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和解析)

2024-03-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8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恣睢(zī) 冠冕(guān) 摇曳(yè) 自吹自擂(léi)....

B.恪守(gè) 归省(xǐng) 惊骇(hài) 锲而不舍(qiè)....

C.勾当(gōu) 顷刻(qǐng) 侥幸(jiăo) 根深蒂固(dì)....

D.中伤(zhòng) 停滞(zhì) 诓骗(kuāng) 强聒不舍(guō) ....2.(2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

B.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

C.先天残疾的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没有选择自甘堕落,纵然面临生活、工作的不便以....及企业、社会的歧视,他依然选择坚持,选择与命运顽强抗争。

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

3.(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火灾猛于虎”,因此人们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B.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D.书信承载着信息,但又绝不止于信息,还蕴藏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人们期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A.②⑥④③①⑤ B.②⑤①⑥④③ C.④③⑥①②⑤ D.④⑥②⑤③① 5.(2分)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诗歌﹣﹣艾青﹣﹣诗人

B.《智取生辰纲》﹣﹣小说﹣﹣施耐庵﹣﹣清代小说家 C.《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契诃夫﹣﹣俄国作家 D.《岳阳楼记》﹣﹣记﹣﹣范仲淹﹣﹣北宋文学家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6.(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里。 (1)shè免 (2)zāng物 (3)三相得益zhāng

7.(5分)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根据下面材料,完成25﹣27题

①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②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

③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1)阅读材料①和②,简要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如此好评的原因。 ①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② 。 ③ 。

(2)下列活动中,不适合作为该节目内容的是 A.明星小剧场演绎国宝故事 B.专家教授来解读国宝价值 C.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 D.收藏者介绍国宝流传经历

(3)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你觉得是否合适,依据材料简要陈述理由。 二、名著阅读(4分) 8.(4分)填空。

(1)绰号豹子头的① ,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② 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2)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③ 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④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9.(8分)默写。

(1)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4) ,月是故乡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名句是“ , ”。 10.(3分)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①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②三日手犹香。

【注释】①噀(xùn):喷。 ②吴姬:泛指江南女子。 (1)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阕一二两句用经霜后的残菊、枯荷与新橘作对比,突出橘的耀眼生机。

B.“香雾”指女子闺房中焚烧香料时散出的袅袅烟雾,“清泉”是指洗橘时所用的清冽的泉水。

C.“惊”、“怯”二字,活脱脱地刻画出女子尝橘时娇美的情态。

D.本词的描写生动细腻优美,反映出作者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2)本词最后一句“吴姬三日手犹香”的手法让人称道,请你赏析。 11.(11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子野①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②,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③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裴子野: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②率:标准。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B.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C.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D.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冬至后女婿谒之 .

②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②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4)邺下领军与南阳人人性中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5)我们从裴子野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12.(8分)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盛开在记忆里的花

杨崇演

①晚上,小区突然停电,家中备有蜡烛,却没有火柴。于是,我下楼,接连走了几家小超市,都未能如愿买到火柴。一位年轻的店主还用怪异的目光看了我一眼,似乎我这个古董之人在购古董之物。

②拐弯抹角踅进小巷深处。好不容易,在一处幽暗的小店买了一盒火柴。

③揣摸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买到的火柴,我突然觉得,进入网络时代的我们离火柴越来越远了,远得在市面上已很难觅其踪迹。

④由此,那个火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年代便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⑤早年,在农村有两样东西不能自给,一是盐,一是火柴。火柴,人称“自来火”,也称“洋火”。那时,人们的生活须臾不离它:燃灶生火要用火柴,点煤油灯点蜡烛要用火柴,大人们抽烟要用火柴,小孩们过年放鞭炮要用火柴……

⑥火灶旁、饭桌上、屋檐下、门槛口、台阶顶、桌柜头、窝棚里……一划一哧一闪,跳动的火苗像爆出的一朵朵美丽的花,眼也跟着亮起来,心也跟着暖起来。 ⑦点灯,是我幼时喜欢做的事。

⑧天光渐暗,大人说,该点灯了。我抢着:“让我来。”火苗对着灯一吻,灯亮了,满屋生辉。

⑨火柴是一日三餐的保障。每当母亲在灶房划燃火柴,眼看着柴火旺,眼看着炊烟起,眼看着饭菜香……

⑩至于偷洋火烤地瓜,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每年秋收之后,由于大人们的“粗心”,地里总有“漏网之鱼”,还不乏大块头的地瓜。于是,我们扛起锄头,挎

着箩筐,奔向已经光秃秃的地,而衣兜里谁也不会忘了偷塞一盒火柴。堆好了土窑,捡来了枯枝干草,划亮了火柴,后把精心挑选的地瓜扔进去,只等着原生态的绝佳美味…… ⑪大过年的,更少不了火柴。我经常是执竿侧耳,一头远远地挑着挂着的长长的红红的三百响鞭炮,大哥在鞭炮引信末梢那头,但见他划亮火柴,颤巍巍的,那是我的手在抖,大哥也颤巍巍地拢着火柴配合着……随着第一声炮响,大哥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到我身边。一旁,隔壁五爷坐在两边贴着红对联的门槛上,划亮一根火柴,将水烟抽得吧.嗒吧嗒的,喜庆的气氛红暖红暖的。 .......

⑫感于斯。我曾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一根小小的火柴,点燃了生活的岁月。它燃亮了母亲宽慰的笑容,燃亮了父亲开敞的胸怀……每根火柴,一生虽只发言一次,但它是光的发言、火的发言,它燃烧的生命,好比高举鲜艳的旗帜…… ⑬打火机使用频繁的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火柴呢?

⑭昨天看到一则微信:香烟决心嫁给火柴,打火机不服:“我时尚新潮,跟你是绝配啊!你为何选择土得掉渣的火柴?”香烟说:“一旦我香消玉殒,你就移情别恋,而火柴一辈子燃烧一次,只为我。”

⑮笑话归笑话,火柴的陨落却已是事实。只不过,过去的一切都成了美好的记忆﹣﹣“哧”,一朵神奇美丽的花绽放跳动,盛开在那段渐行渐远的岁月里。

(选自《特别文摘》,文章有改动)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句子。 ①请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火苗对着灯芯一吻,灯亮了,满屋生辉。 ②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旁,隔壁五爷坐在两边贴着红对联的门槛上,划亮一根火柴,将水烟抽得吧嗒..吧嗒的,喜庆的气氛红暖红暖的。 ......(3)说说本文题目的好处。

(4)文章第12段的内容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13.(9分)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木活字印刷术 雷碧玉

①活字印刷术最早是由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称为“泥活字印刷术”,后来经过发展、完善,民间又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宇、铅活字等印刷术。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木活字印刷术。“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的一个个单字,因取材方便,制造简单迅速,成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由木活字印刷出来的成品,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可达一千年。

②“木活字”制造看似简单,但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单说那最基本的写字与刻字就会让时下的年轻人望而生畏。它需要岁月的磨砺,根本无法投机取巧,没有一定的功力和耐力是不行的。

③活字印刷术的字必须正字“反”写。要在不足一平方厘米的模板上,手持毛笔,将横..细竖粗的老宋体字,一笔一笔,慢慢地添补成型,形成一个方正漂亮的反字。写完后,就要进行难度最大的雕刻,只有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雕刻出细致的笔锋,然后用刻刀沿着字的边缘刻入,着力必须精准、均匀。只需一会儿,一个木活字就在木屑飞舞..中刻成。这种技艺如果没有经过多年的练习,根本无法学成,长时间的制作还会让制作者手指扭曲,腰背酸痛,眼睛干涩。

④繁杂的印刷工序,也考验着制作者内心的承受力,它一共有开丁、誊清(整理稿子)、制字模、写字、刻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装线、封面、装订这1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规范操作,其中刷印是最主要的工艺,所用纸张的湿度都有严格要求,用墨量要刚好,用力要均匀,用墨多了、用力重了,就会模糊成一块;用墨少了、用力轻了,又会看不清楚。几十上百页的谱印好后,打圈、划支、打洞孔、下纸捻、裁边、上封面、订外线,一册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品才算圆满完成。有时,木活字在使用多次后会失去棱角,字形变得模糊,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字块。

⑤这样的过程漫长、乏味,而且无趣,它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毅力和耐心。在如今浮躁的社会,若要想耐得住这种寂寞,内心的坚忍可想而知。可有一位老人却一直坚守着,无怨无悔。他就是浙江瑞安最有名气的谱师、东源村木活宇印刷术第14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超辉。

⑥老人的家族使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的历史至今已有八百多年。老人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不可丢。”因了这份爱,他们借助木活字印刷术将族谱重新翻印,依靠一套祖先流传下来的口诀,口耳相传,将这项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技艺保存下来,而它也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保留下来,并仍在使用的活字印刷术。

(选自《知识窗》,文章有删改)

(1)木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工序非常繁杂,其中作者重点介绍的工序是 、 、 。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木活字印刷出来的成品,具有古色古香,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长久等特点。

B.雕成木活字单字所需的材料,多是一些质地坚硬的树木,所以木活字能反复使用而不必更换。

C.木活字印刷技艺虽然被保留下来,但由于印刷工艺十分考究,需要岁月的磨砺,因此现在已不再使用。

D.本文说明方法多样,说明顺序清晰,语言准确凝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老文化的敬畏之情。

(3)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要在不足一平方厘米的模板上,手持毛笔,将横细竖粗的老宋体字,一笔一笔,慢慢..地添补成型,形成一个方正漂亮的反字。

②只需一会儿,一个木活字就在木屑飞舞中刻成。 ..

(4)王超辉老人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不可丢。”他的话让人深受感动,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老祖宗的这种技艺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14.(9分)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夏生荷

①“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脉圈广,就能将很多难办的事轻松搞定!”

②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将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人脉圈的广窄挂上钩,甚至直接划上等号。为此,他们特别热衷于交际,流连于饭局、牌局、舞厅、KTV等社交场所,只为能多结交一些所谓的能人、名人、贵人,以便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获得广博的人脉,为我

所用。

_____一味地去追求人脉,③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厚非。将人脉“神话”,______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 ______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_____值得商榷了。

④在我看来,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因为书脉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

⑤所谓的书脉圈,就是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多少书。书脉圈广不广直接说明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书脉圈越窄表明读书越少,反之,书脉圈越广表明读书越多,越爱阅读。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从书脉中收获诸多益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许许多良师益友助人完善自己。

⑥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大都是书脉圈特别广博的人,他们喜欢和书做朋友,愿意“结交”一本本好书,凿壁偷光的匡衡,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等人,无一不是具有广博书脉圈的人,他们所读之书可谓汗牛充栋。当今社会也不乏因喜爱读书而受益匪浅的人,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的武亦姝, ,他(她)们的人生之路因为书籍的陪伴而愈加宽广。

⑦此外,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更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也很平易近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看脸色;它还很单纯,不需要刻意谋划、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⑧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阅读和书籍,让书脉圈将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⑨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⑩多读书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

(选自《思维与智慧》,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3段空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可是 甚至 并且 那就 B.可是 并且 甚至 那么

C.如果 甚至 并且 那就 D.因为 甚至 并且 那就

(3)请你根据语境在第6段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例子。 (4)作者为什么认为书脉圈比人脉圈更容易建立?

(5)作者提倡扩展书脉圈的同时,为什么也不反对适当拓展人脉圈? 五、作文(50分)

15.(50分)阅读下面的“字语”,按要求作文。

“路”这个字是由“足”与“各”组成的。

“足”说明世上所有的路都在足下,都是用脚走出来的,有足便有路,无足便无路。千里之行,万里之路,均始于足下。

“各”说明世上虽有千条万条路,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路,各人要走各人的路,各条路有各自不同的曲折,各条路有各自不同的风景,各人走各条路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阅读上述材料,理解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16.面对朋友,一个微笑,代表着友谊;面对过错,一个微笑,代表着宽容;面对考验,一个微笑,代表着自信;面对失败,一个微笑,代表着成熟……一个微笑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微笑可以使生活更加美妙!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态度,决定着一切!人生就应当如此。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最美应是微笑时》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8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恣睢(zī) 冠冕(guān) 摇曳(yè) 自吹自擂(léi)....

B.恪守(gè) 归省(xǐng) 惊骇(hài) 锲而不舍(qiè)....

C.勾当(gōu) 顷刻(qǐng) 侥幸(jiăo) 根深蒂固(dì)....

D.中伤(zhòng) 停滞(zhì) 诓骗(kuāng) 强聒不舍(guō)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解答】A.错误,“恣睢”的“恣”应读“zì”; B.错误,“恪守”的“恪”应读“kè”; C.错误,“勾当”的“勾”应读“gòu”,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2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

B.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

C.先天残疾的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没有选择自甘堕落,纵然面临生活、工作的不便以....及企业、社会的歧视,他依然选择坚持,选择与命运顽强抗争。

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

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与句中“唯一”语意重复。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 3.(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火灾猛于虎”,因此人们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B.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D.书信承载着信息,但又绝不止于信息,还蕴藏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自救互救”后加“方法”; B.有误,缺少主语,去掉“对于”; C.有误,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能否”;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人们期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A.②⑥④③①⑤ B.②⑤①⑥④③ C.④③⑥①②⑤ D.④⑥②⑤③①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通读所给材料,可推知横线处所填内容应是说明清明节“在门楣、窗户上插柳条”的原因,联系④句“由于”一词,可知④句应放在最前面,引出下文,③句中“它”是指“生殖力”,可确定④③的顺序;因为③这种“生殖力”是生命力的象征,所以⑥句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句;①句“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紧承⑥句“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写折柳的目的;②⑤是收尾,水到渠成指出人们踏青时不忘折柳。综合排序为:④③⑥①②⑤。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5.(2分)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诗歌﹣﹣艾青﹣﹣诗人

B.《智取生辰纲》﹣﹣小说﹣﹣施耐庵﹣﹣清代小说家 C.《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契诃夫﹣﹣俄国作家 D.《岳阳楼记》﹣﹣记﹣﹣范仲淹﹣﹣北宋文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诗人余光中。 B.有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C.有误,《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

熟记于心。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6.(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里。 (1)shè免 赦 (2)zāng物 赃 (3)三相得益zhāng 彰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着重练习。 【解答】答案: (1)赦; (2)赃; (3)彰。

【点评】本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同音字之间字义和用法的差别,尤其要关注形声字的形旁,还要注意平时多留心,以做到书写正确。

7.(5分)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根据下面材料,完成25﹣27题

①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②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

③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1)阅读材料①和②,简要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如此好评的原因。 ①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② 民众参与 。 ③ 明星效应 。

(2)下列活动中,不适合作为该节目内容的是 C

A.明星小剧场演绎国宝故事 B.专家教授来解读国宝价值 C.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 D.收藏者介绍国宝流传经历

(3)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你觉得是否合适,依据材料简要陈述理由。

【分析】第一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第二题考查选材的能力。第三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根据材料一中的“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可得民众参与。根据材料二中的“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可得明星效应。

(2)本题考查选材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可知这一节目的主旨。细读这四个选项可知,第三个选项内容与这一主旨无关,故选C。

(3)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无论认为能与不能都是可以的,只需观点明确,然后结合三则材料中的内容合理陈述自己的理由即可。 答案:

(1)民众参与 明星效应(每格(2分),共4分) (2)C(3分)

(3)不能,国宝最重要的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2分),而核舟仅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2分)。

能,核舟的雕刻技艺精巧,能够见证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技艺发展(2分),同时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使得核舟更具有文化意味,适合《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2分)。

【点评】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二、名著阅读(4分) 8.(4分)填空。

(1)绰号豹子头的① 林冲 ,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② 高衙内 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2)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③ 武松 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④ 淡泊名利,不贪图钱财,追求清闲宁静的生活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水浒传》中林冲的外号是豹子头,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因为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他的妻子,被高俅设计带刀进入白虎节堂,获罪发配沧州,后来在风雪山神庙一节被逼上梁山。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个性的把握。根据“六和寺”、“残疾”等判断这里A是武松。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他不愿意回朝廷接受赏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这些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不贪图钱财的特点。他选择六和寺出家,已作清闲道人,体现了他追求清闲宁静的生活的特点。 答案:

(1)①林冲;②高衙内

(2)③武松;④淡泊名利,不贪图钱财,追求清闲宁静的生活。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9.(8分)默写。

(1)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4)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

(1)凫雁满回塘(重点字:凫);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东风无力百花残; (4)露从今夜白;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重点字:遣);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0.(3分)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①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②三日手犹香。

【注释】①噀(xùn):喷。 ②吴姬:泛指江南女子。

(1)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一二两句用经霜后的残菊、枯荷与新橘作对比,突出橘的耀眼生机。

B.“香雾”指女子闺房中焚烧香料时散出的袅袅烟雾,“清泉”是指洗橘时所用的清冽的泉水。

C.“惊”、“怯”二字,活脱脱地刻画出女子尝橘时娇美的情态。

D.本词的描写生动细腻优美,反映出作者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2)本词最后一句“吴姬三日手犹香”的手法让人称道,请你赏析。

【分析】《浣溪沙•咏橘》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者借咏橘之题材以抒发自己清新高洁之性情。上片借写菊与荷经受不住寒霜的摧残,写出橘树耐寒的品性和它在尾前屋后生长的繁盛景况。下片写出品尝新橘的情状和橘果的清香,一个“惊”字,一个“怯”字,用得十分巧妙精当,颇能传出品尝者的神态,结句更以“三日手犹香”来夸张、突出橘果之香。全词描绘细致,形神兼备,饱有余味。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CD.正确;

B.有误,“香雾”这里不是指女子闺房中焚烧香料时散出的袅袅烟雾,而是指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清泉”也不是指洗橘时所用的清冽的泉水,而是指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答案: (1)B。

(2)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橘果之香。

参考译文:一夜霜冻过后,菊花凋残,荷花枯萎,而新橘和绿叶相映衬,光亮照眼,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间。刚刚剥开橘子,芳香的水雾喷洒出来让人惊喜不已;带着几分胆怯楞尝新橘,甜中带酸的汁水在齿颊间如清泉流过,使人格外欣喜。江南女子的手剥橘后三日还有香味。

【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

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11.(11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子野①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②,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③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裴子野: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②率:标准。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B.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C.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D.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冬至后女婿谒之 拜访 .②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所以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②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4)邺下领军与南阳人人性中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5)我们从裴子野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质? 【分析】参考译文:

裴子野的远房亲戚或老旧部下无法自己养活自己时,他就会把他们都收养下来;裴子野家向来清贫,有时碰上水灾旱灾,用两石米煮成稀饭,家里人也只能随便喝一点,

他跟大家一块儿喝,脸上从来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邱下有一个领兵的将军,贪得无厌,积财众多,家中童仆八百人,还发誓要雇满一千人;早晚每个人的伙食,都以十五钱作为标准,遇到客人上门,也不会增加。后来因为犯法被抓,在清点登记家产时,麻鞋就收了一屋子,破旧衣服堆满了几个仓库,其他的财宝更是说都说不清。南阳有个人,一辈子积蓄丰厚,但生性非常吝啬,冬至之后女婿上门拜访,他就准备了一铜瓯酒和几小块獐子肉;女婿记恨他简慢小气,一口气吃掉了所有的东西。主人对此表示惊愕,只得让人再加酒加菜,后来又像这样加了一次。退席之后他就责备女儿说:“你的丈夫喜欢喝酒,所以你经常没钱。”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相互争夺财产,结果兄长把弟弟给杀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划线句子的句意为:裴子野家向来清贫,有时碰上水灾旱灾,用两石米煮成稀饭,家里人也只能随便喝一点。故可断句为: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冬至之后女婿上门拜访。谒:拜访;

②句意为:你的丈夫喜欢喝酒,所以你经常没钱。故:所以。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躬,亲身;常无,从来没有;厌,厌烦;句子翻译为:他跟大家一块儿喝,脸上从来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

②句中重点词有:及,等到;遂,于是;句子翻译为: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相互争夺财产,结果兄长把弟弟给杀了。

(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阅读全文,了解文意,根据“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一句,可知其最大的缺点是“贪”,“南阳有人,性殊俭吝”一句则直接指出了南阳人的缺点为“俭吝”。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记述的事件及人物的表现来概括。

裴子野的远房亲戚或老旧部下无法自己养活自己时,他就会把他们都收养下来;裴子野家向来清贫,有时碰上水灾旱灾,用两石米煮成稀饭,家里人也只能随便喝一点,他跟大家一块儿喝,脸上从来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善良与安贫乐道。 答案: (1)C

(2)①谒:拜访;②故:所以。

(3)①他跟大家一块儿喝,脸上从来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 ②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相互争夺财产,结果兄长把弟弟给杀了。 (4)邺下领军的弱点是贪婪,南阳人的弱点是吝啬。 (5)为人善良,安贫乐道。 【点评】文言词积累: 故: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余虽愚(所以,因此)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12.(8分)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盛开在记忆里的花

杨崇演

①晚上,小区突然停电,家中备有蜡烛,却没有火柴。于是,我下楼,接连走了几家小超市,都未能如愿买到火柴。一位年轻的店主还用怪异的目光看了我一眼,似乎我这个古董之人在购古董之物。

②拐弯抹角踅进小巷深处。好不容易,在一处幽暗的小店买了一盒火柴。

③揣摸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买到的火柴,我突然觉得,进入网络时代的我们离火柴越来越远了,远得在市面上已很难觅其踪迹。

④由此,那个火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年代便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⑤早年,在农村有两样东西不能自给,一是盐,一是火柴。火柴,人称“自来火”,也

称“洋火”。那时,人们的生活须臾不离它:燃灶生火要用火柴,点煤油灯点蜡烛要用火柴,大人们抽烟要用火柴,小孩们过年放鞭炮要用火柴……

⑥火灶旁、饭桌上、屋檐下、门槛口、台阶顶、桌柜头、窝棚里……一划一哧一闪,跳动的火苗像爆出的一朵朵美丽的花,眼也跟着亮起来,心也跟着暖起来。 ⑦点灯,是我幼时喜欢做的事。

⑧天光渐暗,大人说,该点灯了。我抢着:“让我来。”火苗对着灯一吻,灯亮了,满屋生辉。

⑨火柴是一日三餐的保障。每当母亲在灶房划燃火柴,眼看着柴火旺,眼看着炊烟起,眼看着饭菜香……

⑩至于偷洋火烤地瓜,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每年秋收之后,由于大人们的“粗心”,地里总有“漏网之鱼”,还不乏大块头的地瓜。于是,我们扛起锄头,挎着箩筐,奔向已经光秃秃的地,而衣兜里谁也不会忘了偷塞一盒火柴。堆好了土窑,捡来了枯枝干草,划亮了火柴,后把精心挑选的地瓜扔进去,只等着原生态的绝佳美味…… ⑪大过年的,更少不了火柴。我经常是执竿侧耳,一头远远地挑着挂着的长长的红红的三百响鞭炮,大哥在鞭炮引信末梢那头,但见他划亮火柴,颤巍巍的,那是我的手在抖,大哥也颤巍巍地拢着火柴配合着……随着第一声炮响,大哥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到我身边。一旁,隔壁五爷坐在两边贴着红对联的门槛上,划亮一根火柴,将水烟抽得吧.嗒吧嗒的,喜庆的气氛红暖红暖的。 .......

⑫感于斯。我曾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一根小小的火柴,点燃了生活的岁月。它燃亮了母亲宽慰的笑容,燃亮了父亲开敞的胸怀……每根火柴,一生虽只发言一次,但它是光的发言、火的发言,它燃烧的生命,好比高举鲜艳的旗帜…… ⑬打火机使用频繁的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火柴呢?

⑭昨天看到一则微信:香烟决心嫁给火柴,打火机不服:“我时尚新潮,跟你是绝配啊!你为何选择土得掉渣的火柴?”香烟说:“一旦我香消玉殒,你就移情别恋,而火柴一辈子燃烧一次,只为我。”

⑮笑话归笑话,火柴的陨落却已是事实。只不过,过去的一切都成了美好的记忆﹣﹣“哧”,一朵神奇美丽的花绽放跳动,盛开在那段渐行渐远的岁月里。

(选自《特别文摘》,文章有改动)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句子。 ①请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火苗对着灯芯一吻,灯亮了,满屋生辉。 ②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旁,隔壁五爷坐在两边贴着红对联的门槛上,划亮一根火柴,将水烟抽得吧嗒..吧嗒的,喜庆的气氛红暖红暖的。 ......(3)说说本文题目的好处。

(4)文章第12段的内容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分析】这篇文章以火柴为线索,表达了对渐渐在我们生活中消失的火柴的赞美与感伤。文章开篇以小区停电,我几经周折才买回火柴引出儿时火柴的记忆。那时,火柴可以点亮夜晚的灯,点着灶房的火;那时,火柴可以烤熟捡拾来的地瓜,可以点燃新年的爆竹。火柴包含了我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怀想,最后作者以一首调侃火柴的小诗结束全文,表达了对火柴渐渐远逝的感伤。

【解答】(1)本题考查记叙线索的判定。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有关线索的知识。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一般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为线索。这篇文章全文的内容都围绕着“火柴”而展开,可以看出是以物品为线索,即“火柴”。

(2)①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这个句子中的“一吻”可以看出将人的动作赋予火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以此来突出二者的关系亲密。 ②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句子中的两个加点的词均是叠词,“吧嗒吧嗒”的声音可见五爷此时内心的快乐,“红暖红暖”则表现过年时的喜庆,儿时生活的快乐。

(3)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标题“盛开在记忆里的花”是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指的就是绽开为火花的火柴,所以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个标题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文章结尾“一朵神奇美丽的花绽放跳动,盛开在那段渐行渐远的岁月里”篇末点题,在表现对火柴赞美的同时,也表现出它淡出我们视线的感伤,所以标题还有点明主旨的作用。从这两个方面去分析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文章第十二段主要写的是,因为火柴在生活中的诸多作用,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想,表达对它的深情的赞美,所以写下了这首小诗。以此启发我

们写作的来源于生活,是生活感悟的表达,以此为中心来谈即可,答案不唯一。 答案: (1)火柴

(2)①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火苗以人的情感动作,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火苗与灯芯之间的关系亲密,也表达出作者对火柴献身精神的赞美。

②句中的“吧嗒吧嗒”这个表示声音的叠词,形象地表现了五爷看着我们点爆竹时的快 乐,他也为新年的到来而快乐。“红暖红暖”象征着新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快快乐乐。(3)①运用生动的比喻,以“盛开在记忆中的花”来比喻记忆深刻的火柴,形象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暗含了作者对火柴的赞美与思念之情,点明文章的主旨。 (4)示例:写作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是生活真实感受的抒发。 【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13.(9分)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木活字印刷术 雷碧玉

①活字印刷术最早是由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称为“泥活字印刷术”,后来经过发展、完善,民间又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宇、铅活字等印刷术。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木活字印刷术。“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的一个个单字,因取材方便,制造简单迅速,成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由木活字印刷出来的成品,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可达一千年。

②“木活字”制造看似简单,但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单说那最基本的写字与刻字就会让时下的年轻人望而生畏。它需要岁月的磨砺,根本无法投机取巧,没有一定的功力和耐

力是不行的。

③活字印刷术的字必须正字“反”写。要在不足一平方厘米的模板上,手持毛笔,将横..细竖粗的老宋体字,一笔一笔,慢慢地添补成型,形成一个方正漂亮的反字。写完后,就要进行难度最大的雕刻,只有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雕刻出细致的笔锋,然后用刻刀沿着字的边缘刻入,着力必须精准、均匀。只需一会儿,一个木活字就在木屑飞舞..中刻成。这种技艺如果没有经过多年的练习,根本无法学成,长时间的制作还会让制作者手指扭曲,腰背酸痛,眼睛干涩。

④繁杂的印刷工序,也考验着制作者内心的承受力,它一共有开丁、誊清(整理稿子)、制字模、写字、刻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装线、封面、装订这1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规范操作,其中刷印是最主要的工艺,所用纸张的湿度都有严格要求,用墨量要刚好,用力要均匀,用墨多了、用力重了,就会模糊成一块;用墨少了、用力轻了,又会看不清楚。几十上百页的谱印好后,打圈、划支、打洞孔、下纸捻、裁边、上封面、订外线,一册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品才算圆满完成。有时,木活字在使用多次后会失去棱角,字形变得模糊,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字块。

⑤这样的过程漫长、乏味,而且无趣,它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毅力和耐心。在如今浮躁的社会,若要想耐得住这种寂寞,内心的坚忍可想而知。可有一位老人却一直坚守着,无怨无悔。他就是浙江瑞安最有名气的谱师、东源村木活宇印刷术第14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超辉。

⑥老人的家族使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的历史至今已有八百多年。老人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不可丢。”因了这份爱,他们借助木活字印刷术将族谱重新翻印,依靠一套祖先流传下来的口诀,口耳相传,将这项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技艺保存下来,而它也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保留下来,并仍在使用的活字印刷术。

(选自《知识窗》,文章有删改)

(1)木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工序非常繁杂,其中作者重点介绍的工序是 写字 、 刻字 、 刷印 。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由木活字印刷出来的成品,具有古色古香,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长久等特点。

B.雕成木活字单字所需的材料,多是一些质地坚硬的树木,所以木活字能反复使用而不

必更换。

C.木活字印刷技艺虽然被保留下来,但由于印刷工艺十分考究,需要岁月的磨砺,因此现在已不再使用。

D.本文说明方法多样,说明顺序清晰,语言准确凝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老文化的敬畏之情。

(3)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要在不足一平方厘米的模板上,手持毛笔,将横细竖粗的老宋体字,一笔一笔,慢慢..地添补成型,形成一个方正漂亮的反字。

②只需一会儿,一个木活字就在木屑飞舞中刻成。 ..

(4)王超辉老人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不可丢。”他的话让人深受感动,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老祖宗的这种技艺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分析】本文第①段开篇点题,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②~④段,具体介绍木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工序非常繁杂,其中作者重点介绍的工序是写字与刻字,刷印;第⑤~⑥段,具体介绍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不可丢。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②段“但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单说那最基本的写字与刻字就会让时下的年轻人望而生畏。”和第④段“繁杂的印刷工序,也考验着制作者内心的承受力,它一共有开丁、誊清(整理稿子)、制字模、写字、刻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装线、封面、装订这1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规范操作,其中刷印是最主要的工艺,所用纸张的湿度都有严格要求,用墨量要刚好,用力要均匀,用墨多了、用力重了,就会模糊成一块;用墨少了、用力轻了,又会看不清楚。”可以概括出答案。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正确。

B.有误,根据第④段中的“有时,木活字在使用多次后会失去棱角,字形变得模糊,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字块“可知本项错误。

C.有误,根据第⑥段中的“口耳相传,将这项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技艺保存下来,而它也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保留下来,并仍在使用的活字印刷术。“可知本项错误。 D.有误,本文说明方法多样,本文主要运用分类别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A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

的词语。第①句话中的。“不足”意思是不充足,不够,说明模板的小,强调“木活字”制造看似简单,但印刷工艺十分考究,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②句中的“飞舞”一词说明了刻字的精准、均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4)本题考查概括归纳要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因为木活字印刷出来的成品,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可达一千年。它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毅力和耐心。在如今浮躁的社会,若要想耐得住这种寂寞,内心的坚忍可想而知。可有一位老人却一直坚守着,无怨无悔。 答案:

(1)写字与刻字,刷印。 (2)A。

(3)①“不足”意思是不充足,不够,说明模板的小,强调“木活字”制造看似简单,但印刷工艺十分考究,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②句中的“飞舞”一词说明了刻字的精准、均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4)因为木活字印刷出来的成品,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可达一千年。老人的家族使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的历史至今已有八百多年。

【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14.(9分)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夏生荷

①“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脉圈广,就能将很多难办的事轻松搞定!”

②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将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人脉圈的广窄挂上钩,甚至直接划上等号。为此,他们特别热衷于交际,流连于饭局、牌局、舞厅、KTV等社交场所,只为能多结交一些所谓的能人、名人、贵人,以便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获得广博的人脉,为我所用。

_____一味地去追求人脉,③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厚非。将人脉“神话”,______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 ______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_____值得商榷了。

④在我看来,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因为书脉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

⑤所谓的书脉圈,就是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多少书。书脉圈广不广直接说明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书脉圈越窄表明读书越少,反之,书脉圈越广表明读书越多,越爱阅读。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从书脉中收获诸多益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许许多良师益友助人完善自己。

⑥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大都是书脉圈特别广博的人,他们喜欢和书做朋友,愿意“结交”一本本好书,凿壁偷光的匡衡,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等人,无一不是具有广博书脉圈的人,他们所读之书可谓汗牛充栋。当今社会也不乏因喜爱读书而受益匪浅的人,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的武亦姝, 满腹诗书出口成章的陈更。 ,他(她)们的人生之路因为书籍的陪伴而愈加宽广。 ⑦此外,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更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也很平易近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看脸色;它还很单纯,不需要刻意谋划、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⑧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阅读和书籍,让书脉圈将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⑨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⑩多读书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

(选自《思维与智慧》,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3段空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 A.可是 甚至 并且 那就 B.可是 并且 甚至 那么 C.如果 甚至 并且 那就

D.因为 甚至 并且 那就

(3)请你根据语境在第6段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例子。 (4)作者为什么认为书脉圈比人脉圈更容易建立?

(5)作者提倡扩展书脉圈的同时,为什么也不反对适当拓展人脉圈?

【分析】本文作者一开始列举朋友的事例,指出大多数人认为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然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接着列举历史成功人物和武亦姝、陈更满,论证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是十分爱读书的,并从中受益匪浅,甚至是成就了一生”;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多读书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本文的内容可知,中心论点是: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关联词语的意思及用法,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用法。第3段各分句间的分别是假设关系和递进关系。 故选:C。

(3)本题考查补写论据。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根据第⑦段“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更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也很平易近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看脸色;它还很单纯,不需要刻意谋划、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来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根据第⑧段“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这段是过渡段,接着引出第⑨段“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

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答案:

(1)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2)C。

(3)满腹诗书出口成章的陈更。

(4)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也很平易近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看脸色;它还很单纯,不需要刻意谋划、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5)因为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点评】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般有以下几种情況,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 五、作文(50分)

15.(50分)阅读下面的“字语”,按要求作文。

“路”这个字是由“足”与“各”组成的。

“足”说明世上所有的路都在足下,都是用脚走出来的,有足便有路,无足便无路。千里之行,万里之路,均始于足下。

“各”说明世上虽有千条万条路,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路,各人要走各人的路,各条路有各自不同的曲折,各条路有各自不同的风景,各人走各条路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阅读上述材料,理解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细读材料可从其中得出本篇作文的话题应是“路”。这一话题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走的路,可通过路的变迁表现出社会的进步。虚指,就是无形的路,比如人生之路,奋斗之路,实现梦想之路等。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表现出自己的奋斗与拼搏。需要以实取胜,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采用议论文较为合适。

【思路点拨】首段引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然后可从中心论点中生发出几个分论点,通过证明这几个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向读者发出号召。

【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不同的论 证方法有不同的论证效果,创作议论文时,需根据不同的论证需要选择适宜的论证方法。【解答】【例文】

关于路,人们说得很多,不同的说法表达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暗示出不同的经历,而不同的经历铸就不同的人生:

有人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人说,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从只有荆刺的地方踩踏出来的; 有人说,车到山前自有路;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路很实在,也很飘渺,边远山区的羊肠小道是路,宽阔平坦的国道主干线是路,就连民航的空中的运行“轨道”也可以说成是路。小孩子说,路是一层层淡黄色的泥土,是一块块青黑色的岩石;中年人说,路,是成长的脚步,使你从小走到大;老年人说,路,是生命的征程,生命永恒,路也永无止境的延伸!

路,就是路,也许它会被人们修建的很平坦宽阔,却总是在荆刺杂草中延伸,而且如此坚定,毫无迟疑。

八十年前的一天,浙江嘉兴南胡的一艘普通游船,十几位中国农民知识分子缓缓举起自己的拳头,郑重宣告一个新的政党诞生了,从此在这艘普通游船的指引下。无数同胞前赴后继,张帆划浆,乘风破浪。曾经一度,船遇暗礁;曾经一度,迷失了航向,曾经一度,看不到丝毫希望,可是那些勇敢的弄潮儿,那些伟大的舵手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把握前进的方向,并矢志不移。经过28年的艰难航行,终于到达了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28年,整整耗费了一代中国人的青春,他们在重重荆刺中跋山涉水,终于开辟了一条通向希望的新路,他们坚信有岸,坚信能够征服狂风巨浪,暗礁险滩。

中国人民的命运之路是在荆刺中延伸的。也许真的车到山前自有路,真的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是,如果不经过长途的跋涉,不经过艰难的远航,车如何能到达山前,船如何能到桥头呢?

路,是在荆刺中延伸的,因此,我们在开辟道路时,面对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荆刺与杂草,如果你的眼中看不到花的鲜艳,闻不到花的清香,而只能感到杂木腐烂与枯黄。你会望而却步,因为你怕污泥弄脏你的新鞋,你怕荆刺刺伤你的嫩脚,所以你永

远无法开辟自己的道路,只能永远跟随在别人的后面,和看别人的节拍,倾听别人的脚步,而在不知不觉中,你会被别人抛弃和遗忘。

路是在荆刺中延伸的,所以,在荆刺中,我们依然要看到希望,学会坚强,迈出步伐,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点评】这篇关于“路”的议论文,谈到了自然之路、中国革命之路以及人生之路,材料丰富详实。可惜论述思路不太清晰,开头第一段语言啰嗦,不符合“凤头”的特点,不如改成“关于路,有很多种说法。”

16.面对朋友,一个微笑,代表着友谊;面对过错,一个微笑,代表着宽容;面对考验,一个微笑,代表着自信;面对失败,一个微笑,代表着成熟……一个微笑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微笑可以使生活更加美妙!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态度,决定着一切!人生就应当如此。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最美应是微笑时》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最美”,一个是“微笑”。创作本文,应以某人或自己的微笑为主要写作内容,以“最美”为表现的主旨,表现出自己对这种微笑的欣赏之情。题目贴近生活,写作难度不大,较易写出真情实感。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最美应是微笑时,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某人或自己的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微笑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技法点拨】注意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尤其是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会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在选材上,要做到新颖性。在写法上,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比写法、侧面烘托的写法,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解答】【例文】

最美应是微笑时

轻轻的将嘴角向上扬起,脸上便会泛起那淡淡的笑容,就像春天的雨水,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就像冬天的阳光,瓦解了所有的寒冷,就像夏日的微风,吹散了一切误解。就像秋天的露水清凉而纷芳。 这,就是微笑。

微笑是人类心灵开出的花朵,是真诚与美好的象征。在我短短的十三年的生涯中,我看到过了各种各样的微笑,但不管是什么微笑,都是发自心底的,都是最美丽的,都会给人无穷的力量。

当我悲伤哭泣时,是朋友们的一个微笑,使我有勇气再起来并继续前进,当我双手拿着那一份满是红叉的试卷时,是父母的一个微笑鼓励了我,使我不再灰心,笑对挫折。当我沉浸在“题海”中而疲劳伤神时,是自己对着镜子的微笑,使我感到褪下了一层沉重的外衣,重新轻装上阵。

如果你是演员,当你在舞台上为自己的表演捏了一把汗时,看看台下的观众微微一笑,所有鼓励的目光,你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力量。

如果你是医生,当你在为病人的病况束手无策时,看看病人那期待的目光和宽容的微笑,你会放下心头的重担,做出正确决择。

如果你是军事家,当你的军队快打败仗的时候,看看那些士兵视死如归的微笑,你会放手一搏,取得翻身胜利。

如果你是春天,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微笑,却在这一刹那全世界的花朵都一齐开放,那粉妆玉砌的冰寒世界,瞬间都会变得姹紫嫣红,生机博博。

其次,每个人都是春天,每个人都可以泛出淡淡的微笑,泛出了使世界五彩斑斓的微笑。是呀!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微笑的过好每一天,那世界就会变成了美丽的天堂。

生活,是一幅画,一幅美丽的画,微笑就是这幅画中最亮丽的一笔。人生,是一片园,一片美丽的园,微笑就是这花园中最艳的一朵。 微笑无价! 微笑真美! 最美应是微笑时!

【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从选材上来看,选材看似松散,却紧紧围绕“最美是微笑”来组织材料,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从语言上来看,语言清丽自然,质朴中包含着真情。从感情上来看,对微笑的欣赏,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