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华版)语文园地二教案

2022-07-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课题 语文园地 授课 课型 语文园地 2课时 时间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教学 目标 2.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教学 重点 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教学 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难点 第一课时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教学 目标 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导入 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5 )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分钟 一下。 2. 【出示课件2】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设计意图 以谈话方式导入,总结学过的名著中的人物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出示课件3】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帮助学生探讨品味人自己的感悟。 物形象的方法,帮助学2.讨论阅读方法 生找到从整体上名著(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阅读的方法。 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 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 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 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 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新课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 教学 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 33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 )分(3)全班交流 题,并小组合作探讨阅钟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板书:人物的读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评价方法): 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A.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后学习课文、阅读名著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打下基础。 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 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 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 否选择阅读。 E.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 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F.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 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 开始阅读。 (【出示课件4】板书: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三、拓展延伸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结及拓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 展延伸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 2 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分钟 板书 语文园地二 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人物的评价方法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第二课时 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教学 目标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的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课件 教学设计 词句段的运用 【出示课件5】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加点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修辞手法:夸张) 教具 准备 设计意图 导入 ( 5 )分钟 此环节设计是先读词语,再读句子,层层深入,逐步理解句子的相同点,以及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6】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使用了 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 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件6】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 就很少运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 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 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出示课件5】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 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 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新课 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教学 里? ( 33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 )分钟 精炼。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8】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 (板书:古人年龄称谓)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 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积累写作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此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称谓的历史由来,沉淀语文文学素养。 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2 )分钟 板书 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 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 在我们以 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文园地二【出示课件9】 1.修辞手法:夸张 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3.古人年龄称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