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田园牧歌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边城》主题中反现代性因素分析

2021-07-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1年9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 第30卷第9期 V01.30 No.9 田园牧歌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一一《边城》主题中反现代性因素分析 朱林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边城》写于1934年,是沈从文最受称道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一个田园诗般的乡村中发生的 爱情故事,展示了现代文明与田园牧歌的激烈碰撞。同时,这部小说也体现了在现代工业文明即将降临时的 强烈忧虑和怀旧情绪。文章从三个方面——作品中牧歌式的大自然与生活、现代文明的侵袭、主人公的反抗 及结果——来分析这部小说主题中的思想倾向以及它所表现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田园牧歌;现代文明;反抗;忧虑;碰撞 中图分类号:I2o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1)09—0042—03 收稿日期:2010一l2—28 作者简介:朱林(1976一),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理论 及实践。 一、作品中牧歌式的大自然和生活 突出。在何其芳、李广田、林庚、汪曾祺等作家那里, 这种乡土抒情形式代表着对乡土和家园的守望。由于 《边城》所描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很美丽。在 湘西边境茶峒附近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外祖父、女孩 翠翠和一只可爱的黄狗。翠翠的爸爸、妈妈因为一段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的特性,在优秀的作家那里,乡土 抒情也蕴涵了对民族身份的追寻,对民族形象的想 象。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作为自然的理想化表述的茶 峒山城,表现出与纷杂的城市不一样的抒情倾向和风 私情触犯了当地的风俗,先后自尽了,翠翠从小就和 外祖父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翠翠长大后有一年端午 节去看划龙舟比赛,遇见了当地水关码头船总的次子 傩送,他在少女纯真的心灵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 而,后来托人来说媒的却是船总的大儿子天保,兄弟 格。作者对边城中人与自然诗意般的描绘,与世俗、 功利、务实相对,代表着人生的两个基本方面,也代 表着两种价值取向。例如,渡船老人,他的憨厚、固 执、天真表现在许多细节上,对小事他也会反应认真, 表现了他身上的淳朴和诗意。又如傩送,他眉眼清秀, 为人聪明,富于感情,有诗人气质,不言不语而静静 地注视和微笑是他独特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在《边城》 中,还有大量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傩送为翠翠唱歌, 俩同时爱上了翠翠。按照当地习俗,兄弟俩要到西山 上唱山歌让翠翠从中选择。天保自知不是弟弟的对 手,在失望之余乘船远行,不料却葬身于漩流之中。 傩送也因为父亲一直不愿把间接害死长子的姑娘娶回 家而选择了负气出走。这一连串的事情让翠翠的外祖 歌声将翠翠从睡梦中托起来,上山摘虎耳草的那一个 夏夜,情景交织,浪漫而富有诗意。 父感到惊愕,他为翠翠的命运担忧,在一个雷雨交加 的夜晚过世了。翠翠和黄狗孤独地守着渡船,思念着 心上人。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 回来”,整部小说在一种忧伤中结束。 《边城》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深受传统文化的影 响。沈从文说他要建立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这人 性其实深深地打着儒家伦理道德的烙印。他在《边城》 中表现人物的伦理意识和情感,如渡船老人、顺顺父 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 巩固、深化并发展了乡土抒情模式。小说所表现的田 园风情建构了一个非同一般的中国形象。《边城》是一 曲迷人的田园牧歌,也是对现代性的反抗和叛逆。牧 歌(pastora1)是取自西方的文学术语,概括说来就是淳 子、杨马兵等,都勤劳勇敢、善良本分、憨厚正直。渡 船老人洒脱天真的一面,以及边城山水、习俗、人物 中都有诗意的一面,显示出道家思想的影响。传统文 化的影响也表现在《边城》的审美情趣上,如对婚姻的 态度,男女相爱要以婚姻和家庭生活为最后的归宿, 朴自然的乡村生活的文学评论语言描述。在中国现代 文学中,牧歌不是个别现象,它与田园小说有着天然 的亲缘关系,它的抒情性质在田园小说中表现得最为 感情和行为优雅、克制,遵守“发乎情,止于礼”的古 训。有评论家从《边城》的人物、山水、意象关系着眼, 把《边城》比作一幅水墨画… ,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韵致和精神。乡土和传统的有机融入,为牧歌增加了 文化背景和感情色彩。 同时,牧歌的背后充满着悲哀和凄凉,《边城》的 美景中弥漫着忧伤的气氛。在现实中,诗意爱情与物 质婚姻的冲突,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的启示,人物关 系的难以沟通和误会,均提示了命运在发挥作用。虽 然边城的图景如同桃花源,但是它仍然受外部世界的 制约,人物气质中的诗意和善良导致了自身的悲剧。 “作者的人物虽说善良,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唯 其善良,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量。” 二、现代文明的侵袭 五四以后,中国进入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 开始出现并发展了片面、畸形的现代性,主要是在城 市发展了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同时也保留了封建性 的极权统治,特别是在农村保留了传统的封建经济和 家族制度。这样,对片面、畸形的现代性的反抗、揭露 和批判就可能出现多种形式,从而产生多种文学思 潮。五四启蒙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后,新古典主义成为 主流,但同时也出现了其他的文学现象,如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与欧洲新古典主义类似,中 国的浪漫主义表现为对畸形的现代城市文明的排斥, 对消逝的农村文明的留恋。沈从文以对湘西农村淳朴 生活和农民纯真性格的描写,表达了对堕落的城市文 明的拒绝。但中国的浪漫主义缺少欧洲浪漫主义神 秘、怪诞的颓废色彩,比较明朗健康。这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理性有关。 “城市”与“乡下”这一对立范畴,在沈从文的话 语中,就是“文明”与“自然”的代称。“城市”显然代表 着晚清以来追求的现代性,是一种都市文化。都市文 化讲求规范,追求效率。城市的一切关系,都建立在 以利益、功利为原则的组织机构中。井然有序,实际 而冷漠。城市对道德的尊崇,是维护个人利益不得不 如此的选择。人性的真实在被道德和规范包裹之后, 便产生虚伪、自私、矫揉。相反,“乡下”是原始的,自 然的,未经规范的。一切生命都在遵循一种法则—— 自然的规律——生长、繁衍、淘汰。 沈从文所持的 对待人性的态度,不是现代的,也不是传统的,而是 “自然的”。 然而,工业化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在这个原始 的乡村里,出现了异质的成分。碾坊陪嫁这件事,对 翠翠所代表的湘西苗族文化传统而言,是一种变化的 表现。在一些人看来,“一座新碾坊陪嫁,比十个长年 还好一些”。这种异质的文化与边城传统的重义轻利 的淳朴民风截然相反,唯实唯利的价值观念悄然地进 入了边城,不可抗拒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 ・43・ 代”二字已经到了湘西,将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上摧毁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湘西古老的传统世界行 将崩溃。 三、主人公的反抗及结果 在《边城》中,主人公翠翠在大自然中长大,仿佛 是自然的女儿。沈从文这样描述她:“翠翠是在风13 里长养着,故把皮肤晒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 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且教育她,为人天真 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 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 气。” 很显然,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古典与自然美 的化身,她容纳了中国民间对于自然、人性、爱情和 生命的本质看法。翠翠喜欢看脸上扑着红粉的新嫁 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还喜欢把野花戴在 头上,常常听别人唱歌。这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 就像发生在读者自己身上。 当翠翠长大后,她面临着婚姻的选择:是傩送, 还是大老?这里的婚嫁,还保留着充分的自由形式, 这里的爱情需要的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从心底 流淌出来的自然之歌。然而,现实无法避免地前来干 涉。周围的人们评价着傩送的爱情,有人说碾坊比渡 船要好,有人认为渡船更好。而翠翠的内心是很清楚 的,她没有动摇过,她知道自己要遵循什么样的法则 去爱。虽然傩送被家人逼迫着接受那座碾坊,但他意 在渡船,最后赌气出走了。然后,一个雷雨交加的夜 晚,为翠翠命运担忧的爷爷去世了,苗族的古老历史 也中断了。祖父死后,翠翠和杨马兵每个黄昏都会谈 起祖父,他们是在回味那古老的历史。翠翠在这样的 回味中把所有的事情弄明白了,明白走车路和走马 路,碾坊和渡船的文化异质碰撞。现代性对翠翠的冲 击太大,也就是因为其侵人,才导致了天保的死和傩 送的出走。在小说末了,大老的死是沈从文反现代性 最激烈的时刻,他让大老在一次出货中被竹篙弹入水 中淹死。代表着现代化的大老死后,原始自由的傩送 面临着要碾坊还是渡船的压力,只好出走。 对工业文明的反抗最终结果如何,小说在最后开 始表露。翠翠依然固守着渡船,等心爱的人回来,“这 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种人性 是淳朴的,不受外界冲击的。沈从文希望象征着苗族 传统价值观念的白塔重新修建起来,因此,让翠翠撑 着象征古老生活方式的渡船等待着心爱的人。他期待 古老的文化和自然的传统能占据未来。 主人公反抗的用意,用沈从文A己的话说:“我 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 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这里,沈从 ・44・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文所说的“人性”这个概念与他新中国的苗族文化传 统(本质)是同一个范畴。沈从文试图从湘西苗族文化 [参考文献] 的本质(特殊性)中发展出普遍性,以此建立他的人性 [1]王润华.从司空图到沈从文[M].上海:学林出版社, 的“小庙”,用以反抗汉族和西方文化的普遍主义。 1989. [2]刘西渭.《边城》与《八骏图》[J].文学季刊,1935(3). 四、结语 [3]杨联芬.沈从文的“反现代性”[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文章通过牧歌式的大自然与生活、现代文明的侵 社,2004. 袭、主人公的反抗及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了《边城》小 [4]沈从文.边城[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说中的反现代化因素。在一个现代文明逐渐降临的时 [5]祝勇.寻找翠翠[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代,这部小说就像一首田园牧歌,回荡在现代化的社 [责任编辑杨倩】 会中。 The Collision between Pastoral Poetry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__——Analysis of Anti-Modernity Element in Border Town ZHU Lin (School ofForeign Studies,Henan Polytechnic Univenity,Jiaozuo 454003,China) Abstract:Border Town,written in 1934,is Shen Congwen’S greatest masterpiece. is novel portrays a love story in a small town that is just like a pastoral poem where the pastoral poeticness collides with modern civilization. In Border Town,there exists a strong sentiment of apprehensions and nostalgia against the befalling of modern in. dustrial civilization.From 3 aspects——pastoral and natural beauty in the novel,the erosion of industrila civilization and the protest of the protagonis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spective of thoughts in the theme of this novel,and socila meaning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message it projects. Key Words:pastoral song,modernity;protest;apprehensions,collis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