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A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的流行、诊断与防治-养猪技术
张春来(重庆市长寿区邻封畜牧兽医站401249)1 病因和流行特点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猪肠道内正常微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一旦条件适宜就大量增殖,可引起猪的气性坏疽,引起新生仔猪或断奶仔猪的肠道疾病。A型产气荚膜梭菌与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培养条件下比较相似,但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培养中产生的主要毒素是a毒素(CPA)。经烹调后慢慢冷却的肉类食物,产肠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株逐步生长与增殖,人类食用后会发生梭菌性食物中毒。2.致病机理尽管人们对梭菌型感染的发病机理知之甚少,但是疫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猪的肠内容物中,产CPA和产CPB2(β2毒素)毒株的数量可以达到108~109个/g,但是在实验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病例中,A型菌的吸附和侵入现象并没有发生。在实验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病例中,发现肠上皮细胞发生了坏死,但在自然感染的病例中这种情况却没有出现。少量的大体病变和显微病变说明,A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表现就是以分泌性为主的下痢。暂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特定毒素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在肠袢处接种经过纯化的CPA,动物模型没有出现一致的症状,给出生6h的仔猪注射80~800个半数小鼠致死量的毒素时,肠绒毛会出现轻微的水肿。很少能从正常仔猪体内分离到分泌CPB2毒素的菌株,但是从新生仔猪肠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的菌株,有90%的菌株能分泌该毒素,并且该毒素几乎不保持沉默而发挥一定的作用。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CPE)很少能引起疾病的发生,但是该毒素引起肠绒毛坏死和流体分泌物进入肠腔。抗CPE的抗体出现在初乳中,一旦母源抗体消失后,与CPE相关的疾病通常就会出现在断奶仔猪身上[养殖:www.nczfJ.com/]。3 临床症状仔猪在出生后48h内发展成为浆液性下痢,表现为被毛粗乱,会阴部被粪便污染。病程持续5d后,粪便变化为液状,有时粪便呈现粉红色。多数仔猪能够康复,但是其生产性能会在生长期和育肥期明显落后于没有受到感染的猪只。疾病能在无初乳饲喂和正常饲喂的猪群中进行传播。4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发现小肠蠕动无力,肠壁菲薄,充满气体,内容物呈水样,肠壁缺血,黏膜呈现轻微肿胀,时而与坏死物质粘连在一起。大肠管腔扩张,内有灰白色、黏糊状的内容物,无明显的病理变化。仔猪感染后的显微病变主要有肠绒毛尖部坏死,纤维蛋白沉积,但是从大体上看
肠绒毛表现正常。尽管可以在肠腔内发现大量的细菌,但空肠和回肠的病理变化会因为产气荚膜梭菌的定植而加重。有时毛细血管管腔扩张,但是没有出血。胃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胃内容物中具有富含毒力强的细菌。在产肠毒素性梭菌感染的病例中,黏膜坏死和绒毛萎缩现象比较常见。实验室复制该病后症状表现出多样性,包括奶油状下痢、低死亡率的消瘦、出血性下痢、肠炎,甚至死亡。小肠绒毛和肠细胞在形态学上表现正常,结肠和盲肠也表现正常,但是在肠腔内和肠绒毛基底部细胞处发现有大量的细菌芽孢和革兰氏阳性杆菌。5 诊断对于A型产气荚膜梭菌肠炎的诊断,通常会使诊断者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对于诊断最有价值的证据就是共有的临床症状和从感染的空肠和回肠中分离到大量的梭菌性细菌。胃中富含具有毒力的产气荚膜梭菌。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能够确定携带CPB2毒素基因的产气荚膜梭菌。显微检查发现病原菌黏附在黏膜上,或在肠腔中富集。在肠内容物中检测到CPE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助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实验没有被广泛使用。检测CPE的商业化试剂盒容易出现假阳性,但是在排泄物中CPE的滴度>1: 32就会引起肠炎。在排泄物中检测不到其他的病原体也具有支持意义。6 预防和治疗利用抗生素治疗A型产气荚膜梭菌肠炎的效果良好。对零星散发该病的猪场,建议用甲硝唑粉剂按200g/t或用小苏打添加到饲料中喂服,或用高氯灵(有效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化水按常规量加倍拌料喂服,喂3~5d后停喂。此方法可减少该病的发生。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疫苗可以采用定向定制的办法获得,在一些国家也可以找到用于其他动物免疫的同类疫苗。商业化的疫苗不包括CPE类毒素。一些生长促进剂如阿伏帕星和盐霉素已经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可以作为母猪的预防用药和仔猪的治疗用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