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二十七中学 孙世美
分考情分析和试卷评价两个板块。 一、考试情况分析: (一)年级情况:学校初一一共17个班级,年级均分接近118.98,不及格9人。最高分139,最低73。年级以120多分的居多。
(二)抽样调查:以我所带的一个班的选择层次不同的25份试卷为样本作考情分析。(最高134.最低90)
失分最多题(23-25人)
题目:2.(2)*失分率:88% 一般扣2分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2分) 原因:如果单纯当做错别字的题目看,这题不典型。清风流水本有这个词,之所以用“轻”是作者的语言技巧,凸显春风之轻柔。是一种特殊语境的用词, 不算是真正的错字。但是所选文本是课文。是必须背诵默写的篇目,所以当作考默写识记的能力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也未尝不可。
但是因为主要是考背诵,所以可以把问题改为:与原文不符的一个字是“________”,可能会降低一点难度。
题目:2.(3)*失分率:100% 一般扣1分
(3)文中“宛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 (2分)
原因:对宛转的理解只写出指鸣声的动听,却没指明这是一种有抑扬之感的动听。析词不到位,失之笼统。
8. *失分率:96% 一般扣1分
本文于朱自清的《春》同是写春天的特点,比较下列句子有何相同点,并分别分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任选一方面分析)(4分) 《春颂》:“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
朱自清《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相同点: 分析: 原因:一般都是从修辞角度分析。问题在于一是第一空中未点明修辞手法,另一原因是判断出拟人,却未判断出比喻修辞。
反思:比较阅读时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方式,不断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希望在平时的教学中能给予关注。 11. *失分率:96% 一般扣2分 题目:女儿本来病得“满脸通红”、“烫得像一团炭火”,却以“不舒服”、“躺会儿”来隐瞒病情,敷衍母亲,她为什么那么做?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原因:没有扣住“性格特点”来答题,所用语言不是典型的表现性格特征的词语。这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欣赏、分析作品时,一定要紧扣文本和题目。 13. *失分率:92% 一般扣2分 题目:第7自然段交代三年前的家庭处境时,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原因:对插叙的作用认识不清。不能从对情节,对人物,对主题表现的角度去分析。流于感性认识,说不到点子上。
反思:其实插叙的作用就是几种,本次所考内容也在常规范围之中,所以对于一些知识归类的工作,教师平时要给予关注。 失分较多(10—20人)
3.*失分率:60% 一般扣2分 题目:这是一首出自 (填作者)作品集《春水》的“小诗”,这首诗把对 的歌颂、对 的呼唤、对 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
原因:死记硬背造成记忆混乱。写成三大主要内容。 5. *失分率:48% 一般扣4分 题目:文章第二段描绘了 春意图、 春光图、 春景图、 春色图(4分)(填名词)
原因:审题不清,没有注意到“填名词”的提示语,填上了形容词。
反思:以后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将第一个空填出,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提示来写,可能正确率会高一些。
6. *失分率:72% (18人失分)一般扣2分
题目:文章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描写春天的情态,请你从文段中找出一个例句。(4分)
原因:出题人不仅扣的是温暖明亮 这个关键词 ,还有 吻这个动词,亲吻是一种触觉。是用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但是这与我们《春》所讲的写景惯常从人的感觉来写不大一样。所以对初一学生的确不太典型,有些为难他们。 9. *失分率:56% 一般扣1分
题目: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原因:缺少经验,这类文章中心一般都会表达出写作对象的情感态度。还有答题语言没有针对性,它应该有个关键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6. *失分率:52% 一般扣1分 题目:解释加点的词。(4分)⑶学而不思则罔 ⑷是知也 ..原因:“罔”主要是因为阅卷老师要求很严,要和书下注释一模一样,缺一不可。
“知”是没写出所通之字。对通假字的解释有严格的格式,一定要注意。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态度。 17. *一般扣0.5分
题目:翻译下列句子。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原因:对“谋”的解释古汉语里是“谋划商量”之意,这里应该是为朋友出谋划策,谋划事情。但大凡翻译为“出谋划策,谋划事情”的都扣了0.5.因为教参意译为:为别人办事。这里分扣得有点没道理。
反思:其实我们也不用纠结,每次阅卷都会有值得商榷之处。这是我们能看的问题,中考看不到的也就看不到了。我们只能做能做的,一是在古文翻译中,我们应该强调不仅要文通字顺,还要把关键字翻译准确;二是我们老师,在改卷时不要唯答案是从,思考一下题目,尽可能避免“冤假错案”。 失分最少的(1人)4% 题目:
18. *(1人失分)扣1分 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3分) 作文 : 最高48 最低40 45分以上6人,占24% 均分43.4
分析:这次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健康的情感),又可以再课本中找到范文,可以有模仿的对象,是比较适合初一学生的。但学生小学时一直以记叙文为主,
突然间转变可能不是很适应。整体得分不太高,原因在于:
1.高分不多:主要在于题目要求有“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基于此限制,学生选材基本围绕自然景物。但是阅卷老师没有注意到题目限制,认为学生选材雷同单一,所以打分不高。
2.没有把握此次命题的特点,应该是写景抒情的散文,以描写景物为主,辅以抒情议论。如果理解为托物言志就不妥了。应该走的是《紫藤萝瀑布》的文章样式。有些学生一味抒情议论。
3. 小学生气浓。注重的是复述 ,不知道要写心中的景物 ,而不仅仅是眼中的景物 。不注重谋篇布局。层次简单。段落安排橄榄形就是三段式,缺乏美感。其实文章也是个讲究“三美”的。但是,这些刚从小学上来的孩子,以为只要是文通字顺 ,就是好文章。 4. 写景语言缺乏感染力,手法也单一,难让人“陶醉”。
二、试卷评价
从最近几年二十七的期中考试,试卷一般偏难。不少题目都是中考题的下放,考试成绩普遍偏低,对学生多少是个打击。关键在于试卷缺少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性。这次倒是让我耳目一新:能扣住课本出题 ;出题意图比较清晰,还有提示语;文言难度不大,不一味的拔高;并且题目设置有一定的梯度感。体现了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以培养学生自信与兴趣的为主,同时兼顾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到初中的转变的目的。试卷中所选择的内容,也注意到了文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不管是阅读的文章、古文、基础知识中的考点,还是作文,都要注意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所以说,这份试卷虽然还有个别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瑕不掩瑜,不失为一份较完美的考卷。
2012—2013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芜湖市第二中学 童璐怡 各位老师:
大家好,受年级大组长的委托,下面我就二中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汇报。
我们二中参加的是27中的联考,这份试卷我对它的总体评价是依托课本、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且难度适中,因此,我们二中这次全年级213人参加考试达到120分以上的大约有80人左右,年级均分112分左右。
具体来说,第一大题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学生出问题比较多的在第二小题的改错别字以及第四小题“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中的第一小题提取信息题,很多同学答题不够完整。纵观这次的第一大题,并未涉及到病句这种题型,名著导读的题目也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考试的难度不大,所以学生一般得分在28分左右。
第二大题阅读历来是27中语文考试卷中的一个难点,而这次的题目能在课外题的基础上紧扣课本,联系课本中所传授的阅读知识和方法,来设计题目,不失为一次非常成功的设计。这样的出题形式就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文本,在语文文本中我们究竟在学习什么,因为长期以来考试只考课外现代文阅读,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区,觉得课内文本学不学好无所谓,反正也不考,但这次虽然考的虽是课外题,但是题目的设置角度却是紧扣了文本,这对初一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初中学习和考试的学生无疑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我觉得阅读是整张试卷的亮点。就具体的
题目而言,我们学校的学生所出的主要问题有:1、审题不清。2、答题不够规范。3、筛选信息能力还有所欠缺。整套阅读题目学生一般得分在24分左右,好一点的同学在30分左右。
古文这次题目比较简单,学生有错误的主要集中在18、19两题,体现在上课听课不够仔细。
最后这次作文题大多数同学都能落笔去写,紧扣了第三单元自然的主题同时又可以有所拓展,但是这次我们学校的学生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作文的架子搭起来了,有些同学也能在文中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字缺乏思想内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作文中实际上在堆砌优美的句子,而句子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很多句子在意思上还有重复感,所以作文中亮点不多,这也值得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去反思,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正有思想性和创新性的作文,而不是形式上的八股文。
试卷中也有一些印刷上的问题或者答案设置上的值得商榷之处,但是瑕不掩瑜,整张试卷我觉得是比较能测试出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今后的学习能起到指导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本份试卷的一些总结和意见,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谢谢大家。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比较分析及教学经验交流
芜湖市荟萃中学 朱玲
一、总体分析
期中考试业已结束,作为学生和家长更多的是关注成绩,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指明方向。就联考、14中、29中这三份试卷而言,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半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考查全体同学的需要。当然,这三份试卷又各有侧重、颇具特色,下面我根据试卷结构,分几个模块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谈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课文选段考查、名著导读运用;语言运用考查范围宽泛:联考卷考查的是信息的提取并据此提出建设性意见、14中卷考查语句的连贯得体、29中卷考查应用文写作及病句的修改。知识积累部分都很有针对性地考查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醒学生对书本知识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提醒老师很好地利用教材,以教材为基石、适当地拓展延伸。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古诗文默写总体情况良好,主要问题是错别字出现频繁,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强调熟练背诵,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默写和灵活运用;名著导读学生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读过、了解所讲内容即可,不注重理解和课外拓展,针对这个问题,我以为可以安排1—2课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至于课外拓展部分,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抄本”,平时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讲到名著导读和课本内的名著名篇时,则要求学生本周摘抄内容与这些作者作品有关,学生积极性较高,能主动收集相关知识,加深课文理解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语言运用上学生能很好地抓住题意,但在答题时文字稍显欠缺,因此平时注重作文训练的同时,还可增加片段文字的写作,以及平时练习中的炼词造句。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联考卷以课外阅读为主,14中、29中卷均是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题
目设计难易适中,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实考查的还是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使是课外阅读也要运用到课内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方法,因此,不管教学中如何求新求变,还是不能脱离课本,课本中学习的是知识和技巧,课外阅读中涉及的是理解和应用,两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答题时存在审题不清、主题挖掘不够深刻的问题,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字词和语句、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不能盲目答题,使得答案成为无根之木、无本之源,可以在文章讲解和阅读拓展中培养学生快速分析结构、抓住主题的能力,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和延伸,而不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枷锁。 (三)古诗文阅读
三份试卷的古诗文阅读均出自课本原文,在传统的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定的难度,但也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与学业考试的古诗文阅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对初一的教学很有指导性。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亟待加强,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总是模棱两可,不够准确,这在今后的教学中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四)作文 联考卷:(大自然)让我陶醉,侧重的是写景抒情,学生行文时困难较大,优秀作品出现的较少;14中:有句话儿在心头,全命题作文,学生易于把握;29中:成功、优秀等来自成功,说理性较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 我未能得见其他学校学生的答题情况,现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是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对于这些作文话题,学生均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二、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三)古诗文阅读
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训练,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我想,课外文言文,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
(四)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