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一、说明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2、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及作用的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理解。 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相关内容的概括。
6、拓展延伸,主要体现在科技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运用和前景。 二、说明文基本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说明文的特点就是科学性知识性。
2、说明文的类型:
(1)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来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从语言表达角度来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3、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
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学生应明确,任何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将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①下定义、②举例子、③列数字、④打比方、⑤分类别、 ⑥作比较、⑦引资料、⑧摹状貌、⑨作诠释、⑩画图表。 ★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 说明方法 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 用 (答 题 模 式) 用……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 用……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更易理解。 用……的说明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分类别 楚。 作比较 用……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的说明方法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引资料 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摹状貌 作诠释 画图表 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的说明方法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特征(常是某一侧面)。 用……的说明方法简明、直观、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6、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表现在:
① 动词的精确选用; ②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
③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 ④句式与语气的得体与分寸感; ⑤表方位、时间和序数的词语的运用等。
关于说明文语言试题考察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左右”、“主要”等词语。) ★其中常见词语归纳:
A、据说、大约、差不多、可能、也许、左右等——表示推测估计。如: B、只、只有、之一、仅仅、全、都等——表示范围。
有的(些)——表部分,还有大部分、大多数 一切、所有——表全部,无一例外 唯一——表只有一个,没有别的 C、最、更、很、最主要等——表示程度。 方法归纳: ★题目命制:
1、“XX”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2、“XX”词能不能换成“XX”词?为什么? 3、“XX”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试作分析。 答题规范:一般是“不能删去”。
理由:1)、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不能,删掉“××”词(比较),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3)、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文分析:
大自然的现象——风 作者:叶冰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00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
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驰骋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来磨面。现代,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分析这篇文章的各个说明要素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结构:
饺 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_________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 。(2分)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2分)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3分 4、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5、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