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必须厘清的五个问题

2020-06-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必须厘清的五个问题

作者:刘铭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11期

班主任最大的烦恼莫过于班级频出偶发事件。如何妥善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成为制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倘若我们跳出“班主任”角色,反思班级管理的思维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厘清问题,或许答案就在其中。正如莫雷诺的角色理论所说,“当人们能将自己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区分开来,他们即形成了角色距离(role distance)。在临床上,当患者形成角色距离,他们便能从原先的困境中找到更多的出路”。[1] 一、要不要管?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子问题:一是有些班级偶发事件是学生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毋需管。比如,青春期的男生经常会打架,这是因为处于该发展阶段的学生情绪易冲动,处理矛盾的能力还不强,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那不是打架,而是一种与人深度交往的方式;青春期的男女生也会“打架”,这是青春期学生与异性交往的特殊方式,因为他们不可能像成人一样“花前月下”,只能以“打架”的名义,“掩藏”自己“练习”与异性交往的实质。对于上述“打架”事件,除非性质严重,班主任必须立即管,否则不用管,因为学生完全有能力按照他们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而妥善解决。

二是解决班级偶发事件,班主任需要能力之外的社会资源或权限——尽力管。调查发现,69.3%的学生认为在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教师的作用最大;初中生认为对自己思想品德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高中生同样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2]由此可见,一些偶发事件背后出现的学生道德问题,往往是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心理沉疴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为班主任,我们只能运用班集体的力量,通过说理感化、心理咨询、榜样示范、激励引导等方式尽力“拯救”,也可以请学校领导帮助,整合家长、社区、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努力让这类学生少犯错误,犯错后勇于改错,取得进步。 二、要不要立即管?

如上所述,有些偶发事件背后的成因很复杂,班主任无法在短时期内理出头绪。比如,有的学生打架是因为父亲经常打他,他把消极情绪转移给同学——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和家长协商。教育如医施救,在没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切不可轻易“用药”。

遇到班级偶发事件,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克制和冷静,不断反问自己:“这件事我调查清楚了吗?”“在放学后或者以后处理行不行?如不行,会有哪些后果?”其次,在分清事情轻重缓急后,学会抓住或创设教育契机“顺势”解决。“教育之„契‟,在于教师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相„合‟;„机‟是指事物的枢要、关键,有重要关系的环节。”“儿童所处的内心冲突状态是发展、教育的前提,抓住教育契机的关键是把握儿童的内心冲突和儿童的思维走势。”[3]班主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当学生拥有充分的反思时间和空间,做好“具备精神受震撼的内在准备”[4],我们的教育才有成功的可能。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遇到偶发事件时,会等学生冷静后再处理。笔者曾遇到这样的偶发事件,学生因在教室里打篮球击碎了日光灯,当时笔者只对学生说了声“请把日光灯碎片清扫干净”。两天后,学生自发凑齐买日光灯的钱,并集体认错。 三、要不要直接管?

遇到班级偶发事件,班主任在不清楚事件背后的成因,不了解学生当时心里想法的情况下,直接训斥批评,就会如同攻城作肉搏战一般,是不明智的。原因有如下两方面: 一是“班级问题≠我的问题”。遇到班级偶发事件,有的班主任凭借经验,潜意识里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学生真实的动机,“套”在学生身上,让学生“认罪伏法”。如果学生抵触,班主任则给学生戴上“不尊重老师”的“大帽子”,以教育的名义与学生斗气,心里还感觉委屈,认为“白关心这个学生了,没想到这么没良心”。班主任以自我为中心,简单处理偶发事件,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自我成长的权利和机会。相反,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如能让班级制度和班集体先行,自己退居其后,自然就不用直接管了。

二是“班级问题≠班主任的问题”。严格意义上的班集体是指“班级学生集体和班级教师集体”[5],班主任只是班集体的一份子,遇到班级偶发事件,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渠道间接去管:班委会讨论解决、利用班(队)会集体解决、通过当事人的同伴或非正式组织解决、班委请学科教师解决、班委通知家长协助解决、班委向学校心理咨询师或德育专家寻求援助解决、当事人自己想办法解决等,如果上述渠道都无法解决,班主任可以协调并整合教育资源再管不迟。

四、如果管,该管什么?

班主任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着手:

一是做好班级偶发事件的预防工作。首先,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收集并整理班级的偶发事件,然后针对这些事件,发动全班同学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惩戒制度,制定好班规和《班级偶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班级偶发事件的发生。其次,班级每次偶发事件处理结束后,班主任须反思事件发生、发展和处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动机,找出班级制度和应急措施需要完善的地方,更新班规和应急预案,使以后发生的偶发事件处理起来有章可循、有序解决。

二是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人的成长发展总意味着主观精神的生成,总意味着在文化世界中„占有‟意义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经验和人生经验。”[7]班级偶发事件发生的背后是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表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忙于简单而枯燥的学习,精神生命不“在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意义,没有时间创造和享受班级共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理需求,经常开展学生喜欢的班集体活动,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与交流,让班级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圣地,让学生“过有意义的道德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偶发事件频发。 五、如果管,该用哪些方法管?

虽然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班主任需要知道从哪里找到方法,进而建立健全自己的“方法资源库”。班主任手中有法,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因地制宜,游刃有余。班主任可从四大专业范畴建设“方法资源库”:

一是心理学理论与德育方法。班主任多读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运用心理学知识敏锐捕捉、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遇到偶发事件时,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情绪、动机、能力和人格等心理特征准确判断;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借助精神分析治疗法、行为治疗法、来访者中心治疗法、理性情绪治疗法等,运用倾听、提问、沉默、面质、解释等心理辅导技巧,处理班级偶发事件等。当然,我们还必须了解常用的德育方法,鲁洁、王逢贤教授在主编的《德育新论》中,概括出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归纳出明示法、暗示法等两种作为指导思想的方法。[8]此外,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实践的艺术”,因此,我们还要学习优秀班主任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和方法,比如朱永新教授选编的《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这将为我们今后班主任管理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哲学思维方式和管理学方法。美国一位教育哲学家认为,“大多数一般性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哲学本身的问题”,哲学能够为“教育问题的研究直接提供基础、思维方式、思维路线和价值导向的建构作用,为对已有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方法做出反思所起的批判作用,为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提供多种可能思路的开拓作用”。[9]因此,班主任要培养自己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等辩证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班级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班主任需要阅读团队管理、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借鉴各种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班级偶发事件,确保班级管理科学、合理、高效。

“99%的问题解答就在问题的分析与定义中,因此,我们若能花时间做足分析与定义的工作,办法即能不费吹灰之力展现在眼前。”[10]倘若我们在遇到班级偶发事件时,常问上述五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缜密的分析,一定能“理”出适宜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5. [2]杜时忠.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 [3]张一楠.浅论教育契机与教育机制[J].文教资料,2011(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109.

[5]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1. [7]金生鋐.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6. [8]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401-414. [9]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9-130.

[10][美]威廉·安肯三世.别让猴子跳回背上[M]. 陈美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4.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