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改革下地理教师素质的培养
[摘要]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新课改,而且更要从行动上实践新课改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地理教师的个人素质谈谈自己的体会。
[摘要]新课改 素质培养 教学反思 实践能力
新教材改革的试行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与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特别强调素质教育。这不仅针对学生,同时也是针对教师。新教材改革给中学地理教师提供了颇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教师也面临了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学地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如何较快的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改革。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这一方面的体会。
一、勤学苦练,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俗话说地理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学地理教材涵盖的内容确实非常多,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作为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一手过硬的能写会画的本领。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地图比较多,特别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地球仪、经纬线经常会用到。如果你能随心所欲地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漂亮的圆圈,一条直线,一段圆弧,甚至准确地画出中国地图和七大洲的轮廓图,那么学生定会投来惊羡的目光,同行也会对你倍加赞赏。可惜,遗憾的是笔者所接触的许多地理教师这方面的基本功并不扎实,画出的图形也令人不敢恭维。当然,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要想达到能令人啧啧称奇的那种地步,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得到的,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恒心、毅力。对新教师来说,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
二、养成课后教学反思的习惯
养成课后反思这一点可能很多教师会觉得不以为然,特别是许多老教师,挂在嘴边的常常是对教材滚瓜烂熟,甚至什么内容在第几页第几行倒背如流,或许这些人确实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
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更多的应该是研究型学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林德就提出过:优秀老师=教学过程十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如果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的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又不对教学做认真的思考,仅仅是做一个地道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怎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呢?笔者认为,经常性教学反思至少有下面两个好处。
第一,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
“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第二,有利于查缺补漏,完善课堂教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位教师也会有自己教学上优缺点,通过反思,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认识到自己每一堂课的得失,对好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则及时改正,加以完善,课堂教学能力则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中不断煅炼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地理课堂上需要用的教具会比较多,但大多数学校可能也就是几张《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或者《地形图》而已,教学用具不足,因此地理教师除了要利用好这些常规的用具之外,在日常教学中还要不断制作各种地理教学用具;收集各种地理标本,建设相关的设施等。在这些东西制作过程中个人认为,一些较简单的学生也能制作的用具,最好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完成,关键性的东西才由教师亲自制作。地理教学除了侧重于理论学习外,实践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不能够光凭着嘴上功夫而眼高手低。一般来说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小组,有自己的“粉丝”,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进入到地理的乐园中去。
笔者组建了气象观测小组,与学生一起每天测量各种气象要素,观云识天气,绘制天气变化图,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师生受益匪浅。多年的坚持实践不仅提高了自已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煅练了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门学科也是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永远停滞不前。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际上也就是向地理教师提出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教师不去创新,那么学生的创新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教师要注重创新,要有敢于突破传统的创新激情和强烈的探究质疑欲望。这种创新意识融于地理教学中,就要求地理教师能迅速接受新课程开发理念并突破各种习惯思维的阻挠;能主动学习地理学科前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求地理教师勇于打破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新课程中提到的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式,给了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
四、掌握信息技术在现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地理教学也上升到了更高的阶段,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它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如色彩能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的结合能增加逼真效果,从而能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形象化,使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设计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加大课堂信息容量。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FLSAH动画的制作,并把它应用到教学当中,感觉效果很明显。
如在讲《天体的运行》这一章节当中,因为里面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互绕转,所以单纯靠在黑板上演示的话只能是静态的,而且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学生难以理解三者的相互运行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困难,而且使得本来生动有趣的内容变得枯燥乏味。我将这一章节的内容制作成动画后演示给学生看,再加以适当的介绍,使原本抽象难懂的内容轻松地就让学生消化掉了,效果甚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