其他脂质含量很少。该型极为罕见。

2.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大幅升高,而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该型常见。

3.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伴有甘油三酯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除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外,极低密度脂蛋白也升高,无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该型常见。

4.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伴有甘油三酯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相同的比例升高,二者在电泳图谱上分离很差,同时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该型极罕见。

5.Ⅳ型高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极低密度脂蛋白有很大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降低,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无乳糜微粒。该型极常见。

6.V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伴有乳糜微粒血症。乳糜微粒、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都增加。该型罕见。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LYZ

[项目名称]尿溶菌酶

[英文缩写]LYZ

[参考值]0~1mg/L

[临床意义]尿中溶菌酶增加多见于肾小管损伤或功能障碍、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等。

LYZ

[项目名称]尿溶菌酶

[英文缩写]LYZ

[参考值]0~1mg/L

[临床意义]尿中溶菌酶增加多见于肾小管损伤或功能障碍、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等。

mAlb

[项目名称]尿微量白蛋白

[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临床意义l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Na

[项目名称]尿钠

肾脏是钠盐主要排泄器官,通过测定尿钠来了解肾脏的功能。

[英文缩写]Na

[参考值]130~260mmol/24h尿(3~5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肾小管损害、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服用利尿剂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少尿或无尿。

[要求l需留取24小时尿样。

Na2SO4试验

[正常值]尿pH<5.5

[临床意义]尿pH值增高: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远曲小管性酸中毒)。

NAG

[项目名称]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

是检测肾损伤,特别是肾小管缺血、坏死的敏感指标。

[英文缩写]NAG

[参考值]0~22u/gCr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肾实质性病变,肾移植排异反应,肾毒性药物使用过多。某些肾小球肾炎、肾病综 合征也有部分升高。

NEFA

[项目名称]血清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是脂肪水解的产物,测定血清脂肪酸可以了解脂肪代谢的情况,升高代表脂肪分解增加。

[别名]血清非酯化脂肪酸

[英文缩写]NEFA

[参考值]400--900utmn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饥饿、运动、情绪激动时升高。

2.病理性升高:甲亢;未经治疗的糖尿病人(可高达1.5mmol/L);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及生长激素后;任何能使体内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药物如咖啡因、磺胺丁脲、乙醇、肝素、烟酸、避孕药等。

3.病理性降低:用胰岛素或葡萄糖后的短时间内;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安妥明、尼克酸和心得安等。

[要求]抽血前不喝咖啡、不饮酒,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NH3

[项目名称]血氨

用于诊断肝昏迷和肝性脑病

[英文缩写]NH3

[参考值]11~35μmol/l

[临床意义]病理性升高:肝昏迷和肝性脑病明显升高,肝硬化轻度或中度升高。

[要求]取血后立即放冰中送检。

NIT

[项目名称]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

某些泌尿系统存在的细菌可以将尿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就可以快速间接的知道泌尿系细菌感染的情况,作为泌尿系感染的筛查试验。临床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很高,并且有时是无症状的感染,在女性病人中尤

其如此。诊断尿路感染需做尿细菌培养,需较长时间和一定条件,而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可以很快的得到结果,有助于该病辅助诊断。

[英文缩写]NIT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其阳性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由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等细菌引起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尿亚硝酸盐试验阴性时并不表示没有细菌感染,只是由于某些不具备还原硝酸盐能力的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不能显示阳性,这类细菌有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或尿液在膀胱中未能潴留4小时以上。

[要求]此实验应该使尿液尽量新鲜并且应在膀胱中潴留4小时以上。如尿液被外界细菌污染,则该实验结果无意义。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

OB

[项目名称]粪便潜血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是用来检查粪便中隐藏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一项实验。这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诊断指标。

[别名]隐血试验、匿血试验

[英文缩写]O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消化道癌症早期,有20%的患者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并且可呈持续性阳性,因此粪便潜血检查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筛选的首选指标。

2.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病人粪便潜血试验多为阳性,或呈现间断性阳性。

3.可导致粪便中出现较多红细胞的疾病,如痢疾、直肠息肉、痔疮出血等也会导致潜血试验阳性反应。

[要求]如果实验室采用化学法测定粪便潜血,患者应该在三天内不要进食含动物血类、瘦肉类食物,含较多叶绿素类的蔬菜,这些可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假阳性反应。采用单抗法测定粪便潜血则不必顾及上述食物的影响。

PK

[项目名称]尿苯丙酮酸定性

[英文缩写]PK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苯丙酮尿症。常用于新生儿苯丙酮酸尿症的筛查,这种病可导致

新生儿发生先天性痴呆。

[要求]应在新生儿出生30~60天内检查。需要留取新鲜尿液,实验前不要服用含酚类的药物。

PLT、PBC

[项目名称]血小板计数

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英文缩写]PLT、PBC

[参考值]100--300X109/L(10--30万/mm3)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porphyrin

[项目名称]尿卟啉试验

本实验主要用于诊断卟啉病。

[英文缩写]porphyrin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卟啉来源于卟胆原,是人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卟啉主要是在肝脏和红骨髓内合成.当某些遗传基因问题出现时,会使人体内卟啉生成过多,引起血卟啉病,此时可经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尿卟啉或经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粪卟啉。肝性卟啉病时可呈阳性反应,由重金属如铅、砷、汞、锌等中毒引起或某些化学药物引起的继发性卟啉病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PSP

[项目名称]尿酚红排泄试验

此项实验需要在病人血管内注射一种对人体无害又易通过肾脏排出的指示剂,这种指示剂叫做酚红。它经静脉注射到人体后,绝大部分会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当肾小管出现病变时,酚红指示剂的排出量会减少。

[英文缩写]PSP

[参考值]

15分钟排出量>15%

两小时排出量>55%

总排出量>70%

[临床意义]两小时内酚红总排除出量<50%,提示肾小管分泌功能减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肾淤血时,总排出量也会降低。尿毒症时排出量可能接近0。阻塞性黄疸时肝脏排泄途径出现障碍,因此经尿液排出的酚红总量会有所增加,甲亢病人因血循环加快也会使酚红排泄量增加。

[要求]实验前病人要适量饮水,在注射酚红前30分钟排尿一次。注射后15、30、60、120分钟,分四段留取尿液,标明时间,送化验室检查。

RDW

[项目名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这是一项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英文缩写]RDW

[参考值]<14.5%

[临床意义]表2是对贫血进行RDW/MCV法分类的多考依据。

表2 用RDW/MCV法对贫血进行分类的参考依据

MCV降低,RDW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慢性疾病 、儿童。

MCV降低,RDW升高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β一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S病。

MCV正常,RDW正常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正常人属此情况。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等情况。

MCV正常,RDW升高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早期或混合性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MCV升高,RDW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

MCV升高,RDW升高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血。

RET

[项目名称]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增生,故可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情况。

[英文缩写]RET

[参考值]

成人:0.5%--2.0%

新生儿:2%一6%

[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生旺盛。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当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时,可出现短时间的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加,以后即降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2.网织红细胞减少:多见于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有再障危象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网织红细胞有所减少,但有些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并不明显减低。

3.可以作为贫血治疗疗效的判断监察指标,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病情变化。

ROUS

[化验项目名称]尿含铁血黄素实验

这是用于诊断血管内溶血的定性实验,主要用于判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英文缩写]ROUS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血管内发生溶血现象时,会有极少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这些游离出来的血红蛋白在肾小管近端被吸收,并被转化为血红素和珠蛋白。血红素则可转变为含铁血红素,它可经尿液排出。因此当出现阳性结果时,可以认为血管内出现了溶血问题。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此实验结果为阳性。

RPR

[项目名称]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用于梅毒诊断的快速筛选。

[别名]梅毒血清学筛选试验

[英文缩写]RPR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梅毒是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人体感染后,血清中会产生一种称为“反应素”的非特异性抗体,可以与哺乳类动物心肌提取制备的心磷脂发生凝集反应。95%的梅毒病人都会呈阳性反应;但某些白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硬皮病)及孕妇等也会出现假阳性反应,但一般较弱。故RPR试验一般用于梅毒的诊断筛选,阳性时应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加以确诊。本试验的半定量结果可以从凝集价的变化上判断治疗效果和观察预后。

SDS—PAGE

[项目名称]尿蛋白圆盘电泳

[别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英文缩写]SDS—PAGE

[临床意义]区别尿蛋白的分子量,从而了解尿蛋白的形成原因和病变部位。中分子和大分子的尿蛋白主要由肾小球损伤所致;小分子量尿蛋白为肾小管及其间质病变导致,混合性蛋白尿病变累及肾小管、肾小球和间质。

[要求]尿蛋白定性在一个加号以上才可以测定。

SUDAN Ⅲ

[项目名称]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

苏丹Ⅲ为一种脂肪染料,可将粪便中排出的中性脂肪染成珠红色,易于在

显微镜下观察和辨认。

[英文缩写]SUDAN Ⅲ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人们每天食入各类食物包括脂肪,正常食入的中性脂肪经胰脂肪酶消化分解后被重新吸收,如粪便中出现过多的中性脂肪则提示胰腺的正常消化功能可能减退,或肠蠕动亢进,特别是在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时多见。此外肝脏代偿功能失调、脂肪性痢疾、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时也可出现阳性结果。

TBA TCA

[项目名称]血清总胆汁酸

胆汁酸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别名]总胆酸

[英文缩写]TBA TCA

[参考值]0.3~8.3μmol/L(0.012—0.339mg/dl)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

(1)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如慢活肝、慢迁肝等轻度升高;肝硬变、脂肪肝、肝癌等也可能升高。

(2)胆道疾病:急慢性胆道阻塞升高。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TBIL

[项目名称]总胆红素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

[英文缩写]TBIL

[参考值]5.1~25.7μmol/L(0.3~1.5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

2.病理性升高:

(1)胆道梗阻:可有很大升高;

(2)甲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3)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轻度或中度升高;

(4)胆汁郁积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5)急性酒精性肝炎:胆红素愈高表明肝损伤愈严重;

(6)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

3.病理性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TPHA

[项目名称]密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

为梅毒的特异性确诊试验。

[英文缩写]TPH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该试验检测的是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如出现阳性反应,结合临床可确诊梅毒。由于本试验检测的是血清中的抗体,而抗体一旦产生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故该试验不宜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UA

[项目名称]血清尿酸

尿酸是食物中的核酸和体内核蛋白、核酸中嘌吟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

[英文缩写]UA

[参考值]238-476μmol/L(4—8mg/d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

(1)痛风:是核蛋白及嘌吟代谢异常所致,发作时尿酸浓度可达900μmol/L。

(2)子痫。

(3)排泄障碍: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结核等),尿道阻塞。

(4)核酸分解代谢过盛: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其他:肠梗阻、重症肝病、氯仿、四氯化碳、铅中毒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复发,乳糜泻时,一些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阿司匹林)治疗后。

UAMY

[项目名称]尿淀粉酶

[英文缩写]UAMY

[参考值]100--330U/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多见于急性胰腺炎、胰管阻塞、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胃溃疡、腮腺炎等,以上疾病时,往往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与尿中淀粉酶同时升高。

2.病理性降低:主要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3.巨淀粉酶血症时,尿淀粉酶正常,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UP

[项目名称]尿磷

[英文缩写]UP

[参考值]23~48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质软化症、代 谢性酸中毒、糖尿病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并发酸中毒、佝偻病、肢端肥大症、脂肪泻等。

UREA

[项目名称]尿尿素

[英文缩写]UREA

[参考值]500--114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严重肝病及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时。

2.病理性降低: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休克、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urobilin

[项目名称]尿胆素定性实验

[英文缩写]urobilin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胆素定性实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基本同于尿胆原,因此现在很多尿液多项分析仪中均无此化验内容,只有采用传统手工实验方法可以得到此项化验结果。有关的临床意义可参考尿胆原项目。

WBC

[项目名称]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化验指标,应用大致有三个目的:

1、用以肯定或肯定诊断,如白细胞异常增高非常显著,并辅助白细胞形态检查,可确立白血病的诊断。

2、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如白细胞增多更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白细胞数正常较支持心绞痛的可能。

3.揭示疾病的严重性或检测治疗结果,如可通过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急性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

的增高更为明显。

[英文缩写]WBC

[参考值]

成人:4.0--10.Ox10 上标 9/l(4000~10000/μL)

新生儿:15.0--20.Oxl0 上标 9/L(15000--20000/μL)

6个月--2岁婴儿:11.0-12.0x10上标9/L(11000--12000/μL)

儿童:5.0-12.OXl0上标9/L(5000~12000/μ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20.Oxl0上标9/L。

(1)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上标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x10上标9/L,分娩是因阵痛和产伤可进一步增高,但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渐趋正常。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上标9/L,甚至20.0x10 9/L以上。

(4)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粒细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进。

(4)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α

[项目名称]尿液α1—微球蛋白

[英文缩写]α1—MG

[参考值]0.68一4.24 mg/L

[临床意义]α1—MG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游离型可被肾小管滤过,结合型不能通过肾小管。病理性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尿中出现结合型。α1—MG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β

[项目名称]尿液β2—微球蛋白

[英文缩写]β2—MG

[参考值]0~0.2mg/L

[临床意义]

1.测定主要用于监测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在急性肾小管损伤或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等情况下,均可使得尿β2—MG显著升高。肾移植患者血、尿β2—MG明显增高,提示肌体发生排异反应;肾移植后连续测定β2—MG可作为评价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肾小管功能改变,尿β2—G也会升高。

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尿液β2—MG也有升高。

[要求]可以和血液β2—微球蛋白共同测定,共同用于上述疾病的诊断。

β2微球蛋白(β2M或β2-M)

[正常范围]:血浆 0.8~2.4mg/L;

[血清] 2.14~4.06mg/L;

[尿 ]0~0.65mg/L;

[脑脊液]1.16~1.38mg/L。

[检查介绍]:β2-微球蛋白产生于淋巴细胞,尿液中含量很少,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近端肾小管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病、脏器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艾滋病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Fanconi综合征、Wilson病、镉金属中毒,以及摄入庆大霉素、硝苯地平(心痛定)、妥布霉素等药物。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γ-谷氨酰转肽酶

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有此酶。但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肝胆系统疾病时,此酶升高。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已经恢复正常后,γ-谷氨酰转肽酶仍未降到正常。因此,目前常以此酶作为患者是否可恢复正常工作的标志。酒精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的患者GGT明显升高。

白蛋白(A或Alb)

正常范围:新生儿 28~44g/L;

14岁后 38~54g/L;

成人 35~50g/L;

60岁后 34~48g/L。

检查介绍:由肝脏合成,是正常人体血清总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白蛋白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运输。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减低:见于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降低至 25g/L以下,易生腹水。

白细胞分类计数

[项目名称]白细胞分类计数

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总数不能完全解决诊断中的问题,必须参考分类的结果作出有效的判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是与疾病病程有着密切关系,在某些病的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各类白细胞比例不断变化,某类白细胞增加的同时另一类白细胞相应会减少,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当疾病恢复时各类白细胞应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英文缩写]DC

[参考值]

相对值(成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GR,NEU) 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嗜酸性粒细胞 (Eos) 1%-5%

嗜碱性粒细胞 (Bas) 0--1%

单核细胞 (Mo) 2%-8%

淋巴细胞 (Ly) 20%-40%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金属汞或铅中毒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放射线照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

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药物过敏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剥脱性皮炎)、某些血液病(如恶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风湿性疾病等。

嗜酸性细胞减少: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转移癌、金属铅或铋中毒。减

少意义不大。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及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多: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减少意义不大。

白细胞计数

[项目名称]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化验指标,应用大致有三个目的:

1、用以肯定或肯定诊断,如白细胞异常增高非常显著,并辅助白细胞形态检查,可确立白血病的诊断。

2、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如白细胞增多更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白细胞数正常较支持心绞痛的可能。

3.揭示疾病的严重性或检测治疗结果,如可通过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急性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

的增高更为明显。

[英文缩写]WBC

[参考值]

成人:4.0--10.Ox10 上标 9/l(4000~10000/μL)

新生儿:15.0--20.Oxl0 上标 9/L(15000--20000/μL)

6个月--2岁婴儿:11.0-12.0x10上标9/L(11000--12000/μL)

儿童:5.0-12.OXl0上标9/L(5000~12000/μ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20.Oxl0上标9/L。

(1)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

10上标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x10上标9/L,分娩是因阵痛和产伤可进一步增高,但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渐趋正常。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上标9/L,甚至20.0x10 9/L以上。

(4)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粒细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进。

(4)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百日咳补体结合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在百日咳菌感染初期阴性,病后2周阳性率约0.25(25%),3周约达1.0(100%)。本试验有回顾性诊断意义,对确定非典型病人有重要价值。

百日咳的沉淀反应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双份血清抗体递升有诊断意义。

百日咳的荧光抗体染色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可快速诊断,但特异性较差,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约0.10(10%),仅作辅助诊断依据。

标准碳酸氢盐

化验介绍: 为使碱数值更利于判断代谢性酸碱中毒,需排除呼吸因素影响,来检测动脉血中碱含量即为SB 。

临床意义: SB升高:代谢性碱中毒;SB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参考值: 21.3-24.8mmol/L(平均23mmol/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范围:比色法:0~35U/L;

连续监测法:6~24U/L。

检查介绍:旧称谷丙转氨酶(GPT)。体内肝、肾、心、肌肉等组织和器官内都含有ALT。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脏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胆道疾病(胆管炎、胆囊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内分泌疾病、胰腺疾患、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流行性感冒、外伤、严重烧伤、休克、药物中毒,以及早期妊娠和剧烈运动。一些药物和毒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也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增高。

玻片固相抗体吸附免疫荧光法检测痢疾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细菌性痢疾。本法还能鉴定痢疾桿菌的类型以及是否有拮抗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存在。

不同时期的艾滋病抗原抗体的阳性意义是什么

对人体来说,艾滋病病毒侵犯的是细胞免疫系统的TH淋巴细胞,造成免疫能力缺陷,最终的病人大都以出现临床症状的晚期感染表现;对病毒本身特异的抗原和抗体来说,两者的消长可说明疾病的所处状态,同时指导临床分期的诊断。

一旦查出抗原阳性,表示已感染艾滋病病毒,这包含两层意义或往往代表两个感染的不同阶段:如果艾病病毒携带者感染的病毒量大,那么,病毒在TH淋巴细胞中的繁殖量亦较大,虽然此时处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但血清中可查艾滋病病毒的抗原,对首次发现的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来说,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另一方面,随着感染病毒时间的推移,作为艾滋病病毒的抗原不断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抗体产生的量大到足以全部中和抗原时,抗原在体内的血液中是查不到的,到了潜伏期快结束时,病毒的复制又明显增多,速度也加快,此时的血清中可再次出现艾滋病病毒的抗原,相应地TH淋巴细胞的体内水平则表现显著性下降,这常指示着艾滋病病毒潜伏期的终末,艾滋病即将出现,是疾病整个过程的晚期了。艾滋病的抗体产生时间, 往往是感染艾滋病毒后4-12周才开始,已不是感染的早期和“窗口”期(指病毒抗原消失,但抗体尚未出现的一段空白时期),而是潜伏期的指征。如果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人员,则应视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蛋白电泳(PE或SPE)

正常范围:白蛋白 0.60~0.71(60%~71%);

α1球蛋白 0.03~0.04(3%~4%);

α2球蛋白 0.06~0.10(6%~10%);

β球蛋白 0.07~0.11(7%~11%);

γ球蛋白 0.09~0.18(9%~18%)。

检查介绍:血清蛋白质为胶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带有电荷并在电场中泳动。

临床意义:增高:

①白蛋白:同白蛋白,多见于脱水。

②α1球蛋白:肝硬化、肝癌、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

③α2球蛋白:胆汁性肝硬化、肝脓肿、营养不良。

④β球蛋白: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高脂血症。

⑤γ球蛋白: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疾病、急性血吸虫病。

减少:

①白蛋白:同白蛋白,多见于肝病、营养不良、肾病。

②α1球蛋白:严重肝病。

③α2球蛋白:肝病。

④β球蛋白:严重肝病。

⑤γ球蛋白: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

化验介绍: 此项数值表示血中以各种物质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总和,主要含量是占TCO2的95%碳酸氢盐(碱)。

临床意义: TCO2反映的仍是AB,与AB临床意义相同,比AB对酸碱中毒定性、定量的判断更为精确。

参考值: 24-32mmol/L

放射性核素标记物清除率

[临床意义]125碘或131碘标记的泛影酸钠,脑影葡胺的清除率与菊粉清除率很接近,其中脑影酸钠(125I-Naiothalamate)不受蛋白尿的影响,并可同时使用马尿酸监测膀胱排空程度,获得全部尿液,结果可靠,不亚于菊粉清除率测定。

非结合胆红素(SIB或IBIL)

正常范围:小于11.1微摩/升(<0.65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总胆红素是由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组成,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酚红排泌试验(PSP)

正常范围:成年注射后15分钟内PSP排泄量为28%~51%,平均35%;2小时排泄总量为63%~84%,平均70%。小儿15分钟内PSP排泄量为25%~45%;2小时排泄总量:2~8岁60%~75%;8~14岁50%~75%。

检查介绍:酚红排泌试验(PSP)是测定肾脏排泌染料的功能。酚红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即使对有病的肾脏也无害。

临床意义:测定肾脏排泌染料的功能。

分侧肾功能试验

[正常值]肾小管排斥率 0.6~1.6.肾小管排斥率(tubular rejection fraction ratio )

[临床意义](TRFR):左肾尿钠/左肾肌酐/右肾尿钠/右肾肌酐 TRFR异常的标准是:(1)患侧尿量比健侧少0.50(50%)以上;(2)患侧尿钠比健侧低0.15(15%)以上;(3)患侧尿渗透压比健侧高;(4)患侧GFR和肾血浆流量降低;(5)患侧尿钠、氨及氢离子比健侧高;(6)TRFR>1.6为右肾病变,<0.6为左肾病变。

粪便常规检查

正常范围:量:成人每天排便1次,100~300g重。颜色和性状:成人便呈黄褐色,柱状软便;婴儿便呈(金)黄色或黄绿色,糊状。气味:虽有臭味,但无难以接受的恶臭。寄生虫及卵:无。

检查介绍:本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排便量、颜色和性状、气味、寄生虫等常用项目。检查方法简便,结果直观。

临床意义:粪便一般性状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之一,可初步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以及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粪便的外观

[项目名称]粪便的外观

[参考值]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一次,粪便外观呈黄褐色,形状多为圆柱状、圆条状或软泥样;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以细粮和肉食为主者粪便细腻而量少,食粗粮或蔬菜

多者粪便含纤维多且量增多。

[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粪便的外观可呈现不同的改变。患者在解大便时,应该顺便观察一下粪便的颜色及形状,可根据下面的介绍对自己消化道和粪便的问题做个初步判断。

1.稀糊状或稀汁、稀水样便,多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肠炎。

2.黄绿色稀水样便,并含有膜状物时可能为伪膜性肠炎。

3.米泔样粪便(白色淘米水样),内含粘液片块,常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此为烈性传染病,须及早隔离治疗。

4.当粪便内含有肉眼可见的较多的粘液时,多为小肠炎症及直肠炎症。

5.粪便中含有肉眼可见的浓血时称为浓血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局限性肠炎等。

6.鲜血便常见于痔疮或肛门裂所出的鲜血,多附着于秘结粪便的表面。

7.黑色粪便也称柏油便,形如柏油,质软并富有光泽,多为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潜血试验为阳性;而服用药物所致的黑色便无光泽且潜血试验为阴性。

8.冻状便,形如胶冻,表面似有一层膜,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腹部绞痛后排出的粪便,也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排出的粪便。

9.钡餐造影术后粪便可暂时呈黄白色。新生儿粪便中排出黄白色乳凝块提示消化不良。

10.细条状或扁条状便表明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11.干结便多呈硬球状或羊粪样,见于便秘者或老年排便无力者。

粪便寄生虫检查

[项日名称] 粪便寄生虫检查

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多依靠在粪便中找到虫卵、原虫滋养体和包囊,找到这些直接证据就可以明确诊断为相应的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

[参考值]正常人粪便中应无寄生虫卵、原虫、包囊、虫体。

[临床意义]

1、可在粪便中查到的寄生虫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曼氏血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东方毛圆形腺虫卵、粪类圆形腺虫卵、姜片虫卵、肝吸虫卵、牛肉绦虫卵、短小绦虫卵、猪肉绦虫卵、长膜壳绦虫卵等。

1.可在粪便中查出的原虫滋养体和包囊有:结肠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布氏阿米巴、嗜碘阿米巴、微小阿米巴、脆弱双核阿米巴等。

3.可在粪便中查到的各种滴虫和鞭毛虫有:兰氏贾第鞭毛虫、入肠鞭毛虫、梅氏唇鞭毛虫、肠内滴虫、华内滴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等。

4.可在粪便中查到的虫体和节片有:蛔虫、蛲虫、钩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阔头

裂节绦虫等。

粪便潜血检查

[项目名称]粪便潜血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是用来检查粪便中隐藏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一项实验。这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诊断指标。

[别名]隐血试验、匿血试验

[英文缩写]O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消化道癌症早期,有20%的患者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并且可呈持续性阳性,因此粪便潜血检查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筛选的首选指标。

2.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病人粪便潜血试验多为阳性,或呈现间断性阳性。

3.可导致粪便中出现较多红细胞的疾病,如痢疾、直肠息肉、痔疮出血等也会导致潜血试验阳性反应。

[要求]如果实验室采用化学法测定粪便潜血,患者应该在三天内不要进食含动物血类、瘦肉类食物,含较多叶绿素类的蔬菜,这些可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假阳性反应。采用单抗法测定粪便潜血则不必顾及上述食物的影响。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

[项目名称]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

苏丹Ⅲ为一种脂肪染料,可将粪便中排出的中性脂肪染成珠红色,易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辨认。

[英文缩写]SUDAN Ⅲ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人们每天食入各类食物包括脂肪,正常食入的中性脂肪经胰脂肪酶消化分解后被重新吸收,如粪便中出现过多的中性脂肪则提示胰腺的正常消化功能可能减退,或肠蠕动亢进,特别是在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时多见。此外肝脏代偿功能失调、脂肪性痢疾、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时也可出现阳性结果。

粪便显微镜检查

[项目名称]粪便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正常粪便显微镜检查一般没有红细胞或白细胞,或在高倍镜下偶见1--2个白细胞(写作0--1/HPF或0~2/HPF)。无寄生虫卵及原虫。

[临床意义]粪便显微镜检查如发现以下内容可能提示某些问题。

1.白细胞增加:肠炎时白细胞数量一般少于15个/HPF、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样痢疾时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时白细胞数量也会增加,并能查到较多的嗜酸性白细胞。

2.红细胞增加: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直肠息肉、痔疮出血、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等。阿米巴痢疾时粪便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白细胞,细菌性痢疾中红细胞数量往往少于白细胞。

3.粪便中发现寄生虫卵、虫体或原虫发现,则可确定有相应的寄生虫或原虫感染,这是有关寄生虫感染直接最肯定的证据。

4.其他发现:当粪便中有较多的淀粉颗粒或脂肪滴出现时,可能与腹泻、肠炎或慢性胰腺炎有关;如有夏科—雷登氏结晶出现,则可怀疑为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如有大量的上皮细胞出现,说明肠壁有炎症,如坏死性肠炎、溃烂性肠癌等;溃疡性结肠炎或细菌性痢疾时可发现大量吞噬细胞。此外在粪便检查中还可发现肿瘤细胞、脂肪小滴等。

粪卜琳

[正常值]<45nmol/g干重 600~1800nmol/d

[临床意义]增高:卜琳病,铅中毒。

粪胆素

[正常值]阳性

[临床意义]减少:阻塞性黄疸。

粪胆素和粪胆原测定

[项目名称]粪胆素和粪胆原测定

[参考值]阳性

[临床意义] 正常粪便中无胆红素而有粪胆原和粪胆素,因此实验结果与其他项目不同,正常情况下是阳性。当粪胆素含量减少时表明有胆道梗阻,完全梗阻时粪便外观呈白陶土样,粪胆素和粪胆原实验呈阴性。如粪胆原和粪胆素含量增加,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粪胆素检查

[正常值]阳性

[临床意义]减少:阻塞性黄疸。

粪胆原

[正常值]68~473μmol/d

[临床意义]阴性: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增多:溶血性贫血。

粪胆原(粪其他检测)

[正常值]68~473μmol/d

[临床意义]阴性: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增多:溶血性贫血。

粪胆原检查

[正常值]68~473μmol/d

[临床意义]阴性: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增多:溶血性贫血。

粪孵化检查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日本血吸虫病。

粪检测潜血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口服维生素C,肉食、动物血制品,铁剂及深绿色蔬菜等。

粪卟啉

[正常值]<45nmol/g干重 600~1800nmol/d

[临床意义]增高:卟啉病,铅中毒。

肝功能检测新方法:13C-咖啡因呼气试验

澳大利亚悉尼Concord医院Park在2004年澳大利亚胃肠病学周上报告了一种检测肝功能的新方法——13C-咖啡因呼气试验。该方法简便易行,在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和监测患者治疗反应中具有应用前景。 之所以选择咖啡因用于该试验,是因为咖啡因只在肝脏中代谢,因此其代谢情况可以反映出肝功能情况。检测时,患者只需在清晨空腹饮用1杯13C标记的咖啡因溶液,1小时后向待检测试管中吹气,然后便可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咖啡因代谢率。该试验最大影响因素是吸烟,吸烟者的肝酶活性一般为不吸烟者的2倍,因此研究人员为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设定了不同的参考值范围。

庚型肝炎病毒(HGV)抗体

[项目名称]庚型肝炎病毒(HGV)抗体

这项化验是确诊是否患有庚型肝炎的指标。

[英文缩写]HGVA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出现阳性结果时,表示患者为HGV感染。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

[正常值]

1.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82-9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27-31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320-360g/L

临床意义

根据以上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平均红细胞体积

【生理学变异】

1.升高 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2.降低 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

1.升高 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鲁米那(叶酸代谢障碍)、导眠能、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灵(致叶酸或vit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

酸、氨甲喋呤、秋水仙碱(伴vit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

2.降低 新双香豆素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变异】

1.升高 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B12、癌;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2.降低 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采取静脉血1毫升,以EDTA-K2抗凝。

RDW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变异的参数。以测得的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贫血患者除MCV发生改变外,RDW也发生改变。

【正常参考值】

11.5~14.5%

【异常结果分析】

根据MCV、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2.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3.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常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4.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5.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6.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项目名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这是一项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英文缩写]RDW

[参考值]<14.5%

[临床意义]表2是对贫血进行RDW/MCV法分类的多考依据。

表2 用RDW/MCV法对贫血进行分类的参考依据

MCV降低,RDW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慢性疾病 、儿童。

MCV降低,RDW升高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β一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S病。

MCV正常,RDW正常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正常人属此情况。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等情况。

MCV正常,RDW升高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早期或混合性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MCV升高,RDW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

MCV升高,RDW升高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检查

[项目名称]红细胞形态检查

血涂片中可见到多种成熟红细胞的异常形态,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常见的红细胞异常主要表现在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性,血红蛋白量及分布状况以及包涵体等几个方面。

[临床意义]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的发现,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意义。可参考表3。

表3 各种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异常 临床意义

球形红细胞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Hbs及Hbc病

椭圆形红细胞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大细胞性贫血

靶形红细胞 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肝病,脾切除

镰形红细胞 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中毒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病

皱缩红细胞 急性金属铅中毒,尿毒症

锯齿红细胞 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裂片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碎综合征,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消失 大细胞贫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嗜多色性红细胞 增多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红细胞卡玻氏环 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

红细胞豪-周小体 增生性贫血,脾切除术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红细胞压积

[项目名称]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

[别名]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容

[英文缩写]HCT,Ht,PCV

[参考值]

男:0.40-0.50L/L (40%一50%)

女:0.37-0.45L/L (37%--45%)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用于对严重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的估算,并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的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对贫血类型进行鉴别。可参考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面积烧伤,高原生活者,脱水如连续多次呕吐,腹泻,多汗,多尿等。

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慢性失血,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肌酐清除率

[项目名称]肌酐清除率

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即肾小球滤过率。

[别名]内生肌酐清除率

[英文缩写]CCr

[参考值]

男性:85—125ml/min

女性:75—115ml/min

[临床意义]

病理性降低:见于肾功能低下和尿毒症等。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留24小时尿,将其混合后,测定体积,取少量尿液测定尿液肌酐浓度,通过计算得肌酐清除率。

间接胆红素

[英文]serum indirect bilirubin

[缩写]SIB

[正常值]1.7~13.7μmol/L

[临床意义]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间接免疫荧光法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典型弥漫的胞浆荧光为阳性。 P/N≥2.1为阳性。HIV抗体检测阳性,说明病人血清中有抗该病毒的相应抗体。阳性不表示一定是现症患者,但结合临床分析有重要意义。

检验粪孵化检查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日本血吸虫病。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

正常范围:成人 32~92U/L;

儿童 (小于10岁)36~213U/L。

检查介绍:碱性磷酸酶是一种磷酸单酯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以骨、肝、乳腺、肠粘膜、肾,胎盘中。

临床意义:增高:

①阻塞性黄疸、肝硬化、肝坏死,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肝细胞性黄疸则升高不

明显)。

②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时碱性磷酸酶亦明显升高,与癌组织中或癌肿周围肝细胞合成碱性磷酸酶增加有关。

③其他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细胞瘤、骨肉瘤等,碱性磷酸酶增高时,提示可能有肝脏转移。

④变形性骨炎、成骨细胞癌、佝偻病、骨软化、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遗传性磷酸酶过多症

⑤很多药物可使碱性磷酸酶增高,如巴比妥类、抗生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减低:常见于重症慢性肾炎、乳糜泻、贫血、恶病质、儿童甲状腺功能不全或减退、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营养不良、呆小症、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

结核病的抗PPD抗体IgG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大于健康人吸光度均值加2SD(脑脊液以大于非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吸光度均值加2SD)为阳性。 结核感染者阳性率(0.84~0.95(84~95%),健康人群的阳性率0.038(3.8%),其中大部分可能与隐性结核感染有关,假阳性率<0.01(1%)。

结核病的皮内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一般用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的纯蛋白衍化物(PPD)。 在健康人群中作普查时,常用0.1ml1:2000的OT稀释液(5TU),在左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经48~72h测量皮肤硬结直径。如直径小于5mm,为阴性反应,5~9mm为弱阳性反应(提示分枝桿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桿菌感染),10~19mm为阳性反应,20mm以上或局部皮肤发生水泡与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使用国际卫生组织统一供应的PPR-TR23,2TU,硬结直径大于6mm为弱阳性,10mm以上提示结核感染。 本试验阳性反应仅表示结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但如用高稀释度(1TU,即1:10000OT)作皮试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结性源。 结素试验阴性反应除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还见于以下情况:(1)结核菌感染后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在这变态反应前期结素试验可为阴性;(2)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人对结素无反应,或仅为弱阳性,这都是由于人体免疫力连同变态反应暂时受抑制所致,待病情好转,又会转为阳性反应。(3)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等病人,结素反应也可暂时阴性。(4)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缺陷(如淋巴瘤、白血病、结节病、艾滋病等)病人和老年人的结素反应常为阴性。

结合胆红素(SDB或DBIL)

正常范围:小于6.0微摩/升(<0.35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又称为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 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疽;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精液常规检查

[项目名称]精液常规检查

精液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1.一般性状检查。

(1)量:正常人一次排精2~5ml。

(2)颜色和透明度:正常刚射出的精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液化后呈半透明乳白色,久未排精者可呈淡黄色。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精见于生殖系统炎症、结核、和肿瘤,黄色脓样精液,见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

(3)粘稠度和液化:正常新鲜的精液排出后数秒呈粘稠胶冻状,在精液中纤溶酶的作用下30分钟后开始液化。如果粘稠度降低呈米汤样,可能是精子数量减少,见于生殖系统炎症,精液不凝固见于精囊阻塞或损伤;如果精液1小时后不液化,可能是由于炎症破坏纤溶酶所致,如前列腺炎,精子不液化可以抑制精子活动力而影响受孕。

(4)酸碱度:pH值。正常精液呈弱碱性pH7.2~8.0,以利于中和酸性的阴道分泌物,pH值小于7或大于8都能影响精子的活动和代谢,不利于受孕。

2.显微镜检查。

(1)精子存活率:排精后30~60分钟,正常精子存活率应为80%~90%,精子存活率降低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原因。

(2)精子活动力:指精子活动状态,也是指活动精子的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将精子活动力分为4级:①精子活动好,运动迅速,活泼有力,直线向前运动;②精子活动较好,运动速度尚可,游动方向不定,呈直线或非直线运动,带有回旋;③精子运动不良,运动迟缓,原地打转或抖动,向前运动能力差;④死精子,精子完全不活动。正常精子活动力应在③级以上,若>40%的精子活动不良(③、④)级,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精子活动力低,主要见于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应用某些药物如抗疟药、雄激素等所致。

(3)精子计数:正常人精子计数为0.6×1012~1.5×0.012/L,相当于一次排出的精子总数为400×106~600×106。当精子计数值<20×106/ml或一次排精总数<100×106为精子减少,超过致孕极限而导致不育。精液直接涂片或离心沉淀后均未查到精子为无精症。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畸形或后天睾丸损伤和萎缩(如睾丸结核、炎症、淋病、垂体或肾上腺功能异常的内分泌性疾病等)、输精管阻塞或是先天性输精管及精囊缺陷,是导致少精或无精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原因。检查有无精子也是检查输精管结扎术的效果观察。结扎六周后,连续检查无精子,说明手术成功,如果结扎两个月后,精液中仍有精子,说明手术不成功。

(4)精子形态:正常精液中,异常形态精子应少于10%~15%,如果精液中异常形态精子数>20%,将会导致不育,可能是由于精索静脉曲张、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铅污染等或应用大剂量放射线及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导致的精子形态异常。如果精液中发现>1%的

病理性未成熟细胞,包括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发育不完全的精细胞,提示睾丸的曲细精管的生精功能受到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或损伤。如果精子凝集>10%,提示生殖道感染或免疫功能异常。

[临床意义]精液少于1.5ml;离体后30分钟不液化或液化不完全;有活动力的精子少于40%;或精子活动不良;精子数在0.6亿/ml以下;正常形态精子不足80%者都可能导致不育。精液量少常见于精囊和前列腺疾病;无精子或精子过少常见于生殖系统结核及非特异性炎症,如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睾丸发育不良等;精液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或结核;精液中有大量红细胞常见于精囊结核及前列腺癌。

精液顶体酶活力测定

[项目名称]精液顶体酶活力测定

精子顶体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存在于精子顶体。这种酶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水解卵细胞的透明带糖蛋白,使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这种酶可以间接影响精子活力和促进精子运动。

[参考值]36.72±21.43U/L

[临床意义]精子顶体酶活力不足可以导致男性不育。精子顶体酶活力与精子密度及精子顶体完整率呈正相关系。

精液果糖测定

[项目名称]精液果糖测定

果糖主要来源于精囊腺的分泌,是精液的主要糖分,是精子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参考值]9.11—17.67mmol/L

[临床意义]先天性双输精管完全阻塞及精囊缺如时无果糖;果糖含量降低或不足,导致精子运动能量缺乏,以至不能受孕。果糖测定还可以间接测知雄性激素的分泌水平。

精液检查要点

正常精液量2-6毫升,精液检查

pH7.5-7.8,

液化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精子数每毫升5千万以上,

活动数60%以上,

异常精子不超过15-20%,

精子数如少于6千万则生育力差,

白细胞数每毫升少于10万个,

有条件者可进一步作免疫及染色体检查。

精液量

临床意义:精液减少可见于:(1)前列腺和精囊病变时,尤其是结核性疾患时,精液可减少,甚至完全无精液排出。(2)排泄管道梗阻:如输精管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炎性狭窄等。(3)精液堵留于异常部位:如尿道憩室和逆行排精。(4)如已数日未排精,或量仍少于1.5毫升,也视为不正常,但不一定影响生育。当其他检查仍正常时,也不能仅以此点视为不育症的原因。

参 考 值: 参考值:约3-5ml/次(〈1.5ml/次为异常〉,前列腺液每次不超过0.5ml(约占精液13-32%)

精液酸性磷酸酶测定

[项目名称]精液酸性磷酸酶测定

酸性磷酸酶产生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含量直接影响精子的活动和代谢。

[英文缩写]ACP

[参考值]>300U/L(金氏法)

[临床意义]

1.病理性降低:前列腺炎。

2.病理性增高: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梗阻或早期前列腺癌。

精液细胞

临床意义:(1)出现红细胞时,见于前列腺出血、尿道出血、前列腺癌、非特异性精囊炎、结核病,当红细胞满视野时称之为血精。(2)出现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时,见于前精列腺及囊炎症(脓精)。(3)出现巨噬细胞、脱落上皮细胞、结晶体时考虑前列腺癌。

参考值:白细胞:〈5个/HP,红细胞:无 .

精液细菌培养

临床意义:当附睾、精囊、前列腺和尿道有细菌性炎症时,精液内可找到淋病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生殖系统结核时,可发现结核杆菌。

精液颜色

临床意义:在患非特异性精囊炎、结核、前列腺癌等疾病时,患者的精液可为黄色至棕红色。

参 考 值: 参考值:精液为灰白色,久未排精为淡黄色。

精子存活率

英文名称: SP

临床意义:全部精子毫无动力称为“死精症”,导致不育;若大部分精子不能活动,也可能导致不育。见于前列腺及精囊慢性感染、精索静脉曲张、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

能低下症等。此外,也可见于阴囊局部高温或阴囊暴露于放射线、结核病、尿毒症、肝硬化等。

参考值:直接涂片、0.5%伊红染色:〉85%

精子活动度

临床意义:低于70%生育力降低 .

正常情况:运动的精子>70% .

精子数

英文名称: SP

临床意义:每毫升精液中精子数量少于6000万或一次射精的精子数在9000的以下的,为异常,少于2000万/ml即不能生育。完全无精子称无精症,是男性不生育的主要原因。(1)真无精子症:由先天性无睾和隐睾症、慢性中毒、过度接触X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后遗症、严重结核病、糖尿病、脑垂体等内分泌疾病以及睾丸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异所致。(2)假无精子症:结核病、丝虫病、淋病、附睾炎、尿道狭窄和外生殖器畸形等情况下,形成了机械性阻塞。结核性或淋病性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使精子在尿道中受到破坏。

参考值: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池法:0.6-1.5亿/ml

精子形态

英文名称: SP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畸形精子在20%以下还可有生育力,如超过20%,不易生育。

参 考 值: 参考值:直接涂片瑞氏染色法:80-90%(正常形态).

军团菌病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正常值] <1:64

临床意义 IFA是目前公认的标准诊断方法。急性期(发病7天内)和恢复期(发病≥22天)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并≥1:128或恢复期单份血清抗体效价达1:256以上者可以确诊。ELISA法较I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可能与军团菌有交叉反应。

军团菌病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本法是检测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方法。阳性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

抗链球菌激酶

[正常值] <1:40

临床意义 增高:同ASO。但ASK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后10~14天开始上升,4~10周达高峰,12周开始下降。抗体消长的时间不同于ASO,不同菌感染,有的产生ASO,有的产生ASK,因则,临床上应同时测定。

抗链球菌溶血素“O”

[项目名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

[别名]抗“O”

[英文缩写]ASO

[参考值]

速率比浊法:<125lU/ml

溶血法:<1:400

[临床意义]人体被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一周,患者血清中即可出现一定量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约3~4周达到高峰,可持续较长时间。若血清ASO滴度不断上升,提示近期有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SO不升高,可作为与风湿病的鉴别诊断。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项目名称]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用于梅毒诊断的快速筛选。

[别名]梅毒血清学筛选试验

[英文缩写]RPR

[参考值l阴性

[临床意义]梅毒是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人体感染后,血清中会产生一种称为“反应素”的非特异性抗体,可以与哺乳类动物心肌提取制备的心磷脂发生凝集反应。95%的梅毒病人都会呈阳性反应;但某些白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硬皮病)及孕妇等也会出现假阳性反应,但一般较弱。故RPR试验一般用于梅毒的诊断筛选,阳性时应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加以确诊。本试验的半定量结果可以从凝集价的变化上判断治疗效果和观察预后。

痢疾杆菌抗原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结果可确诊。本试验灵敏性及特异性均高,采样后8小时即可作出诊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凝集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未感染及接种者阴性。病后1周血凝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反向血凝试验比PHAT法敏感、阳性时有早期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本法敏感性高,可作为确诊和早期诊断之依据。动态检测脑脊液中抗原浓度,如在有效治疗后24~48小时脑脊液中抗朱浓度仍不消失或下降,则示预后不良。出现抗原血症者亦示预后不良。LAT敏感性较CIE法稍低,ELISA双抗体夹心法、PHAIT及SPA协同凝集试验的敏感性高于CIE法。PHAIT之血清阳性率可达0.70~0.80(70~80%),脑脊液阳性率更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流行性脑脊髓炎的间接血凝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未感染及接种者阴性。病后1周血凝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反向血凝试验比PHAT法敏感,阳性时有早期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本法敏感性高,可作为确诊和早期诊断之依据。动态检测脑脊液中抗原浓度,如在有效治疗后24~48小时脑脊液中抗原浓度仍不消失或下降,则示预后不良。出现抗原血症者亦示预后不良。LAT敏感性较CIE法稍低,ELISA双抗体夹心法、PHAIT及SPA协同凝集试验的敏感性高于CIE法。PHAIT之血清阳性率可达0.70~0.80(70~80%),脑脊液阳性率更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氯化铵负荷试验

[正常值]尿pH<5.3

[临床意义]碳酸氢离子的排泄分数排尿内排泄量占其滤过总量的比率。正常人尿中无

碳酸氢离子,排泄分数为0,如>15%(0.15),可诊断为近曲小管性酸中毒,<5%(0.05)则为远曲小管性酸中毒。

麻风病的桿菌免疫斑点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本试验可检测麻风桿菌酚糖脂Ⅰ抗体,其敏感性达0.92(92%),特异性0.98(98%),阳性见于麻风病。

麻风病的间接荧光抗体吸收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出现++反应的荧光为阳性。各型活动性麻风多数为阳性。阳性表明有麻风临床感染。多菌型麻风阳性率约为0.95(95%)以上,少菌型麻风阳性率约为0.80(80%)。 如皮内试验和荧光检查均为阳性,表明虽有麻风菌感染,但已建立有效的防御免疫,多数患者将于亚临床阶段中止,少数可发展成为少菌型麻风。若皮试阴性,荧光抗体阳性,表明已被麻风菌感染,但尚未建立有效的细胞免疫反应。如皮试持续阴性,有可能发展成为多菌型麻风。

麻风病的皮内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采用1:20试麻风菌素0.1ml注射于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48h后

注射局部出现红斑直径>10mm为早期阳性反应,3周后出现直径3~5mm硬结为晚期阳性反应。此反应与机体抗麻风免疫力有一定关系。大多数结核型麻风为阳性反应。瘤型麻风由于细胞免疫力低下,所以,多数严重的瘤型麻风则呈阴性反应。

梅毒USR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梅毒或梅毒感染后,本试验的特异性达0.99(99%),假阳性率约为0.003(0.3%)。较晚接受治疗的梅毒患者可终生阳性。

梅毒的核酸探针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梅毒感染。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缩写]AST,GOT

[正常值]改良穆氏法 <667nmol.s-1/LReitman法 3~30U

[临床意义]增高:心肌梗塞(发病后6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3~5天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GOT有两种同工酶,存在于胞浆内的称s-GOT,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称为m-GOT。GOT同工酶测定有

助于瞭解组织损伤程度,心肌、肝、肾病变时。s-GOT升高;组织损伤时m-GOT才能在血清中测得。心肌梗塞时,m-GOT先于s-GOT而升高。

密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

[项目名称]密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 为梅毒的特异性确诊试验。

[英文缩写]TPH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该试验检测的是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如出现阳性反应,结合临床可确诊梅毒。由于本试验检测的是血清中的抗体,而抗体一旦产生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故该试验不宜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免疫球蛋白D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 0~62 mg/L

【异常结果分析】 IgD升高主要见于IgD型骨髓瘤、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哮喘等。特应性皮炎患者也可升高。妊娠末期,大量吸烟者可见生理性增高。

免疫球蛋白E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 0.1~0.9 mg/L

【异常结果分析】 升高:

1.IgE型骨髓瘤。

2.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所管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

3.寄生虫感染。

4.急慢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见升高。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A、M

取1.0ml脑脊液

【正常参考值】

IgG 10~60 mg/L

IgA 1~6 mg/L

IgM 0~0 mg/L

【异常结果分析】

脑脊液IgG升高主要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和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IgA升高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和脑血管疾病。正常人脑脊液中无IgM,升高主要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急性病毒性脑炎。

内生肌酐清除率

[正常值]血浆 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 成人 男0.45~1.32ml?s-1/m2 女0.85~1.23ml?s-1/m2 50岁以上 每年下降0.006ml?s-1/m2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见菊粉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1/m2(52~63ml/min/1.73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s-1/m2(31ml/min/1.73m2)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 注意: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

[项目名称]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

是检测肾损伤,特别是肾小管缺血、坏死的敏感指标。

[英文缩写]NAG

[参考值]0~22u/gCr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肾实质性病变,肾移植排异反应,肾毒性药物使用过多。某些肾小球肾炎、肾病综 合征也有部分升高。

尿苯丙酮酸定性

[项目名称]尿苯丙酮酸定性

[英文缩写]PK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苯丙酮尿症。常用于新生儿苯丙酮酸尿症的筛查,这种病可导致新生儿发生先天性痴呆。

[要求]应在新生儿出生30~60天内检查。需要留取新鲜尿液,实验前不要服用含酚类的药物。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项目名称]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此项检查是尿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尿液中含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并且数量很少。为了找到这些可能造成泌尿系统麻烦的东西,我们只能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它们,这就是尿液的显微镜检查。为了能够发现得更多,通常将尿液离心,将那些有

形的成分沉淀下来,以便人们能够更集中的发现和观察,因此留取的尿液标本至少要20ml。

[别名]尿镜检

[参考值]

白细胞(WBC):0—5个/高倍视野

红细胞(RBC):0--3个/高倍视野

透明管型:晨尿中偶见0--1/低倍视野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不含有或及少量的上述细胞和管型,此外还可能发现某些具有诊断价值的上皮细胞和结晶等。

1.白细胞数量增加:可能提示患有泌尿系统炎症如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此外许多其他疾病影响到肾脏功能时,也会使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女性患者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中并拌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故女性患者在许多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可能尿中会出现较多的白细胞,此时应要求再做一次清洁中段尿常规检查,以排除干扰。

2.红细胞数量增加:过多的红细胞出现可称为镜下血尿,此时表示患者可能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等。女病人应避开月经期查尿,特别在月经来前或过后的几天中,都可能出现较多的红细胞,此为生理性,应注意排除。

3,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无肾小管上皮细胞,当尿液中出现较多时可能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和间质性肾炎有关。尿中如有过多的上皮细胞粘附细菌时,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很有帮助。

4.管型:一种在肾小管内由蛋白质沉积后并包裹不同的细胞或而其他物质而形成的管状物,被称做管型,管型内可包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粗细颗粒、脂肪、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成分。下列各类管型的出现与肾脏疾病有密切关系。

(1)透明管型:正常人可偶见,但出现较多时在有蛋白尿的肾脏病患者中常见。

(2)颗粒管型:见于急性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移植术后排异反映期等。

(3)红细胞管型:表示血尿来源于肾实质,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性肾炎等。

(4)白细胞管型:常提示有肾实质细菌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等。

(5)上皮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重金属中毒或化学药物中毒,也见于肾小球肾炎。

(6)蜡样管型:肾小管长期阻塞或无尿所致,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晚期或肾淀粉变。

(7)脂肪管型:具有比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更为重要的价值,多见于肾病变、类脂质性肾病。

(8)宽大管型:肾功能极度衰竭、尿量及少时出现。

5.结晶:各种化学药物和物质在尿液中的结晶出现有助与临床医生进行诊断。有病理意义的结晶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尿酸盐结晶和磺胺结晶等。某些结晶的出现还有助于对结石的诊断和分析。

尿胆红素定性实验

[项目名称]尿胆红素定性实验

[英文缩写]BIL

[参考值]阴性或<1.Omg/dL

[临床意义]尿胆红素定性试验是用于肝病患者的尿液检验,正常人尿中胆红素定性应为阴性。当在肝实质性(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尿液中可出现胆红素,而在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定性一般为阴性,此项和尿胆原、尿胆素共同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尿胆素定性实验

[项目名称]尿胆素定性实验

[英文缩写]urobilin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胆素定性实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基本同于尿胆原,因此现在很多尿液多项

分析仪中均无此化验内容,只有采用传统手工实验方法可以得到此项化验结果。有关的临床意义可参考尿胆原项目。

尿胆原定性

[项目名称]尿胆原定性

尿胆原、尿胆红素、尿胆素三项实验通常被称为尿三胆实验,一般作为不同病因的黄疸的鉴别指标之一。现行的尿液分析仪测定方法中不包含尿胆素定性实验。

[化验项目名称]UBG,URO

[参考值]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阴性(NEG)、正常含量(NORM)、<4、0 EU/L

[临床意义]尿胆原定性试验多用于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可为阴性,当尿胆原为阴性时还应该参考尿胆素测定结果,当二者都为阴性时可确定患者患有完全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增加则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和肝实质性(肝细胞性)黄疸。

尿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胺凝胶电泳

[正常值]正常电泳图 在白蛋白区带上下二侧从高分子至低分子都有蛋白分布,白蛋白为单独的主要组分,但不突出。

[临床意义]低分子蛋白尿(分子量1~7万):白蛋白及白蛋白以下蛋白区带。 中分子蛋白尿(分子量5~10万):白蛋白上下的蛋白区带。 高分子蛋白尿(分子量5~1

00万):白蛋白及白蛋白以上的蛋白区带。 混白性蛋白尿(分子量1~100万):以白蛋白为主,低分子加高分子的蛋白区带。 尿蛋白圆盘电泳

[项目名称]尿蛋白圆盘电泳

[别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英文缩写]SDS—PAGE

[临床意义]区别尿蛋白的分子量,从而了解尿蛋白的形成原因和病变部位。中分子和大分子的尿蛋白主要由肾小球损伤所致;小分子量尿蛋白为肾小管及其间质病变导致,混合性蛋白尿病变累及肾小管、肾小球和间质。

[要求]尿蛋白定性在一个加号以上才可以测定。

尿淀粉酶

[项目名称]尿淀粉酶

[英文缩写]UAMY

[参考值]100--330U/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多见于急性胰腺炎、胰管阻塞、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胃

溃疡、腮腺炎等,以上疾病时,往往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与尿中淀粉酶同时升高。

2.病理性降低:主要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3.巨淀粉酶血症时,尿淀粉酶正常,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尿酚红排泄试验

[项目名称]尿酚红排泄试验

此项实验需要在病人血管内注射一种对人体无害又易通过肾脏排出的指示剂,这种指示剂叫做酚红。它经静脉注射到人体后,绝大部分会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当肾小管出现病变时,酚红指示剂的排出量会减少。

[英文缩写]PSP

[参考值]

15分钟排出量>15%

两小时排出量>55%

总排出量>70%

[临床意义]两小时内酚红总排除出量<50%,提示肾小管分泌功能减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肾淤血时,总排出量也会降低。尿毒症时排出量可能

接近0。阻塞性黄疸时肝脏排泄途径出现障碍,因此经尿液排出的酚红总量会有所增加,甲亢病人因血循环加快也会使酚红排泄量增加。

[要求]实验前病人要适量饮水,在注射酚红前30分钟排尿一次。注射后15、30、60、120分钟,分四段留取尿液,标明时间,送化验室检查。

尿酚红排泄试验

[项目名称]尿酚红排泄试验

此项实验需要在病人血管内注射一种对人体无害又易通过肾脏排出的指示剂,这种指示剂叫做酚红。它经静脉注射到人体后,绝大部分会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当肾小管出现病变时,酚红指示剂的排出量会减少。

[英文缩写]PSP

[参考值]

15分钟排出量>15%

两小时排出量>55%

总排出量>70%

[临床意义]两小时内酚红总排除出量<50%,提示肾小管分泌功能减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肾淤血时,总排出量也会降低。尿毒症时排出量可能接

近0。阻塞性黄疸时肝脏排泄途径出现障碍,因此经尿液排出的酚红总量会有所增加,甲亢病人因血循环加快也会使酚红排泄量增加。

[要求]实验前病人要适量饮水,在注射酚红前30分钟排尿一次。注射后15、30、60、120分钟,分四段留取尿液,标明时间,送化验室检查。

尿钙

[项目名称]尿钙

肾脏是钙排泄的重要器官,经肾小球过滤后99%的钙会被重新吸收,仅有1%的钙随尿液排出。

[英文缩写]Ca

[参考值]2.5~7.5mmol/24h尿(0.2—0.3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高钙血症,如甲亢、甲旁亢、维生素D中毒、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低钙血症,如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维生素D缺乏、小儿手足抽搐、恶性肿瘤骨转移、肾病综合征、急性胰腺炎、妊娠等。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尿含铁血黄素实验

[化验项目名称]尿含铁血黄素实验

这是用于诊断血管内溶血的定性实验,主要用于判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英文缩写]ROUS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血管内发生溶血现象时,会有极少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这些游离出来的血红蛋白在肾小管近端被吸收,并被转化为血红素和珠蛋白。血红素则可转变为含铁血红素,它可经尿液排出。因此当出现阳性结果时,可以认为血管内出现了溶血问题。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此实验结果为阳性。

尿肌酐

[项目名称]尿肌酐

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

[英文缩写]Cr

[参考值]8.4~13.25mmol/24h尿(0.7--1.5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消耗性疾病、伤寒和斑疹伤寒、破伤风等。

2.病理性降低: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及肌肉萎缩者。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尿钾

[项目名称]尿钾

人体中的钾盐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通过测定尿钾来了解肾脏的功能。

[英文缩写]K

[参考值]25~100mmol/24h尿(2—4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高血压、糖尿岗酮症及服用利尿剂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排钾障碍等。

[要求]需要留取24小时尿样。

尿磷

[项目名称]尿磷

[英文缩写]UP

[参考值]23~48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质软化症、代 谢性酸中毒、糖尿病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并发酸中毒、佝偻病、肢端肥大症、脂肪泻等。

尿氯化物

[项目名称]尿氯化物

[英文缩写]Cl

[参考值]170--250mmol/24h尿(10—15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服用某些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钠等利尿药物时。

2.病理性降低:多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肾炎。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尿钠

[项目名称]尿钠

肾脏是钠盐主要排泄器官,通过测定尿钠来了解肾脏的功能。

[英文缩写]Na

[参考值]130~260mmol/24h尿(3~5g/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肾小管损害、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服用利尿剂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少尿或无尿。

[要求l需留取24小时尿样。

尿尿素

[项目名称]尿尿素

[英文缩写]UREA

[参考值]500--114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严重肝病及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时。

2.病理性降低: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休克、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要求]需留取24小时尿样。

尿氢链测定

[项目名称l尿氢链测定

此项实验与尿液本—周氏蛋白测定具有相同的诊断价值,用于诊断轻链病。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重链和轻链会增加,可在血清和尿液中检测出来,因此称为重链病或轻链病。检查尿液中的轻链的方法比较简单,因此实际工作中开展较多的是尿轻链(κ链和λ链)测定。

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尿轻链测定结果为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淋巴瘤患者的尿液中尿轻链测定也多为阳性。

尿溶菌酶

[项目名称]尿溶菌酶

[英文缩写]LYZ

[参考值]0~1mg/L

[临床意义]尿中溶菌酶增加多见于肾小管损伤或功能障碍、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等。

尿乳糜实验

[项目名称]尿乳糜实验

尿中因含有淋巴液,用肉眼观察可见尿液如同牛奶样呈白色浑浊样,这样的尿液中可能含有乳糜微粒,如乳糜尿液中同时含有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此时通过尿乳糜定性实验进行证实。

[英文缩写]Chy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出现乳糜尿时可能有如下情况:

1.胸导管阻塞,使乳糜液不能通过腰部的淋巴管返回到泌尿系统的淋巴管内,最后导致破裂形成乳糜尿。

2.腹部淋巴管阻塞,乳糜液不能进入乳糜池,也使乳糜液不能进入泌尿系淋巴管中而产生乳糜尿。以上情况多见于寄生虫病,特别是血丝虫病造成的淋巴管阻塞、结核或肿瘤造成的淋巴管阻塞,胸腹部手术或创伤伤及淋巴管、先天性淋巴管畸形等。

尿三杯实验

[项目名称]尿三杯实验

如果某患者发现尿中出现血液,或显微镜检查时发现许多红细胞,此时需要判断这些血液是从什么部位来的,需要做尿三杯实验。所谓尿三杯实验是将一次排出的尿液分为三部分收集,先尿出的尿液放在第一个容器内,将中段尿放在第二个容器内,将末段尿放到第三个容器内。依次编号为“1、2、3”杯,及时送到化验室检查。

[参考值]三次尿液全部为阴性或符合尿沉渣镜检中提供的范围。

[临床意义]一般只有在尿液镜检出现红细胞阳性时才进行此项化验检查,主要用于血尿部位的定位诊断和脓尿定位诊断。

1.如第一杯尿中有红细胞,说明病变部位在前尿道;第三杯尿中有红细胞,说明病变部位在后尿道、前列腺、膀胱底部;三杯全部血尿说明病变部位在膀胱或膀胱以上部位。

2.如第一杯尿中有白细胞或脓细胞,可能为尿道炎;第三杯尿中有白细胞或脓细胞,可能为前列腺炎或精囊炎;三杯全部有白细胞或脓细胞则表明病系尿道以上部位感染。

[要求]必须准确留取三段尿液,并标明顺序。

尿酸

[正常值]

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

尿微量白蛋白

[项目名称]尿微量白蛋白

[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

[项目名称]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

某些泌尿系统存在的细菌可以将尿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就可以快速间接的知道泌尿系细菌感染的情况,作为泌尿系感染的筛查试验。临床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很高,并且有时是无症状的感染,在女性病人中尤其如此。诊断尿路感染需做尿细菌培养,需较长时间和一定条件,而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可以很快的得到结果,有助于该病辅助诊断。

[英文缩写]NIT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其阳性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由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等细菌引起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尿亚硝酸盐试验阴性时并不表示没有细菌感染,只是由于某些不具备还原硝酸盐能力的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不能显示阳性,这类细菌有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或尿液在膀胱中未能潴留4小时以上。

[要求]此实验应该使尿液尽量新鲜并且应在膀胱中潴留4小时以上。如尿液被外界细菌污染,则该实验结果无意义。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

尿液α1—微球蛋白

[项目名称]尿液α1—微球蛋白

[英文缩写]α1—MG

[参考值]0.68一4.24 mg/L

[临床意义]α1—MG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游离型可被肾小管滤过,结合型不能通过肾小管。病理性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尿中出现结合型。α1—MG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尿液β2—微球蛋白

[项目名称]尿液β2—微球蛋白

[英文缩写]β2—MG

[参考值]0~0.2mg/L

[临床意义]

1.测定主要用于监测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在急性肾小管损伤或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等情况下,均可使得尿β2—MG显著升高。肾移植患者血、尿β2—MG明显增高,提示肌体发生排异反应;肾移植后连续测定β2—MG可作为评价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肾小管功能改变,尿β2—G也会升高。

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尿液β2—MG也有升高。

[要求]可以和血液β2—微球蛋白共同测定,共同用于上述疾病的诊断。

尿液氨基酸定性实验

[项目名称]尿液氨基酸定性实验

氨基酸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体内的大部分氨基酸可用来合成蛋白质。血浆中氨基酸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被滤出到原尿中,其中绝大部分可通过近端肾小管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管功能减退时,尿中氨基酸排出增加。

[英文缩写]A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中氨基酸总量排泄增加或个别氨基酸排泄显著增多,称为氨基酸尿。引起氨基酸尿的原因很多,绝大部分属遗传性疾病,也有因药物或毒物导致肾损害引起。病理性氨基酸尿可分为溢出性氨基酸尿和肾性氨基酸尿。前者指血液氨基酸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后者是由于先天性肾小管病变,如Fanconi’s综合征、肝豆状核病变等。

尿液本-周氏蛋白

[项目名称]尿液本-周氏蛋白

尿液中的本—周氏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轻链的多聚体,也称为γ微球蛋白或凝溶蛋白,存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因此该化验的主要目的是筛查多发性骨

髓瘤。

[英文缩写]Bence—Jones;B—J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约有一半的病例尿本—周氏蛋白检测结果出现阳性。

2.在巨球蛋白血症的患者中约20%的病例出现阳性。

3.在其他病例中,如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情况下也可出现阳性结果。也就是说该化验项目在除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外,还可用于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要求]测定本—周氏蛋白只需按常规方法留取新鲜尿标本,且尿蛋白定性微阳性时测定此项才有意义。若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时,本—周氏蛋白也同为阴性。

尿液妊娠试验

[项目名称]尿液妊娠试验

[别名]孕检试验

[英文缩写]HCG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正常妊娠35~40天后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在怀孕60—9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达98%以上。120后可能下降或呈阴性反应。

2.除了正常妊娠外,宫外孕、不完全流产、绒癌、恶性葡萄胎、畸胎瘤等也可出现阳性。

[要求]尿液检测结果可作为参考手段,必要时应该检测血液中HCG值。

尿卟啉试验

[项目名称]尿卟啉试验

本实验主要用于诊断卟啉病。

[英文缩写]porphyrin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卟啉来源于卟胆原,是人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卟啉主要是在肝脏和红骨髓内合成.当某些遗传基因问题出现时,会使人体内卟啉生成过多,引起血卟啉病,此时可经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尿卟啉或经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粪卟啉。

肝性卟啉病时可呈阳性反应,由重金属如铅、砷、汞、锌等中毒引起或某些化学药物引起的继发性卟啉病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凝血时间(CT)

[缩写]:CT

[正常值]:毛细血管法(室温) 3~7min 玻璃试管法(室温) 4~12min 玻璃试管法(37℃) 5~8min 矽试管法(37℃) 较玻璃试管延长至30min

[临床意义]: 延长:血友病,重症肝炎,纤维蛋白原减少,应用过量抗凝血药,纤溶亢进症,急性传染病伴凝血酶原明显减少时。

平均红细胞体积

[项目名称]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在同一病历中,三个指数的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贫血的MCV,MCH,MCHC 分类法

项目 MCH MCV MCHC

参考值 27--31pg 80--98fl 320--360g/L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32 >正常,100--160 正常,>360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27--31 正常,80--98 正常,320-36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正常,21--25 <正常70--80 正常,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12--25 <正常,50--80 <正常,240--300

[英文缩写]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参考值]

MCV 27~31 fl

MCH 80--98 pg

MCHC 320——360 g/L

[临床意义]

1.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2.正常细胞性贫血:

(1)急性失血性贫血,见于创伤或手术大出血时。

(2)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细菌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

(3)造血组织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感染,中毒,急慢性炎症,尿毒症等疾病导致的贫血。

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消化性溃疡,钩虫病,月经过多等因素造成的失血。

(2)缺铁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项目名称]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在同一病历中,三个指数的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贫血的MCV,MCH,MCHC 分类法

项目 MCH MCV MCHC

参考值 27--31pg 80--98fl 320--360g/L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32 >正常,100--160 正常,>360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27--31 正常,80--98 正常,320-36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正常,21--25 <正常70--80 正常,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12--25 <正常,50--80 <正常,240--300

[英文缩写]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参考值]

MCV 27~31 fl

MCH 80--98 pg

MCHC 320——360 g/L

[临床意义]

1.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2.正常细胞性贫血:

(1)急性失血性贫血,见于创伤或手术大出血时。

(2)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细菌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

(3)造血组织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感染,中毒,急慢性炎症,尿毒症等疾病导致的贫血。

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消化性溃疡,钩虫病,月经过多等因素造成的失血。

(2)缺铁性贫血。

平均血小板体积

[项目名称]平均血小板体积

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别名] MPV

[参考值] 6一11.5fl

[临床意义]通过对血小板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下列疾病进行辅助判别:

血小板正常

MPV正常 正常人,骨髓增殖状态,原发性高血压,代偿性血小板减少症

PLT降低

MPV正常 狼疮,骨髓一直恢复期,特异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LT降低

MPV升高 子痫前兆,急性心肌炎,心源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糖尿病

PLT升高

MPV正常 骨髓增生性疾病,反应性血小板增生与大面积的炎症,感染,及营养性疾病

PLT降低

MPV降低 AIDS,发育不良性贫血,脾亢,骨髓纤维化或肿瘤细胞浸润危及造血时,单纯巨核细胞发育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化疗后,败血症,巨幼贫血,遗传性Wiskott-Aldrich综合症

PLT升高

MPV升高 慢粒,脾切除术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缺铁的病人

PLT正常

MPV升高 慢性骨髓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半数的α型和β型地中海贫血

PLT降低

MPV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贫血和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

潜血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口服维生素C,肉食、动物血制品,铁剂及深绿色蔬菜等。

潜血(粪其他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口服维生素C,肉食、动物血制品,铁剂及深绿色蔬菜等。

球蛋白(G或GLB)

正常范围:25~35克/升(2.5~3.5克/分升)。

检查介绍:血清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具有防御作用而且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种糖蛋白。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等)。

降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免疫抑制剂)。

乳酸脱氢酶(LDH或LD)

正常范围:血清 100~300U/L;

尿 560~2050U/L;

脑脊液含量为血清的1/10。

检查介绍: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心肌梗死、横纹肌损伤、心肌炎、恶性肿瘤、肾病、肺梗死、巨幼细胞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妊娠等。

沙门凝集反应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抗体效价>1:160):见于沙门菌属感染。如在初试时效价<1:160,但在病程追踪过程中如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亦有诊断价值。

伤寒的肥达氏试验

[正常值]TO≤1:80 TH≤1:160 A≤1:80 B≤1:80 C≤1:80

[临床意义]本试验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诸点:(1)伤寒流行区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当“TO”的效价>1:80、“TH”>1:160时有诊断意义;(2)接种过伤寒疫苗者体内“TH”抗体可明显升高,因此单独出现“TH”效价增高无诊断意义;(3)无论伤寒或副伤寒甲或乙病人,血清中“TO”抗体效价均升高,故“TO”抗体效价增高时,只能拟诊为伤寒类感染,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4)伤寒桿菌与副伤寒桿菌甲、乙、丙4种的“H”抗原各不相同,所产生的“H”抗体各异,因此,当某种“H”抗体增高超过参考范围时,结合“TO”效价升高,则可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中的某一种感染; (5)Widal反应必须动态观察,每周检查一次,如效价显著递升,诊断意义更大;(6)约有(0.10)10%的伤寒病人始终不出现Widal阳性反应,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在发病早期已大量应用过氯酶素,有的是由于应用了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的可能是轻型感染,个别人可能由于先天性体液免疫功能缺陷或老弱、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伤寒胶乳凝集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本试验是用以检查伤寒桿菌抗原的试验,特异性高,有早期诊断价值,对那些未能产生抗体的患者尤能提供诊断依据。阳性结果提示伤寒桿菌感染。

伤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本试验敏感性强,在发病一周后即可测出明显增高的特异性IgM抗体(早期抗体),有利于伤寒的早期诊断。此外,用高纯度的伤寒桿菌Virulence(Vi)抗原包被反应板,以ELISA法测定病人血清中的抗Vi抗体,如效价在1:20以上,可用来诊断慢性伤寒带菌者以切断传染源。

肾功能检测浓缩试验

[正常值]成人禁饮12h内每次尿量20~25ml,尿相对密度速增至1.026 ~1.030~1.035 儿童 至少有一次尿相对密度在1.018以上

[临床意义]夜尿量增加、尿相对密度下降,相对密度差<0.009均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如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高血钙、低血钾、充血性心衰、中毒性肾损害、药物性肾病等。

肾小管对氨马尿酸最大排泄量

[正常值]1.0~1.5mg/s

[临床意义]降低:由于各种病变引起的有功能的肾小管数目较明显减少所致,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症等。

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

[正常值]男5.0~7.5mg/s 女4.2~5.8mg/s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同肾小管对氨马尿酸最大排泄量。但肾小球闭塞时,葡萄糖不能滤过,肾小管损坏时,葡萄糖不能重吸收,两者都使最大吸收量下降。故用本试验可估计有效肾单位数目,但不能鉴别损害是在肾小球抑或肾小管。

嗜酸细胞直接计数

[项目名称]嗜酸细胞直接计数。临床上常见的患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的患者,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都会出现增高现象,故临床上常用白细胞分类并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以帮助诊断。

[英文缩写]Eos

[参考值]0.05--0.3x109/L(50--300/μL)

[临床意义]

1.嗜酸粒细胞增多:

(1)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等。

(2)寄生虫病。

(3)某些药物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苯妥英钠等。

(4)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落性皮炎,银屑病等。

(5)肺浸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肺炎,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6)血液病,如:某些恶性淋巴瘤,慢粒,真红细胞增多症,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7)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癌和有坏死性病灶的肿瘤,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时。

2.嗜酸粒细胞减少:

(1)见于较严重疾病的进行期,如:伤寒,急性心肌梗塞等。

(2)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嗜酸粒细胞减少。

(3)严重烧伤或大手术后,嗜酸粒细胞减少,大手术后,一旦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表示手术反应消失,病情好转。

痰的颜色与性状检查

[项目名称]痰的颜色与性状检查

[参考值]正常人无痰或仅有少量分泌物。

[临床意义]

1.痰的颜色为黄色,为脓性痰,表示有化脓性感染。

2.痰的颜色为绿色,见于绿脓杆菌感染。

3.痰的颜色为红色或棕色,表示痰中带血,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炎,痰呈粉红色泡沫状时可能是急性肺水肿。

4.痰的颜色为棕褐色时,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5.痰呈烂桃状时,是由于肺坏死组织分解形成,见于肺吸虫病,显微镜下可找到肺吸虫卵。

6.痰的颜色为铁锈色时,见于大叶性肺炎。

7.痰的气味呈恶臭味时,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及肺的恶性肿瘤晚期。

痰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培养

化验介绍 呼吸系统为开放性器官,上呼吸道有多种常居菌寄生。被检标本要求晨起清水嗽口后,咯出呼吸道深处的痰液,或通过支气管镜直接取分泌物送检。痰细菌培养除普通培养外,厌氧菌和真菌等则需特殊培养基。由于杂菌混入机会较多,痰中检出的细菌不一定与疾病有关,有时还由于检查技术上的原因或病人已接受药物治疗,使有关的细菌受到抑制而查不出来。因此,应加强临床医生与细菌学检验工作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对于疾病的诊治是十分必要的。

临床意义 肺炎链球菌通常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也可致小叶性肺炎。近年来,由

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有所增加;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则较少见;少数肺炎也可由大肠埃希氏菌及军团病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 中毒性肺炎多为肺炎链球菌引起。 新生儿肺炎、产前或产时感染者,以病毒、大肠埃希氏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最常见;而产后感染者,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多见。 肺脓肿是由多种化脓性细菌所引起,亦可由厌氧菌引起。

痰培养+药敏试验(细菌培养)

正常范围:无致病菌生长。

检查介绍:痰培养+药敏试验是呼吸系统经常的检查项目。

临床意义:肺部感染(细菌性)。同时找到细菌敏感抗生素。

痰液量

临床意义:痰液量增多,表明呼吸道有病变;大量痰液提示肺部有炎症或空腔性化脓性疾病变,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

参 考 值:不咯痰或有少量泡沫痰、粘液样痰 .

痰液气味与性状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1)粪臭味:多见于膈下脓肿与肺相通时。(2)恶臭味:肺

脓肿、支气管扩张、晚期恶性肿瘤的痰液。(3)血性痰有血腥味:见于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4)粘液样痰:支气管炎、哮喘、早期肺炎。(5)脓性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空洞型肺结核。(6)泡沫性痰: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为白色泡沫样痰,急性肺水肿痰液衡薄为粉红色泡沫样。

参 考 值: 参考值:无特殊气味,稍粘稠 .

痰液涂片检查

化验介绍:包括不染色和染色涂片检查。

临床意义:(1)不染色涂片显微镜下观察:a.红、白细胞:肺、支气管出血或有炎症;b.上皮细胞: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有炎症,支气管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2)染色涂片显微镜下检查:a.肿瘤细胞(Wright染色)提示呼吸道肿瘤,如肺癌;b.结核杆菌(抗酸染色)提示肺结核;c.致病细菌(Gram染色)提示相应细菌感染。

痰液细胞学检查

正常范围:未找到肿瘤细胞。

检查介绍:本检查是用显微镜观察痰液中有无恶性肿瘤细胞。

临床意义: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普查和诊断。若找到肿瘤细胞,说明是肺癌。痰液中找到的癌细胞大多数来自肺部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较少见。肺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多见,可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较少见。腺癌又可分为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肺泡细胞癌。未分化癌又可分为小细胞

未分化癌、大细胞未分化癌。转移性肿瘤也以鳞癌多见,腺癌和未分化癌较少,其原发肿瘤部位必须结合临床诊断。

痰液细菌培养

临床意义:通过痰液的细菌培养,对确定肺部感染的致病菌有重要意义,同时做药敏试验,以合理选用抗生素,霉菌感染在正常人多由滥用抗生素引起。

参 考 值: 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痰液细菌培养

临床意义:通过痰液的细菌培养,对确定肺部感染的致病菌有重要意义,同时做药敏试验,以合理选用抗生素,霉菌感染在正常人多由滥用抗生素引起。

参 考 值: 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痰液显微镜检查

[项目名称]痰液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正常人仅有少量痰液和少量白细胞

[临床意义]痰液显微镜检查可以直接发现病原体或提示呼吸系统疾病的性质。痰中见到红细胞表示肺或气管有出血,少量白细胞出现是正常现象,大量白细胞表示有化脓性炎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痰内可见多量变形和坏死的柱状上皮细胞。痰中还可见到心力衰

竭细胞,弹力纤维,放线菌,夏克—雷登结晶,寄生虫或虫卵包括蛔虫、包虫、阿米巴等,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人中或肺孢子虫感染的病人中还可以查到肺孢子虫卵囊。

[要求]以留取清晨第一次从气管深部咳出的痰最好。

痰液颜色

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痰液颜色可以有下列改变:a.红色或棕红色: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肺水肿、肺炎等。b.黄色或黄绿色:痰液中含大量脓细胞,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病。c.棕褐色:见于阿米巴肺脓肿、肺淤血时。d.烂桃样:肺的坏死组织分解所引起,肺吸虫病可见到。e.黑色:由于吸入大量尘埃或长期吸烟所致。

参 考 值:白色或灰白色。

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

[正常值]排泄分数为0

[临床意义]碳酸氢离子排泄分数=尿碳酸氢离子含量×血浆肌酐含量/血浆碳酸氢离子含量×尿肌酐含量。

炭疽的凝集反应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炭疽。

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化血清蛋白(GSP)

糖化蛋白是蛋白质与还原搪之间的慢速,非酶促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产物,当氨基酸与葡萄糖结合时形成不稳定的希夫氏硷,而后转化成稳定的酮化氨基酸。由于人体一天中的血糖含量变化很大,业已证明目前常规的血糖含量检测结果,不有有效地监控和反映机体中长期血糖状况。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测定血液中不同糖化蛋白含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较为公认的一种中长期监控糖尿病的“黄金指标”,是了解糖尿病近期治疗结果好坏的一把“金钥匙”。

蛋白的糖化程度与血清中糖的浓度以及糖化蛋白的半衰期有关,值得一提的是血液中HbAtc的浓度可反映机体内近期6-8周的血糖平均水平,而GSP则可提示近期2—3周的平均血糖水乎。为此开展对糖尿病患者血液中HbAlc和GSP浓度的检测就能为临床追溯近1—2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有利于判断和指导用药。

唾液溶菌酶测定

[项目名称]唾液溶菌酶测定

[参考值]1.5~1.9mg/L

[临床意义]

1.唾液溶菌酶升高多见于口眼干燥综合征。

2.唾液溶菌酶因为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口腔内变形杆菌等细菌的生长,而这些变形杆菌通常是龋齿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它在口腔内的存在和数量多少通常与龋齿的发生密切

相关,因此唾液溶菌酶的存在可以阻止齿龈炎和龋齿的发生,抑制菌斑和压结石的生成。当唾液溶菌酶浓度降低时,龋齿的发生率有可能增高。

唾液无机离子测定

[项目名称]唾液无机离子测定

唾液无机离子测定一般指钾、钠、氯离子测定,测定又可分为无刺激和刺激后测定两种方式。

[英文缩写]K、Na、Cl

[参考值] K(无刺激):19--23mmol/L

(刺激后):18~19mmol/L

Na(无刺激):6.5--21.7mmol/L

(刺激后):43~46mmol/L

C1(无刺激):5--20mmol/L

(刺激后):约44.0mmol/L

[临床意义]

1.唾液钾升高多见于囊性纤维变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药物洋地黄中毒时。

2.唾液钠升高多见于囊性纤维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腮腺炎;降低多见于充血性心衰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正常人无刺激时Na/K比值常大于0.5,当醛固酮增多时,可使得唾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钠离子浓度降低,此时Na/K比值可低于0.4。

4.唾液中氯化物浓度的变化多与唾液钠保持变化上的平行一致,当患腮腺炎和口眼综合征时可增高,在患充血性心衰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

[项目名称]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增生,故可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情况。

[英文缩写]RET

[参考值]

成人:0.5%--2.0%

新生儿:2%一6%

[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生旺盛。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当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时,可出现短时间的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加,以后即降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2.网织红细胞减少:多见于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有再障危象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网织红细胞有所减少,但有些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并不明显减低。

3.可以作为贫血治疗疗效的判断监察指标,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病情变化。

无溶质水(自由水)清除率

[正常值] -70±54ml/h

临床意义 本试验用于了解肾脏对体液平衡的调节能力。若尿渗透量和血浆渗透量均在300mOsm左右,不随尿量而变化(即无溶质水清除为0),表明肾不能浓缩或稀释尿液,如为负值,表示有浓缩能力。 此外,在水利尿过程中,游离水清除率的变化可反映ADH对肾小管重吸收水的作用,对尿崩症有诊断意义。

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

[项目名称]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

这项化验是确诊是否患有戊型肝炎的指标。

[英文缩写]HEVA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当出现阳性结果时,表示患者为HEV感染。HEVAb分为IgM型和IgG型。

1.IgM型HEVAb阳性表示患者处于HEV感染早期或急性感染期。

2.IgG型HEVAb阳性表示曾经被HEV感染或处于HFV感染的恢复期后期。

稀释试验

[正常值]4小时排出饮水量的0.80~1.0,尿相对密度降至1.003 或以下

[临床意义]稀释试验主要反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异常见于肾小球病变或肾血流量减少,于肾衰后期,尿相对密度恒定在1.010左右,表示肾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已受损。

纤维结合蛋白试验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纤维结合蛋白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理素。

【正常参考值】

185~277 mg/L

【异常结果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但病变关节液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明显比血清中的浓度高,胸腹水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的测定对鉴别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有较高的价值一般规律是:结核性>肿瘤性>非特异性积液。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持续降低多见于比较严重的疾病,如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营养不良,严重感染,重症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转移等。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静脉血4ml,肝素抗凝。

NBT实验主要用于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伤功能。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吞噬细菌百分率 62~76 %

吞噬指数 132~172 %

【异常结果分析】

升高:常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细菌性脑膜炎等。

而病毒性感染、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引起的发热则不升高。

降低:主要用于诊断中性粒细胞缺陷病,如儿童慢性肉芽肿,髓性过氧化物酶缺乏症等。

血氨

[项目名称]血氨

用于诊断肝昏迷和肝性脑病

[英文缩写]NH3

[参考值]11~35μmol/l

[临床意义]病理性升高:肝昏迷和肝性脑病明显升高,肝硬化轻度或中度升高。

[要求]取血后立即放冰中送检。

血常规检查

[英文缩写]blood routine; 血RT

血常规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疾病初步诊断及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一次测定可得到十几项至几

十项参数,较为常见的为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英文名称,如下所示:

白细胞 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WBC

LY%,LYM%,W--SCR%

MO%,MONO%,W--MCR%

GR%,GRAN%,W--LCR%

LY#,LYM#,W--SCC

MO#,MONO#,W--MCC

GR#,GRAN#,W--LCC

RBC

HGB

HCT

MCV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血小板RLT

血小板压积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要求]可用静脉血、指血、耳垂血测定,推荐使用静脉抽血。新生儿可采用足跟部位取血。无空腹要求,但建议在在早晨或上午取血最佳。

具体血常规检查中的各个化验项目的细节可继续阅读本节下面的内容。

[项目名称l红细胞计数是贫血诊断主要指标之一。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

[英文缩写]RBC

[参考值]

男性:4.0--5.5X1012/L(400--550万/mm3)

女性:3.5--5.Oxl012/L(350--500万/mm3)

新生儿:6.0--7.0X1012/L(600--700万/mm3)

(注:mm3μl,下同)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1)红细胞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至的脱水,尿崩症,晚期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高。

(2)红细胞绝对增多: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生活者,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使红细胞数量病理性增加。

2.红细胞减少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大量失血三种。

(1)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肌体长期消耗,如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i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

(3)各种急慢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因素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血沉

[项目名称]血沉

血沉的全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能指示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或疾病向不良性进展,血沉一般会加快。血沉测定不是某一种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英文缩写]ESR

[参考值]

魏氏法(Westergren)男:0--15mm/60分钟

女:0--20mm/60分钟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加快:月经期、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2.病理性加快:

(1)风湿热和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2)活动性结核病。

(3)炎症:肺炎,乳突炎,化脓性胆囊炎和输卵管炎,动脉炎等。

(4)血液和心血管疾病:各类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阻,胶原病等。

(5)其他:如严重酒精中毒,恶性肿瘤,黑热病,疟疾,注射异性蛋白和手术等。

另外血沉加快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有关,如风湿热和结核病时,可作为疾病的预后及治疗观察的指标。

3.血沉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

血红蛋白

[项目名称]血红蛋白

这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化验项目,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判断你是否贫血,它常包含在血常规检查项目里同时测定。

[别名]血色素

[英文缩写]HGB,Hb

[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

女:110--150g/L(11.0--15.0g/dL)

新生儿:170--200g/L(17.0--20.0g/dL)

[临床意义]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和减低。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减低: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发育较快,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生成不足,因而出现相对的减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有贫血性疾病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减低: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贫血。

(2)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性溶血、机械性溶血等。

(5)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血肌酐

[正常值]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

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降低: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血浆比粘度

化验介绍: 全血粘度与水的粘度的比值。

临床意义:血粘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先心病、慢性肺心病、严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疾患、肿瘤、血液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硬皮病、创伤、骨折、烧伤、休克等。

血粘度降低:

a.病理性:上消化道出血、鼻衄、脑出血、出血性紫癜、肝硬化腹水、尿素症、急性白血病、妇女功能性出血。

b.生理性:妇女经期、妊娠期。

2参考值: 1.65(+-)0.0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项目名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预知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英文缩写]HCY

[参考值]

正常:5~15μmol/L

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30μmol/L

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1--100μmol/L

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0μmol/L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脑卒中患者。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尿素

[正常值]3.2~7.0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血尿素氮(BUN)

[正常值]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血清Ⅳ型胶原

[项目名称]血清Ⅳ型胶原

是检查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

[参考值]<140ug/L

[临床意义]病理性升高:见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补体3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尽快进行测定。

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分子量为190000,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在C3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成C3a与C3b二个片段,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正常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0.8~1.6 g/L

免疫比浊法 0.83~1.77 g/L

【异常结果分析】

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等。

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冷球蛋白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肝脏疾病等。

血清补体4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尽快进行测定。C4由肝脏、巨噬细胞合成,分子量为180kD,C4作为C1酯酶的底物,在Mg2+的参与下,C4裂解为C4a与C4b二个片段,参与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

【正常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0.43~0.64 g/L

免疫比浊法 0.12~0.36 g/L

【异常结果分析】

增高:风湿热活动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塞,组织损伤等。

降低: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血清补体5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38~90 mg/L

【异常结果分析】血清C5降低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综合征,反复感染等。

血清补体6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40~72 mg/L

【异常结果分析】C6降低见于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反复感染,雷诺病等。

血清补体7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49~70 mg/L

【异常结果分析】血清C7降低见于肾脏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等。

血清补体8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43~63 mg/L

【异常结果分析】血清C8降低见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着色性干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清补体9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47~69 mg/L

【异常结果分析】血清C9降低见于肝脏疾病,肾病等。

血清补体lq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尽快进行测定。

C1q是构成补体C1的一个重要成分,分子量为390000,由6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对称的六聚体,当两个以上的C1q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M或IgG的Fc段结合后,C1q构型发生改变,导致C1r和C1s的相继活化,启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正常参考值】0.157~0.237 g/L

【异常结果分析】增高: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硬皮病,痛风,活动期过敏性紫癜。

降低:活动性混合结缔组织病。

血清肌酐

[项目名称]血清肌酐

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功能的损害。

[别名]肾功能

[英文缩写]Cr

[参考值]53.0—133μmol/L(0.6~1.5mg/d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

(1)肾肌酐排出量减少: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2)体内肌酐生成过多:巨人症、肢端肥人症。

2.病理性降低:肌肉萎缩。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尿素氮

[项目名称]血清尿素氮

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尿素氮升高意味着肾脏功能的损害。

[别名]肾功能

[英文缩写]BUN

[参考值]1.07~7.14mmol/L(3-20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高蛋白饮食。

2.生理性降低:妊娠。

3.病理性升高:

(1)肾前因素:由于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引起的失水过多,造成血尿素潴留。

(2)肾性因素: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

(3)肾后因素: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

(4)病理性降低:严重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肝坏死。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取血前禁止食用高蛋白食物。

血清尿酸

[项目名称]血清尿酸

尿酸是食物中的核酸和体内核蛋白、核酸中嘌吟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

[英文缩写]UA

[参考值]238-476μmol/L(4—8mg/d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

(1)痛风:是核蛋白及嘌吟代谢异常所致,发作时尿酸浓度可达900μmol/L。

(2)子痫。

(3)排泄障碍: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结核等),尿道阻塞。

(4)核酸分解代谢过盛: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其他:肠梗阻、重症肝病、氯仿、四氯化碳、铅中毒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复发,乳糜泻时,一些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阿司匹林)治疗后。

血清游离脂肪酸

[项目名称]血清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是脂肪水解的产物,测定血清脂肪酸可以了解脂肪代谢的情况,升高代表脂肪分解增加。

[别名]血清非酯化脂肪酸

[英文缩写]NEFA

[参考值]400--900utmn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饥饿、运动、情绪激动时升高。

2.病理性升高:甲亢;未经治疗的糖尿病人(可高达1.5mmol/L);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及生长激素后;任何能使体内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药物如咖啡因、磺胺丁脲、乙醇、肝素、烟酸、避孕药等。

3.病理性降低:用胰岛素或葡萄糖后的短时间内;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安妥明、尼克酸和心得安等。

[要求]抽血前不喝咖啡、不饮酒,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载脂蛋白A1

[项目名称]血清载脂蛋白A1

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管病风险度的估计。当载脂蛋白A1降低时,脑血管病的风险加大。

[英文缩写]apoA1

[参考值] 1.00—1.60g/L(100—160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妊娠、雌激素疗法、锻炼、饮酒。

2.病理性降低:I、ⅡA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apoA1缺乏症、鱼眼病、家族性LCAT缺乏症、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感染、血液透析、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变。

血清载脂蛋白B

[项目名称]血清载脂蛋白B

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风险度的估计。当载脂蛋白B升高时,冠心病的风险加大。

[英文缩写] apoB

[参考值]

青年人:0.75~0.85g/L(75~85mg/dl)

老年人:0.95—1.00g/L(95~100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降低:锻炼、服用雌激素。

2.病理性升高:冠心病、Ⅱa、Ⅱb型高血脂症、脑血管病、糖尿病、胆汁梗阻、脂肪肝、血液透析、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

3.病理性降低:I型高脂蛋白血症、肝病、肝硬变、感染。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

[正常值]

血清总胆红素:5.1-19umol/L(0.3-1.1mg/dl)

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1.7-6.8umol(0.1-0.4mg/dl)

血清总胆汁酸

[项目名称]血清总胆汁酸

胆汁酸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别名]总胆酸

[英文缩写]TBA TCA

[参考值]0.3~8.3μmol/L(0.012—0.339mg/dl)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

(1)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如慢活肝、慢迁肝等轻度升高;肝硬变、脂肪肝、肝癌等也可能升高。

(2)胆道疾病:急慢性胆道阻塞升高。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正常值] 1-6U

血小板计数

[项目名称]血小板计数

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英文缩写]PLT、PBC

[参考值]

100--300X109/L(10--30万/mm3)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液常规检查

[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WBC):

新生儿:20×109/L

2岁:11×109/L

成人:(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0.50~0.70(出生后2天~2岁0.31~0.4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直接计数:(50~300)×106/L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 直接计数:(20~50)×106/L

淋巴细胞(L):0.20~0.40 直接计数:(1.684±0.404)×109/L

单核细胞(M):0.01~0.08 直接计数:(0.196±0.129)×109/L

未成熟细胞:0.03~0.10

血红蛋白(Hb):

新生儿:180~190g/L

成人: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

减少: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

增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等。

未成熟细胞:

增加:白血病,骨转移性肿瘤等。

血红蛋白(Hb):

增加: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症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相对性Hb增高。

减少: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红细胞计数:

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各种原因所致贫血,白血病,勾虫病,急慢性失血等。

血小板计数: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骨髓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恶性肿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

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van氏综合征,巨脾症,脾功能亢进症,脾肿瘤,Gaucher氏病,Letterer-Siwe氏病,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某些细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疟疾,DIC,肝病,尿毒症,血管源性肿瘤,大量输入库血,新生儿溶血,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子痫,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抗肿瘤药及其他骨髓抑制药物

反应,放射病及放射治疗等。

血液寄生虫检查

[项目名称]血液寄生虫检查

凡寄生于血液和血细胞内的寄生虫均可在血液中查到,这些原虫和丝虫寄生于人的血液中和红细胞内,需通过血液检查或骨髓检查来进行确诊。常用的方法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和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法。

[参考值]正常人:未查见人体寄生虫

[临床意义]

1.疟原虫检查:疟原虫为疟疾病原体,通过蚊子传播,常见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种。外周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可靠方法,发现疟原虫既为阳性,就可以作为确诊的可靠依据。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需多次复查,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2.微丝蚴检查:微丝蚴为丝虫的原虫,我国常见的丝虫感染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均通过蚊子传播。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3.回归热螺旋体检查: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传播。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4.弓形体检查:弓形体为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猫及猫科动物为其主要传染源,人一般呈阴性感染。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或用免疫学方法及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5.立朵小体检查:立朵小体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鞭毛虫的一种,常可通过肝、脾穿刺液检查,也可通过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液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阴性结果需复查。

咽喉和扁桃体拭子培养

化验介绍: 正常人咽喉部分常分离出草绿色链球菌,卡他布兰汉氏菌、咽部奈瑟氏菌、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但一般无致病菌生长。检查时以无菌拭子取咽喉和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或伪膜,立即插入无菌试管内送检。

临床意义: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最强,可引起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咽喉脓肿与扁桃体周围脓肿。由于咽部感染后可导致变态反应,可能引起风湿热。草绿色链球菌致病力较弱,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 百日咳患者,可从鼻咽拭子培养检出百日咳杆菌。发病初期阳性率较高,3~4周后已不易检出病原菌。 喉头白喉患者,可从喉头分泌物内检出白喉杆菌。急性咽喉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雪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或混合感染。溃疡膜性咽峡炎,可由文森氏螺旋体与梭状菌所引起。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

[项目名称]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

用于煤气中毒的实验诊断

[别名]碳氧血红蛋白

[英文缩写]HBC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此时应进行一氧化碳定性实验,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为阳性:表示患者已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煤气),应立即进行抢救。结果为阴性:如确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出现,但一氧化碳定性为阴性,可能患者中毒症状较轻,或已吸入了较多的新鲜空气,症状已经缓解,或已经开始进行了吸氧治疗。

[要求]做此项化验一般应同时进行正常人对照实验。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项目名称]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在血涂片中检查出异常白细胞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意义]

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

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

(3)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2.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胞质变化和异常。

(1)颗粒异常: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但轻微的中毒颗粒也可见于正常孕妇。

(2)空泡变性: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患者,也可能与粒细胞部分退化有关或遗传性疾病等。

(3)内涵物的存在:Dohle小体,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炎症和烧伤,也可偶见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

4.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或出现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卫星核淋巴细胞;见于长期化疗,放疗,常作为致畸、致突变的指标之一。

6.异形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等。

幽门弯曲菌尿素酶抗体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测定血清中抗幽门弯曲特异性抗体,可避免胃镜活检,直接查出本菌感染的患者,对消化性溃疡、胃炎是否与弯曲菌感染有关患者提供治疗指导和鉴别诊断资料。

粘稠度(精液检测)

正常范围:稠,离体30min后完全液化。

检查介绍:精液的常规检查。

临床意义:液化障碍见于前列腺分泌的蛋白酶分解精液异常,如前列腺切除术后,蛋白酶缺乏等。

正常精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正常精液标准,判断精液是否正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精液量:正常≥2ml。大于7ml时为过多,不但精子密度降低,而且易从阴道中流出,以致精子总数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小于2ml为精液量过少,但通常以1ml以下为过少。此时精液与女性生殖道接触面积小,或因粘稠不利于精子进入女方宫颈口而导致不育,常见于严重的副性腺炎症、睾酮水平低下、射精管梗阻、逆行射精等。

(2)颜色:正常是灰白色或略带黄色。乳白色或黄绿色提示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炎症;粉色、红色、显微镜下见红细胞者为血性精液,常见于副性腺、后尿道的炎症,偶可见于结核或肿瘤。

(3)酸碱度:精液正常的pH值为7 2~7 8。小于7 2见于射精管梗阻或受尿液污染;大于 7 8见于精囊炎症或标本陈旧。

(4)液化时间:正常精液射出后,在精囊凝固酶的作用下变为胶冻状,经15~30分钟在前列腺液化酶的作用下变为液体,此为精液液化。射出精液30分钟后,精液仍不液化属于异常。

(5)粘稠度:将玻璃棒接触已经液化的精液,轻轻提捧,可形成精液丝,正常时其长度小于2 cm。

(6)精子计数:一般以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表示。正常计数≥20×106/ml。低于此值为精子过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生精功能障碍等,可因精子进入子宫腔及输卵管的机会减少而致生育力低下或不育。如精子计数大于250×106/ml为精子过多,因其活动力受影响也可导致不育。

(7)精子形态:正常形态的精子≥50%,否则可造成不育。

(8)活动力:精子中呈直线迅速向前运动者≥50%。

(9)存活率:通常指射精后1小时内检查,活精子≥50%。导致精子活动力及存活率降低的常见原因有副性腺炎症、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纤毛呆滞综合征、

精液中存在抗精子抗体或标本贮存不当。

(10)白细胞:正常精液中白细胞<1×106/ml。白细胞增多表明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感染。

脂蛋白(a)

[项目名称]脂蛋白(a)

脂蛋白(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高脂蛋白(a)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受性别、年龄、环境、饮食、吸烟和药物的影响。

[英文缩写]Lp(a)

[参考值] <30m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妊娠。

2.病理性升高: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病理性降低: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脂蛋白电泳

[项目名称]脂蛋白电泳

对不同类型的异常脂蛋白血症进行分类和鉴定的实验。

[英文缩写]LPE

[参考值]

儿童:低密度脂蛋白50%~60%

极低密度脂蛋白9%--15%

高密度脂蛋白30%--36%

成年男性:低密度脂蛋白57%--73%

极低密度脂蛋白8%--16%

高密度脂蛋白19%--27%

成年女性:低密度脂蛋白54%--66%

极低密度脂蛋白4%一12%

高密度脂蛋白27%--37%

[临床意义]

1.I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乳糜微粒血症。存在大量的乳糜微粒,其他脂质含量很少。该型极为罕见。

2.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大幅升高,而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该型常见。

3.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伴有甘油三酯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除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外,极低密度脂蛋白也升高,无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该型常见。

4.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伴有甘油三酯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相同的比例升高,二者在电泳图谱上分离很差,同时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该型极罕见。

5.Ⅳ型高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极低密度脂蛋白有很大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降低,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无乳糜微粒。该型极常见。

6.V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伴有乳糜微粒血症。乳糜微粒、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都增加。该型罕见。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直接胆红素

[项目名称]直接胆红素:是胆红素的一部分,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可以诊断肝胆疾病。

[别名]结合胆红素

[英文缩写]DBIL

[参考值]0—0.4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见于服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和妊娠、月经等。

2.生理性减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病理性升高:

(1)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代偿性肝硬化、胆管或胆总管阻塞(结石、肿瘤等)、肝内胆道租塞(肿瘤、胆管炎、门脉性或胆汁性肝硬化及寄生虫等)、肝梅毒、中毒性肝炎(氯仿、砷剂、辛可芬、磷、四氯化碳等中毒)、急性黄疸性肝萎缩;

(2)其他疾病:黄热病、Weil钩端螺旋体病、紫痫、X线深部照射、乳糜泻、肾功能不全等。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

[中文名称]: 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

[英文名称]: PHA

[化验介绍]: 化验介绍: 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是一种将植物血凝素注入人体后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通过此试验可以检测一些疾病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不全。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试验反应阴性可见于:免疫不全、结节病、麻疹感染期。还可见于实体瘤晚期、恶性淋巴网状细胞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和鼻咽癌等。

[正常值]: 参考值: 皮肤试验:阳性(5μg皮试100%阳性)

昼夜尿相对密度试验、浓缩稀释试验

[正常值]最高相对密度>1.018,最高与最低相对密度之差≥0.009,夜尿量<750ml,日尿量与夜尿量之比3~4:1.

[临床意义]见尿浓缩试验及稀释试验,肾功能不全者各次的尿相对密度接近,昼夜尿量差不明显。

昼夜尿相对密度试验,浓缩稀释试验。

[正常值]:最高相对密度>1.018,最高与最低相对密度之差≥0.009,夜尿量<750ml,日尿量与夜尿量之比3~4:1.

[临床意义]:见尿浓缩试验及稀释试验,肾功能不全者各次的尿相对密度接近,昼夜尿量差不明显。

总胆红素

[项目名称]总胆红素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

[英文缩写]TBIL

[参考值]5.1~25.7μmol/L(0.3~1.5mg/d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

2.病理性升高:

(1)胆道梗阻:可有很大升高;

(2)甲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3)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轻度或中度升高;

(4)胆汁郁积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5)急性酒精性肝炎:胆红素愈高表明肝损伤愈严重;

(6)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

3.病理性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总蛋白(TP)

正常范围:新生儿 46~70g/L(出生~1周 44~76g/L);

7个月~1岁 51~73g/L;

1~2岁 56~75g/L;

3岁以上 60~76g/L;

成人 60~80g/L。

检查介绍:血清蛋白质是血清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物质。

临床意义:增高:

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降低: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②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③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④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