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2021-06-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历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辉。无论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还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对人类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发挥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深挖文化史内容,弘扬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

一、辉煌的科技文明给我们以强有力的民族自豪和自尊

我国古代的科技文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再如天文学上,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就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成书的《甘石星经》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提出的勾股定理特例比希腊毕达哥拉斯早五百年;汉代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早于欧洲一千多年;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制成的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是医学史上的创举;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比欧洲早一千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同类历法早八百年。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科技史上的的突出成就,能使学生认识到中华名族创造的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名族自豪感,自信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树其报国之志。

二、杰出人物的名言嘉行,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是催人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自春秋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思想领域内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出现了诸如春秋孔子,老子,孙子,战国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直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他们的进步思想直到今天都产生着深刻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极具崇尚道法的民族。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也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他们崇尚“天下为公”,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等。这种尚德重义的道德修养,在今天就能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高素质,人穷不可志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尚德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正确的世界观。

当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时,这种民族精神更显得可贵。无数志士仁人,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他们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勇赴国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一切都会使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名族的自尊,自强和责任感。

三、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认真研读历史唯物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以提高理论水平。确立鉴别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凡是对现代化改革运动具有明显价值和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有利于新的一带健康成长的传统美德,都值得我们继承,发扬。这就是鉴别传统文化的标准。掌握鉴别传统文化的标准,掌握授传统文化的尺度,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华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新时代的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著名学者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对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和知善恶,明是非的能力,不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大有裨益。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能否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代新人,关系着伟大祖国的兴衰。重视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历史老师的使命和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