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总述 ······································································································································ 5
1. 编制依据 ·························································································································· 5 2. 编制原则 ·························································································································· 5 第一章 工程说明 ························································································································ 6
1. 工程情况及工程规模 ······································································································ 6 2. 工程承包范围及主要项目工程量 ·················································································· 7 3. 水文气象条件 ·················································································································· 9 4. 地质及地形地貌状况 ······································································································ 9
4.1 地形地貌 ················································································································· 9 4.2 地层岩性 ··············································································································· 10 4.3 地质构造 ··············································································································· 10 4.4 水文地质 ················································································································11 4.5 围岩分类及围岩稳定性 ······················································································· 12 5. 交通条件 ························································································································ 13 第二章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 13
1. 设立依据 ························································································································ 14 2. 设立原则 ························································································································ 14 3. 组织机构框图(见图2—1) ······················································································· 14 4. 项目部主要管理部门及职责 ························································································ 14 5. 主要技术人员配备 ········································································································ 20 6. 施工队伍 ························································································································ 20 7. 施工任务划分 ················································································································ 21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 21
1. 施工总平面布置 ············································································································ 22 2. 施工用地计划 ················································································································ 22 第四章 施工方案 ······················································································································ 23
1. 施工准备 ························································································································ 24
1.1 技术准备 ··············································································································· 24 1.2 施工材料 ··············································································································· 25 1.3 施工通信 ··············································································································· 26 1.4 施工场地、道路及临时设施 ··············································································· 26 1.5 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 ··························································································· 26 1.6 生活设施 ··············································································································· 26 1.7 生产、生活保障设施 ··························································································· 28
1.7.1 施工道路 ····································································································· 28 1.7.2 生产生活供电 ····························································································· 28 1.7.3 生产生活供水、排水 ················································································· 28 1.7.4 空压站 ········································································································· 29 1.7.5 弃渣场防护 ································································································· 29 1.8 其他临时设施 ······································································································· 29
1.8.1 施工期防汛排水设施 ················································································· 29 1.8.2 消防保安设施 ····························································································· 30
1.8.3 施工期环境保护设施 ················································································· 30 1.8.4 防冻保护设施 ····························································································· 30
2. 施工工序的总体安排 ···································································································· 30
2.1 洞口工程 ··············································································································· 30
2.1.1 洞脸土方明挖 ····························································································· 30 2.1.2 洞口防排水 ································································································· 31 2.1.3 洞口边仰坡防护 ························································································· 31 2.1.4 土石方回填 ································································································· 31 2.1.5 洞门施工 ····································································································· 31 2.2 洞身施工 ··············································································································· 31
2.2.1 洞身石方洞挖 ····························································································· 31 2.2.2 锚喷支护 ····································································································· 32 2.2.3 底板混凝土施工 ························································································· 32 2.2.4 特殊工序施工 ····························································································· 32
2.2.4.1 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支护 ··························································· 33 2.2.4.2 超前小导管注浆 ··············································································· 33 2.2.4.3 管棚支护 ··························································································· 34
3. 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 ···································································································· 42
3.1 材料成本控制 ······································································································· 42
3.1.1 材料用量控制 ····························································································· 42 3.1.2 材料价格控制 ····························································································· 42 3.2 人工费控制 ··········································································································· 43 3.3 机械费控制 ··········································································································· 43 3.4 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 43 3.5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 43 3.6 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工期与施工进度计划 ·································································································· 44
1. 施工总进度计划说明 ···································································································· 44 2. 施工进度计划及横道图 ································································································ 45 3.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 45 4. 工期保证措施 ················································································································ 45
4.1 一般地段工期保证措施 ······················································································· 45 4.2 不良地段的工期保证措施 ··················································································· 46 5. 材料供应计划 ········································································································· 47
第六章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 48
1. 质量控制目标 ················································································································ 48 2.质量保证体系 ··············································································································· 49 3.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 52
3.1 项目经理职责 ······································································································· 52 3.2 总工程师职责 ······································································································· 52 3.3 工程管理部职责 ··································································································· 52 3.4 试验室职责 ··········································································································· 53 3.5 质检部职责 ··········································································································· 53 3.6 物资部职责 ··········································································································· 53
4. 质量管理措施 ················································································································ 54
4.1 质量教育 ··············································································································· 54
4.1.1 教育内容 ····································································································· 54 4.1.2 教育形式和方法 ························································································· 54 4.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54
4.2.1 质量终身负责制 ························································································· 54 4.2.2 技术交底制度 ····························································································· 54 4.2.3 生产过程质量的控制 ················································································· 55 4.2.4 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 55 4.2.5 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 55 4.2.6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制度 ········································································· 55 4.2.7 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 ····················································· 55 4.2.8 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 ················································································· 56 4.2.9 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 56 4.2.10 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 56 4.2.11 质量奖惩制度 ··························································································· 56 4.2.12 坚持持证上岗制 ······················································································· 56
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 56
5.1 工程材料性能的控制 ··························································································· 57 5.2 工艺要求的控制 ··································································································· 57 5.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57 5.4 过程检验和验收控制 ··························································································· 58 6.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 ································································································ 58 7. 质量保护技术措施 ········································································································ 60
7.1 衬砌混凝土及路面混凝土施工 ··········································································· 60 7.2 锚杆施工 ··············································································································· 60 7.3 喷射混凝土 ··········································································································· 60 8. 质量保证大纲 ················································································································ 61
8.1 施工准备阶段 ······································································································· 61
8.1.1 组建项目经理部,确定资源配备方案 ····················································· 61 8.1.2 施工调查 ····································································································· 61 8.1.3 设计文件会审 ····························································································· 62 8.1.4 交接桩及施工复测 ····················································································· 62 8.1.5 技术交底 ····································································································· 62 8.1.6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 62 8.1.7 现场准备 ····································································································· 64 8.1.8 申报开工 ····································································································· 64 8.2 施工过程管理 ······································································································· 65
8.2.1 施工计划 ····································································································· 65 8.2.2 工程进度 ····································································································· 65 8.2.3 工序控制. ···································································································· 65 8.2.4 测量控制 ····································································································· 66 8.2.5 施工过程技术交底 ····················································································· 66 8.2.6 “四新”技术应用 ····················································································· 66
8.2.7 工程变更设计 ····························································································· 66 8.2.8 竣工文件 ····································································································· 66 8.2.9 安全管理 ····································································································· 67 8.2.10 文明施工 ··································································································· 67 8.2.11 岗位人员管理 ··························································································· 67 8.2.12 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 68 8.3 特殊过程施工 ······································································································· 68 8.4 竣工验收 ··············································································································· 68 8.5 工程交付 ··············································································································· 69
第七章 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 70
1. 安全管理目标 ················································································································ 70 2. 安全保证体系 ················································································································ 70 4. 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 74
4.1 安全管理制度 ······································································································· 74 4.2 安全防护手册 ······································································································· 75 5.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 76
5.1 钻爆法安全生产措施 ··························································································· 76 5.2 施工现场消防措施 ······························································································· 77 5.3 施工区内设置信号装置 ······················································································· 77 5.4 施工现场保卫措施 ······························································································· 77 5.5 斜井施工安全措施 ······························································································· 78 6. 重要施工方案和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 78
6.1 软弱地质、涌水等不良地质段安全控制措施 ··················································· 78 6.2 对Ⅳ-Ⅴ类围岩不稳定的洞段安全控制 ··························································· 79
第八章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 80
1. 环境保护 ························································································································ 80
1.1 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 ··························································································· 80 1.2 环保目标 ··············································································································· 80 8.1-2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图 ······················································································ 80 1.3 环境保护措施 ······································································································· 84
1.3.1 水质控制 ····································································································· 84 1.3.2 噪音控制 ····································································································· 84 1.3.3 粉尘控制 ····································································································· 84 1.3.4 生态保护 ····································································································· 85 1.3.5 水土保持和弃碴处理 ················································································· 85 1.4 施工完工后的生态恢复措施 ··············································································· 86 2. 文明施工 ························································································································ 86
2.1 文明施工目标 ······································································································· 86 2.2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 86 2.3 文明施工措施 ······································································································· 86 2.4 文明施工考核及管理办法 ··················································································· 88
第九章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 89
1. 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原则 ···························································································· 89 2. 计划统计报表编制说明 ································································································ 89
3. 计划统计报表的传递 ···································································································· 90
编制总述
1. 编制依据
(1) 内蒙古呼和浩特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勘测科研分公司编制的《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交通洞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交通洞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补充文件》;
(2) 现行的国内有关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及验收标准等;
(3)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从事隧道工程施工中积累的经验;
(4)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有关资料。
2. 编制原则
(1) 满足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要求:严格遵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认真贯彻雇主及监理人及其授权人或代表的指示、指令和要求。
(2) 保证质量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并以一级工程的标准组织施工;
(3) 保证工期的原则:做到材料供应有计划、技术指导有保障、技术培训有深度、各项施工管理有条理,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4) 保证施工安全的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安全技术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第一章 工程说明
1. 工程情况及工程规模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部大青山区,距离呼和浩特市中心约20km。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MW,装机4台,单机容量300MW。电站建成后接入蒙西电网,在系统中担负调峰填谷和紧急事故备用任务,同时兼有调频调相的作用。电站枢纽主要有上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地面出线场、下水库拦河坝和拦排砂工程等组成,工程等级为一级。
上水库位于哈拉沁沟左岸的料木山顶,采用开挖筑坝围库而成。上水库工程主要包括堆石坝、库盆混凝土防渗面板、排水系统、库岸基础处理。上水库坝顶高程1944.00m,坝顶宽10.0m,主坝最大坝高46m。上库正常蓄水位为1940.0m,死水位为1903.00m,工作水深37m,总库容702.4万立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全库盆防渗,总面积23.45万立方米。
水道系统和地下厂房系统位于哈拉沁沟左岸上、下库之间的大青山山体中。水道引水系统采用一管二机布置方案,总长度2328.44m,尾水系统采用一管一机布置方案,共4条,长度542.4m。引水隧洞设置调压井,高86m,直径16m。
地下厂房采用尾部开发方式,厂房尺寸(长×宽×高)168×26.5×53.33m,主变室尺寸(长×宽×高)121×16×32.9m。
本工程下水库由两道坝(拦河坝和拦沙坝)拦河而成。拦沙坝位于大西沟沟口上游约1km的“S”型河曲部位,坝顶高程1403.5m,最大坝高53.3m。
拦河坝位于大西沟沟口上游侧附近,坝顶高程1403.5m,最大坝高69.5m。拦沙坝与拦河坝除左右岸部分非溢流坝段为常规混凝土重力坝外,其余坝段均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下水库正常蓄水位1400.00m,死水位1355.00m,最大工作水深45m,总库容679.0万立方米。
交通洞是进入地下厂房的主要通道。洞口设在哈拉沁沟左岸3号公路旁边。
本工程包括交通洞洞口(包括3#公路至洞口的连接公路)工程、桩号交0+000.000m至桩号交0+700.000洞段洞室施工、弃渣场防护、场内施工道路及其他附属工程等。
交通洞断面为城门洞型,净断面(宽×高)8.0×7.5m。 交通洞控制点坐标及桩号高程表见“表1.1-1”。
控制点坐标及桩号高程表 表1.1-1
工程部位 控制点编号 V0 V1 V2 V3 V3’ 交通洞 V4 V5 V6 V7 VR01 X(m ) 4538318.6015 4538330.0231 4538345.2520 4538360.4809 4538431.4944 4538523.4522 4538726.0469 4538775.3479 4539002.1320 4538490.1269 Y(m) 37557803.9796 37557813.7031 37557826.6677 37557839.6323 37557900.0872 37557884.5474 37557850.3112 37557841.9799 37557803.6559 37557687.3434 高程(m) 1349.800 1350.000 1350.000 1348.700 1337.355 1324.000 1324.000 1308.590 桩号 交0-015.000 交0+000.000 交0+020.000 交0+040.000 交0+214.533 交0+420.000 交0+470.000 交0+700.000 2. 工程承包范围及主要项目工程量
本标应完成的主体工程项目包括:
(1) 交通洞洞口(包括3#公路至洞口的连接公路):土石方开挖、填筑、所有开挖边坡的支护、混凝土浇筑、浆砌石砌筑、及排水沟等。
(2) 交通洞:桩号交0+000.000m至桩号交0+700.000m段的石方洞(扩)挖和支护、排水孔钻设及排水管设置、路基及路面混凝土浇筑;桩号交0+000.000m至交0+020.000m洞段的钢筋混凝土衬砌和回填灌浆等。
(3) 预埋件埋设:桩号交0+000.000m至交0+700.000m洞段的止水及其他预埋件埋设。
(4) 弃渣场防护、交通洞场内临时施工道路的施工和维护及其他相关辅助工程。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数量详见“表1.1-2”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1.1-2
项目编号 2 2-2 2-2-1 2-2-2 2-2-2-1 2-2-2-2 2-3 2-4 2-4-1 2-4-1-1 2-4-1-2 2-4-2 2-4-2-1 2-4-2-2 2-4-3 2-5 2-5-1 2-5-2 2-5-3 2-5-4 2-5-5 2-6 2-6-1 2-6-1-1 项目名称 交通洞工程 土石方明挖 土方明挖 石方明挖 石方开挖 沟槽开挖 地下洞室开挖 支护 砂浆锚杆 φ20,L=2.5m(杆长2.55m) φ20,L=3.0m(杆长3.05m) 喷混凝土 喷混凝土(C20,厚10cm) 喷混凝土(C20,厚15cm) 钢筋网φ8 钻孔与灌浆 排水孔φ50 回填灌浆 铸铁排水管DN50 软式排水管φ50 回填灌浆管φ60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 洞脸混凝土C20,二级配 单位 m3 m3 m3 3m m3 根 根 3m m3 t m 2m m m m m3 工程量 1848 5254 192 41748 547 4700 1282 523 23 885 108 27 1234 5 91 2-6-1-2 2-6-1-3 2-6-1-4 2-6-1-5 2-6-2 2-7 2-7-1 2-7-1-1 2-7-1-2 2-8 2-8-1 2-8-2 2-8-3 2-8-4 衬砌混凝土C20,二级配 排水沟混凝土C15,二级配 洞口路面混凝土C25,二级配 洞内路面混凝土C25,二级配 钢筋 砌体工程 浆砌石 排、截水沟浆砌石(水泥砂浆M7.5) 护坡浆砌石(水泥砂浆M10) 电气预埋件埋设 预埋件 镀锌扁钢—80×6 镀锌扁钢—40×4 预埋锚杆(φ20圆钢,L=800mm) m3 3m m3 m3 t m3 m3 个 米 米 根 110 234 110 980 13 85 59 10 1500 500 700 3. 水文气象条件
本工程所在区域内无气象观测站,则根据地理位置及高程相近等条件,以呼和浩特市气象特性及哈拉沁降水特性,表征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库的气象状况;以武川县、专用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特性及滴水、降水特性,表征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上库的气象状况。
工程所在区域多年平均气温6.3℃,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32.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24mm,雨季在七、八月份,八月份尤为集中。一般10月上旬结冰,次年4月中旬解冻,最大冻土深1.56m。呼和浩特蓄能电站上、下库气象要素统计结果见表“1.2-3”和表“1.2-4”。工程区域水文情况见表“1.2-5”
4. 地质及地形地貌状况
4.1 地形地貌
交通洞位于下水库下游哈拉沁沟左岸的山体内,沿线通过左九、左八、左七、左六四条走向近东西向的沟谷,沟谷多呈“V”型谷,沟底地面高程1455m~1525m,高于隧洞顶板110~220m。沟间的山梁走向近东西向,山脊
较为狭窄,脊线多处呈“马鞍形”,悬崖峭壁林立,地面高程1477~1617m,高于隧洞133~265m。
交通洞进口位于拦河坝下游约1.5km哈拉沁沟左岸,左九沟与左十沟之间的山梁。该处哈拉沁沟走向SE130°,与洞向近直交,地面高程1337~1338m,低于洞底板12~13m,交通洞进口所在的山梁临河段向哈拉沁沟倾斜,1367m高程以下为覆盖层,坡度约32°,1367m高程以上基岩裸露,坡度约36°,冲沟不发育。 4.2 地层岩性
交通洞沿线通过的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乌拉山群片麻岩,吕梁期、燕山期侵入岩及第四系堆积物。
上太古界乌拉山群(Ar2Wl1)岩性为灰色、深灰色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在隧洞进口附近出露。
第四系坡积物集中在洞口附近山麓,表现为碎块石夹土,厚度0.5~2m,或次棱角及次圆状碎石,块石及壤土,厚度一般小于5m。
侵入岩以岩株及岩脉产出,交通洞中出露有吕梁期侵入岩和斜长角闪岩岩脉。吕梁期岩性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褐黄色、浅灰、肉红色。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或眼球状构造。斜长角闪岩岩脉多呈黑色,灰黑色,中粗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4.3 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
隧洞区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及规模不大的断裂构造。
本段穿越地区仅见一条规模较大的向斜,轴向为NW320°~330°,由南
向北,到大西沟一带踪迹消失。常见小型揉皱,主要发育于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岩层揉皱影响范围规模一般为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产状不稳定,对隧洞岩体稳定的影响不大。
(2) 断层和裂隙
工程区裂隙、裂隙密集带较发育,断层不发育,主要裂隙有NEE向和NW向两组。
NEE向裂隙走向为NE60°左右,以倾向SE为主,少数倾向NW,倾角60°~90°,裂隙面平直,无充填物,贯通性较强,延伸长度可达30~50m,密度1~3条/m。
NW向裂隙走向NWW276°~310°,以倾向SW为主,少数倾NE,倾角60°~85°,裂隙面平直,贯通性好,无充填物,该组裂隙还有一系列走向NW310°~330°,倾向SW,倾角65°~90°的中—基性侵入岩脉,岩脉沿先期断层侵入,与围岩的接触带力学强度较低。交通洞洞口裂隙与上述两组裂隙相近。
断层在隧洞通过的地表范围内未见出露,在PD901探洞中揭露较多的小断层,按其产状延伸推测与交通洞相交的有5条。
(3) 地应力
电站枢纽工程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与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受地形切割应力释放,交通洞进口一带以自重应力为主,隧洞纵深岩体覆盖厚度逐渐增大,构造应力逐渐影响洞室。 4.4 水文地质
工程区地下水有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别赋存于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中。第四系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哈拉沁沟谷
底,含水层厚度15~20m。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两岸基岩裂隙水,排入河床。
基岩裂隙含水层主要有两种类型,风化裂隙潜水赋存于岩体表部风化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有以小泉的形式补给地下水、侧向补给第四系含水层、向下补给构造裂隙含水层,透水性受风化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并随着埋深增大而降低。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岩体构造裂隙中,包括节理、裂隙和小断裂,隧洞穿越的地段节理的透水性较差,节理密集带、大裂隙和小断裂可达到中等透水程度,PD901探洞揭露的节理密集带多产生滴水现象;大裂隙揭露初期有少量涌水,后转为滴水;小断裂初期涌水量最大可达到137L/min,后同转为滴水或有少量线状流水,说明构造裂隙尽管透水性较高,但总水量有限。推测隧洞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水位高程1410~1590m,高于隧洞60~230m。
工程区地表及地下水水质均属重碳酸钙钠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4.5 围岩分类及围岩稳定性
本工程围岩以Ⅲ类为主,约占总洞长的50%,其他Ⅱ类约占34%,Ⅳ~Ⅴ类约占16%。毛洞成洞条件较好,通过构造破碎带时会产生坍塌和涌水现象,初期涌水量最大可达80~160L/min,考虑到雨季和融雪水量较大,交通洞的涌水量约在300m3/d左右,应注意施工过程中根据构造破碎带情况采取适当的支护和排水措施。
本工程各洞段围岩分类见“表1.3-6”。
交通洞围岩分类表 表1.3-6
围岩类别 Ⅱ Ⅲ 0+000~0+010 0+155~0+220 0+395~0+465 0+475~0+540 0+560~0+700 700 350 50 Ⅳ~Ⅴ 0+125~0+155 0+220~0+255 0+375~0+395 0+465~0+475 0+540~0+560 桩号(m) 0+010~0+125 0+255~0+375 总长度(m) 分段长度(m) 分段份额(%) 235 34 115 16 5. 交通条件
本合同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区,距离呼和浩特市中心约20km。北京银川铁路、京包高速公路、110国道及209国道从呼和浩特市通过。
目前由哈拉沁沟沟口至110国道有约3.2km三级公路相接;由沟口至哈拉沁水库坝顶的2#公路正在施工;由沟口至上库区的1#公路准备开工建设。
3#公路为拟建中的道路,由交通洞洞口经通风兼安全洞洞口至泄洪排砂洞上游进水口,在交通洞洞口下游处拟建一座交通桥连通哈拉沁沟左右岸2#和3#公路。
第二章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1. 设立依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拟组建“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部”,全面负责本合同工程的施工和缺陷修复工作。施工组织机构设立的依据是:
(1) 项目法施工要求。
(2) ISO9002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3) 对招标文件中有关条款的响应。
2. 设立原则
(1) 抽调我集团公司最优秀的管理人员、最优秀的技术力量,组建高效的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部。
(2) 针对工程特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3. 组织机构框图(见图2—1) 4. 项目部主要管理部门及职责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2名、总工程师1名、下设工程管理部、机械设备部、物资部、质量安全部、财务部、计划统计部、环保治安室、办公室。对施工过程进行统筹考虑,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对各施工队、人员、机具进行必要的调整,做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尽量减少窝工、浪费现象。
图2-1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部
项目部各管理部门职责如下:
4.1 项目经理职责
(1) 贯彻业主对本工程的管理思想。
(2) 对项目的全面建设负责,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制定承包范围内的各项具体目标,明确职能分工,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负全面责任,对本标段施工质量负终身责任。代表集团公司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强化项目管理的“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保证兑现合同承诺。
(3) 搞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和对项目施工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对人力、资金、材料、施工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均衡生产,做到文明施工。
(4) 强化安全和质量管理,定期组织项目质量检查、评审和改进,行使质量否决权。
(5) 组织项目质量成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降低成本消耗,节约开支,提高效益。
4.2 项目副经理职责
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计划管理,搞好施工现场的协调,治安、文明施工、防汛、防火,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
4.3 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1) 组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操作规程及施工图纸会审,参加雇主或设计单位组织的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并做好会审和交底记录。
(2) 组织制定有效措施,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工期目标的实现。依据
合同和雇主提供的图纸资料,结合实际组织制订和落实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措施,组织制定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作业指导文件。
(3) 严格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检验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实施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时研究处理质量活动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定期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项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主持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仲裁工程质量争议,对质量持有否决权。
(4) 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组织对项目的重点、难点工作进行科技攻关,组织编制和审核施工设计和工艺流程,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努力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
(5) 审核材料需用计划和加工订货计划,监督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进货或过程的质量自检、专检和交检,保证进货和过程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和有关要求。
(6) 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进行工作。
4.4 办公室职责
负责协调对外关系、对外事务性接待与联络、内部后勤供应、生活管理,卫生保健和急救,施工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学习及文体娱乐等工作。
4.5 工程管理部职责
(1) 负责现场工程施工调度工作。
(2)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负责文件的编号、登记、标识、发放、回收管理和档案管理。
(3) 综合协调、检查和督促项目部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
(4) 负责整个承包工程的技术管理和科研工作,编制实行性施工组织设计,做出施工总体安排,确定具体施工方案。
(5) 负责编制施工设计和工艺流程,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提高施工工艺各操作技能,处理施工计划的执行和协调,处理调度及施工技术问题的处置,协调施工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6) 参与编制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实施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 (7) 负责变更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贮存和保管,参加工程交验。
(8) 负责施工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管理,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编制重大质量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案。
(9) 负责项目工程试验,控制测量和全部量测工作
4.6 试验室职责
负责提供并审核产品标准,负责试验、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4.7 计划统计部职责
计划统计部负责制定施工计划、统计报表、验工计价等工作。
4.8 质量安全部职责
质量安全部下设质量室、安全室,其主要职责如下:
(1) 负责整个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落实质量安全目标。
(2) 落实质量环境保护措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和实施
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实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 办理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签证、评定工作。 (4)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时研究处理质量活动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主持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对质量持有否决权。
(5) 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安全计划,建立施工安全规章制度措施。编印《安全防护手册》,进行安全教育和上岗前的安全考试,检查和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系统运行情况。
4.9 机械设备部职责
(1) 负责贯彻执行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管理规定,制定项目的设备管理办法,为施工全过程提供施工设备保障。
(2) 提供有关机械设备统计资料。
4.10 物资部职责
(1) 负责贯彻执行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颁布的物资管理规定。 (2) 物资部为施工过程提供物资保障,保证物资供应的时间、数量、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3) 会同质量安全部门对施工用料进行质量控制,并将有关技术指标和工艺参数及时提供给工程管理部。
4.11 财务部职责
财务部负责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
4.12 环保治安室职责
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环保和治安工作,在项目部其他有关部门的协助下,
搞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工作。
5. 主要技术人员配备
主要的技术管理人员表 表3-1-1
人 数 序号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主要技术管理人员 高级职称 机械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 隧道工程师 设备管理工程师 计算机应用与管理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爆破工程师 材料工程师 配件工程师 地质工程师 总 计 1 1 中级职称 1 1 1 1 1 1 1 1 1 9 初级职称 2 1 1 2 1 1 8 技工 4 1 1 2 2 2 1 1 1 2 1 18 36 备注 本工程项目经理、总工及主要部门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名单及简介见附表“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6. 施工队伍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三师,其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原铁道兵)。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建设部批准,具有铁路施工特级、公路、水利、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多项施工一级资质的大型集团企业。五十多年来,中铁十三局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在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工隧洞、城市地下铁道等多种类的地下
工程领域施工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十年来,共完成各类隧道工程施工152座,其中水工隧洞12座,总长21000m。本工程我集团公司准备投入3个施工队,即隧洞综合施工队、洞外运输队、洞口施工队。
7. 施工任务划分
隧洞综合施工队(120人):全面负责交通洞开挖、支护、洞口混凝土衬砌、监控量测及钻设排水孔、排水管的设置、止水、预埋件的埋设、灌浆、路基及路面混凝土衬砌等相关工程项目的施工。
洞外运输队(25人):全面负责隧道附属工程的施工、洞内出渣运输及施工所需材料的运输供应及洞门砌筑、弃渣场防护等工程的施工。
洞口施工队(55人):负责洞口(包括8#公路至洞口的连接公路)的土石方开挖、填筑、所有开挖边坡的支护、混凝土浇筑、浆砌石砌筑及排水沟等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严格按雇主指定的用地范围进行临时占地规划,尽量占用荒地,少占耕地。充分利用现场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图3-1。
2. 施工用地计划
本工程中主要临时占地可分成二部分,一部分为洞口临时用地,另一部分是临时施工道路用地。具体用地面积见表3-2。
表3-2 施工计划用地面积
序号 1 2 3 临时工程名称 交通洞施工场地 施工现场内道路 弃渣场用地 临时占地面积m2 24891 500 占地位置 交通洞洞口 去工地及进场路 5#渣场 3、J4、J5、J6为交720m2生活及福利文化设施一览表界线。临设名称施工住房炸理间。J3药库项目部工,我单位根据现面 积72m2900m 口修建空压机室、值2锅炉房通洞起始点。结构型式砖混砖混砖混
第四章 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
本施工段开工前准备(包括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征地动迁等准备)本着“两短一快”的原则,充分满足主洞施工的前提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做好住房、风水电、道路、施工厂房等各项服务设施等工作。在修建临时设施的同时,抓紧按排机械进场、材料采购、人员就位等工作,保证主洞施工顺利进行。
进场施工所需的技术资料、材料、通信、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活设施、施工场地、风、水、电及生活设施等已经准备完毕,满足尽早进场施工的需要。.
1.1 技术准备
所需的路基、隧道等的技术资料均已准备完毕。并做成电子文档。各种电子版和书面的技术资料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施工现场。包括地质、光面爆破、锚喷支护、监控量测、测量、试验、各种软件等我公司接到中标通知书一天内,将组织测量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主动配合设计单位办理交接桩手续,同时组织对本标段内的复测,并对控制点埋设护桩。
组织有关人员了解、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图纸和有关资料,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和结构物的细部构造,掌握各种原始资料。
参加技术交底会议,进行图纸会审,
进行现场补充调查,现场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即着手进行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分为外业技术准备和内业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坚决做到:准备项目齐全、执行标准
正确、内容完善齐备、超前计划布局、及时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
(1) 内业技术准备要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编写审核施工报告; ②进行临时设施建设的设计工作; ③编写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④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
⑤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⑥准备施工中需要查阅的各种参考资料,主要是施工手册、国家有关规范及水文地质资料;
⑦根据通用合同条款、技术条款的规定与要求,采集各种临时设施的符合性数据;
⑧工艺试验的实施计划;
⑨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写提供给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的其它资料。 (2) 外业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现场详细调查补充地质勘探资料;
②现场测量基准点、基准线、水准点交接与复测;
③各种工程材料的调查与合格性测试分析,并编写试验报告; ④各种计量试验仪器设备的安装、测试; ⑤要采集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 ⑥工艺试验所需的场地、材料及设备准备。 1.2 施工材料
本工程中除业主提供的钢筋、水泥、火工材料和爆破器材外,其他材料均在开工后立即上报材料供应来源及质量证明。 1.3 施工通信
我单位将联系当地电信部门将通信线路架设至洞口附近,并在施工现场布设10部电话。
1.4 施工场地、道路及临时设施
首先满足洞口施工需要,分批建设完善,进场后先建洞口的施工道路、场地和临时设施,满足洞口施工需要。依据施工计划安排,修建和完善施工场地、道路及临时设施。 1.5 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
(1) 施工人员进场。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项目不有关人员、隧道施工一队和砂石料加工队先进场,其他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安排陆续进场。后附劳动力计划表及投入的本合同工作的主要技术人员表。
(2) 机械设备进场。根据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设备,先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满足洞口施工需要,其他设备陆续进场,确保按时进场。 1.6 生活设施
(1)交通洞施工阶段共建生活用房1692m2(包括锅炉房72m2)。详见表4.1-1。
生活住房一览表 表4.1-1
序号 1 2 3 临建名称 项目部生活及办公用房 施工队生活用房 锅炉房 结构型式 面积(m2) 位 置 砖混 900 交通洞洞口及施工砖混 720 驻地 砖混 72 (2) 生产用房按照交通洞施工需要规划,保证主要生产用房前期满足后
续施工要求,生产用房主要有:总调度室、材料库、临时加油站、变压器房、备用发电机房、值班室、水泥库、试验室、钢筋库等。具体面积请看表4.1-2。
生产房屋一览表 表4.1-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临建名称 总调度室 临时加油站 变压器房 备用发电机房 水泵房 锅炉房 值班室 水泥库 试验室 结构 型式 用 途 面积 (m2) 30 40 65 30 36 72 交通洞砖房 施工场区大门的守卫 砖房 储存水泥 砖房 二工区施工段的试验室 砖房 常用机具存放 砖房 常用材料存放 砖房 机械修配 15 施工现162 场 45 72 108 120 300 140 位置 砖房 洞内洞外人员、车辆设备总调度。 砖房 在施工场区内的临时性油料储库 砖房 防护变压器 砖房 防护备用发电机 砖房 生产、生活供水 砖房 取暖 10 常用机具库 11 常用材料库 12 机械修配厂 13 炸药库及雷管库 砖房 二工区施工的炸药库及雷管库 14 空压机房 砖房 风枪钻孔 (3) 主要施工场地。施工现场布置钢筋加工及存放场,粗骨料料场、中砂料场及运输车辆临时停放处等,施工场地需在原有地面上填筑土石方,然后铺300mm厚砂砾垫层,400mm厚砂砾层。主要施工场地布置详见表4.1-3。
主要施工场地一览表 表4.1-3
序号 1 2 3 4 临建名称 粗骨料场 中粗砂料场 钢筋加工场 木材加工场 结构型式 砂砾垫层加砂砾层 砂砾垫层加砂砾层 砂砾垫层加砂砾层 砂砾垫层加砂砾层 占地面积(m) 布置位置 525 525 交通洞口 250 200 25 6 7 8 运输车辆临时停放场 汽车修理厂 废水处理厂 混凝土拌和系统 砂砾垫层加砂砾层 砂砾垫层加砂砾层 砂砾垫层加砂砾层 砂砾垫层加砼面层 300 120 320 135 1.7 生产、生活保障设施 1.7.1 施工道路
本工程临时施工道路总的规划原则是:按雇主征地范围进行布置。 (1) 进场道路(既有路至洞口道路)
本合同工程的洞口位于8#公路附近,施工交通条件较好,新建进场道路总长100米,施工期维护道总长100米。
(2) 弃渣道路(洞口至弃渣场永久道路)
弃渣道路由业主重新设计修建,承包商不承担对此道路的维护。 (3) 进料道路(洞口至料场)
进料道路主要利用雇主提供的3#和8#公路,交通比较便利。 1.7.2 生产生活供电
通过与当地部门联系,将10kV高压电源敷设至各施工现场。在交通洞营区建立1250kVA配电站一座。洞内施工设备用电和照明、排水用电由10kV电源经配电室高压开关柜直接进洞。洞外生产生活用电经500kVA,10/0.4KV供给。在各配电室设柴油发电机200kW2组作为备用电源,采用集中补偿方式提高功率因数。
洞内照明采用三相四线制,照明灯具采用高压钠灯NG250型,每40m设一盏。
1.7.3 生产生活供水、排水
(1) 生产生活供水
生产生活用水采用打水井解决,洞口设1个350 m3水池。施工供水采用高山水池供水,保证掌子面供水压力达到3~5个大气压,本工程共设2眼水井,每眼水井直径5米,深度10米以上,供水管采用Φ150钢管。
(2) 施工排水
由于隧洞主洞坡度较小,施工排水采用污水泵解决。污水泵将污水自掌子面泵到洞内的临时污水仓,再利用污水泵分级泵到洞外污水处理池,经过多级沉淀后方可排放。洞内每隔100~150米(水平)设一处污水仓。排水管采用Φ200钢管。 1.7.4 空压站
钻爆法施工,主要采用简易凿岩台车及风动凿岩机钻孔。施工现场配备6台20m3空压机作为施工需用。 1.7.5 弃渣场防护
见附件“弃渣场临时防护措施”。采用M7.5浆砌片石分台阶防护,台阶高1米,宽1.5米。浆砌片石护坡基础置于岩基上,若为土质地基埋深不小于1.5米,护坡每5米设置一个伸缩缝。弃渣场分层布设塑料盲沟。弃渣场底部用开挖的大块渣料堆填成5*1.5米的排水体,其外用300g/m2土工布包裹。
1.8 其他临时设施 1.8.1 施工期防汛排水设施
承包人在施工期间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证各施工支洞口在洪水期的安全,防止洪水影响临时工程和主体工程的安全。施工支洞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1.8.2 消防保安设施
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在施工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发挥铁路部门自身公安系统作用,施工现场设公安派出所,配备必要的警车等警用器材。 1.8.3 施工期环境保护设施
洞口设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经处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后方可排放,污水处理池容积为320m3。生活垃圾专人清理,集中后由业主定期清运至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垃圾处理站。 1.8.4 防冻保护设施
由于本工程所处地区天气寒冷,冬季施工时,各项临时工程需做有效的防冻保护设施。施工队驻地临时房屋冬季集中供暖,洞口供暖系统设1台2T锅炉。为改善工人作业环境,钢筋加工厂采用砖砌房屋保暖,冬季采用锅炉供暖。砼搅拌楼、水池等临时设施冬季采用砖砌房屋保暖。
2. 施工工序的总体安排
本工程施工主要工序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洞口混凝土及排水系统的施工和洞身石方开挖、锚喷支护、底板混凝土、通风、排水、钻孔和灌浆、预埋件安装的施工。 2.1 洞口工程 2.1.1 洞脸土方明挖
洞口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前首先在洞口上方做好截水沟及排水沟,机械开挖,人工整修边坡,在开挖洞口的同时,充分考虑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的需要。
2.1.2 洞口防排水
洞口开挖前根据洞口位置及地形条件做好截、排水沟,将水引离洞口附近。由于洞口位置低,为确保安全,防止洪水倒灌,在洞口靠山体修防水堤坝,现场施工中采取“防、引、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处理洞口防排水问题。 2.1.3 洞口边仰坡防护
边仰坡开挖修整后,及时分层进行锚喷网联合支护,以稳固洞口,防止围岩风化,雨水渗透而造成边仰坡坍塌或滑坡。 2.1.4 土石方回填
由于工程量较小,采用人工分层回填,夯实机夯实。 2.1.5 洞门施工
洞口地段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洞门混凝土挡墙、洞口段的底板、边墙和拱部的模筑衬砌施工。
洞口段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见附件1第4节。 2.2 洞身施工 2.2.1 洞身石方洞挖
根据围岩类别Ⅳ-Ⅴ类围岩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采用分步开挖,上断面超前5~10m,作为上断面钻孔、施作初期支护工作平台,上下断面同时爆破开挖,上断面搭设作业平台,配8台风动凿岩机钻孔,下断面采用自制钻孔台车钻孔。开挖时局部较硬的部位采用微振控制光面爆破,以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确保围岩的稳定;并辅以人工开挖,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锚喷支护。下半断面开挖完成后底板混凝土施工紧跟进行;并根据岩体变形情况,
如岩体的变形长时间仍不稳定时,必要时考虑及时的施做二次衬砌混凝土。
Ⅱ、Ⅲ类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光面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短台阶法开挖。
施工方法见附件2第3节。 2.2.2 锚喷支护
锚杆、挂网喷射砼作业由支护专业队紧随开挖之后及时进行。当开挖出碴完毕(必要时可在运输之前的碴堆上先行初喷),立即先湿喷3~5cm砼封闭岩面,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再采用YT-28风枪钻孔,进行砂浆锚杆施工,随后安设网片,分层喷射砼,直达设计厚度。见图4.2-1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喷射砼的混合料由搅拌站集中拌合,运输车运至工作面使用。整个支护过程中,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措施,队质量小组和专职质检员须随时进行现场监督,把好操作和质量关。 开挖运输 锚杆、钢筋网片制作
敷设网片 清洗岩面、初喷 锚杆施工 分层喷射砼 喷水养护 图4.2-1 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详细施工方法见附件2第5节。 2.2.3 底板混凝土施工
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法见附件10第3节。 2.2.4 特殊工序施工
由于交通洞洞室围岩地质条件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针对不良地质洞
段的施工,包括自稳时间较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采用超前支护加固措施。 2.2.4.1 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支护
选用参数参照表
围岩 类别 Ⅳ V 锚杆直径 (mm) 25 25 小钢管直径 锚杆、小导管长环向间距 (mm) 度(m) (cm) 32 32 3.5 3.5 40~60 30~50 外插角 锚杆 10° 10° 小导管 5° 5° 超前锚杆选用φ25,L=3.5m,外插角度为10°,环向设置间距为400~600mm,采用早强水泥砂浆锚杆,具体的施工方法参照本章洞体支护锚杆施工。超前小钢管施工:小钢管选用φ32,L=3.5m钢管,外插角度为5°,孔位钻设偏差不应超过100mm;孔眼长应大于小钢管长度;小钢管应平直,尾部焊箍,顶部成尖锥状;采用锤击或钻机顶入,钢管顶入钻孔长度不应小于管长的90%。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纵向两排的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且与钢支撑焊接牢固。 2.2.4.2 超前小导管注浆
对自稳时间很短的Ⅳ、Ⅴ类围岩,断层破碎带等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
小导管外径可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φ42mm的热轧钢管,长度为3.5m;管壁每隔10~20cm交错钻眼。
沿隧洞纵向开挖轮廓线向外以10°~30°的外插角钻孔,将小导管打入围岩。纵向两组小导管间应有不小于100cm的水平搭接长度。小导管环向间
距宜为200~500mm。
小导管注浆前,须对开挖面及5m范围内的洞壁喷射厚为50~100mm的混凝土封闭。
注浆的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的水灰比W∶C=0.75~1,水玻璃Be′=36,C∶S=1∶1~1∶0.6,具体参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压力选用0.6~1.5MPa。必要时可在孔口处设置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和水压的止浆塞。
注浆后至开挖前的时间间隔,视浆液种类宜为4~8h。开挖时应保留1.5~2.0m的止浆墙,防止下一次注浆时跑浆。 2.2.4.3 管棚支护
管棚支护是隧洞通过软弱破碎岩体、流塑状粘土、流沙等不良地质地段开挖时的一种超前支护。沿隧洞衬砌外缘一定距离打入一排或数排排列有序的纵向钢管,开挖后架设拱形钢架支撑,形成牢固的棚状支护结构。插入管棚钢管之前,可根据地质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注浆,固结软弱围岩。插入管棚钢管之后,再往管内注浆以提高钢管强度,充填钢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使管棚与围岩固结紧密。
管棚支护施工工艺说明 (1)管棚构造及参数
①管棚由若干钢管和钢架组成。
②管棚钢管的长度、层数、间距、数量,应根据地质情况、注浆后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上部荷载的要求、机械设备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本工程采用管棚钢管内径为75mm,壁厚为5mm;钢管环向中心距150~250mm;
管棚长度为10~20m;每节钢管长度为4~6m,管接头采用厚壁管箍,丝扣长度不小于150mm,相邻的接头错开布置,纵向两组管棚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m。
(2)管棚施工
①管棚施工流程见图4.2-2。
②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测定孔位,钻孔,安装管棚钢管,安装管棚钢筋笼、管内注浆。
③测定孔位和钻机定位。钻机定位时,根据钻孔深度钻杆轴线与管棚轴线要有一定数值的仰角,并考虑到钻深后钻杆自重增加所产生的下垂。
④钻孔
管棚安装孔采用三臂凿岩台车钻孔。
⑤钻机开孔时,要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压力可升至1.0Mpa。遇软质围岩或流塑状粘土,改用低压钻进。
⑥岩质较好或围岩注浆固结得好,可以一次成孔;围岩局部注浆果不好的,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者,需补注浆后再钻进。
⑦钻进中遇未注浆之岩溶严重流泥或地质复杂带而不能钻进成孔时,一 般应补注浆,待围岩固结后再钻进。
⑧钻孔测斜可用测斜仪,也可在钻进中根据某些参数和钻孔反馈信息判断钻孔是否偏斜。
⑨安装管棚钢管
图4.2-2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
加工钢筋笼 加工管棚钢管节 测 定 孔 位 钻 孔
安装管棚钢管 安装管棚钢筋笼 钢管内注浆 架设钢架 喷锚支护
掘进开挖 ⑧钻孔测斜可用测斜仪,也可在钻进中根据某些参数和钻孔反馈信息判断钻孔是否偏斜。
⑨安装管棚钢管
a管节与管箍的丝扣应提前在专用管床上加工好。
b钢管一般用钻机顶进,如遇故障,须清孔,然后再将管插入。 ⑩安装管棚钢筋笼及管内注浆
管棚钢管安装好后,必要时可放置钢筋笼并注浆。管内设置钢筋笼,由4根4m长的螺纹钢筋焊接在壁厚8mm、长8cm的管节上而成,钢筋直径、管节外径应根据管棚钢管直径大小而定。钢筋笼在洞外分节制作,在工作面逐节焊接起来,直至与钢管同长。管内设置钢筋笼是为了增加管棚刚度。
钢管钢筋笼安好后,进行管内注浆。 (3)机械设备
管棚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凿岩台车超前钻机、注浆泵和浆液搅拌机。 2.2.4.4 超前灌浆工艺
超前灌浆是在隧洞开挖时为了控制地下水渗漏、加固破碎、松散的岩体而在开挖掌子面前方钻孔和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超前灌浆孔孔径为φ65mm,检查孔孔径为φ110mm,内容包括:
①超前灌浆孔的钻孔和冲洗; ②超前灌浆孔的压水试验; ③检查孔钻孔、压水试验;
④灌浆用的水泥浆混合料的供应、试验、拌和、灌注及灌浆孔的封堵; ⑤灌浆时隧洞围岩变形观测;
⑥灌浆使用的钢管的供应、埋设、冲洗。 (1) 材料
①水泥:水泥应为符合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②水:灌浆用水应符合JGJ63-89的规定。制浆用水的温度不得高于40℃。
③掺合料:在水泥浆液中掺入细砂、水玻璃等掺合料。其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④外加剂:在水泥浆液中掺入减水剂、稳定剂等外加剂。各种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SL62-94规定,其最优掺加量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所有能溶于水的外加剂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2) 设备
①钻孔采用风动凿岩机、注浆机、搅拌机。 ②灌浆管路:能承受1.5倍的最大灌浆压力。
③压力表:在灌浆泵、灌浆孔口及进浆管路安装压力表,压力表与管路之间设备隔浆装置。
④灌浆塞:采用有良好的膨胀性和耐压性的灌浆塞。 (3) 工艺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为:钻孔→插管→制浆→冲洗→压水试验→制浆→灌浆→检查→补灌→封孔
①钻孔
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钻孔的开孔孔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孔底偏差不大于1/40孔深,在钻进过程中如遇有断层、涌水、漏水等特殊情况须按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②钻孔冲洗及压水实验
在灌浆前对所有超前灌浆孔(段)进行裂隙冲洗,并对要求进行压水实验的灌浆孔(段)及所有检查孔(段)进行压水试验,在岩溶、断层、大裂隙等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洞段,其灌浆的裂隙冲洗的方法通过现场实验确定。
③冲洗
a超前灌浆孔、灌浆之前必须采用风水联合冲洗或用导管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进行冲洗;
b冲洗压力:冲洗水压采用80%的灌浆压力,冲洗风压采用50%的灌浆压力。最大冲洗水压不得大于1MPa,最大风压不得大于0.5MPa;
c冲洗应冲至回水澄清后10min结束;
d当邻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或邻近灌浆孔结束不足24h时,不得进行冲洗; e灌浆孔冲洗后,该孔须立即连续进行灌浆作业。若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h,则在灌浆前重新扫孔并冲洗。
④压水试验
超前灌浆孔在孔壁和岩石裂隙冲洗结束后,进行压水的灌浆孔(段)及所有检查孔(段)进行压水试验。灌浆孔采用“简易压水”试验;检查孔采用“单点法”进行正式压水试验。压水试验的压力应采用80%的灌浆压力,并不得大于1MPa。其试验吸水量的稳定标准为:在3min稳定时间内,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差小于最终值的20%。
⑤灌浆试验 A浆液试验
用于现场灌浆的浆液水灰比以及掺合料、加外剂等的品种及其掺量通过浆液试验选择确定。
B现场灌浆试验
a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施工条件及地质条件与实际灌浆区相似的地段作为灌浆试验区。
b选定试验孔布置方式、孔深、压水试验压力、灌浆压力等试验参数。 c在灌浆试验区,分析确定各序孔和检查孔的单位吸水率、单位耗灰量参数。
⑥制浆
制浆材料必须称量,误差应小于5%。各类浆液必须搅拌均匀,纯水泥浆
液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从开始制备至用完时间应小于4h,拌制细水泥浆液或稳定浆液,应加入减水剂,细水泥浆液从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应小于2h。
⑦超前灌浆
在地质条件较差或可能在大量涌水的地段进行超前灌浆。超前灌浆孔深为30~50m,并且在开挖掌子面前方保留不小于10m的搭接长度。
a超前灌浆采用孔内循环式灌浆法,分段钻进和灌浆,每段段长5~8m。 灌浆采用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分序序数和分序方法根据地质情况确定。
b灌浆压力和浆液配合比须根据灌浆试验确定。有水地段的注浆的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的水灰比W∶C=0.75~1,水玻璃Be′=36,C∶S=1∶1~1∶0.6,具体参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压力选用0.6~1.5MPa。必要时可在孔口处设置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和水压的止浆塞。
c灌浆压力应迅速达到规定的极限压力。灌浆过程中不允许降压,必须保证在规定的恒定压力下连续灌浆。水泥浆的浓度应是不断变化的,并随着灌浆的进行逐渐增加浓度。灌浆浆液按由稀到浓的原则,逐级改变。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变化时,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越级变浓。在改变浆液浓度后,灌浆压力突然增加或注入率突然减少,应马上查找原因,将浆液浓度变回到以前的浓度继续灌注。当灌浆压力不变,注入率逐渐减少或注入率不变而灌浆压力逐渐增加时,仍按这一浓度继续灌注。。
d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须尽可能缩短中断时间,及早恢复灌浆。
e如遇有围岩涌水、注浆量较大或因故中断等特殊情况时,按照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f在规定压力下,灌浆段的吸浆量不大于0.4L/min,持续灌注10min,灌浆即可结束。
g超前灌浆结束后,应将开挖线外侧的灌浆孔进行回填。 ⑧封孔
全孔灌浆结束后,应采用压力灌浆封孔结封孔。 ⑨变形观测
在灌浆过程中随时观测,若发现异常立即降压,并采取措施进行理。 (4)质量控制
①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立交。
②管棚钻孔时须在开孔后2m处、孔深1/2处、终孔处量测斜度,发现误差超限立即进行纠编,若终孔仍超限者须封孔,原位重钻。
③钢管与管箍丝扣须上满。
④管棚钢管安装后,注浆量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注浆一般 应达到1.0~2.0Mpa(压力值与筛管直径有关)并稳压15分钟。若注浆量超限,仍未达到1.0~2.0Mpa时,须调整浆液继续注浆,直至符合注浆质量标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均为浆液充填,方可终止注浆。
(5)质量检查
采用压水试验的方法检查,并进行岩体波速或静弹性模量测试,并将
结果提交工程师审查,压水试验检查在该部位灌浆结束3-7天后进行,检查孔数量不小于灌浆孔总数的5%,压水试验段数量的90%显示的透水率不高于5.0Lu即为合格,否则按工程师的指示处理。
3. 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价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对本工程而言,工程成本的控制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材料成本控制 3.1.1 材料用量控制
(1) 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 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 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
(4) 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
(5) 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1.2 材料价格控制
(1) 买价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
②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
③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2 人工费控制
(1) 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
(2) 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 3.3 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3.4 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3.5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
第五章 工期与施工进度计划
1. 施工总进度计划说明
施工总进度安排是根据各工序的施工来安排的,本合同段共一个工区,即交通洞工区,施工总进度安排是以满足交通洞工期的基础上统筹考虑。
交通洞工区分为一个施工段,即交通洞施工段,交0+000.000~交0+700.000交通洞施工段。
2. 施工进度计划及横道图
总工期安排:自2005年6月10日进场到2005年11月30日完成竣工验收和收尾工作,比业主要求的总工期提前1.0个月。
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单位施工能力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工期安排详见附件11。
施工进度横道图详件附件11
3.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详件附件11
4. 工期保证措施
4.1 一般地段工期保证措施
(1) 邀请公司技术专家组与现场管理人员共同研究,指定严密、科学、经济、实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充分依靠科技,开展科技攻关活动,优化施工方案,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期提供技术保障。
(2) 投入足够数量、状态良好的隧洞开挖、装运、砼生产、衬砌等到大型机械设备和足够的机械操作人员,机械配套、性能良好、效率高,有效地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 主要工序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根据隧洞施工场地陕小,工作面集中的具本特点开展多工序同步平行流水作业,加快隧洞施工进度。
(4) 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和指挥,保证工序间紧密衔接,下道工序在上道工序完成时准备就序,缩短循环时间。
(5) 做好隧洞通风、排水、排烟、防尘工作,为隧洞施工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6) 规范操作,加强机械保养维修、保证机械正常运转、关键设备性能好,部用设备有一定备用数量。
(7)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每个开挖工班固定配一名工程师值班,同时为搞好地质预报,在开挖过程中,配一名有经验的专职地质工程师监控、指导现场施工,保证措施到位,防止塌方,预防突水,控制超欠挖,杜绝质量反工的发生,以免影响工期。 4.2 不良地段的工期保证措施
(1) 对不良地质地段精心编制详尽的施工措施计划,并经专家审定报批,确保其科学、合理、可行。
(2) 使用先进施工设备,保证足够的施工机械及操作人员,确保工其目标。
(3) 成立专门的机械维修班组,加强机械的保养维护,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
(4)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在开工前制定出相应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作到有预案及应急方案避免延误施工时间及发生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
(5) 断层破碎带钻孔、注浆时间很长,为加快进度,成立专业注浆队,配足足够的、能力强的设备,加强工艺控制和施工管理。
(6) 配备备用电源,防止因电网停电造成的质量事故和延误时间。
(7) 加强物资储备,数量满足施工需要,质量合格,防止因材料原因导致返工而延误工期。
(8) 不良地段施工过程中,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实行三班制,轮流值班,及时处理现场的问题,加强监督落实,激励士气,加快施工进度。
(9) 密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同心协力为本工程建设缩短工期献计献策。
(10) 全面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项目经理要深入学习项目管理知识,规范操作行为。同时抓好后勤保障体系,一切为施工生产服务,关心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5. 材料供应计划
本工程包括交通洞钻爆开挖、支护、混凝土、钻孔和灌浆,施工材料用量大,种类多,详见施工材料、水电供应计划表。
主要材料和水、电用量计划表
数 量 名 称 规格 计量 单位 总量 2005.6 2005.7 2005.8 2005.9 2005.10 2005.11 备注 炸 药 kg 54273 9325 8000 8900 8899 10000 8699 钢筋 t 75 6 10 14 16 15 14 水 泥 t 1416 50 100 300 300 300 366 中粗砂 m 31457 51 103 309 309 309 376 碎 石 m 32044 72 144 433 433 433 529 施工及照明用电 Kw.h 393342 13889 27778 83335 87501 91876 88963 施工及生活用水 m 358148 2053 4106 12319 12934 13580 13156 说明:
(1)施工及生活用电:与当地电力部门联系,架设高压线路至洞口,在洞口设变电所,以供施工及生活用电。
(2)施工及生活用水:从哈拉沁水库取水,修建蓄水池和泵站,将水引至施工区及施工营区,以供使用。
第六章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1. 质量控制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国家和水利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和规程施工,始终贯彻我单位“争创行业一流,实现顾客希望,奉献满意工程”的质量方针。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单位工程一次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分项工程一次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2.质量保证体系
为规范质量管理行为,夯实质量管理基础,确保工程质量和实现目标,依据我集团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制度规范质量管理行为,开工前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可行的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作为质量保证的基础,施工中落实各种检查制度作为手段,并开展广泛的群众性QC小组活动,形成全员管理的氛围。
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6.2-1
质量保证体系图6.2-2
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工 程管 理部 部长 试验室主任 组 长:项目经理 内部质量监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 各施工队队长 施工技术部部长 物资部部长 质量安全部部长 专职质检工程师 QC小组 安质室主任 质检工程师 各工班长 兼职质检员 施工队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队长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图6.2-1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
开工前检查 施工中检查 质量保证体系 管理制度 群众活动 设计文件审核制 测量双检制 材料出厂检验制 编制质量计划、创优规划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工艺细则、技术措施编制 开工报告审批制 质量目标、创优规划 QC领导机构 QC小组活动 隐蔽工程检查制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 分段技术交底制度 工序质量交接制度 定期质量检查评定制 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 分级岗位责任制 QC成果发布会 竣工后检查 自检自验制 初检质量报告制 验工交接质量认定制 定期质量保修回访制 合格率100% 优良率95%以上 图6.2-2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3.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3.1 项目经理职责
(1) 对项目的质量全面建设负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对本标段施工质量负终身责任。
(2) 强化质量管理,定期组织项目质量检查、评审和改进,行使质量否决权。
3.2 总工程师职责
(1) 组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操作规程及施工图纸会审,参加业主或设计单位组织的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并做好会审和交底记录。
(2) 组织制定有效措施,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依据合同和业主提供的图纸资料,结合实际组织制订和落实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措施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作业指导文件。
(3) 严格项目工程的质量检验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实施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定期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项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主持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仲裁工程质量争议,对质量持有否决权。
(4) 审核材料需用计划和加工订货计划,监督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进货或过程的质量自检、专检和交检,保证进货和过程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和有关要求。
3.3 工程管理部职责
(1) 参与编制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实施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
(2) 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参加工程交验。
(3) 负责施工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管理,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编制重大质量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案。 负责项目工程试验,控制测量和全部量测工作 3.4 试验室职责
负责试验、检测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及时的取样抽检,并出据报告单。
3.5 质检部职责
(1) 负责整个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办法,落实质量目标。
(2)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和实施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实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 办理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签证、评定工作。 (4)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时研究处理质量活动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主持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对质量持有否决权。 3.6 物资部职责
(1) 物资部为施工全过程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物资材料,保证物资材料供应的时间、数量、质量,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2) 会同质量部门对施工用料进行质量控制,并将有关参数及时提供给质量管理部门。
(3) 施工队职责:制定“质量奖罚”考核办法,对操作工人进行考核;
按照各种质量标准和办法,认真严格的做好每道工序的施工,严把质量关。
4. 质量管理措施
4.1 质量教育 4.1.1 教育内容
(1) 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教育; (2) 雇主的质量要求和项目部的质量目标教育;
(3) 贯彻ISO9000-2000版质量保证标准和开展QC小组活动的教育; (4) 水利部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规程、验收规范的教育; (5) 本工程有关施工技术、操作标准。 4.1.2 教育形式和方法
通过会议、举办学习班“三工”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育。 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搞好工程质量的自觉性,形成全员管理的氛围,通过规范、技能教育,为保证施工质量打好技术基础。
4.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4.2.1 质量终身负责制
项目经理对本标段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队长对本工区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施工人员对从事的工程负终身责任。 4.2.2 技术交底制度
一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认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功能作用及与其它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4.2.3 生产过程质量的控制
严格执行工序“三检”、“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
“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五不施工”即:未进行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4.2.4 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 4.2.5 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测量资料需换手复核后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现场有关测量标记须定期复核检测。
4.2.6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制度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可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队每半月、项目部每月定期检查一次,项目部和队级检查人员随时跟踪检查,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以便为验收时打下良好基础。
4.2.7 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
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要有出厂合格证并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后并请监理工程师复检。
4.2.8 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
原材料采购需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规范、标准及工程招标技术规范要求精心选择供应商,同时严格执行质量鉴定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复试检验,确认达标后方可接纳使用。杜绝料源渠道混杂导致材质失控。
4.2.9 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各种仪器、仪表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监督和检查。仪器设备由工地实验室和相关专业指定专人管理。 4.2.10 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专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文件记录和整理工作由工程项目(单位工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雇主。承包人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并按规定存档。 4.2.11 质量奖惩制度
指挥部制订质量奖罚措施,实行以质量论奖罚的政策,“劣质不计价,非优要重罚”。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4.2.12 坚持持证上岗制
主要工序、工种均要培训、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保证工序、工种的操作质量。
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从原材料、施工工艺、生产过程和工程检验验收四个方面进行。 5.1 工程材料性能的控制
(1) 凡外购材料要有齐全的出厂资料证明。
(2) 对使用的各种材料都要进行复核实验,如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 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进行抽检,如技术标准不符合要求,停止使用。 (4) 混合材料配合比的控制
①根据使用要求,认真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实验,求得最佳配合比。 ②在投料使用前,对各种固体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进一步调整各种材料的重量配合比,使各种材料的实际重量与最佳配合比一致。
③材料混合前精确计量,以确保各种材料的比例符合最佳配比要求。 5.2 工艺要求的控制
(1) 按施工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设计确定工艺参数。
(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制定,并严格按制定的工艺操作。
(3) 对难度大,技术性强的新工艺操作,组织工前示范和专门讲解,以便使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掌握要领。 5.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 严格进行材料、构配件检验、试验和工程试验。
(2) 实行工序质量监控。一是监控 工序活动的条件,即“人、机、料、法、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二是监控 工序活动效果质量。
(3) 加强质量检查,包括质量自检、互检、专业检查,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工程预检、基础和主体工程检查验收等,对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察。
5.4 过程检验和验收控制
(1) 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先由工班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队级质检人员检查,队级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对需签证的项目先由队级检查人员填写质检证报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检查,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经两级主管领导和质检人员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继续施工。项目部和队级质检人员对施工可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对抽检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要下达不合格项通知单,要求工班限期纠正,且对纠正措施和效果进行复检。
(2) 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经队级验收,验收合格后报项目部验收,项目部确定全部工程项目符合竣工验收的标准后,再向雇主申请竣工验收。
6.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
执行的主要质量标准、规范: (1) 土石方开挖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1994;《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T5135-2001。
(2) 地下洞室开挖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1994;《水电水利工程爆破
施工技术规范》DL/T5135-2001。
(3) 支护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8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4) 钻孔和灌浆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5)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9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8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钢筋部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6) 砌体工程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试行)SD120-84。
(7) 电气预埋件埋设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现场设备、工业
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199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1992;《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7;《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1992。
7. 质量保护技术措施
7.1 衬砌混凝土及路面混凝土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强须做好基面的处理,须将基面清理干净;并排净基面的积水。遇到有基岩裂隙水的基面,在浇筑混凝土前,须采取“灌浆止水,引排围辅”的处理措施整枝裂隙水,然后再进行混凝土工序的施工。否则无法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7.2 锚杆施工
砂浆锚杆必须先将锚杆孔内灌浆饱满后,并在空口塞上预留排气管。 然后才能插入锚杆杆体;而拱部锚杆孔的灌浆待拔出孔口塞时,孔内的浆液将马上流出,根本保证不了孔内灌浆饱满。因此须采取药卷式锚固剂等方法来固结锚杆杆体,这样才能保证锚杆的施工质量。 7.3 喷射混凝土
(1) 在有水的基岩面喷射混凝土之前,须引排基岩水后,再用水灰比小点的半成品混凝土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并适当的加大速凝剂的掺量;有大的基岩水须做超前灌浆处理。
(2) 对有局部坍塌超挖的洞段须将钢筋网顺着基岩面覆贴紧密后,然后
在喷射混凝土。严禁出现钢筋网与基岩面有空挡,而造成喷射混凝土与基岩面有空隙的质量事故发生。
8. 质量保证大纲
根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标准,我单位制定了质量保证大纲,针对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管理、特殊过程施工和竣工验收及工程交付进行了策划,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及规定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8.1 施工准备阶段
8.1.1 组建项目经理部,确定资源配备方案
a. 根据项目特点,在具备上岗资质的人员中,择优任用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根据工程规模,按照精干高效、一专多能的原则,合理设置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和人员。“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情况”由人力资源部备案管理。
b.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及工期要求以及工程开工的先后顺序、工程量,确定资源配置:选定施工队伍,调配施工机械设备,制定物资供应方案,满足工程开工要求。内部施工队伍配置情况由人力资源部备案管理,外部施工队伍配置由计划部备案管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和物资供应方案由设备物资部备案管理。 8.1.2 施工调查
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及时进行工程相关情况调查,重点了解工程规模、投资计划和工期、质量要求;明了顾客、设计、监理单位名称和负责人以及现场主管人员、联络方式;了解工程项目所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划分并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施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
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构造等)、社会特征(如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经济状况、社会治安、地方法规等)和施工条件(如水电资源、物资材料分布和供应状况、生活资料供应状况、劳动力资源及施工机械设备可利用状况、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通讯、文教、卫生防疫状况等)。 8.1.3 设计文件会审
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熟悉图纸,进行设计文件的会审,以便了解设计意图、设计标准、设计内容,确定工程项目适用的规范、标准、定型图、操作规程、工法、作业指导书等。会审后,应形成《设计文件会审记录》,会审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交有关部门解决。 8.1.4 交接桩及施工复测
项目经理部应组织测量人员参加设计单位组织的交接桩工作,办理交接桩手续,并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复测。 8.1.5 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参加由顾客或设计单位主持的技术交底会,并以《技术交底书》的形式将设计要求、施工要求、施工注意事项向下一级进行技术总交底。 8.1.6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8.1.6.1 《施工组织设计》是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形式。重难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质量部协助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编制,一般工程由分公司、项目经理部自行编制工程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8.1.6.2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过审核、审批后实施。重难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并以《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的形式予以
批复;一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分公司经理和总工程师共同审批后实施,并填写《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8.1.6.3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工程概况(工程规模及投资计划、建设条件及技术标准、开竣工时间、工程地点、顾客和设计及监理单位、设计情况、主要工程数量、自然状况、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社会状况、施工条件等); b. 质量目标;
c. 施工部署:施工准备、临时设施安排、施工顺序、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水电供应、物资及机械设备配件供应和运输方案、通讯联络、后勤保障、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等; d. 测量、检验和试验标准;主要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清单;各种质量记录清单。
e. 主要施工方法;
f. 施工干扰的解决方法及过渡方案; g. “四新”项目应用计划及说明; h. 特殊过程施工;
i. 资源配置:劳动组织(组织机构,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动态图); 物资供应计划(主要材料数量,物资供应动态图);投入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测试仪器设备);
j. 质量保证计划(质量方针、目标和要求;创优规划和措施;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k. 其它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文明
施工措施;劳动保护措施;成本控制措施;消防措施;工程半成品、成品防护措施)。 8.1.7 现场准备
a. 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进场
根据施工安排,有序组织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物资材料进驻施工现场; b. 征地拆迁
根据设计文件资料和合同要求及相关协议和临时用地规划,联系、组织或协助顾客办理征地拆迁事宜; c. 临时设施建设
根据施工现场平面规划布置图,进行“三通一平”施工,搭设临时生活、生产房屋,组建临时生产设施; d. 构件加工
根据施工图设计和辅助施工设计,组织对主体构件、辅助性临设构件的加工生产; e. 测量定位
根据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对构筑物平面位置、标高、尺寸进行现场测设,桩橛定位并记录; f. 标牌制安
根据工程需求,设置必要的工程公告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标示牌、安全警示牌、物资及设备标识牌、宣传牌等。 8.1.8 申报开工
完成施工准备后,及时填报《工程开工报告单》,向监理单位及业主申报开工。 8.2 施工过程管理 8.2.1 施工计划
根据工期目标,计划部门负责编制年度施工计划并据此按月下达施工计划,明确完成工程数量和进度要求,相关部门提出材料、机具设备及资金使用计划,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下发各有关业务部门和施工单位执行。 计划部门收集计划完成情况,并定期组织验工计价。 8.2.2 工程进度
准确、及时地掌握施工进度,定期向上级领导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定期或适时召开工程例会,对施工资源配置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施工进度。 8.2.3 工序控制.
a. 明确工序操作规程和工艺标准
项目经理部以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性技术规范和法规、文件为标准,以明晰、适用的方式向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工序操作规程和技艺标准,并使之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 b. 严格工序质量控制
实行岗位责任制,以“自检、互检、交接检”的方式,控制工序施工过程质量;实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以《工程检查证》、《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及其它适用的质量记录形式真实反映工序质量,经项目技术、质检人员认可,并报经顾客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认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2.4 测量控制
测量人员应熟悉图纸,在施工过程中,按设计文件及施工需要及时进行定位测量和施工测量放样、放线,出具测量报告,核对测量结果,做好测量记录。做好换手复核等自检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2.5 施工过程技术交底
每道工序开工前,主管技术人员应向班组或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详细地说明关键部位结构尺寸及施工方法、施工规范。技术交底书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予以复核,签字后下发执行,同时在本级技术质量部门备案管理。 8.2.6 “四新”技术应用
项目经理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制定“四新”技术应用计划,对相关工序的材料、工艺、设备及检验、试验等作出具体的控制规定,必要时可申请立项攻关。“四新”技术应用本着先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的原则进行实施。科技开发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应在本级技术质量部门备案管理。
8.2.7 工程变更设计
各类变更设计应尽可能在施工前提出,并及时与顾客和设计单位联系,办理变更手续,在得到签认的变更设计图纸资料或正式书面通知后,方可据此施工。特殊情况下,在征得现场顾客代表、设计代表、监理人员同意且有记录和有效签字后,可进行施工,并应抓紧补办正式变更手续。变更设计文件应在本级技术质量部门备案管理。 8.2.8 竣工文件
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应及时整理、编制施工技术总结及其它竣工资
料,并按合同、业主和地方政府要求办理竣工文件移交手续;要求存档的竣工文件,应按公司有关规定移交档案室归档。 8.2.9 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部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a.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b.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职责,逐级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
c.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d. 工程项目必须配备专(兼)职安全员,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e. 认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检查要形成书面记录; f. 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必须有签字的书面资料; g. 按要求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活动; h. 发生事故按规定上报和处理。 8.2.10 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要按平面规划图布置,机械设备停放有序、物资材料堆放整齐且标识清楚,生活设施、环保设施、消防设施齐全,各种标牌清晰,工序安排合理,无“脏、乱、差”现象,做到场容场貌文明整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必要或顾客要求时现场进行围挡及封闭管理。 8.2.11 岗位人员管理
项目领导及工程技术、质检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持证上岗。重要岗位人员要佩戴当值标志。相关证件的复印
件应由本级管理部门分类备存。 8.2.12 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项目经理部应及时改进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满足过程能力需求。涉及总体施工方案的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部门批准。修改的内容,均应写到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记录上。 8.3 特殊过程施工
(1) 特殊过程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过程能力及检测水平,经分析论证后自行确定。常见的有特种焊接、防水施工、控制爆破、软基处理等。
(2) 特殊过程施工前,要编制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明确过程施工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其监控措施、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等,经本级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
(3) 特殊过程施工前须由项目经理部填写《特殊过程鉴定表》对特殊过程的施工能力予以确认,同时报技术质量部备案。按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设备和监测仪器,选择具备上岗资格的施工人员按规程操作;施工设备和监测仪器的管理执行《施工设备运行管理程序》,施工人员的培训执行《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
(4) 特殊过程施工阶段,项目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要进行现场不间断监控,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并如实填写《特殊过程施工记录》或顾客提供的能满足记录特殊过程需要的表样,及时记录相关工艺参数和过程情况。 8.4 竣工验收
(1) 项目经理部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内容全部完成或分期、分段竣工后,由项目经理部先行组织有关人员对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内部竣工检查,做好质量检查评定和竣工资料组卷。主要工作内容有:现场查验有无错、漏施工项目,实测实量,进行外观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工程档案资料。
确认全部工程项目达标后,填写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正式向顾客提出验收申请。
(2) 项目经理部要对顾客组织的验收积极配合,严格按照顾客指定的验收程序组织安排好现场工作。对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按照《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置后,重新申请验收。
(3) 竣工验收完成后,参加验收各方履行签字手续,由验收委员会或顾客出具正式验收报告。 8.5 工程交付
工程验收完毕,及时办理竣工工程交接,履行交接签证手续。 在合同约定时间范围内向顾客办理竣工资料移交手续和固定资产清理移交手续。按照合同要求的正、副本竣工资料份数全部办理移交,公司或分公司内部保存的竣工资料交由档案室存档。
实物工程进行现场查验,需移交的备品、备件进行现场点验,重要项目办理看护交接。
第七章 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1. 安全管理目标
本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是:做到“三杜绝,一确保”,即杜绝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杜绝亡人事故,杜绝火灾事故,确保施工和人身安全。
2. 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安全领导负责制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项目部、队成立以主管领导总负责的安全领导小组,项目部设质量安全部,队设质量安全室,设专职安全监察员,工地设安全员,形成安全管理网络,通过安全教育、安全责任制、各项安全控制和检查,确保施工和人身安全。本承包人的安全保证体系见图7.2-1。
3.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3.1 安全组织机构图 安全组织机构图见7.2-2 3.2 部门安全管理职责 3.2.1 项目经理职责
①对项目的安全全面建设负责,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对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负全面责任,确保安全目标地实现。
②强化安全管理,定期组织项目安全检查、评审和改进,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③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检查安全体系运行情况,定期组织项目工程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或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④制定安全奖罚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检查并考核。
图7.2-1 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图
安全责任制 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体系 安全控制 安全检查 安 全 方 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总工 安 全 目 标: “四无、二控、三消灭” 安全活动经费 安全 安全管理措施 系统安全教育 广播及黑板报 三 工 教 育 工作 体系 业务科室 各队班长 防 塌 方 防 触 电 防 火 灾 防 淹 亡 防 高 空 坠 落 防 交 通 事 故 定 期 检 查 不 定 期 检 查 安 奖惩 兑现 全奖惩条例 各队安全员 工班义务安全员 提高安 全意识 现场安 全生产 提高预防、 预测能力 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施工全过程目标实现 说明:
1.四无: ⑪无因工伤亡 2.二 控: ⑪年重伤率控制在0.06%以下
⑫无交通死亡事故 ⑫年轻伤率控制在1.2%以下
⑬无火灾、受压容器 3.三消灭:⑪消灭违章指挥
及锅炉爆破事故 ⑫消灭违章作业 ⑭无行车险性事故 ⑬消灭惯性事故
工 程技术 部部长计划财务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 组 长:总工程师
各施工队长
物资设备部部长质量安全部部长专职安全工程师
图7.2-2 安全组织机构图
安质室主任 组 长:队 长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各工班班长兼职安全员 施 工 班 组
⑤确保安全设施的投入和使用,审批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 3.2.2 总工程师职责
①制定保证安全的及时规程,组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及标准。 ②组织制定安全措施,审核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制定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安全作业指导文件。 3.2.3 工程管理部部长职责
①参与编制项目工程质安全管理办法,实施项目的施工过程安全控制。 ②负责施工过程、工序安全控制的技术管理,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编制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处理方案。 3.2.4 办公室职责
负责劳保用品的发放、登记,组织工人定期进职业病检查。 3.2.5 安质部职责
①负责整个承包工程的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落实安全目标。
②开展全面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和实施项目工程安全计划,实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③定期组织安全问题分析会,检查安全体系运行情况,及时研究处理安全活动中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定期部定期地组织项目工程安全检查, 3.2.6 物资设备部职责
①物资设备部为施工全过程提供符合安全及施工要求的物资材料、和机具设备,保证供应时间、数量、质量。并严格审查设备地性能、型号、安全装置。必要满足施工生产安全要求的设备方准使用。
会同技术部门对施工机具、设备进行检查、控制,并将有关参数及时提供给安全管理部门。 3.2.7 施工队职责
制定“安全奖罚”考核办法,对操作工人进行考核;按照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考核办法,认真严格的做好每道工序的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
3.2.8 专职安全工程师
编制各种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职工安全教育教程,编写各种安全操作手册。监督、检查各种安全措施的落实;解决、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并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 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4.1 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责任制
为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本项目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管理目标层层分解,横向到职能部门,纵向到工班,一级保一级,各尽其职,通力合作。
(2)安全监察制度
为使本工程安全生产措施能够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质量部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各部门和人员执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和实施细则情况制定监察计划,由安全组人员进行监察。每次监察做好记录,提出“发现问题”和“观察意见”。被监察的部门和单位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对安全生产趋势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
(3)安全奖惩制度
依据铁道部《铁路职工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和总公司《责任者对事故直接损失有限责任赔偿办法》,结合雇主的要求和现场实际制定项目部的安全奖惩制度。对现场安全生产实施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和荣誉奖励,对现场安全生产实施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处罚,以确保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
4.2 安全防护手册
上场后,依据国家颁布的各种安全规程,结合本工程特点,编制适合需要的安全防护手册,并下发到所有人员,同时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并熟练掌握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安全防护手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1)护衣、安全帽、防护鞋袜及防护用品的使用; (2)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 (3)炸药的储存、运输和使用; (4)汽车驾驶安全; (5)用电安全; (6)地下开挖作业安全; (7)高边坡开挖作业的安全; (8)模板、脚手架作业的安全; (9)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安全; (10)机修作业的安全; (11)压缩空气作业的安全; (12)高空作业的安全;
(13)焊接作业安全和防护; (14)意外事故和火灾的救护程序; (15)防洪和防气象灾害措施; (16)信号和报警知识; (17)其它有关规定;
5.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5.1 钻爆法安全生产措施
(1)成立爆破安全领导小组
(2)爆破物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规定
爆破物品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爆炸物品必须严格管理,防止丢失,确保安全。
①爆破器材的运输 运输爆破器材必须事先向当地的公安部门办理《爆炸物品运输证》,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载工具。
②爆破器材的储存 药库的建立必须满足投标文件要求并征得当地公安部门的同意,库房要符合安全规定,每个库房的最大允许储存炸药量不超过10吨,雷管2万发和1万米的导火线或导爆管。
③爆破器材的使用爆破作业过程中,应做好爆破作业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装药量、作业目的等,每次剩余爆破器材必须清点后入库。
④爆破安全警戒线距爆破工程的安全距离为300m,爆破时在警戒范围内人员、牲畜、车辆等必须撤离。爆破前20分钟预告;起爆前三分钟发出警报;爆破后解除警报。每次都必须同时发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或看到。这些信号应事先让工地与周围居民了解。
⑤洞内爆破安全。装药要严格用木棍捣实;放炮时,人员和机械车辆要退到安全距离之外;炮响15min过后才能到掌子面去;严格按规定处理瞎炮,瞎炮处理不完严禁施钻。 5.2 施工现场消防措施
(1) 经常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宣传用火、用气、用电安全常识,基层单位成立义务消防组织,组织专职或义务消防队进行业务训练,建立值勤制度。
(2) 施工现场应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区、仓库区、易燃废品临时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非用火区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严禁在非用火区内吸烟及违章使用明火。安装使用电气设备、采暖、加热、使用明火、焊接、切割等作业,以及工棚的规划、布置、结构,必须符合防火规定,并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必须置于规定地点,严禁挪用。要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更换,保持性能良好。
(3) 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险隐患督促整改。不及时消除重大隐患的,发现隐患通知限期整改。
(4) 发现火情必须及时报警,组织扑救,保护现场。发生火灾事故要认真勘察现场,分析原因,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处。 5.3 施工区内设置信号装置
标准道路交通信号;报警信号;危险信号;控制信号;安全信号;指示信号。做到有序指挥交通运输,提前以光源、声音进行安全指示。 5.4 施工现场保卫措施
(1) 公安派出所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调查掌握工程概况、工程地理位置及
施工地区的治安情况,制定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措施,主动与施工现场所在地公安机关建立联系,取得支持配合;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四防”安全教育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2) 公安派出所负责施工现场、宿舍区、集体食堂、商店、俱乐部等场所的治安管理,依法处置治安案件,并会同地方公安机关共同查处群众性哄抢、拿摸施工物资和堵路断道、干扰施工以及聚众斗殴等治安事件,做好疏导调解工作,为施工生产和职工生活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3) 施工现场举行开工、竣工典礼和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公安派出所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认真做好国家领导人来工地视察、参加庆典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好现场治安秩序。 5.5 斜井施工安全措施
(1) 根据斜井开挖尺寸,合理安排人行道、自卸车运行道、风水电管路的位置,确保运输界限。
(2) 采用无轨运输时,自卸汽车的性能状况要良好,尤其制动装置要安全可靠。
(3) 斜井与正洞连接处是车辆及人员来往频繁地段,洞内会车、通风、排水、充电等都汇集在此,要设专职安全员。
(4)斜面井井底要根据涌水量设置足够大的集水坑,备足抽水设备,并采用双回路供电,以防万一。
6. 重要施工方案和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6.1 软弱地质、涌水等不良地质段安全控制措施
在施工中要做好地质编录工作,并认真观察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当掌子面出现黄、浑浊的渗漏水并出现基岩裂隙或软弱夹层时,须停止掌子面的开挖爆破。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同时。采用超前钻超前钻孔探明前方的地质情况,然后在考虑施做超前导管管朋、超前灌浆、安设格栅钢架等加强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6.2 对Ⅳ-Ⅴ类围岩不稳定的洞段安全控制
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围岩的变化并及时的进行支护封闭。若遇到地质情况变差时(遇到断层、严重风化夹层、大量的地下水等不良地质)时,须采取超前加固措施进行加固,且还须安设格栅钢架、加长锚杆等加强支护措施进行强支护。以防洞体坍塌,危及人员和施工机械的安全。
第八章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1. 环境保护
1.1 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场地开挖导致边坡失稳及水土流失。
(2) 施工生产中的噪声、粉尘、废气、废水和废油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 施工区和生活区的卫生设施以及粪便、垃圾污染。 (4) 施工弃渣对环境的破坏。 1.2 环保目标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保持生态平衡的大事,在隧道施工中既要搞好工程建设,又要减少因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是施工企业的基本职责及必须注意的原则问题,因此,在本隧道工程施工中根据地理环境和工程特点,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自治区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制度及业主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建立了适合本项目的环境保护体系和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制定了下列环保目标:施工作业区的噪音、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含量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防止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确保施工区域的自然景观不受破坏。
附图8.1-1 环境保护体系图 8.1-2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图
图8.1-1 环境保护体系图
环境保护体系 思想保证 组织保证 部每季检查一次 检查保证 技术措施、方案保证 部环保领导小组 定期检查 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 特殊工种教育 法制法规教育 办公室(设专人负责) 队环保 领导小组 专(兼)职环保检查员 队每月检查一次 工班每周检查一次 班组每天检查一次 环保部门日常监督检查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合理布置现案场科学制定方法规规定办事 按国家和地方及相关部门的防范措施 针对特殊工种制定强有力 班组长 义务检查员 强化环保意识, 增强预防意识 开展环境保护月 对环境有污染的 逐一落实解决 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方案来保证环保目标的实现 保护生态环境
图8.1-2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图
技 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工程管理部部长 施工队技术负责人 物资设备部部长 安全质量部部长 材 术 料 员 员 环保施工员 工 班 长 1.3 环境保护措施 1.3.1 水质控制
(1) 各种燃料、油类、化学品等保存在专用安全容器内,存放在远离河道的安全地点,严防外溢渗漏。
(2) 靠近水源的施工用沟壕隔开,避免污染水源。
(3) 在施工通道及临时道路两侧、生活区内植草、植树,减少地表水土流失冲入河中。
(4) 在生活区施工区建立污水收集管网,进行污水收集,集中处理,经环保或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后进行排放。 1.3.2 噪音控制
(1) 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钢筋加工厂,设置在距居民区不小于300米的地方,而且要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
(2) 机械设备按工艺操作,要尽量减少噪声的污染,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的规定,并应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3) 为减少噪音污染,减少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在夜间尽量不安排噪音太大的机械施工。对机械注意养护,降低噪音的声级水平。
(4) 对施工噪声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主要移动作业的机械进行吸声处理(如安装消声器)等措施和利用地形的屏障作用布置固定式有声源的设备。 1.3.3 粉尘控制
(1) 工地配备洒水车,对施工道路、施工现场定时洒水湿润,在施工高峰期,不同路面的道路、临近生活办公区等的道路以及干燥季节,视路面扬
尘情况,随时增加洒水次数,避免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
(2) 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
(3) 工地安装固定喷管系统,多尘物料在使用、运输、装卸前进行喷水湿润。
(4) 传送带加装防风板,并对转折处及漏斗排放区进行封闭,减少粉尘排放。
(5) 坚持湿式凿岩和湿喷混凝土作业。
(6) 选用合理的通风机和通风管路,加强对通风设备的管理,保证通风效果。 1.3.4 生态保护
(1) 在施工场地内砍树及清理植被,尽量避免工地内不必要的环境破坏及树木砍伐,严禁在征地外砍伐树木。
(2) 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采取措施复耕,其余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植树木绿化。永久用地范围内裸露地表用植被覆盖。
(3) 生活垃圾,规划地点处理,严禁随意焚烧,减少环境污染。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病毒传播。 (5) 对有害物资(如燃料、油料、废旧材料、垃圾等)要通过可行的措施处理后,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掩埋,以防泄漏,对周围植物造成损害。 1.3.5 水土保持和弃碴处理
(1) 在施工期间始终应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连接。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及水文状态的改变。
(2) 清理场地的废料和洞内外土石方工程的废方排放到指定的弃渣场,力求少占地,做好弃渣场地的临时防护。
堆放完毕后,凡能种树植草皮的部位及时植树种草,即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
1.4 施工完工后的生态恢复措施
(1)拆除所有临时设施,清除所有施工遗留废弃物,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
(2)对各工地居住区的污水沟、粪便及垃圾池进行消毒灭菌清除,用净土填埋、压实、种植植被。
(3)及时进行施工迹地恢复,按设计要求进行种草、植树,进行生态恢复及景观美化。
2. 文明施工
2.1 文明施工目标
文明施工目标: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提高施工人员的觉悟,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2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图见图8.1-3 2.3 文明施工措施
(1) 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现场管理,增强文明施工意识,积极维护企业的声誉。
(2) 挂牌施工,标明工程项目名称、范围、开竣工期限、工地负责人、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3) 施工人员有上岗证,现场人员戴安全帽。
图8.1-3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4) 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落到实处,提高全员文明施工意识。
(5) 现场的施工用电安装规范、安全、可靠。现场的电器、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安全操作。
(6) 生活驻地建设规范化,不随便搭设临时建筑,卫生设施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及时处理,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保
技 文明施工领导小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工程管理部部长 施工队技术负责人 物资设备部部长 安全质量部部长 试 术 验 员 员 文明施工员 工 班 长 持优美,洁净的生活环境。
(7) 处理好与周围单位和居民的关系,熟悉当地人的风俗习惯,继续发扬我集团公司的优良传统,不损害老百姓的一草一木。
(8)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全面管理,所有人员办理暂住证,严禁接收三无盲流人员,做好防盗工作,落实防范措施
(9) 严禁酗酒,聚众斗殴。提倡文明用语,文明施工。
(10) 施工内业资料严格按贯标要求整理,办公室内按要求布置各类图表,及时反映施工进度和状况。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周转材料及时返库,建筑垃圾及时运走,保持场地清洁。 2.4 文明施工考核及管理办法
对现场文明施工情况每月进行两次大检查,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在业主、监理组织的文明施工评比中,表现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受到批评的部门要严肃处罚,并通报整改。
第九章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1. 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原则
(1) 按照业主和监理单位规定的各项要求,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2) 上报计划报表、统计报表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工程公司的报表制度,不得拒报、迟报、虚报和瞒报。
(3) 工程师的计划统计人员实行工作责任制,应坚持实事求是,如实提供计划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计划统计工作任务,保守秘密。
(4) 工程师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保障统计调查中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和统计编码等方面的标准化。
(5) 计划报表、统计报表的编制要有根有据、内容完整、经自查、复核、领导阅签加盖单位公章后,由专人移送。
(6) 工程师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处理工程的统计工作。
(7) 按标段、项目归类将拨款图纸、变更等方面的资料搜集登记,建立台帐。
(8) 严格按照计划统计工作的依据及原则采集数据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9) 采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应用计算机技术编制计划统计报表;并按照规定的指标、计量范围、调查内容、分类目录、计算方法、调查表式、编码等进行编制;表明制表单位、批准或备案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限、范围。
2. 计划统计报表编制说明
(1) 按业主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在每月上报统计报表时,根据所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报表说明。月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报表说明要全面反映工程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总进度计划,年度进度计划、季度进度计划、旬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月、旬、季、半年、年度进度计划报表的编制要求如下:
a进度计划工作包括月、旬、季、半年、年度形象进度计划的编制上报、汇总、检查及计划的执行情况。
b制定的月、旬、季、半年、年度计划要有计划编制说明,包括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计划安排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完成计划的保证措施。
c根据监理、业主下达的计划编制自已的月、旬、季、半年、年进度计划,充分考虑天气及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证措施。
d计划统计部门每月对统计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统计资料及时地立卷、归档和妥善保管。
(3) 按照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格式全面、准确地填报,所有数据经技术部门、领导审核。
3. 计划统计报表的传递
(1) 报表要有报表说明并附磁盘,同时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一同上报。报表要有单位负责人、编制人员的审核、批准签字后并加盖公章方可移送。
(2) 工程量要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的计量数为准
(3)表格样式由雇主提供,承包商按照雇主要求及时准确的编制报表;报表方式以《监理月、旬、年报》的形式报送雇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