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画的运笔和墨色。
2. 通过玩感受墨色的变化和基本掌握墨分五色。 3. 感受中国画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生宣纸上感受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水的多少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构成才探索。
1.师生交流
(1)初次见面自我介绍
(2)教师示范用毛笔“跳舞”,画出有节奏感的点和线。
毛毛首先是芭蕾舞“挺着直直的身体”,“踮起脚尖”缓缓的走来,接着是“大跳”,这时换成了拉丁舞,来一个拉丁腿,扭动起来,高难度的动作来了,一个“侧身旋转”,最后是我中国古典舞,柔和的音乐,毛毛的身体,在原地旋转起来。慢慢的“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缓缓走来,对我们小朋友鞠一个躬。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毛毛刚刚的舞蹈,在我们的纸上,你看到的是什么? ――――点和线
(3)引出课题: 《跳舞的点和线》 2、欣赏作品,共同探究笔墨技法
(1)找“毛毛的跳舞”里包含了哪些点和线。 点:圆点,尖点,其他点 线:细线,粗线,曲线。
(2)回忆毛毛的舞蹈动作,找出国画运笔。
学生回忆并举手回答。
“挺着直直的身体”,“踮起脚尖”――――中锋 “侧身旋转”――――侧锋 “由下而上”――――顺锋 “由上而下”――――逆锋 (出示板书)
(3)师生一起感受墨色干湿浓淡变化。 a) 教师示范墨加不同多少的水分产生的变化。 b) 学生跟随练习。
c) 学生谈感受,引出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出示板书)墨色:焦浓重淡清 3、师生擂台
(1)师:发现了毛毛的本领后,毛毛觉得不服气,想和我们的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能出多种多样的点和线,还要结合我们刚刚发现的这个墨色。看看哪个小朋友胆子大一点,愿意上来和老师PK一下呢?
(2)在我们Pk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们就要仔细的看,我们画的咯,看看我们谁画的点和线最丰富。到时候老师会请你们回答哦。
(3)现在我请小朋友来为我们评评看谁的画出了不同的点和线。“谁来给我们的画评评?
(4)师:我们这同学真是非常厉害,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点和线,也很好的运用了我们的墨色浓淡变化。
4.和大师面对面
(1)课件出示徐渭的《墨葡萄图》学生欣赏
(2)欣赏书本26页的《巫峡魂》和《小鸟的天堂》比较《墨葡萄图》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有了颜色。
(预设)学生:――――――――更鲜艳
(3)教师小结除了墨色变化以外,还可以增加颜色的变化 5、同龄人作品欣赏
(1)出示实物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6、学生创作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7、作品展示收藏,分享快乐 (1)黑板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点评(推荐收藏) (3)教室点评,收藏并颁发证书 8、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师: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中,侧锋,顺,逆锋四种运笔的方法,知道了墨加水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们说我们国家的中国画厉不厉害?我们国画真是厉害,真是奇妙无穷呢。
板书设计: 跳舞的点和线
运笔:中锋 侧锋 顺锋 逆锋 墨色:焦 浓 重 淡 清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路
点与线是美术基本美术造型语言,点与线条的韵律、节奏感,决定了它与音乐的紧密关系,而新课程下,美术、音乐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演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
的。对这节课来说,音乐对点与线的`想象,是学生感受线条表现力的一大途径。本课通过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运用玩、看、听、唱、讲、议等多种教学手段,设计让学生音乐涂鸦、欣赏绘画、参加评议等教学活动,分散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发现,在游戏中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欲望。展示了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版美术三年级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学生在第四册教材中学习过《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是水墨画教学的延续。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校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不认识了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对水墨画技法没有初步认知。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因势利导,运用观察、比较、实验、总结、创作等环节,丰富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创作,从学习中体验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设计 ⑴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水墨画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练习,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增进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水墨画线条在作品中产生的节奏、韵味和变化,充分感受水墨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水墨画中锋、侧锋运笔和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方法的掌握。
(3)教学策略与手段
将体验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相结合是本课教学方法运用的突出特色。综合后的方法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体验行为引入游戏方式之中,渗透性强且更易为学习者接受。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毛笔、墨汁、宣纸、水墨画颜料、毛毡、水桶、调色盘 2.教师的教学准备:毛笔、宣纸、墨汁、水墨画颜料、毛毡、水桶、调色盘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四人小组排列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作品 (5) 教学流程
1.师生交流:检查学习工具准备情况,交代工具使用纪律。 2. 认识体验中国画水墨变化
(1)师:同学们今天在我们的桌子上准备了哪些材料呢? (2)学生尝试体验中国画工具
(3)互相交流体会: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感受,个别发言。
师小结:我们的毛笔和生宣纸有吸水的效果。水分的多少影响墨色和颜色,墨色颜色相调会变成彩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是中国画中的精髓。不管是点和线都有丰富的浓淡变化(板书),根据浓淡变化层次的不同,古人给我们概括为焦、浓、重、淡、清5色。
(4)教师演示墨的5色变化。 3、感悟认识点和线
(1) 在学生作业中找出点、线 板书:点和线
(2) 在身边,教室学校,自然,绘画,动物身上找出各种线条。
(3) 那音乐中有没有点线呢?我们可以边唱边跳。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我们的点和线也想加入同学们的舞蹈中。大家能不能带它们一起跳舞?
(4) 你有什么发现?
(5) 小结:线的种类很多有直线,曲线,有长线有短线有粗线细线。找出画粗线的同学作品引出中锋和侧锋的知识,并板书示范。我们的点和线在同学们的带动下也跳起舞来了。
4.运用点线来作画
(1)师:有许多同学他们也带来了跳舞的点和线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作品。
(2)看看他们都画些什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3)师:你想画些什么?出示作业要求提纲 (4)生讨论回答。自行选择创作主题。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收藏,分享快乐
师:你们作品真棒!这么多漂亮的作品,真是让人喜欢,我想收藏你们的作品,给我们的孩子欣赏你们的作品。
生:作品介绍,互相评价。 师:小结,分发收藏证书。 6.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水墨的秘密还和点线一起开心的舞蹈,希望同学们今后还能不断体会到水墨带来的快乐。
1.师生交流:检查学习工具准备情况,交代工具使用纪律。 2. 听音乐自由画,感悟认识点和线 (1)在学生进教室时就播放音乐。
(2)今天是美术课,为什么老师一直在播放音乐呢?因为老师今天要请两位会跳舞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就是点和线,他们对老师说他们能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画出来你们相信吗?
(3)那我们现在就在我们身边找一找点和线。
(4)师小结:线的种类很多有直线,曲线,有长线有短线有粗线细线。 (5)听音乐画线条,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画线条。(一段比较优美,一段节奏强烈)请同学们用点和线画出听到音乐的感受,音乐停笔就停。
(6)张贴学生作品,请同学说说你用毛笔和宣纸画画的感受。找出画粗线的同学作品引出中锋和侧锋的知识,并板书示范。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是中国画中的精髓。不管是点和线都有丰富的浓淡变化
3、欣赏大师作品
(1)展示吴冠中的《巫峡魂》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这张画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观察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及画面的疏密变化。
(2)欣赏同学们的画,看看他们都画些什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3)看了这么多画老师也忍不住想画了,我画今天在我们班上课的心情,请同学们猜猜我的心情怎么样?
(4)生讨论回答。
(5)引导学生从作品色彩,线条,墨色对比中去猜测老师的心情 4.学生作业,分享经历
作业:画一画自己今天上课的心情也可以画画自己某一段时间的心情。 生:猜猜这位同学的心情。请作者说说自己画的心路历程。 师:小结,分发收藏证书。 5.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水墨的秘密还和点线一起开心的舞蹈,希望同学们今后还能不断体会到水墨带来的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