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PLC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措施探讨
摘 要 PLC控制具有通用性好、实用性强、硬件配套齐全、编程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若PLC系统的运行环境过于恶劣,会影响PLC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分析了PLC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PLC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关键词 PLC控制系统;可靠性;措施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系统,具有通用性好、实用性强、硬件配套齐全、编程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PLC控制装置一般不需采取特殊措施,可直接在工业环境使用。但如果使用环境过于恶劣,如电磁干扰特别强烈、安装使用不当、保护程序考虑不周等,都会对PLC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影响。因此,下面探讨如何提高PLC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 PLC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因而它是讨论技术要求时,考虑的第一因素。PLC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有:由于机械拉扯、线路自身老化、连接处松脱等,造成传输信号线短路,或断路当传输信号线出故障时,现场信号无法传送给PLC,造成控制出错;机械触点抖动,现场触点只闭合一次,PLC却认为闭合了多次。虽然硬件加了滤波电路、软件增加微分指令,但由于PLC扫描周期太短,仍可能在计数、累加、移位等指令中出错,出现错误控制结果;现场变送器的机械开关出现故障,触点接触不良、变送器反映现场非电量偏差较大等,这些故障会影响PLC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提高PLC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1)重视PLC系统的施工和安装。提高PLC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首先,PLC系统的施工和安装,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要求,规范安装,以降低投产故障率;其次,技改线路改动和系统改造,要严格保证检修质量,否则系统改造后,大量线路的更换、线号丢失、程序变更,以及该记录备份的没有做记录等一系列问题,使维护工作量加大,可靠性降低。再次,PLC系统的安装与布线,要采取抗干扰措施。PLC电源,一般都采用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供电,在较强干扰源的环境或对PLC工作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时,应将屏蔽层和PLC浮地端子接地,接地电阻不超过100Ω。接地线要采取独立接地方式,不能用与其他设备串联接地的方式。数字传输线,要采用屏蔽线,并将屏蔽层接地;
2)实现硬件的互锁,完善保护作用。为了PLC系统的可靠性,在硬件设计和编程中,必须考虑互锁功能,实现互相配合。这是因为,单纯在PLC内部逻辑上的联锁和互锁,在外电路发生故障时,往往就失去了作用。例如,对电机正、反转接触器的互锁,仅在梯形图中用软件来实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大功率
电机,有时会出现因接触器主触点“烧死”,而在线圈断电后,主电路仍不断开的故障。这时其输出点的定义号是失电的,常闭触点闭合,如给出反转控制命令,则反转接触器就会通电,而造成三相电源短路事故。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这两个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作为输入点引入PLC输入口,在软件中,把这两个输入点定义号,以常闭方式串入对方的输出线圈中,同时,用硬接线将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互相串接在对方的线圈控制回路中,实现硬件的互锁,这样可实现较完善的保护作用;
3)设计完善的故障报警系统。在PLC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三级故障显示报警系统,一级故障显示,设置在控制现场各控制柜面板,用指示灯指示设备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当设备正常运行时,对应指示灯亮;当该设备运行有故障时,指示灯以1Hz的频率闪烁。为防止指示灯灯泡损坏,而不能正确反映设备工作情况,可专门设置故障复位/灯测试按钮。在系统运行的任何时间,持续按该按钮3s,所有指示灯应全部点亮,如果这时有指示等不亮,说明该指示灯已坏,应立即更换。改按钮复位后,指示灯仍按原工作状态,显示设备工作状态;二级故障显示,设置在中心控制室大屏幕监视器上,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有文字显示故障类型,工艺流程图上对应的设备闪烁,历史事件表中将记录该故障;三级故障显示,设置在中心控制室信号箱内,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信号箱将用声、光报警方式提示工作人员来及时处理故障。在处理故障时将故障进行分类,有的故障要求系统停止运行,有的故障对系统工作影响不大,系统可带故障运行,使故障在运行中排除。这样,可大大减少整个系统的停止运行时间,提高PLC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及时更换元器件,延长PLC系统的有效寿命。PLC控制系统的失效率,与时间有关。将设备元件的故障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划分为3个时期进行分析,可知,早期故障较高,主要由系统内在设计错误、元器件质量、安装和工艺缺陷等不合理引起,但随时间的增加,故障率迅速降低。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尽早找出不可靠的因素,使系统尽快稳定下来;偶然期故障期比较稳定,此时期故障是随机发生的,系统的故障率最低而且稳定,可视为常数。这一时期是系统的最佳状态期,在运行中,应加强维护,延长这段时期的时间,要做好定期检修工作;损耗期故障率上升,这是因为,长时间以来,构成系统的某些零件已经老化耗损,寿命衰竭机械、电气磨损、绝缘的老化。在这段时期中,大部分元件开始失效。因此,及时更换元器件,推迟损耗期,结束早期,延长偶然期,延长系统的有效寿命,推迟耗损故障期的到来,可提高PLC系统的可靠性;
5)改良程序设计,提高PLC输入信号的可靠性。要提高PLC输入信号的可靠性,首先,要选择可靠性较高的变送器、开关,防止引起传送信号线的短路、断路、接触不良;其次,在程序设计时,增加数字滤波程序,可提高输入信号的可信性。数字信号滤波的程序设计,可在现场输入触点后加一定时器,定时时间,可根据触点抖动情况和系统的响应速度,来确定,使触点确实稳定闭合后才有其它响应;模拟信号滤波的程序设计,可对现场模拟信号,连续采样3次,采样数据分别存放在数据寄存器DT10、DT11、DT12中,当最后一次采样结束后,利用数据比较、数据交换指令和数据段比较指令,去掉最大和最小值,保留中间值,作为本次采样结果,并存放在数据寄存器DT0中;提高读入PLC现场信号的可
靠性,可根据PLC系统的自身特点,利用信号之间的关系,来判断信号的可信程度。在程序设计时,采用上述方法,可使输入信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总之,提高PLC系统运行可靠性,要充分考虑影响PLC正常运行的各种不利因素,在系统设计中,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来保障PLC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凤璐.浅谈PLC可靠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2]蔡江生.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铜业工程,2003(4).
[3]赵东伟.对PLC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化工质量,2005(5).
[4]赵毅.李晓晖;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研究[J].煤矿机械,2006(4).
[5]许昊.PLC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