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北京两会丨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挖掘红
色文化资源促精准扶贫
图为:《北京日报》2018北京两会特别报道
精准扶贫、互联网金融监管、非公党建、大众创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带来的建议涉及多方面。“都是结合我这些年金融创业、扶持创业团队、乡村扶贫等经历而提出来的。有些问题是前些年遇到的。”说起自己这些建议,许泽玮难掩激动兴奋的心情,“当选市人大代表,让我感到重任在肩,希望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带到会上,引起关注。”
图为:《京郊日报》报道北京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北京两会建议
许泽玮是延庆人,在西城创业。多年来,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积极在延庆开展公益项目,帮助大山里的乡亲增收致富。这次上会他提出的有关精准扶贫的建议,与他在延庆参与公益扶贫有关。
“前年,我创业的91金融走进了延庆大庄科乡,开展公益扶贫项目。”许泽玮告诉记者,除了给当地的低收入户捐款捐物,他觉得,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才是让大伙儿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于是,他与大庄科乡开展合作,成立公司帮助他们更专业化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图为:《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延庆区新入团的中学生在大庄科乡霹破石村听老党员
讲述革命故事
经过两年来运营,如今,大庄科乡红色旅游基地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00人,即便到了冬季,仍是非常火爆。50多位当地农民在旅游基地就业,由此成为拿工资的上班族。更让许泽玮高兴的是,因为红色旅游的火爆,村里开始发展民俗旅游;村里的板栗、蜂蜜等农产品也因此变得畅销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扶贫效果更好,就是要变输血为造血,给农民创造致
富门路。”许泽玮表示,他此次上会提出建议,建议政府在精准扶贫上,更多地让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给予企业一些鼓励政策,鼓励企业给扶贫对象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经济日报》2017年11月22日报道原文:
挖掘红色资源谋振兴
——北京延庆区大庄科乡发展红色旅游推进精准扶贫调查
图为:在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游客穿着八路军军装,重温入党誓词
图为:在大庄科乡“平北红色第一村”展馆,游客正在参观
图为:大庄科开放式红色体验基地行进路线图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大庄科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进精准扶贫,盘活了整个村庄,走出了一条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借力互联网企业经营的乡村振兴之路。日前,记者对大庄科乡进行了调查采访
69岁的胡勇旺生长的地方叫沙塘沟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从2016年底开始,一批又一批党员来到这里,穿上八路军军装,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听讲解员讲述战火纷飞的年代,列队走上八路军曾经的战场。誓言和脚步打破了大庄科乡的沉寂。胡勇旺站在碧绿的核桃树下,透过树叶的缝隙凝视着纪念碑下灰色的身影,看着村里长年待业
的年轻媳妇们换上工作服,满是沟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大庄科红了,也活了”。
点燃平北抗日星星之火
革命旧址,留下了诸多先烈的足迹,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沙塘沟村和霹破石村大力开展展馆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这里迎来了一批批党员
大庄科乡是一片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1938年,八路军在沙塘沟村扎根,当年先后有6名村民入党,成立了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胡勇旺的爷爷就是其中之一。1940年,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霹破石村建立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昌延联合县政府。大庄科乡“红色后七村”里,铁炉、景而沟、里长沟、董家沟、慈母川村也留下了诸多革命英雄的足迹。
这段历史,是胡勇旺儿时的睡前故事,也是他讲给孙辈的家族史。
2003年,沙塘沟村建起了“平北红色第一村”的展馆,成为北京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也陆续恢复,对外开放。
大庄科乡离北京市区只有1小时车程,但是,没有多少人熟悉这个点燃了平北抗日星星之火的地方。沙塘沟村和霹破石村的展馆条件薄弱,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对参观者没有天然的吸引力,不像有的村里,一栋“最美乡村图书馆”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因此,两个村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村民们要么在家务农,要么外出打工。
自开馆以来,胡勇旺就是红色第一村展馆的负责人。说是负责,其实是讲解员、清洁工、保安一肩挑。
他倒不觉得忙。“那时没啥人来,最多‘七一’、国庆有几个单位的团,都是提前电话预约的。”接到通知后,胡勇旺就来开门,领着大家楼上楼下逛一圈,30多块展板半个小时就能讲完,没别的可做,对方也就离开了。
大多数时间,展馆大门紧锁,胡勇旺在村里务农、干自己的事情。直到2013年,来参观的人多了起来,5月份至7月份竟然每月能达1万多人。大庄科乡对展馆进行了翻建,又增加了几名工作人员。
这与4公里以外的霹破石村情形差不多。在2013年以前,自幼生长在村里的王桂珍很少关注村里那几栋破房子,“老人说是什么旧址,我们也没细问过”。2013年的一天,乡上来人对房子进行了整修,重填了土墙上的标语,王桂珍第一次看到了牌匾上写着“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而她自己也换上了白衬衣黑西裤,成了一名讲解员。
以史为鉴,凝聚人心。一批批党员来到大庄科乡,在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缅怀历史,重温誓言。
密云区发改委机关党委书记门加海带着4个党支部的19名党员,正在沙塘沟村展馆门口的更衣室里换装。对于年轻党员来说,换上革命前辈的衣服,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穿军服走红色道路是大庄科乡去年才增加的环节。参观展馆是免费的,从2013年开始增加的参观者没有为沙塘沟村带来什么收入。而且由于路途遥远,党员们来参观完之后经常就到了饭点,而村里没有任何接待能力,连口热饭都提供不了。还有参观者给老胡提意见,跑这一趟不容易,希望能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收获,而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展馆、听故事。
老胡把意见向上级反映,乡里、延庆区都很重视。2016年前后,区里投资完善了沙塘沟村和霹破石村的道路,整理了更多档案纸里泛黄的故事,重修了当年八路军战斗遗址。
乡政府送来了几十套八路军军装,建议老胡他们把体验环节做起来。
2016年10月,延庆区在大庄科乡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仪式,大庄科乡开放式红色体验基地同日正式开放,成为北京市第一家。
奏响红色旅游英雄组曲
发展红色旅游,借助互联网资源就是最大的“救兵”。按照企业的方式运营后,大庄科乡吸引了大量的客流,这是一个对历史负责、对村民有益、对企业有利的项目
大庄科乡的红色还是不够浓烈。知道大庄科乡的人总体不多,村里不可能为有限的参观者增加服装、餐饮等设施,赶上一天来几个团的高峰期,老胡和王桂珍疲于应付。由于工作头绪繁多,大庄科乡和延庆区也不可能安排专人负责一个村的红色旅游工作。
大庄科乡需要一个新的操盘手,才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奏响英雄组曲。
91金融就是延庆区政府搬来的“救兵”。
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有金融业务,文创板块下还有国内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和超过500万粉丝的自媒体平台金八传媒,另有投融资机构91投资和91众创空间,所以在资金和宣传上很有优势。
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91金融党支部书记、CEO许泽玮正好是位心系家乡的延庆人。2016年底,延庆区政府找到了这位“老乡”,希望借助他公司的互联网资源改善大庄科乡红色体验基地的运营状况。
“2016年底,我第一次来沙塘沟村的时候,不能吃饭、不能住宿,郊区游基本不可行。”许泽玮记得,跟村民聊下来,再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许泽玮相信这是一个对历史负责、对村民有益、对企业有利的项目。项目运营后,35%的收入上缴村里。
企业接手后,基地立即转为按照企业的方式运营,宣传力度也比以前更大。许泽玮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联系的媒体有几百人,随时推送动态,公众号可以做到每日更新,但是之前村里管理时,不要说保持更新频率,连微信公众号也没有”。
同时,许泽玮派了一批能干的员工在这里对接,先期投入数百万元完善设施。短短半年,就在展馆的右前方新建起食堂,新的民宿也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就可以入住。600套八路军军装、红军军装也及时补充到服装库,展馆、行军路线经过调整,可看性、互动性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说这些投资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91金融在文化领域的资源就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活水,迅速注入了基地。2017年6月25日,第二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前30强走进了大庄科乡,开展红色之旅体验。在这届比赛上,“红色大庄科乡”还拿下了组委会特别奖。最受北京市民关注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卡引入了基地,持电子券就能享受北京市给出的消费补贴。
这些举措为大庄科带来了比以前翻3倍都不止的客流,而且由于体验、吃饭等配套设施完善,客流还带来了现金流。“我们的定价是每位200元,现在有折扣价,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定制更多内容。”91金融派驻在大庄科乡的负责人张濛介绍说,“截至8月底,大庄科乡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流水约300万元,提前完成了我们全年的目标”。
红色大庄科的留言簿差不多一周就要换一大摞。记者翻了翻,留言的单位有北京地铁
机电分公司的72名党员,有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矫正干警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有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机关后勤党支部。一位海淀区上地街道万树园党支部的负责人用差不多5分钟时间,趴在桌上写了大半页,“前人经历苦难、我们享受辉煌,铭记历史,革命先烈”。最后还特意加上了一句“致敬”!
今年要让全村人都脱贫
客流还带来现金流,为村里精准帮扶奠定了经济基础。村民就近择业,捕捉商机,全村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大了,“今年准备让他们都脱贫”,村民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在北京郊区,大庄科乡不算富裕。
“我们村是低收入户比较集中的地方,80多户村民里有十几户都是低收入户。”胡勇旺背着手,多年生产队长的劲头似乎一下子撑起了他的腰板:“今年准备让他们都脱贫!”
他的底气,就来自眼前络绎不绝的人流。根据91金融与村里签的协议,其中一部分营业收入交给村里作为提成,用作村里精准帮扶的资金,而日常运营的全部开销包括聘用村民的工资由公司承担,不花村里一分钱。胡勇旺悄悄算过,“今年最多的时候,村里一个月接待1万多人,纯参观的还不算,算下来,一个月流水就是100万元”。
汪荣凤的工资也涨了。2013年展馆翻建后,她成为新增的讲解员之一,一年村里补贴1.6万元。91金融接手基地后,她新签的合同是每月3000元左右。现在,村里有六七名妇女在展馆工作,拿的工资都有增加。
动作快的村民自己也捕捉到了商机。今年7月1日,展馆左前方开出了沙塘沟村第一
家农家乐,名字就叫“红色之旅农家院”。记者到的那天是周三,但餐厅两层楼10张桌子,9桌都坐满了客人,只有一桌闲着。“一天有1000多元流水,比我以前在县城打工挣得多。”老板娘张霞对现状很满意,“毕竟能守着家了”。
离开沙塘沟村,记者跟着王桂珍,走到了霹破石村的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
这是一片有年头的房子,土黄色的矮泥墙上刷着繁体字标语。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是一个收拾得很干净的农家小院,两栋民房,一共4间屋。说不出名字的野草有半人高,结了穗子的玉米迎风摇曳。“都是原样啊。”王桂珍反复强调,新增加的只有两块红色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
县委书记的旧居改成了展室。王桂珍往展台前一站,不自觉就站直了身子,两手垂在裤缝上,一板一眼地讲起了1940年发生的那些事。
她不需要讲得特别好,来参观的人自己就“穿越”回了那段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日子。“怪得很呢,自从他们穿着八路军军装来这里,听我讲解时提问的人多了,也没有人看手机。我经常看他们在那边宣誓,个个表情都很严肃。”
王桂珍领着记者去看县政府其他部门,全都只是杂草丛生的土房子。“经常有党员问我,以前的组织部条件这么差啊,我就说是啊,办公条件差不耽误他们干工作,他们就若有所思地点头。”
胡勇旺最喜欢接待部队来的党员。“他们总是站得直挺挺的,宣誓的声音特别坚定,有时还没进村就能听见他们唱军歌。”老胡亲眼看到过宣誓的士兵眼泪盈眶,那一刻他感觉自己才是受教育的人,仿佛爷爷那一辈人又回到了村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