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
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4.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余症亦为血虚气弱之象。
5.肝肾亏虚
主证,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酸,经血量少而质薄,经色暗淡,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
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肝肾亏虚,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经净后小腹隐痛;精亏血少,阴损及阳,经量少而色淡质薄,小腹空坠不温;肾虚精亏,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
中医认为:“男人以肾为主,女人以血为主”。女性气血调和,内分泌就正常,来月经就不痛经,身体就健康。可以推迟延缓更年期的。一般健康的女性,面部光泽红润,没有疙瘩和黄褐斑。如女性的血调理不好,内分泌失调,失于治疗,耽误病情,就会在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出现很多问题,如:痛经、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青春痘、黄褐斑、蝴蝶斑、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症、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肿、附件炎、输卵管不通、子宫发育不全、不孕症、更年期提前等,严重的将造成终生的遗憾。
中医角度分析发生痛经的原因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辨证论治如下:
一、实证:不通则痛,是导致痛经的原因,意思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
由于肝气不舒畅,气滞血淤,经血滞于子宫,或感受寒邪,平时过量吃寒凉生冷食物,使血为寒凝,或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由于月经前或月经时,气血下注冲任、子宫,胞脉,造成壅滞,塞而不通,所以会痛。
治法宜祛淤止痛。在月经前3至5天,气滞者行气活血止痛,寒凝者温经散寒止痛,湿热者清热除湿止痛。
二、虚证:不荣则痛,意思是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
由于气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运,气血运行无力,滞而不畅,或肝肾脏腑功能亏损所致的精亏血少,使妇女生理密切关系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造成痛经。治法宜平时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痛经的病机,首见于《内经》。妇人经来腹痛,多由于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脉,损伤冲任之脉。这为研究痛经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对痛经的理论有了重大突破。概括起来,不外虚实两端。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当代诸医家又各有阐发。
如今人马宝璋将痛经的病机分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湿热蕴结五型,实者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并突出强调“冲任损伤”在妇科病机中的核心地位。原发性痛经一证,其主要病机是“内外相因,冲任淤阻”
一般经痛,可以分为原发性经痛和续发性经痛。中医认为会痛经可能和体质有关,痛经的原因大多与体制有关,经过辨证之后,发现痛经的病患中,常见的有四种类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两虚。
寒湿凝滞型:平常喜欢喝冰凉饮料的人,常常都属于这一型。这一型的病人可能会有四肢容易冰冷,痛的时候热敷可以缓解,吹到冷风就会痛的更厉害。而月经量也会比较少。这是最常见的痛经的原因。
肝肾两虚型:肝肾两虚的症状和气血虚弱型很像,如果月经来时会有腰酸,或平时就有腰酸,到了月经来时腰酸的更厉害,就有可能是肝肾两虚型。中医说“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肾为先天之本,而肝又是女子之先天”,因此肝肾和痛经有密切的关系。
气血虚弱型:容易疲累,可能伴有贫血,脸色偏黄或偏白,较无血色。说话有气无力,比较小声。痛的时候是绵绵的痛,容易头晕或轻微头痛。这也是一种痛经的原因。
气滞血瘀型:常伴有腹胀、排便不顺、或是情绪压力大的时候症状会更明显,可能会伴随经前胸部胀的很厉害,或者是血液循环较差,肤色暗尘,皮肤干燥,月经来时会有血块。
引起痛经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2、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4、 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5、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6、 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 子宫不正常收缩。
8、 子宫的过度收缩。
9、 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0、 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11、 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12、 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