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心理学

2022-07-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师心理学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当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如何运用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保持:

1.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a当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时,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

b学习是主动的、由目标所引导的过程 c及时的复习和必要的练习将减少遗忘的可能性

2.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a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b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c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d进行阻块化编码 e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培养心智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程序化训练模型

完型训练模式 交互训练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在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余地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

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形成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作为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教师对学生的印象来看,由于首因效应,教师一旦对学生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有可能影响对学生日后的客观评价,教师必须注意客服首因效应的消极影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 2.晕轮效应

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 3.刻板印象 4.投射效应

教师避免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避免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踹度学生,避免以自己的理解力、接受力来要求学生。 心理辅导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个别化对待原则 整体性发展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教育学

教学的作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必考)

激发学习动机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以上案例反映了…..结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知识与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义相统一的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1.直观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

b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c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a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b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是学生学会思考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必考)

备课、上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学生主动、语言艺术、学生思维活跃)、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优点:易于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贯彻要求:教师要做充分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谈话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谈话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

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特点: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合作

方法贯彻要求:1.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问题和讨论具体要求、2.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合实际进行,要让普遍学生发言、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

德育的任务:(必考)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a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 b知即道德认知,使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

c情即道德情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d意即道德意志 e行即道德行为习惯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1)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

2)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

3)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a学生思想品德是在活动中和交往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活动和交往是品德的形成的源泉 c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时德育过程的基础 d德育过程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a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渐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 方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必考)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

品德评价

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包括: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教育法律 教育行政法规 地方性教育法规 教育规章

中小学教研的方式: 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研究、个案研究、叙事研究、实验研究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平行性原则

2.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3.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目标原则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是教育客体: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就是被教育者。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

学生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封建教育的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3.教育的内容是儒学

4.教育的方法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 5.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 6.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必考)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叙事研究的特征:呈现事件情节、重视背景、凸显个人、重视反思 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

文化选择的标准:科学、时代、民族、辩证 社会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广义的文化是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是指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