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高三复习的黄金规律
一份有效的考试卷其难度应该是遵循3:5:2的规律的,如果知道这个规律,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呢?
高考题的难度分布为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120分,它是复习中练题的主要部分,决不能厌烦它。要知道,高考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时因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度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
鉴于此,建议大家多花时间在中等以下难度的题上。做难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程度适量地做:这一是因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难题感到很头疼,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做难题过多太费时间;三是因为大多数难题是由中等难度题组成,基础题做熟练了,再来做难题会相对容易些。 “越是表面复杂的题越有机可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高考的难题绝大部分就属于这种表面复杂的类型,它往往给出较多的条件,仔细分析条件的特点通常都能击破它。做难题的关键在于平时总结,自己总结一些小经验、小结论并记牢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试试。
时间分配:把8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80%的内容
在复习迎考的阶段,不少同学的复习重点常会放在那20%甚至是10%的那部分内容上,我曾经听说有一所学校的高三月考内容是把历年来错误率最高的题目集中起来让学生做,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考出来的成绩个位数的也有,学生的信心大受打击。其实这类错误率最高的题目大多属于10%的题目,假如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部分的内容上,明摆着是长考试威风,灭自己的志气。而且与复习的策略也不利。 找准位置:80%的内容适合80%的学生的 高考还牵涉到填志愿的问题,自己有没有机会冲一冲,跳起来摘一摘那高高挂起来的苹果;自己有没有必要去攻一攻那20%和10%的难题呢?那么弄清楚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也很重要。你先要考虑的是你所在的学校属于什么性质的,市重点、区重点还是普通高中,你的学校在全市或全区的排名位置在哪里,然后再考虑你在学校的位置,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你大致可以推断出你在全体考生的位置是否在70%左右,还是优秀的20%,还是出类拔萃的10%,然后,你就可以安排你的复习策略,主攻哪一部分的内容。
其实,在复习时,如果你能很好地管好那80%的内容,然后再挑战一下20%的那部分。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说,在高考最后复习阶段,一定要舍得抛弃难题。之前模拟考试的有些卷子整体难度大,有利于提高水平;但对于高难度的题,一般则采取搁置的态度。以基础和中等难度的题为主,保证做题的准确、速度,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再做些难题以应考试之万一。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高考目标 高考是一种区分型的考试,所以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同学都考得多么好,因此要结合自己一贯的情况为自己订出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曰总分要达到多少;二曰具体到各科又要达到多少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切忌好高务远,然后结合高考“3:5:2”的难度分布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不用过多地纠缠于简单题,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上;对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应在充分练习了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基础上来试攻难题;对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许连中等题都感到一定困难,那就应该从解决简单题入手,逐步过渡到中等题,大胆地放弃难题。所谓“放弃”,就是平常基本不做难题,考试时也不过多纠缠于难题,能做多少算多少,一旦做不出就马上“撤退”。之所以建议基础不好的同学这么做,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高考中的难题只占约30分,基础题有120分之多,好好地把握这120分,争取提高做题的成功率,若各科都考到110分以上,高考成功就有了相当的把握。
其次,高考不但考解题能力,而且考解题速度,题量相当大,以至大多数同学来不及做完考卷,这时如果你过多地纠缠于难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该做出的题没了时间,就太不合算
了。很多同学总是这也丢不了,那也放不下,结果必然是双重地浪费时间——复习时间和考试时间,所以请同学们认真考虑,相信你能作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适当留出检查时间,提高正确率。不管何种程度的同学都容易忽视这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高考的时间非常紧张,极少有人能留出足够的时间作全面检查,因此,在提高做题速度的同时必须在平时就注意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尽可能在考试时做第一遍难度小的题时就做圆满,不寄希望于再检验,然后,尽可能地留出十分钟左右时间检查有希望的得分题,因为这最后十分钟也许你做不出的难题已经希望不大了,所以有必要引起特别注意。
高考决不是仅凭一些“规律”便可取胜的,还需要大家用艰苦的劳动去圆自己理想的梦。每个人在学习条件、层次、兴趣、目的及生活习惯诸方面都各有差异,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借鉴我们提供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情况付出努力,向自己心中的理想迈进!
考前十要十不要
考生考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调整心态,进一步把功课复习好,以良好的心态、充足的实力来准备高考
1.要相信自己,不要迷信
考生已经经过长期的复习、备战,已充分掌握了很多知识,这是考生高考成功的硬件,这是考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学习实力,相信自己能考好的硬件。
为了进一步增强信心,考生除了要科学的复习功课,进一步使知识融会贯通之外,适当地做点题目,但不要做难题了。还可以在高考前一个星期开始每天自我默念或是说出声音来,用一些词语来进行自我增强信心的训练。例如,说几遍,我行,我能考好,我一定能考好。这对强化信心会产生一定作用。
2.要心平气和,不要情绪浮躁
越是临近高考越要以平常心对待考前的一些事情,越要心平气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的处理好一些问题。为了避免考前的情绪紧张与浮躁,尽量不要去讨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尽量不与别人发生争论。当然,高考前考生有些轻度焦虑也不要放在心里,在某种意义来讲,轻度焦虑还有助于考生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 3.要自我减压,不要自我加压
考生在临考前已经经过将近半年的复习,掌握了很多知识,没有必要在考试前几天再进行冲刺与突击,也不要去做那些难题,否则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 4.生活要有序化,不要忙忙乱乱
临近高考的前几天有些考生加班加点,搞得精疲力竭。有的考生干脆什么也不干了,所谓的彻底休息、彻底放松。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考生的生理节奏感的维持与心理节奏感的维持,都不利于高考的充分发挥。因此,我建议,在高考前几天,考生还是要有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起
居时间与学习、娱乐时间。我还建议,考生利用早上起床后半小时与晚上睡觉前半小时的这段记忆最佳时间,来巩固课程中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
总之,在高考前几天既不要忙忙乱乱,心中慌张,也不要闲着无事,不知所措,否则将破坏心理有序化,影响心态的平衡,影响备考质量。 5.要打效率战,不要打时间战
高考临近了,还是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功课,但不要搞题海战术,不要打时间战,不要开夜车,不要搞得精疲力竭,否则情绪低沉,心里烦躁,影响复习效率、影响复习效果。在高考前几天要计划,有步骤的复习功课,既要适当安排时间,更要强调注重效率,提高复习质量。
6.要有适当文体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和上网 考生在高考前几天生活节奏化,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搞一些轻微的运动,这样有助于消除疲劳,焕发精神。但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否则会产生身体疲劳感,影响复习质量。
高考前几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听听音乐,看看一些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这对缓冲高考前的紧张心态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7.要讲究饮食的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不要一面吃饭一面争论、看书
高考前几天考生的饮食和平常一样就可以了,不必专门吃什么大鱼大肉,只要你食欲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要防止暴饮暴食,防止胃肠紊乱防止拉肚子,一旦拉肚子就要早早吃点药,必要时及早到医院去诊治。
考生在考试前几天吃饭时既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过多的吃冰冷的东西,也不要一面吃饭一面想考试的事,一面吃饭一面看书,这些都不利于消化,不利于生理节奏与心理节奏的调节。 8.考前要做卷子,不要只看不做
不少考生认为,已经做了几个月的卷子,临考前十天,半个月就不再作卷子了,看看书,看看笔记,看看卷子就行了。其实,这对进入状态很不利。当然考生考前做卷子不要做那些难题,不要做新的题,否则遇到新的难题可能挫伤信心,做那些已经做过的题,这样可以练练手,找找感觉,进入状态,对高考时的充分发挥非常有利。 9.要做好考前物质准备,不要仓促上考场
考生考前要对考试的用品准备好、检查好,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雨伞和雨具等,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考生还要到考场了解一下情况,对从家到考场上行走和乘车的路线做一下调查,并且要有应急的方案。
每年都有一些考生考前物质准备没做好,丢三落四,造成心情紧张,心慌意乱,影响心态,影响发挥。
10.要睡眠充足,不要开夜车
考生在考前十天、半个月要力求有充分的睡眠,只有这样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在高考时进入状态,才能正常或超常发挥。有些考生越是临近高考越开夜车,搞得精疲力竭,心情烦躁,不但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影响高考发挥。
高考如何调控考场最佳发挥状态
考场上情绪失控是考生的杀手。根据我们所做的一次考试焦虑心理测验,发现影响考试成绩的不是考前的情绪紧张焦虑,而是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失常。
考试前出现一般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的预知导致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有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的积极作用。而一旦真正答题,这种紧张就不再被体验到了。而考试中情绪失控和失常,是指由于考试中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如遇到自己没预料到的难题或者偶然发现其他同学交了卷子,出现的一种惊恐和绝望的情绪。“全完了,我这次死定了。”在这种失常情绪的打击下,一个平时很自信的人,会在一段时间内注意力出现空白,不知所措,冒虚汗,甚至可能出现眩晕等可怕的后果。
那么,有几种情况容易诱发考试情绪失控呢? 一、对难题心理准备不足
通常,比较优秀的考生,由于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对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一个曾是学校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第一名的学生,在走进考场时显出比别人都自信的样子,可没曾想,第三道题就给卡住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开始觉得脸发麻,脚发凉,再看后面的题,又是从来没见过的难题。他此时的唯一念头是几年的心血全白费了。所以,平时闭上眼睛就会做的题突然也都不会了。 二、关注他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有不少同学,平时就爱争强好胜,总把考试当做与其他同学竞争的一次机会,在他们看来,只有超过别人才是有意义的。他们怀有这种小心眼走进考场,当感觉别人答题快时,就会有一种自我威胁感,别人可能考好,他们就越受不了。其实这是一种缺少自信的表现。如果摆脱了过于想跟别人一比高低的心态,这种干扰是可以克服的。 三、受监考老师影响,难以集中注意力 有些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失控,是由于监考老师在身边停留。当老师停下来时,他们以为老师在观察自己做的题,可能自己的某一个题做错了。
这种因监考老师而出现的情绪失常和注意力不集中,与前面的情况一样,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都是因为过于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
那么怎样应付考场上的意外情况呢?这就是学会放松。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闭上眼睛,做深呼吸,然后对自己说“放松、放松”,重复6次,大概用30秒到1分钟时间。睁开双眼,就会感觉轻松多了,精力也更容易集中了。
高考成功保证:信心 专心 细心 恒心
竞赛的胜负不仅是技术水平的较量,而且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考试也是如此,要在考试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考生要具备“四心”——
信心:有它不一定能赢,没它一定会输。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有信心的人有以下表现:
充满自信。有信心不一定能赢,没信心一定会输。
充分相信自己,能承受各种压力,藐视困难,战胜困难。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学习生活有规律。考试需要适度的紧张,但临考前更要有大将风度,不能慌慌张张,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在考前过度疲劳。有的考生为克服疲劳就喝浓茶和咖啡,强打精神复习迎考,其结果是注意力、记忆力、保持力、理解力都受到影响,直接影响考试成绩。所以,考前要千方百计调整好生物钟,使自已的兴奋点和考试时间同步。 信心在考场中的表现,是遇到难题,镇静自若,沉着应考。
专心:头脑清醒、精力集中的前提
不少考生考前存在私心杂念,有畏惧心理,诸如怕考不起会受到老师批评、父母责怪、邻里窃笑、友人非议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上考场,则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净化精神。只有专心致志才能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感知深刻、积极思维,才能处于加工信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如果在考场上精力分散,一遇到稍难的题,想的就是考不好别人怎样看我,自己咋个交待,今后怎么办等,那必然影响竞技状态,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成绩就不会理想。 细心:别因一两分名落孙山
每次评卷总结,老师们都要谈到考生的过失性失分,有的忘填小空,有的漏掉小题,有的忘了一页,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的人就因为这关键的一两分而名落孙山。
除做题外,有的考生还粗心到忘带准考证、考试必需品等,结果一上考场就手忙脚乱,影响考试。克服粗心,必须
细心:做题细心是成功的保证
第一、考前准备要细心。要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考前考后要检查准考证、钢笔及其它文具是否带齐,还要估计一下出现突发事件怎么办?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周全,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考试时做题要细心。做题前先填考号、姓名,将试题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时要先易后难。试题的排列一般是先易后难,但在具体命题时,由于内容和题型因素的限制,一般是大题排列先易后难,在小题和采分点的排列上总要有一定的波动,即容易做的大题里有难做的小题,难做的大题里又有较易做的小题。要学会“会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切忌漏题,要注意试卷的正面和背面,不要漏掉背面的题。要注意单页试卷,按要求填好机读卡。
不要因为感觉某些题好做就忘乎所以。“容易题,容易错”,也不要因为某些题较难而慌张忙乱。每道题都要细心、认真地研究。
第三、要有时间观念,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不应迟到,不宜早退,要做到三个环节:通览全卷,全面解答,校对复查,这样就可以使自己不失掉该得的分数。
第四、要认真熟悉考试环境。熟悉的环境,往往有助于启发思维,生疏的环境则阻碍思维。考场一般都不是自己的“老窝”,有必要熟悉自己的考室、位子,先入虎穴,有利于得到虎子。
做到细心的口诀:通览全试卷,填好号和名;审题要仔细,题意要弄清,?遇到拦路虎,不妨绕道行;细中求速度,快中不忘稳;不争交头卷,检查要认真。
恒心:出师不利也要坚持到最后一秒
参加考试,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的人可能出师不利,首战受挫,第一科就考得不够理想,有的人可能中途受阻。面对这种情况,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对以后各科的考试极为不利。它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记忆、遏制思维、降低效率。这就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门考试中,不必再对前者耿耿于怀。要提得起,放得下,方法是多样的:
自我安慰法: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一定会做。“我难人也难,我易人也易”。不要攀比,树立“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的信念。即使失败了,也不是定论,要自我安慰,否则会产生恶性循环,使整个考试一败涂地。
后面补偿法:在一堂考试中,告诉自己,前面的题不会做,后面的题来补偿。在整个考试中,树立前面科目损失了,后面科目来补偿的思想。
考试期间做到三不:不同别人对答案,不讨论不会做的题,不找老师解题。
决不能一失败就灰心丧气,要有恒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管前面的学科考得如何,都坚持考到最后一科,最后一秒。
抱着平常心,放下包袱,保持最佳的心理素质和最佳的竞技状态参考,就会交上好“运气”,取得理想的成绩。
心理专家谈增强高考信心的10种方法
我从1997年高考改革开始,连续4年对全国高考状元进行了访谈。他们成功的共同心理特点之一是对高考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一、要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我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我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 二、走路挺胸抬头
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速度缓慢。
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 三、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据我了解,不少考生在高考前受到消极暗示较多,不利于自己信心的增强。我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在考试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自我暗示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增强自己的信心。例如,心中默念,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类的语言暗示都能起到增强考生信心的作用。 四、不打疲劳战术
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搞到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使考生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五、不要相信迷信
近几年来我时常接到一些考生的电话,叙述他们听见了什么和身体有什么感受。我认为这些将对他们考试发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有的考生告诉我,早上听到乌鸦叫了,认为这是不吉之兆,意味着高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由考生的学习实
力和心态来决定的。
六、高考目标要期待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高三以来的考试成绩,特别是一摸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
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高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 七、不要攀比
所谓高考成功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成功。有的考生学习实力550分左右,高考考出550分左右就是成功,如果考出600分就是超常发挥,如果考出480分左右就是考试失败了。另外,一个考生他的学习实力是460分左右,他高考考出460分左右就是成功。不能与前一个考生的成绩去相比,因为大家的学习实力不一样,因此考生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
八、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别扭,越想越失去信心。其实,这个时候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我还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看看那些高考非常成功的和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也颇有益处。
九、做做容易题
高考试卷的难度是30%的容易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应该说绝大部分考生30%容易题是都会做出来的。当考生缺乏信心的时候不妨来做做容易题,这样也会焕发起你的信心来。 十、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学习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
调整心态 笑迎高考
同学们,下午好!
现在离今年高考还有10天,你们的学习很紧张吗?心理压力怎么样?睡得好觉吗?学习有序吗?面对高考很焦虑吗?带着这些问题,利用这个机会,我与你们交流一下看法,望能给你们带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以便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一、焦虑症的表现及治疗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焦虑和学习效率的倒U曲线。它揭示:如果人完全缺乏紧张、毫无压力,会导致没有学习动力,这是不利于学习的;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对考试而言,也是如此。带着适度的紧张应考,会激发人身体的应激水平,激起人的挑战精神,这将有利于考生超水平地发挥。 (一)何谓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预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时的心境,是对恐惧的恐惧,对担忧的担忧。当个体遇到竞争、威胁和挑战时,预感到无力避免、无法应付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二)焦虑包括三种不同层面的症状表现
第一,情绪层面,包含紧张、不安、无助感加剧等主观的不适感觉。
第二,生理层面,包含食欲减退、睡眠不良和过度疲劳、颤抖、心跳加速、冒汗、头昏、泌尿道或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的症状。
第三,认知层面,包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等.也有一些考生在无意识中,将对考试的担心转化到另一件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上。
(三)焦虑症的分类
焦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焦虑,呈发作性,最严重者称为惊恐发作,病人可极度恐惧、紧张、瞳孔扩大、大汗淋漓、晕眩昏厥、呼吸困难,心跳极快甚至感到“心脏跳到嗓子眼”,以致急解大小便,一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易误诊为心脏病等急性躯体疾病。慢性焦虑症病人常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中,可几个星期或更长,在这段时间内病人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状,如常为些小事而苦恼、自责,对困难过分夸大,遇事常往坏处着想,常无病呻吟,对躯体不适特别关注。
(四)考生高考前焦虑的体现
第一,不少考生在临考前日子里,会出现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紧张状态。提常表现为闷闷不乐、马虎随便、提不起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复习效果明显下降。
第二,考生会有一种想努力但又努力不起来的感觉,在医学心理中称之为内驱力不足或始动力不足。这实际上是一种抑郁的表现,是由于考生过于紧张,对自己、环境或将来产生不合理想法,从而导致情绪消沉和低落,也是考生在迎考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伴有头晕头痛、胸闷、出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降低、失眠、消瘦乏力等多种躯体的各种不适;另外,月经失调、肌肉疼痛等,也是考生在复习迎考期间常见的现象。如果考生去医院检查,却难以发现器质性疾病,心理学中把这种由心理压力引起的症状称为躯体化障碍。由于这些症状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果“药”不对症的话,身体不适往往难以解除,紧张、担忧、烦躁不安会抑制考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干扰注意力和记忆力,阻碍思维的检索过程,降低学习效率,并影响考试时正常发挥。因此,考生首先要认识到考前紧张是由于心理因素在作祟,然后再作出相应调整。及时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都是有效的方法。 (五)考生参加高考前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第一,不够恰当的自我期待,或者说是成就动机太强。有些人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往自己十全十美,表现在考试中就是对每次考试都要求比别人考得好,小小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情绪反应;有些人则因家长或老师对其成绩过分关注,对其要求太严。这两类人都会在不自觉中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了头脑。而一旦面对不太有把握的考试时,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第二,对考试失败的的过分担忧。有些考生总是在考试之前就一直对并不存在的考试结果忧心忡忡。“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如果这次考砸了,家里会„„同学会„„”等等一类的想法总是困忧着考生,使其难于集中注意力,难于入眠,记忆力衰退。这些夸大了考试重要性的想法和考生自己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使其无法好好复习迎考,同时加重了考生对考试的焦虑。
第三,对考试态度及目的的认识不正确。由于社会和考生自己给考试赋予了太多额外的负担,认为考试成绩事关前途命运、脸面、地位、名誉等,同时由于一考定终身的思想的影响,使得考生对考试过分小心。如有些人将考场喻为战场,临考时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英雄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举措。这种抱着“必死”的信念去参加考试人往往就是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
第四,被过去的考试失败的经历困扰。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无数的考试,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有过在大考中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的阴影,特别是面对失败时的一些负性情绪(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严厉的自责,痛苦的体验等)便在大脑中保存下来了。当面对新的考试时,当前的考试情景便会引发记忆中相关的失败体验,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它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从而使人无法从容应考。
第五,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的希望与督促,是学生压力加大的另一个原因。这些主观与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考前焦虑
明白了考是焦虑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便可以从容地对其说不了。
(六)缓解考生对高考焦虑情绪
下面就缓解考生对高考焦虑谈几点方法:
第一,改变认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相同的外界事物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样的东西对于甲来说是有利的,而对于乙来说可能就是有害的,这取决于主观对这一事物的看法。比如:同样有半瓶水,一个悲观的人就会失望的说“只剩半瓶了”,而一个乐观的人就会快乐的说“还有半瓶呢”。为什么要进入大学呢?每个人又有每个人不同的目标与追求,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如此看来考试仅仅是达到理想的一个手段而已,而达到理想会有许多途径,这只是其中之一。每个人在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都要碰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失意与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一轮不落的太阳,那么这些小小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的美也许就在于她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所以重要的并不是一次成败,而是锲而不舍的努力,须知“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到最好的人”。考试前要把对考试结果的患得患失转化为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样才能减轻考试带来的压力,淡化应激,增强自信,从百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许多考生学习没有计划性。大有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架势,抓到最后忽然发现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而考试又马上临近了,自然会着急上火,坐卧不宁。所以,在考试前的一段时期内,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这样会使自己有一种充实感,从而带着自信走进考场。
第三,学会自我暗示。考试前,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善于这次考试,我复习得很充分,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次我比以行为表现更努力,因此也一定会比以行为表现考得更好”、“每个人都是和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我肯定不会输给别人”......这样找出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次进行暗示,可以增强自己怕信心,稳定情绪,以一副良好的态面对考试。考试中如果发现了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得满分,有的题不会做是必然的。我可以往下做,只要我认真仔细,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的”。这样暗示可以稳定住自己的情绪,转败为胜。
第四,自我放松。人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在考试前的一段时期内,考生可自己进行放松训练。方法哪下:靠坐在一张沙发或围椅上,头颈腰背和四肢都放在最舒适的位置,双腿不要交叉或悬空,双臂放在沙发或围椅扶手上。先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均匀缓慢地呼出去,同时注意呼吸肌放松的感觉,好象把心上的包袱放下来了一样。先皱眉,体会额部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再放松额部肌肉。咬紧张牙关,体验咀嚼肌紧张的感觉,再放松,完全放松后下巴是下垂的。将舌头用劲抵住上颚以体验肌肉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放松后舌头便有变大了的感觉。放松颈背部肌肉,不要靠背,街坐着,注意背部和笨紧张的感觉。放松背部肌肉,靠在椅上,放松颈部肌肉,让头部随重量下垂,前倾或后仰,靠在椅背上。练习抬肩、举臂,体验肌紧张的感觉,然后完全放松,
让肩背自然下垂。收缩腹肌,然后放松肝皮,使内脏有下坠的感觉。最后训练下肢,将两脚脚趾向上翘起,把双腿用劲伸直,把双腿抬起来,体验下肢肌肉紧张的感觉,再放松这些肌肉。这样从头到颈放松,放松腰背部肌肉,放松肩背部与胸腹部肌肉,放松上肢肌肉,放松下肢肌肉,缓慢均匀地呼吸,放松全身肌肉,维持在松弛状态10-15分钟。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韧带放松全身的目的。
第五,对于一些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学习的考生来说,应及时向亲人、师长或心理辅导人员述说,请求帮助。必要时可主表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可选用药物治疗、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考试焦虑的人往往在生活中遇到其他困难,自觉难以应付时,也同样较易产生焦虑情绪。经常焦虑者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物质,其特点为性格脆弱。
以上是几种考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考试前的焦虑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面临重大转折与考验时,都要伴随着焦虑情绪的出现,所以经过运用以上向点心理调度方法,相信考生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走出考试焦虑,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考生的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 1、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有许多考生向心理学专家说,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
第一,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锻炼。不少考生在临考前为了争时间,因而拼命地开夜车,并挤占了娱乐和锻炼时间。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它带来了考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应该予以纠正。
第二,要交换下复习的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编份考题考考自己,把一些要背的书制成磁带放给自己听,也可假扮老师而把所要记的东西讲演出来等等。
第三,可学国外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之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或将口号写成条幅悬挂在墙上,自己动员自己重新树立拼搏的欲望。
2、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这类考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大致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来。
3、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生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4、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有些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因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考生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则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则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5、考砸了一两门,情绪影响到后面几门,怎么办?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考砸了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太难了,因而这又算什么考砸了呢?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应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6、考场上突然慌神了怎么办?
当考生对许多意外和困难没有预先估计到并找出解决的办法,那么问题一旦出现时自己就容易惊慌失措。把以前考场上常遇的问题搜集起来,并请些“高参”出出主意,可保你临危不乱。
7、平时水平很高,考试发挥不出来怎么?
平时就应和考试的要求一样,要正确率,要速度。只有平时如考时,才能考时如平时。 8、在考场上我最怕有声音干扰,如遇噪音怎么办?
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后抱怨说,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周围同学的翻卷子声和叹气声,以及考场外发出的某种声音,干扰了他们的思路。其实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些躁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躁音。心理上的躁音虽然来自声源,但其分心的效果却是通过人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的。你越是注意躁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你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要克服心理性躁音对考试的妨碍,不必去理会它。这样自己的急躁情绪就会减少,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考试。
9、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完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如你忘了哺乳动物有什么特点,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回忆鸟类的特点来与之对比回忆。
10、时间不多却有好多题没做,怎么办? 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形,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却仍有许多题没做完。考生此时心急如焚,常常是做这道题时想着那道题,而做那道题时又惦记着这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做完。当这种不利的情况出现时,考生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所谓合理的目标是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你这时目标过高而不合理(企图全部做完全部做对),反而连较低目标(做完做对一部分)也实现不了。有了合理的目标,还要有合理的决策,即此时考生优先选择的题目,应该是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而且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同学们,只要消除了高考前学习焦虑和考试中考试焦虑,加之平时用功努力学习,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解题技能,那就可以笑迎高考,在高考中就一定能够考出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最后,预祝同学们高考成功! 谢谢大家!
走进高考阅卷场:阅卷老师教你答高考题
(一)教你几招巧得分
河南省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 郭 亮
三年来,我一直参加了全国普通高招评卷工作,且有两年获得了优秀评卷员称号。评卷中发现,学生卷面得分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也或多或少地受答题方式的影响(主要指主观试题)。考生如果懂得了一些答题“秘诀”,很可能会相应地多得几分,否则就可能会丢掉一些应得的分数。
那么“秘诀”是什么呢?下面就一些感受作点滴的回顾和总结,以期给2004年的考生提供参考。
1. 简明扼要,答出要点,是多得分的关键 评卷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丢分。如果一些考生答得罗罗嗦嗦,拉拉杂杂,就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你可能不太懂,从而影响到你的得分。 2. 答出技巧,让人满意,是多得分的有效途径
主观题的答案一般都有弹性,为了操作起来方便,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拍板权,因此,要想拿到这1分,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如果主观试题多,加起来就是好几分了,故应当予以重视)。
但又如何让评卷老师满意呢?实践证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看就舒服。
(2)能答则答,不能答也要想好答上几点,让人知道你在努力。
(3)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感到你真正懂了。2001年评卷时,有一个遗传题,问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是否需要基因检测,有考生就写到“父母杂交„„”,评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学的知识很死,不一定懂,马上就降低了对你的评价,造成丢分。试想如果答成“婚配”不是更合适吗?
(4)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有的考生或者不会,或者对题的意思理解不太透,就会写上“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原谅”或几句俏皮话,甚至于画上只小狗什么的,这些除能博人一笑外,一般是不会得到分的。
3. 重在理解,勇于作穑嵌嗟梅值目?保证
高考答案不少是开放性的,有多个选择余地,因此一般是合理即给分。故而考生平时备考时要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不要仅停留在对概念的死记硬背上。有的考生平时知识学的不活,能力没提上来,往往会对题意理解不透,答题丢三落四,造成失分。另外在答题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勇于解答,不要一看太难,就犹犹豫豫,改来改去,结果时间浪费了,也不一定对。或者干脆不答,就一分没有。 (二)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文综题
2004年高考马上就要到了,这个火红的六月,你是否能顺利地跨过?这个激战的高考,你是否能谱写不败的传奇?在这里,笔者结合几年来的高考文综阅卷经验,给即将走上考场的高三学子谈谈高考中答题要注意些什么。 1. 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
文科综合阅卷的第一天通常是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试阅,这样就有相当的一批答卷将作为试阅卷经受考验。
在试阅卷过程中,能够得分的答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考生答案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体相同。
(2)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
(3)考生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
(4)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 (5)考生答卷规范,秩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 不能够得分的试卷通常有以下情况:
(1)考生答卷有某一点创新,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
(2)考生答卷有创新意识,也能够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阅卷领导小组规定:坚决不给分。
(3)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考生答卷大多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的,也绝不给分。
(4)考生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2. 第一印象很关键
文科综合阅卷进入第二天,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只批阅一道题或者一问,故试题答案已经烂熟于心。通常,阅卷老师在试卷阅卷框里签名的同时,就已经在浏览考生的答卷了。这时对考生而言,树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这样,阅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将大大提高。 对考生而言,树立良好印象的关键是自己的答卷必须有好的开头和完满的结尾。好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考生的论述直赴主题,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它。 (2)考生的论述与参考答案的推理分析思路基本相符,无干扰阅卷老师阅卷情绪的跳跃性、非连续性的推理、归纳和概括。
(3)考生答卷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者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 (4)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词到位,一看就觉得是“非等闭之辈”。
好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与开头和答题要求相一致,结论中肯,有创新性。
(2)分析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虚假陈辞。
(3)无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对程度性的“副词”的使用和表述恰到好处,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重复论证也不随心所欲。
(4)结论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没有离奇的表述,也没有过度的喧染。 3. 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
阅卷老师多数是极富有同情心的,在阅卷进入正式阶段后,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要使阅卷老师对考生的答卷产生同情心,从而获得他的同情分,是有章可循的。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除以上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是作记号的。 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不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注意制订与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相符的对策。因为阅卷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的高低,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其实,以上所谈到的这些注意事项,都是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的良好习惯或者是要坚决克服的不良行为。文科综合考生要真正地、顺利地通过高考,功夫是在平时而不在考场上那几个小时。
高三学生高考前复习如何走出“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不是学习极限
它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不少考生出现高原现象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由于高原期存在,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
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负面的心态影响了他的复习。 “高原现象”多种原因造成
其实,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考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有些考生出现高原现象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
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有些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汇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因此考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
也有些同学题做得过多也做得过乱,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买来很多卷子做,做得昏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无数,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就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做老师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气和做老师布置的东西,就会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高原现象”不必惊慌失措
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现高考复习高原现象的时候惊慌失措,又要买这个又要买那个,往往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走出高原期。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绝大多数考生都会走出高考的高原期,有的同学高原期的时间可能长一些,有的同学高原期的时间可能短一些。因此,我建议当许多同学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时候不妨一起研究具体对策,大家相互帮助,共同尽快地走出高原期。
高原现象是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不足为奇,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去加以解决,就会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入“柳岸花明又一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