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020-08-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不同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李海霞;李正华;郭树平;李静

【摘 要】在温室内以红松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6mmol·L-1)和4种不同磷素浓度处理(0.125、0.5、1.0、2.0 mmol·L-1)下红松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以及碳氮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对红松幼苗各器官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以及碳氮积累的影响不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在适量供氮(8 mmol·L-1)条件下达最大.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红松幼苗地上部分在p=1.0达最大,而地下部分生物量则在p=0.5处理下最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和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适量供氮、供磷水平下最大.红松幼苗根、茎、叶全氮浓度、氮积累量、碳积累量对氮、磷供应水平响应基本一致,表现出与色素含量一致的规律.总体来看,适量的氮磷供应有助于红松幼苗的生长,或高或低的供氮供磷都可能对红松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8)005 【总页数】6页(P24-29)

【关键词】红松;氮;磷;碳;积累;分配 【作 者】李海霞;李正华;郭树平;李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速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速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速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791.247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并进一步转运到其他器官,同时,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也影响根系的生长[1-3]。氮素的供应状况明显影响植物对碳同化物质的分配格局[4-9]。在低氮条件下,树木中的碳倾向于向根系重分配[10-11];少量提高氮素的供应水平,能够刺激植物根系的生长,但对地上部分的刺激作用更明显[12-13]。磷既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14]。在呼吸代谢、糖分代谢、酶促反应和生理生化调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红松(Pinus koraiesis)是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有关红松氮磷养分供应的研究很少,以红松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供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不同器官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旨在为红松幼苗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所用苗木为2年生的红松播种苗,试验在温室中进行。 1.2 试验设置

2012年4月将供试苗木根部用清水漂洗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蒸馏水漂洗3次。然后分别移至装有河砂的钵中栽培,每钵植苗1株。幼苗供给如下全营养液:4mmol·L-1 NH4NO3、1 mmol·L-1 KH2PO4、1mmol·L-1

KCl、1mmol·L-1CaCl2·6H2O、0.6mmol·L-1 MgSO4·7H2O、0.021mmol·L-1 FeCl3·6H2O、6μmol·L-1 MnCl2·4H2O、0.016mmol·L-1 H3BO3、0.3 μmol·L-1 ZnCl2、0.3μmol·L-1 CuCl2·2H2O、0.3μmol·L-1

Na2MoO4·2H2O,必要时用 Ca(OH)2或 H2SO4把pH值调整到5.5~6.0。5月末进行不同浓度的梯度处理。

在N浓度处理中设置如下4个浓度,括号中为相应处理表示符号:1mmol·L-1(N1)、4mmol·L-1(N4)、8mmol·L-1 (N8)、16mmol·L-1(N16),通过调节NH4NO3浓度来实现。P浓度处理:0.125mmol·L-1(P0.125)、0.5mmol·L-1(P0.5)、1.0mmol·L-1(P1.0)、2.0mmol·L-1(P2.0),通过调节KH2PO4浓度实现(其中N8为正常供氮浓度,P1.0为正常供磷浓度)。N和P每个处理均为5株。在进行氮、磷浓度处理时,其他营养成分不变。每3d浇1次营养液,每次每钵浇50mL,浇灌营养液在8:00~9:00进行。每天8:00~9:00和17:00~18:00分2次浇水,每次每钵约100mL。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材料处理 2012年9月中旬,将处理的苗木从钵中取出,放入尼龙纱网中,用自来水洗干净,冲洗时注意别损伤根,将处理过的苗木带回实验室用电子天平分根系、茎和叶称量鲜重,然后置于75℃烘箱里烘干至恒重,分别测出干重。 1.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摘取新鲜叶片0.2g左右,加入2mL 95%的乙醇,迅速研磨至匀浆后,倒入25mL的容量瓶中,再用95%的乙醇冲洗研钵,定容,将溶液转入25mL的离心管中在4 000r·min-1p转速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470、649、665、652处的吸光度值(OD),各叶绿素含量采用下列方法计算,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2.2 全氮、全碳含量的测定 将植物样品粉碎后,采用浓 H2SO4-H2O2消煮,

过滤,定容,用 multiN/C2100s碳氮分析仪进行测定全氮含量。碳含量的测定采用干烧法,选取50mg干样品,放入HT 1500燃烧炉中燃烧。在纯度为99.99%高纯氧环境下,样品在1 200℃的燃烧炉中充分燃烧,使用Multi N/C2100s分析仪分析燃烧过程中释放的CO2量,推算样品中的全碳含量。每个样品的测量时间为3~5min,测量结果单位为mg·g-1,换算为百分数,整个测量过程由电脑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每个处理3次重复。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与绘图均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13.0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生物量是衡量树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其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关系密切。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大小表明了光合产物分配的多少,本文所指的生物量是幼苗全株和不同器官的干重。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供N浓度的增加,红松叶的生物量逐渐增加,在N供应水平为8mmol·L-1时达到最大,为1.67g/株,比供 N 不足时(1 mmol·L-1,1.07g/株)增加了56.07%,茎生物量在供N水平为4mmol·L-1时最大,为0.77g/株,超过这个水平,生物量开始下降,叶和茎导致地上部分生物量在8mmol·L-1时达到最大,为2.35g/株,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变化相似,N供应水平为8mmol·L-1时达到最大,为1.51g/株。

叶、茎和根这3个器官生物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幼苗全株总生物量在1~16mmol·L-1的供N范围内在8mmol·L-1时达最大,比 N1、N4、N16分别增加了37.74%、13.21%和55.09%。

在不同供P水平下红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如表2。随着施P量的提高,红

松苗木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也显著提高,均在正常供P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不同P处理彼此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1)。P1.0处理总生物量分别比 P0.125、P0.5、P2.0处理增加了106.04%、9.04%和3.12%。

表1 不同供N水平下红松幼苗生物量测定结果Table 1 Biomass of P·koraiesis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N level treatments g·株-1注:表中数据均为均值±标准差,n=3,表2同,处理 叶 茎 地上总重 根 总干重N1 1.07±0.36 0.70±0.08 1.78±0.43 1.02±0.30 2 2.49±0.23.8±0.74 N4 1.25±0.36 0.77±0.28 2.03±0.58 1.38±0.51 3.40±1.08 N8 1.67±0.45 0.68±0.06 2.35±0.44 1.51±0.27 3.86±0.70 N16 0.98±0.03 0.59±0.23 1.58±0.21 0.91±0.04

表2 不同供P水平下红松幼苗生物量测定结果Table 2 Biomass of P·koraiesis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P level treatments g·株-1处理 叶 茎 地上总重 根 总干重P0.125 0.74±0.31 0.46±0.22 1.19±0.53 0.68±0.15 1.87±0.67 P0.5 1.14±0.81 0.81±0.56 1.96±1.33 1.58±1.03 3.54±2.96 P1.0 1.67±0.45 0.68±0.06 2.35±0.44 1.51±0.27 3.86±0.70 P2.0 1.01±0.54 0.74±0.45 1.75±0.99 1.11±0.36 2.86±1.34

2.2 氮、磷养分供应对红松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由试验测定结果得知(图1),红松幼苗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低N供应时,叶绿素含量较低,N1时叶绿素a、b总量、类胡萝卜素分别为0.68mg·g-1和0.092mg·g-1。当提高 N供应水平时,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在供N浓度为8 mmol·L-1时达最大,叶绿素a、b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35mg·g-1和0.47mg·g-1,净增加幅度为245.5%和410.8%,超过正常供N,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 不同供P水平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红松幼苗叶绿素含量在正常供P时出现峰值,

叶绿素a、b总量、类胡萝卜素分别为2.67mg·g-1和0.47mg·g-1,低于或高于该水平,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低P时为1.09mg·g-1和0.17mg·g-1,高P时为0.92mg·g-1和0.14mg·g-1,说明高N或者高P供应下均会影响红松叶绿素的合成。

2.3 不同供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不同器官氮浓度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氮素供应量的增加,红松幼苗根、茎、叶中氮的浓度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其他器官而言,叶的氮浓度最高,根次之,茎最低,也就是说幼苗吸收的氮素主要分配到了幼苗的叶部分,叶和茎中全氮浓度均在8mmol·L-1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8.51mg·g-1和14.19mg·g-1,分别比N1、N4、N16增加了38.98%、38.97%、39.96%和57%、47.65%、44.66%,根中全氮浓度在 N16达到了最大,为14.01mg·g-1,比 N1、N4、N8增加了26.49%、10.61%和4.87%。

不同供P水平下,红松各器官的全氮浓度变化趋势与不同供N水平下的相似,叶最高,根次之,茎最低。不同的是,随着供P水平的提高,根中全氮浓度在正常水平下(P1.0)达到最大。超过正常供P,全氮浓度又有所降低。P1.0水平下根、茎和叶中的全氮浓度分别为13.36、14.19mg·g-1和18.51mg·g-1,与P0.125、P0.5、P2.0相比,根部分别增加了13.17%、29.38%、22.47%,茎分别增加了61.72%、42.2%、56.71%,叶 增 加 了 34.77%、19.25%、41.96%。 图1 供N、P水平对红松幼苗色素含量的影响Fig.1 Chloroplast pigment concentration in leaf of seedlings in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evel treatments

图2 供N、P水平对红松幼苗各器官全氮浓度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N and P levels on total concentration in organ of P.koraiesis seedlings 2.4 不同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各器官含碳率的影响

从图3、表3可以看出,红松幼苗茎的含碳率最高,叶次之,根最低。只有茎和供N水平有极强的相关性。根和茎随着供N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根在N8时达最大,为37.86%,比N1、N4分别增加了18.69%和14.2%,超过正常供N,根的含碳率又有所下降。茎在N16达最大,为41.94%,比N1、N4、N8分别增加了2.23%、1.59%和1.18%。红松叶片的含碳率在低N供应下并不是最低的,但高N供应下却是最大的,达到了42.1%。

不同供P水平与红松幼苗根、茎、叶的含碳率相关性不大。低P供应下,根的含碳率不是最低的,但茎和叶的含碳率偏低。根的含碳率在正常供P水平下达最高,茎在高P下最大,叶则在P0.5下达最大。

图3 不同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各器官含碳率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N and P levels on carbon content rate in organ of P.koraiesis seedlings 表3 不同供N、P水平与含碳率的相关系数(α=0.05)Table 3 Coefficient of carbon content rate and different N and P level treatments注:**表示在0.01水平下极显著。处理 含碳率/%根茎叶N 0.677 0.996**0.930-0.422 0.717 0.304 P

2.5 不同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氮、碳积累量的影响

2.5.1 不同氮、磷水平对幼苗氮积累量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红松幼苗叶片氮积累量最大,根次之,茎最少。随着供N浓度的增加,氮积累量也在增加。根、茎、叶均在正常供N水平下达最大,分别为每株20.13、9.69mg和30.85mg。相对于 N1、N4、N16来说,正常供N水平下根高出77.59%、15.44%和 58.46%,茎高出 52.54%、30.47% 和65.67%,叶高出115.8%、84.31%和137.22%。 不同P处理下红松幼苗根、茎、叶全氮的积累量之间存在差异,表现出与N处理相似的结果。不同器官氮积累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叶>根>茎。根P1.0比 P0.125、P0.5、P2.0增加了150.76%、23.12% 和 66.24%,茎增加 141.99%、

19.47%、44.715%,叶增加204.89%、73.83%、135.02%,就增幅来看,不同P处理下的增幅更大,说明不同磷浓度的处理对氮积累量的影响更敏感。 图4 不同N、P水平对红松幼苗氮积累量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N and P levels on total N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organ of P.koraiesis seedlings

2.5.2 不同氮、磷水平对幼苗碳积累量的影响 总的来看,叶的积累量最大,根次之,茎最少(图5)。根和叶随着供氮水平的升高,积累量逐渐增加,均在正常供N水平下达到最大,分别为每株570.37mg和674.95mg,其中根部碳积累量 N8比 N1、N4、N16高出74.75%、24.98%和75.21%,叶片 N8比N1、N4、N16高出55.98%、33.61%和63.05%,而茎的碳积累量在N4水平下达最大,每株为319.21 mg,超过正常供N的12.7%。

在不同供P水平下,红松幼苗不同器官的碳积累量之间存在差异(根p=0.00<0.05,茎p=0.00<0.05,叶p=0.00<0.05)。根和叶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在正常供P(1mmol·L-1)水平下出现最大的积累量,分别为每株570.37mg和674.95mg,超过常量供P,碳积累量开始下降。说明适量的磷素供应有利于根和叶碳积累量的提高。茎在P1.0水平下达最大,为每株350.82mg,比正常供P增加了23.86%。

图5 不同N、P水平对红松幼苗碳积累量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N and P levels on total C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organ of P.koraiesis seedlings 3 结论与讨论

3.1 氮磷养分对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的矿质营养有限或有效性较低,通常限制树木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氮、磷缺乏的土壤环境中,增加这些营养供应会促进树木生长。如施肥对杉木生长的促进,提高氮的供应可明显提高挪威云杉的生长等[16]。但如果氮、磷养分供应过量则可能对树木生长产生抑制作用[17]。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矿质养分的供应不仅影响到生物量的大小,而且不同的营养供应水平还与生物量的分配有关。在本试验中,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N、P供应适中的范围(N8或P1.0),在或低或高的供N、P范围内,生物量减少。有研究认为,植物生长在不受限制的稳定环境中,植物地上与地下生长存在相对平衡关系,矿质养分受限时,光合物质的分配有利于地下生长[18]。本试验中,主要体现在P0.5时,幼苗地下部分生物量最大。 3.2 氮磷养分供应对幼苗氮积累量的影响

植物对氮素的获取途径主要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摄取。因此,植物根系吸收氮素的多少对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并与地上部分氮素的积累和转运有直接关系。植物根系中氮素的浓度和积累量的增加,对地上部分氮素的摄取具有重要意义[19]。在本研究中,随着营养液中氮浓度的增加,植物根系中氮的含量与积累量均升高,导致茎中氮含量与积累量变化一致。叶中氮的浓度与根茎变化相似,积累量在适量供氮水平下达最大,也是由于这一范围内生物量最大的缘故。磷素不同供应水平下,红松幼苗的茎和叶中氮的含量在0.125~1.0 mmol·L-1范围内基本是线性增加的,超过1.0 mmol·L-1供磷水平,氮浓度开始下降,氮积累量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说明适量的磷素供应有利于红松幼苗地上部分氮的积累。在低磷供应下,红松根系中的氮浓度并不是最低的,说明当供P水平较低时,幼苗减少向地上部供应N的比例来维持根系的生长,以扩大其吸收范围和利用空间。 3.3 氮磷养分供应对幼苗碳积累量的影响

植物根系中碳的积累与分配主要取决于茎中的碳向根系中的转运量[20],而茎所能转运的碳量的多少又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关系密切。在本研究中,根和叶的碳积累量表现一致,均在适量供氮条件下最大,而茎中碳的积累量在N4下最高,主要是因为茎的最大生物量出现在N4水平。不同磷供应水平下红松幼苗碳积累量表现出与氮水平一致的规律。也就是说适量的氮磷供应有利于与红松幼苗碳含量的积累。

【相关文献】

[1]IBRAHIM L,PROE M F,CAMERON A D.Main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water availabilities on gas exchange and wholeplant carbon allocation in popular [J].Tree Physiologist,1998,18(4):484-487.

[2]VANDER W A,NAGEL O W.Carbon allocation to shoots and roots in relation to nitrogen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slash pine seedlings[J].Australian Forest,1996,185(1):21-32.

[3]MAILARD P,GUEHL J M,MULLER J F,et al.Interactive effects of elevated CO2concentration and Nitrogen supply on partitioning of newly fixed C and N between shoot and roots pedunculate oak seedlings(Quercus robur)[J].Tree physiologist,2001,21(2):163-172.

[4]VOGT K A,GRIER C C,VOGT D J.Production,turnover,and nutrient dynamics of above and below ground detritus of world forests[J].Advances In Ecology Research,1986,15(3):303-377.

[5]GOWER S T,VOGT K A,GIER C C.Carbon dynamics of rocky mountain Douglas-fir influence of water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J].Ecological Mongraphs,1992,62(1):43-65.

[6]NADE lHOFFER K J,RAICH J W.Fine root production estimates and below ground carbon allocation in forest ecosystems[J].Ecology,1992,73(5):1139-1147. [7]HENDRICK R L,PREGEZER K S.Patterns of fine root mortality in two sugar maple forests[J].Nature,1993,361(1):59-61.

[8]FAHEY T J,HUGHES J W.Fine root dynamics in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 ecosystem,Hubbard Brook Experimental Forest NH[J].Journal of Ecologist,1994,82(4):533-548.

[9]SSHOETTLE A W,FAHEY T J.Foliage and fine root longevity of pines[J].Ecology Bulletins,1994,43(1):136-153.

[10]COLEMAN M D,DICKSON R E,ISCBRANDS J G.Growth and physiology of aspen supplied with different fertilizer addition[J].Physilogia Plantarum,1998,103(4):513-526.

[11]COOMES D A,GRUBB P J.Responses of juvenile trees to above and below ground competition in nutrient starved Amazonian rain forest[J].Ecology,1998,79(3):768-782.

[12]KRAMER P J.Water Relations of Plants[M].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1983.

[13]HAWKINGS B J,HENRY G,KIISKILA S B R.Biomass and nutrient allocation in Douglas fir and amabilis fir seedlings influence of growth rate and nutrition[J].Tree Physiologist,1998,18(12):803-810.

[14]陆景陵.植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5]ABELSON P H.A potential phosphate crisis[J].Science,1999,283:2015-2021. [16]SEITH B,GEORGE E,MARSCHNER H.Effects of varied soil nitrogen supply on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Karst).I.Shoot and root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J].Plant Siol,1996,184:291-298

[17]范志强,王政权,吴楚,等.不同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生物量、N分配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497-1501.

FAN Z J,WANG Z Q,WU C,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supply on Fraxinus mandshuricaseedling's biomass,N partitioning and their seasonal variation

[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4,15(9):1497-1501.(in Chinese) [18]肖文发,徐德应.森林能量利用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34-39.

[19]那守海,郝铁钢,阎秀峰.供氮水平对落叶松根系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11):17-22.

NA S H,HAO T G,YAN X F.Effects of nitrogen supply on accumulation and a loca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root system of larch seedlings/N[J].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7,35(11):17-22(in Chinese)

[20]FARRAR J F,JONES D L.The control of carbon acquisition by roots[J].New Phytologist,2000,147:43-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