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

2022-01-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答案】B 解析: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C、D排除。B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理解,当选。

2.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表述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决定客观规律。题目中“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必须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故①③入选。

3.贺知章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写下《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下列说法中与该诗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贺知章的诗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④反映的是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均不符合题意。

4.美国环境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如下图),即环

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在某一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情况)的不断提高,一个阶段内环境污染会加剧;达到污染拐点后,环境质量才会好转。这启示我们应( )

A.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寻找按规律办事的最佳时机 B.用此假说来判断我们经济工作的得失 C.积极探寻经济发展规律并以此指导实践 D.发挥主观能动性消灭规律对人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C 解析:该假说提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应把握这一规律,采取措施,促使污染拐点尽早出现,C符合题意。

5.明史记载归有光“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即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针对吴淞江下游水旱灾害,归有光重点考察了三江古道,对疏浚吴淞江水道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归有光的做法,给我们提供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是( )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摆脱上级和书本理论的制约 ③要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事物发展规律

A.①③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归有光的作为,不盲信上级,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片面,不选;③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错误。

6.人们通常认为,左半脑发达的人更有语言天分,右半脑发达的人逻辑性更强。但科学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证明伟大的作家或者演说家比普通人更经常使用他们的左侧大脑,或者一侧大脑的神经细胞更加丰富。事实上,所有大脑区域的连接才使人类能够从事创造性或者逻辑性活动。这说明(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②健全的大脑是形成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科学研究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认识对象的多样性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人们关于左、右半脑功能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

人的创造性或逻辑性活动是所有大脑区域连接的结果,说明②③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是重要标准,①错误;④否认了认识对象的客观性,错误。

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答案】C 解析:《三国演义》没写到手枪,是因为当时生活中没出现手枪;《封神榜》没提到互联网和高尔夫,是因为当时没有这些东西,说明意识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故选C。

8.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D 解析:认识工具可以延长人类认识器官,推动认识发展,A错误;任何认识都离不开对以往知识的积累,B错误;C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D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

9.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 )

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承认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纽约独特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这种方式让人们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0.科技部召开的国内顶级纳米专家会议决定,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若干重要研究方向加强战略研究,并加强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的部署。这体现了意识活动( )

①具有目的性 ②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科技部确定纳米研究方向,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11.漫画《穿礼服种地太难受》,礼服往往适合人们在非常庄重的场合穿,如果种地穿礼服就会感到十分别扭,而且也干不好农活。这告诉我们(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农民不能穿礼服

C.办事情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C、D与材料无关。

12.美国《科学》杂志曾发表文章称,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变可归咎于健康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复制随机错误,而不是遗传基因或环境因素。许多科学家批评说,该结论只分析了乳腺癌等几种癌症的数据且严重低估癌症预防的作用,是一种“危险的误导”。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要求推翻和超越已有的真理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性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④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①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满分52分)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和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后,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行动起来。不过,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互联网背景和传统背景的人对这个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

材料二 面对“互联网+”浪潮,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化转型。有学者提出,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成败与否,主要看企业是否坚持“互联网+”思维,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运营能力。如果企业对市场反应迟缓、应对不力,对“互联网+”发展趋势视而不见;如果企业还热衷于模仿、跟随,而不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互联网化转型不可能成功。

(1)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互联网背景和传统背景的人对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1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传统企业如何才能转型成功。(10分)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分)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头脑中形成的意识也就不同,因此不同背景的人对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回答也不同。(4分)②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人们的社会实践不同,对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认识也就不同。(4分)③认识还受到人们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制约,(2分)因此对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认识,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回答。(2分)

(2)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市场,积极应对市场新情况。(5分)②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5分)

14.(26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前都不搞也就算了,现在都在搞,就停不下来了。”一位公办幼儿园的老师无奈地说,以前民办幼儿园教英语的特别多,还有数学、拼音,有的甚至还自编了教材,小班就开始了。这肯定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所以公办幼儿园这方面的内容少。但家长会有意见,唯恐孩子上小学落于人后,都为孩子报校外班,有些幼儿园也扛不住,要让家长满意,就增加了这些教学内容。

材料二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主要就是要通过活动来促进良好的发展,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通过语数外的集中训练、布置作业来提前学习小学内容。一旦在幼儿园里都学过了,到了小学阶段就不新鲜了,反而不利于学习。《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第十二条就提到,幼儿园组织活动应当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不得组织有损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

(1)运用实践特点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公办幼儿园老师无奈的理解。(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对我们正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有何启示。(16分)

【答案】(1)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5分)公办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会受到民办幼儿园、孩子家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公办幼儿园老师会感到无奈。(5分)

(2)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背离了教育规律及幼儿成长和教学的客观实际。(5分)②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

脑,指导实践。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而非超前学习有关具体知识。(5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是幼儿教育急于求成的表现,背离了教育规律和幼儿发育规律,必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