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要求

2021-09-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学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特制定此《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要求》. 一、计划

拟定教学计划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学期教学计划要在开学前制定好,并上交一份到教导处。计划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期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教材的处理与选择;课程标准的执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进度安排及测验;课内外活动及检测时间;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及素质;主要教具;教研专题;完成计划的措施等。 二、备课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做到“五备”:

1.备课标: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才能抓住备课的灵魂,把握学生发展的主线.备课标要做到“四备\":

一备学段课标,宏观把握学段的课程性质、结构体系、目标要求; 二备学期(或学年)课标,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三备单元(章节课标,合理安排课时,分解与组合教学内容;

四备教时课标,明确课标的行为动向、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区分内容目标所要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学段课标,教师应人手一套。

2。备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因此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教材包括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图片音像、问题设置、作业设计和阅读拓展等.

1

在备教材时要依次做到“三读”: 一读教材教本,初步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二读教学用书,重点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读参考材料,有效利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深度感悟教学新理念。分析“内容目标\"与“教学活动\"间的对应关系。

3.备学生:要求从如何有利于学生“学会\"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教学,为此就要了解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身体心理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科学地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

4.备预设:要求教学预设做到两点:一是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节奏美,能够表现教师思维的流畅美;二是思路要简明,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既便于操作,又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组合的层次美,步与步、层与层之间的教学预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步骤的预设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于粗略,不能扎实落实教学目标;二是过于细碎,不能深化教学内容,使各环节蜻蜓点水。 ·

5.备作业: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教师应胸有成竹,熟练自如,同时还应根据学生实际,自编若干个针对性强的分层作业,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 (二)集体备课“五步”应环环紧扣

要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并把握省力、有效的原则。重点研讨解决个人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同年级同课程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任课教师的,应组成备课组,选定一人负责,每周集体备课1~2次,以统一教学进度和要求,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并做好详细记录。

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和前提,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补充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分五步:

第一步拟定课题。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

2

第二步个人钻研。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 第三步中心发言.由事先确定的主讲教师作中心发言;

第四步集体商讨.备课组成员畅所欲言,能者为师,集思广益,经过观点上相互激烈碰撞与争论,及时加以比较、切磋和完善;

第五步形成个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结合任教班级的学情,发挥教师个体优势和特长,形成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反映个体特色的教案。

集体备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发言的质量。中心发言人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大局意识、奉献精神.中心发言材料要精心准备,反复揣摩,确保发言质量.主备稿设计时右侧的留空不少于页面的l/4,供集体讨论修改之用. 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也应认真准备,为提高集体讨论的质量打下基础.教研组长要做好集体备课的详细记录。 (三)明确教案规定和要求

1。先备课,后上课,写好教案再上课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熟悉教案不上讲台,不用旧教案上课,不能一人供稿众人照搬,不用课本或试卷上的“批注式”写法代替教案,不以纯解题过程作为教案,不全文抄袭(或下载)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

2.教案应一课一案,以课时为单位书写,常备常新,精益求精。教案一般应体现十一个要素:即:课题、课型、授课时间(指本课时首教班级的日期)、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作业中典型问题记载。课型不同(如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教案的写法有所不同。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复印资料、打印件、试卷等可粘贴于教案中,作为完整教案的其中一个部分。 3.备课应至少有二个课时的超前量。

4.教案检查。学校教导处每月对教案进行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中心小学不定期对各小学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集中检查或抽查。

3

5.教案个数规定。各科教案要与上课提前或同步,全期教案总数达到教学用书规定要

求。

三、上课

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一)基本要求

1。严格遵守课程表,不私自调课、不随意缺课、不占用自习课或其他课程上课。

2.增强课堂时间意识,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中途离开教室。 3。注重形象检点,不携带通讯工具进课堂、一般情况下不坐着上课。体育室外课教师必须着运动服。

4。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不讲土话、脏话。

5.尊重学生人格,不训斥、不挖苦、不嘲讽、不动手,不将违纪学生逐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休罚学生. (二)上课前的准备

1。提前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调适好自己的心情,不将自己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教室,影响课堂氛围, 以微笑面对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提前3分钟到达教室候课, 目视学生做好上课所需学习用品准备工作,营造安静的教室环境。

3.提前督促学生做好教室场地的布置工作,如黑板是否擦干净、讲台上物品是否摆放有序、卫生洁具是否摆放整齐、学生课桌椅是否对齐等,营造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上课时的要求

4

无论何种类型的课程,构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是导入、讲授、提问、倾听、评价和板书等,关注并不断改进上述教学行为,有利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课要做到六个“有效”:

1.有效导入: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新颖而有趣的导入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帮助学生在上课前组织思维,激发学习过程,集中注意力去获取行为结果,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免学生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而忽视教学的“核心部分\".

2.有效讲授:讲授应保持一定的节奏,使教学节奏与教学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疏密适度,详略得当,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质疑恰当,严谨科学,启迪思维;重视教学环节和不同主题的“过渡”,做到衔接自然;重视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力求生动、形象。

3。有效提问(或有效练习):教师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回答或回应,情境恰当,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难度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兴趣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来,达到劳逸结合、及时检测调整的目的。要有讲有练,有议有思,精讲巧练,及时反馈,学教结合,灵活调整,不搞满堂灌.无论教师讲授如何精彩,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5分钟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可以是练习(作业)、讨论、思考、质疑、读书或者整理笔记等,活动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穿插进行。

4。有效倾听: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给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即使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或错误的答案,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关注和尊重学生.

5。有效评价:在学生有所参与、有所表现后,教师紧接着必须面向全班作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必要“追问\"和“补充”,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掌握多数学生的程度,照顾部分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区别指导,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5

6.有效板书:教师要重视板书的布局,做到字迹端正、内容简明、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艺术美观,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和再现,不写错别字。 (四)合理利用教学媒体

恰当引进现代化教学媒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但不过分依赖课件,更不能被课件所束缚,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合理部分,使课件的预设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建设、发展的过程,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 (五)增强课堂安全责任意识

实行课堂点名制,发现缺席学生要了解具体情况并和班主任联系;密切关注课堂中的异常情况,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疏导方针。具备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后续工作由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及时处理,必要时和班主任联系,争取工作上的支持。 (六)及时撰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学后,要自觉、主动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即时、即兴的反思。反思教学观念、目标、内容、过程、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记录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寻找课堂教学的亮点与缺陷,挖掘得失背后的原因所在,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反思可以全面,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文字可长可短,从中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专业发展。 每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的任课教师每周的教学反思至少一个,字数不少于50个。

四、布置与批改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诊断学习问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布置与批改作业是教学流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作业基本要求

6

1.分类设置作业薄,各类作业薄要在右下角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2、3..。。.)

2.作业薄封面书写要规范,注明科目、班级、姓名、座号.

3。作业内容:在页眉注明课题、第几次数、日期。 4.作业薄要保持完好、整洁.

5。作业的版面设计要美观,书写工整、规范。修改的地方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二)科学合理布置作业

文化课每节课后均要布置一定的有教师批改的作业,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授课内容,根据班级学情,根据学科特点,做到书面与口头作业相结合;为巩固知识、夯实基础、启发思维、发展智能服务。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基础性、典型性、发展牲、创新性相结合。倡导实施分层作业,必做与选做相结合。

A类题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题,B类题为有一定思维的提高题,C类题为创新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学情学会选择,学会量体裁衣;倡导建立校本作业资源库,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从局部到系统的过渡,常改常新,从而真正摆脱教辅资料对教学的束缚,教学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学校教研室在校本作业资源库建设中要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严格控制作业量

教师手头应拥有尽可能多的资料,教师做的习题要广而深,通过解大量习题发现突破重点、难点的好题目,好方法,布置给学生的习题要少而精。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相互配合,避免各自为政,避免过量的课业负担。

语文科、数学科的作业均为每天至少1次。英语科的作业每周至少3次,三年级以上的语文科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小作文两周1次,精批细改不少于6次.不搞题海战术,不布置未经筛选的作业,不布置无效的机械重复性作业。

7

(四)规范作业要求

作业应认真、按时、独立完成。根据学科特点,规范作业书写格式,格式要明确、具体,字迹清楚、过程完整.作业小学一、二年级用HB铅笔,三至六年级用蓝黑钢笔或水笔。应建立不交作业学生情况登记制,对无故不交作业、作业不规范或拖欠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重做或补做,但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学生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或评语,并及时订正错误。对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互助互学。 (五)作业批改要求

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下发,一般应在下一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教师应规范使用批改符号,使学生认得出、看得懂,书写工整,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作业批改采用百分制评分,必须全收全改,注明批改日期,不能打大“√\",不能以“阅\"代之,不错改、漏改。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

(六)作业中典型问题记载

作业批改后,对独创性的见解和典型性错误应随时摘记,结累原始素材,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在设法弄清学生作业错误原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对共性错误及时讲评,对个性问题提倡面批,以提高作业订正的质量。教师和学生均应养成建立错题档案集的良好习惯。 五、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学适应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作用。

1.了解学生,分类指导.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从双基、能力、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全面衡量学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及时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8

2。密切关注“学困生”。对学习成绩居后的学困生,要保证每周至少有一次个别辅导,帮助消化课内难以消化的部分内容。辅导要耐心细致,谆谆善诱,不讽刺挖苦,不搞远近亲疏,肯定进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填写个别辅导记录。在补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全发展.

3。开发潜能,培养特长。对一些基础扎实、学习潜力较大的学生,要发挥其所长,指导他们在学好课标、教材规定的学习内容之余,认真钻研,积极创造,学有所专、学有所长. 六、考试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发现、诊断教学问题,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规范命题.命题必须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和考纲,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各个知识板块要有基本权重,做到知识覆盖面宽、突出重点,难易适度,题量恰当,结构合理,注重“双基”,关注能力,信度大,效度高、有一定梯度。试卷要有一定的原创性,避免不加选择加工的抄题拚题,做到无偏题、无怪题、无超纲题、无错题,无勘误.要制定好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教师要熟悉试卷命题的思路和模式、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

(二)合理安排考试.教师应重视预习抽检、课堂提问、当堂训练、作业检查等各种形式的平时考查,倡导课内10分钟小测验,及时反馈教学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目的。除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外,每个单元章节(模块)须考查1次,并纳入教学计划.要杜绝以考代教,随意组考的现象.

(三)重视考后分析。认真及时地批阅和下发试卷,减少阅卷失误。考试结束后,正确填写成绩登记统计表,及时写出考试分析报告,善于从中捕捉信息。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

9

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考试或做试卷是一种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事后的讲评,讲评课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复习课。讲评课的效果事关复习效率的大局。

1。讲评课应达到的效果

成为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丰富体验、巩固双基、引导审题、规范解答、熟练技巧、深化理解、由点及面、延伸辐射、借题引路,授生以渔,跟踪训练,考后反思、提高能力、拓展思维的开发创新课。 2.讲评课要求

1)注重时效:考试或做试卷后,短期内学生答题时的心智状态记忆清晰,而且对讲评也有一定的期待,此时的讲评效果往往较好.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改作,及时反馈、及时讲评,使讲评课的效果最大化.原则上讲评课应安排在考试后的下一个课时。

2)精心准备:讲评课的准备不等同于将试卷做一遍,讲评课的教案不等同于试卷。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错误情况,总结学生出错的原因和出错的规律,确定讲评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应结合试题与学生出错状况确定自己的讲评思路、讲评步骤和讲评方法,并写出教案,避免讲评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就题论题、平铺直叙、平均用力、详略不当,避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模糊。

3)查漏补缺:讲评试卷,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这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反思解题得失,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精析精练。不能为了节约时间,教师拼命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要重视做好学生的错题过关,查漏补缺,重视二次训练。注意抓实、抓准、抓好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和认识误区。

4)归纳延伸: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个性分析与共性总结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合理延伸,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重方法指导、题型分析,延伸发散、归纳总结、纵横联系、方法优化、变式训练。 七、开课听课评课

10

“开课、听课、评课\"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教研活动.学校要兴“开课、听课、评课”之风,活校本教研之源,持之以恒,促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开课:教导处要经常性地设计载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评优课等。青年教师的开课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与主题,在开课中打磨成长、成熟.高级教师的开课,要有教学“导向与示范”的作用,基于常态、高于静态,起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每位教师一学年内至少开课一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课一节。开课教师在开课日的前一周,填写好报送单,教研组长鉴阅登记后送教导处。

(二)听课:听课可以丰富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扩大教学视野,可以分享成果、取长补短、共享进步,达到鉴别、欣赏、内省的效果。教师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内容包括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授课者、课题、教学流程、教学评点。每学期校内听课数,教师不少于15节。校长、副校长、主任和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25节,并有听课记录,学期结束时送交教务处,归入教师业务档案。 (三)评课:开课听课后的评课不可缺少。听课教师应对听课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从不同角度审视教学过程和关键事件,通过对课堂实例的评价,交流,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缺陷,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课要有责任心,实话实说,不能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不能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课记录要整理存档,逐步建立校本“评课资料集”.

八、加强教研与师训工作

教师队伍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也是学校内涵内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的整合。建立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团队合作的校本教研机制。集体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要落到实处,使教学研究经常化、常态化.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的思想,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

11

现问题,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摸索,提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行为,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效果.

2。加强师训与继续教育的整合。根据校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训计划,每次师训活动应有详实的材料。学校每周要安排一次集中性的教师业务学习活动,做到活动有主题、有实效。要组织好各种层次的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使教师不断成长为适应新时期科研型、学者型和创新型的教育专家。学校要建立新教师培养机制,对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要安排骨干教师结对帮扶,要有方案,要将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工作量与培养效果列入教师绩效工资评价.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之间的差距,不单是学识水平的差距,更多的是敬业态度和师生关系的差距,在教师学高身正的前提下,敬业态度好、师生关系好就是好的教育质量。“态度决定一切”,尊重学生、热爱事业、师德高尚的教师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纲性管理与柔性关怀相结合,制度激励与营造氛围相配套,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素质高、有专长、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