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听课评价
实验高中化学听课反馈意见 优点:
1.教师基本功扎实,上课讲解清晰,注重实效,层次清晰,思路流畅,板书条理,有条不紊渗透化学科学知识。
2.教师非常敬业,课下时间积极辅导,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改。 3.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用心,上课有激情,问题设计明确,问题设计有梯度,课堂气氛活跃。建议:
1.试题将评课要明确目标,试题讲评前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哪些需要精讲,那些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抓住关键点提高效率,注重变式训练。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标上的相关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三方面来确定。3.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评价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最好在学案上注明评价哪一个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学习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学生即是受评者也是评价者。
4.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设计要具体,要具有针对性,讨论前要学生要有所准备。
5.教学设计要依据目标,让学生写、记、说、讨论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第二篇:听课评价
评价:2012年11月30日,我们去韶关市二中学校听课,我深有体会。第一位生物老师,教的是高二的细胞器这节课。该老师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而且,板书工整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课堂条理清楚,题目设置有梯度,课堂容量足,要加大学生参与面。更重要的是,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如能适当增添一
些互动环节,气氛会更好。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本课从植物入手,并继续引进细胞器这个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第二位老师是高二的地理课老师,教的是美国农业。该老师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结合知识点辅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例题规范,针对学生基础少扎实,采用此类复习方法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值得肯定。能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中美之间的农业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但是,略有不足的是课堂内容略显单薄,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能采用类比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详细,对个别容易出错的地方能反复强调,及时反愧巩固。选题类型较全面,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拓展。我的体会:本学期参加了去韶关市二中学校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老师讲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第三、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上课的老师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老师上课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应当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
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第三篇:化学听课反思
参加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我参加在田家炳中学举行的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会上,专家解读了2012年一、二模以及高考试卷、2013考试说明的变化,提出了有效复习方法和建议,给我们后期复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12年一、二模试题特点及高考试题的方向 1、选择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立足基础;
2、主观题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色,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选考题充分体现生产、生活气息,突出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复习备考建议
1、研读《考试说明》,有效进行一轮、二轮与三轮复习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在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基础,以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力争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
在一轮复习中,至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二轮复习主要是要对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二轮专题复习,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易错点新增知识点和高考热点。训练过程中穿插高考模拟训练,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三轮复习,查漏补缺、应试技巧训练。三轮复习单科综合与合卷模拟相结合,加强定时定量的训练,不要搞题海战术,同时要注重解题后反思。每周大约两次综合模拟训练,提高应考能力,以培养良好的答卷习惯和应试心理,提高在理综考试中的思维转化能力,提升考试信心。
2、重视新增知识点复习
关注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高考凸显对教材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知识点的考查,这些新增内容在近年的高考各省化学试卷中占了一定比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因此要关注新增知识点。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新增的知识点:焓变、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等;对这些知识点要逐一过关。
3、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实验技能
高考加大了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强化实验探究型题的训练。在复习中要做到:①回归课本,注重对教材典型实验操作理解;②注重对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实验现象分析、表达。对化学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气密性检查给予足够重视;③关注实验基础的同时,还要适当关注实验的载体功能,对重要元素化合物与实验进行整合、处理,让复习体现出新意;④注重对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以及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
2012年化学新课程高考研讨会心得
我受学校派遣,参加了在田家炳中学召开的2012年化学新课程高考研讨会。在学习中,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零距离地感受着名校和专家们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成效与做法。现将参会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会议中,.来自我省名校的专家,为我县化学新课程高考复习指明了复习备考方向和提供了全新的复习策略。
A.新课程试卷的总体趋势特点——(1)难度稳中待降,稳中难降,居高不下。(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3)综合性增强,设问点调整,图文阅读量增大,打破板块界限。(4)背景素材丰富,情景新颖真实。(5)更加重视实验和探究,二卷题题有实验。
B.新课程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1)体现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和可信度。(2)强化基础性知识、主干知识,摒弃繁、难、偏知识。(3)凸现学科应用性、时代性,渗透STSE思想。(4)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强化实验的考查。(5)体现新课程理念,考查基
本能力,落实三维目标。(6)关注新增内容的考查。
C.三轮复习中每个阶段的策略及其内在关系;长郡中学的姚建明在《从2012年全国理综化学考纲微调看化学后段冲刺备课》专题讲座中,从“品读考纲,把好高考方向”“了解考情,走近高考命题”“合力备考,憧憬高考丰收”这三大方面带领各位代表们领略了他及他领衔的长郡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是如何组织学生复习备考的。姚教授指出:在理综考试中,化学试题从原来的26道减到12道,再减到11道,考试的重点肯定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特别重要的、理解比较深的内容理所当然成为考查的重点;显然第2、3个层次的内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要放在这两个层次上。同时,近几年,年年都有新省市加入理综新课标卷行列,致使每年的命题都在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的过渡状态,而到明年,就完成了“统一”。
可以说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我深知这次机会难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是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懈怠,争取让自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先进经验,体悟同行对化学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敬业精神。我一直在思考几个我们共同在思考的问题:
(一)我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理念——高考成绩对学生、教师、学校都十分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活动能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成绩;满堂灌是低效的教学;模拟、习练、讲评对提高成绩有利。
(二)我们都知道只有学生学会了才能提高成绩,但学生怎样才能学会?都知道多让学生活动,但学生到底该怎样活动?都知道多提问,但问什么?何时问?怎样问?都知道要提高效率,但哪些措施在什么环境下才是高效的?而听了模式课和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感觉到,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1.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降低难度,少做无用功。2.强化做题习惯,凡是做题就限制时间,反对自由、散漫状态下做题3.教师通过研究教材、考纲、考题,精选习题。4.讲与练—— ①改“讲练讲”为“练讲练”? ②以考代练,天天考试?考讲考?通过他们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
学生学习就类似于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的胃口好,那就吃什么都香,饭量也会比较好,消化吸收能力也很好。这就是他们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胃口不好,这就需要适当减少饭量,避免消化不良。同时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色香味俱全,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努力迎合他们的胃口,争取能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教师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底气。”从学习回来后感觉到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更多了,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四篇:化学听课心得
参加潍坊市化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听课报告 寿光市双王城牛头初中 陶玉营
12月4日很荣幸去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参加“潍坊市化学科课堂教学教学展示活动”,来自昌乐二中的潘明娟老师与潍坊广文中学王培培老师讲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临朐外国语学校的康元友老师与潍坊五中的陈莹讲的是《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寿光化龙的李桂芳老师和另外一名老师讲的是《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复习》,六位名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1.情境导入:潘明娟老师结合最近买了黄金饰品,让同学们想办法鉴别黄金的真假,引出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感觉化学充满趣味并且能够为生活服务。2.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3.实验导入:陈莹老师用铁生锈实验引入课题《论锈的功与过》。4.视频导入:李桂芬老师在讲《金属与金属材料复习》的时
候用微视频导入,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很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二、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六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实验中颇有创新,在六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
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王培培老师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就是通过动画演示,使枯燥的化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四、教师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陈莹老师的语言表述清晰、透彻,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六位老师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语言叙述应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提出问题要清晰明确。教学语言应规范化,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
五、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一块矿石的旅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
六、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六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
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感谢潍坊教科院组织本次 “同课异构”研讨学习,我亲身领略着六位老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此类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紧跟名师的步伐。
第五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听课评价
《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反思 孙秀青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导航杯”教学展示课,我有幸聆听了丁老师执教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节课。这节精彩语文课堂教学,让我收获很多,在对丁老师的教案设计、教学能力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听课体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上课时,丁老师通过课题直接古诗的学习,然后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朗读古诗,并教授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好了古诗,丁老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内容来理解诗句。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很快找到了相应的语段来理解诗句。那如何让学生体会诗人王维对亲人的思念,丁老师还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同学们离开过自己的家和父母分别过吗?你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吗?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不少小朋友表示曾经到亲戚家住过,少则两三天,多则半个多月,所以小朋友说的时候都表达出了自己很想家,这时候,我提问学生:“王维离家多久了?”“两年!”小朋友几乎是喊着回答,“会多么想家啊!谁能读出诗人的感受?”有了情感的铺垫,学生朗读起来颇具深情,效果较好。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体会到了只有真正
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种角色的互动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占熬头。在课堂中无不体现着丁老师扎实地教学功底,教师或以自己的朗读功底以身示范,或抓重点词句让学生比较体会朗读,或以复沓的激情引导将学生的朗读推向高潮。可以这样说,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读”领风骚。其次,板书设计也很有特点,丁老师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快速地帮助同学理解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古诗的情境中。整个板书设计清楚明了,简洁大方,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是这节课成功之处。
这次听课让我的收获很多,我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明白了自己与其他优秀老师之间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力求博采众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