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材:川乌

2023-10-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药材:川乌

川乌

【炮制与应用述评】

川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炮制始见于《伤寒杂病论》,谓“炮”等。川乌有毒,历代医家皆重视其炮制,其炮制品有生川乌、煮川乌、炒川乌、煨川乌、炮川乌、川乌炭、醋川乌、酒川乌、盐川乌、蜜川乌、油川乌、童便制川乌、豆腐制川乌、黑豆制川乌、甘草制川乌、甘草黑豆制川乌、甘草生姜制川乌、甘草白矾制川乌、甘草醋制川乌、甘草银花制川乌、甘草黑豆白矾制乌、甘草黑豆生姜制川乌等数十种之多,现今通用的有生川乌和煮川乌(制川乌)两种。

川乌,《本经》名曰乌头和天雄。附子、乌头、天雄本为一物。《医学衷中参西录》谓:“种附子于地,其当年旁生者为附子,其原种之附子则成为乌头矣。?若种后不旁生附子,惟原种之本长大,若蒜之独头无瓣者,名谓天雄,为其力不旁溢,故其温补之力更大而独能称雄也”。可见乌头为附子之母根,其中家种者为川乌,野生者为草乌(此为传统认识,实则为两个物种)。附子则系由乌头侧生出的块根,附于乌头,故名附子。散生在附子周围者名侧子,状若枣核。母根不能侧生附子者名天雄,其体细而长。川乌有大毒,煎膏名射罔,敷箭射禽兽即亡,中人亦死,足见其毒性之烈。川乌辛、苦、大热,其形已空,其体则轻,轻则能浮越,故其长于走肌腠关节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生品毒性虽烈,用之得当,厥疾亦瘳。如《太平圣惠方》治风、腰脚冷痹疼痛用生川乌,《圣济总录》治冷气心腹胀满、脐腹撮痛、吐逆泄泻用生川乌,《千金要方》治耳呜如流水声,耳痒及风声。不治久成聋,用鲜川乌塞耳可已,等等。生川乌长于祛风散寒止痛,虽然往代医家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可师,今又将其定为法定饮片之一,但应用时,必须从慎,以防

中毒。

煮川乌即今之制川乌。其煮法在《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方》《证治准绳》等书中有记载,曰“凡用乌头,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不然至毒人,特宜慎之”、“水煮烂,去皮尖”、“熬去皮”等。可以看出,制川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去皮尖”。煮制之后,皮尖易于去除。至于川乌为什么去皮尖,尚待研究。二是减毒,这是重要的。《备急千金要方》指出不煮“至毒人”,说明煮制可以降低毒性。再从《神农本草经》所载“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看,川乌煮制之后,有分能部分的溶出于水中,故饮片的毒性降低而水浸膏则具有毒性,然后可以用水浸膏毒杀禽兽。提示水煮确为行之有效的降低川乌饮片毒性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川乌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乌头碱,该类化合物性质不稳定,易被水解。若经水煮(其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时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碱,若继续水解,c14位上的苯甲酰基失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了乌头原碱。水解产物苯甲酰单酯碱和乌头原碱的毒性较小,从而达到了“解毒”的目。可见,制川乌从传统经验言,毒性能够降低,现代研究也找出了部分解毒机理,所以现今将其定为法定饮片。

炒川乌在《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儒门事亲》等书中有记载,曰“微炒”、滞黄色”、“炒去皮脐”等。川乌为大辛大热之品,经过炒制,辛味能部分的散失,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毒性。但炒川乌与炮川乌比,炮川乌四周均能与火接触,受热均匀,祛毒效果尤佳,故古代用炮川乌的多,用炒川乌的少,至于现今,就没有再用炒川乌的了。

炮川乌在《金匮要略》、《外科证治全生集》、《苏沈良方》等书中有记载,曰“炮”、“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炮满,去皮、脐”等。火炮川乌,其辛散之性减弱,温热之性有增,善除沉寒痼冷,故《金匮要略》用以治疗阴寒结于胸中之“胸嘉彻背、背痛彻胸”。川乌火炮,始自医圣张仲景,后世医者沿用者颇多,但现在国家统一

规定,用川乌当用制川乌,于是炮川乌在临床已没有人再去使用了。然炮川乌还是值得研究的一种炮制品。

煨川乌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鲁府禁方》等书中有记载,曰“煨”、“火煨去皮脐”等。煨川乌的意义与炮川乌相近,现今俱不应用。

川乌炭在《太平圣惠方》、《证类本草》、《增广验方新编》等书中有记载,曰“烧敷”、“川乌头一个,好者,柴灰火烧,烟欲尽取出”、“烧枯,研末”等。川乌炭有何作用呢?《本草纲目》川乌项下附方92首,其中有3首使用了川乌炭,一首是治(头风斧劈难忍”,一首是治“久痢赤白”,另一首是治“耳鸣不止,无昼夜者。乌头烧作灰,菖蒲等份为末,绵裹塞之,日再用,取效”。从川乌炭的应用来看,很难确定其功用属类。由于其性效难明,所以古今应用者甚少。

盐川乌有盐炒和盐煮两种,在《博济方》、《圣济总录》、《瑞竹堂经验方》等书中有记载,云“去皮尖,切片,盐炒香熟,去盐”、“用雪水三升浸一宿,入盐六两,同煮干,炒令黄”等。盐主人肾经,用盐炮制川乌,能使川鸟偏于入走肾经,温暖肾阳,所以《本草纲目》用盐川乌治疗“元脏虚冷”。现代研究看到,取乌头浸软,切片,用饱和盐水煮4小时:温度为107~109?,捞出,漂至无咸味,60?干燥,然后观察其对动物的强心作用、LD50等,结果此种盐川乌优于豆腐制川乌。。提示盐川乌能够减毒增效。但盐川乌在《本草纲目》的川乌项中的92首附方中,仅有一首用有盐川乌,可见盐川乌在古代就不常用,故现今也没有应用的。

童便制川乌在《太平圣惠方》、《证类本草》、《丹溪心法》等书有记 载,曰:“川乌头一斤,用五升许大瓷钵子盛,以童子小便浸,逐日 添注,任令溢出,浸二七日,其乌头通软,拣去烂坏者不用,余以竹 通前浸二十一日,取出焙干”、“童便浸,合米

汁煮”等。辛热助火,童便咸寒潜阳清热,以之炮制川乌,可抑制川乌大辛大热之性,减其 热毒,所以《丹溪心法》说:“童便浸炒,去毒”。再者,川乌、附子 能回阳救逆,然用之不当往往形成阴阳隔拒之势,童便咸寒,入阴分, 用之炮制川乌,能引川乌直达阴分,破沉阴以回阳气,故《得配本草》 谓:“回阳童便制”。童便制川乌,浸泡长达 2l 天,毒性应能缓解, 也应能消除川乌与阴寒证之隔拒之势,但对其他成分影响,还待研究, 何况童便这种特殊辅料,不为今人所齿。故此,现今没有该品出售。

豆腐制川乌在《急救仙方》、《本草汇言》等书中记载,曰“六两, 及则药力又过重也”、“豆腐煮,熬膏”等。现在的制法有煮2小时的, 小时至无白心的。豆腐甘咸寒,能清热和中益脾胃,用来炮制川乌,能减轻川乌燥热之性,降低其毒性,拣多长时间为宜,古人指 出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现今之 小时、1小时,未知有依据?所以 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炮制工艺的炮制品。

黑豆制川乌有黑豆煮、黑豆蒸、黑豆炒等不同,在《太平圣惠 方》、《圣济总女>、《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等书中有记载,曰:“用黑 两,黑豆同炒,以豆汁出为度”、“去皮尖,乌蒸三次”等。黑大豆能解毒,《本草纲目》谓其解“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涝毒”, 用以炮制川乌,可减轻川乌毒性,所以《本草述》谓:“大豆同煮熟, 去其嘱”。现今个别地区也有用黑豆煮制川乌的,但其解毒机理尚待 研究。至于黑炒川乌、黑豆蒸川乌今已没有使用的。

甘草制川乌系今人发展的炮制品,制法是取泡过的川乌与甘草同煮 10 余小时至内外发软,闷润1 天,切片晒干,二者之比为10:l。甘 草能解百药毒,其解乌毒的机理,有文献推测:“甘草中甘草酸水解 成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前者吸附毒物,后者结合毒物而解毒”。 《本草纲目》载:“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奠即定,验如反掌”。所 以,甘草炮制川乌,应能减轻川乌毒性,但现在用这种炮一品的地方 较少,只有山西省。今

后应加大有关该品种的研究力度。 生姜制川乌在《银海精微》、《扁鹊心书》、《医学入门》等书中有 记载,云“姜汁煮用”、“姜汁炒”、“姜汁浸炒”等。生姜《本草纲目》 谓其“汁解药毒”,故用以炮制川乌,可以降低川乌的毒性,同时其 辛温发散风寒还可增强川乌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由于生姜的药性所 在,可以认为:生姜炮制川乌,是在不降低川乌药效的前提下降低其 毒性的,故其研究价值起码说不在其他炮制品之下。

甘草黑豆制川乌是今人在古人临证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的炮制品。 《本嗣目》记载:“方称大豆汁解百药毒,予每试之不效,加入甘草 为甘豆汤,其验商也”。今人可能据此而有了甘草黑豆制川乌之炮制 白心、无麻辣味时,取出,晒干,黑豆用量10%,甘草用量5%。甘草与黑豆均有解毒作用,二药同用,当有减轻川乌毒的作用,但其机 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与其他炮制品的解毒作用、药理作用进比较, 以便推广或淘汰。

甘草金银花制川乌为今人所发展的炮制品。甘草解川乌毒前已述 及,金花甘寒,能抑制川乌燥热之性,故二药同用,炮制川乌,可降 低川乌毒性。其炮方法也是用此二味煮川乌至无白心,现今个别省市 有使用的,如北京的辅料配是:金银花用量 2%,甘草用量 5%,山 东的辅料配方是:金银花和甘草用量均 25%。用此类清热解毒药 炮制川乌,以降解其毒性,也是一途,值得研究。

甘草白矾制川乌是现代发展的炮制品。白矾酸寒,能清热解毒, 与甘草同用,炮制川乌,或可降低其毒性。但甘草甘缓,白矾酸收, 二药可能会收敛川乌的辛热之性,反遗川乌药患。白矾制天南星科类 药物尚可,而用以制乌头类药物,还需要研究。本炮制品仅河北省使 用。

甘草醋制川乌是今人提出的炮制品。甘草能解川乌毒,古代有用其炮制川乌的;醋能解毒,古代也有用醋炮制川乌的。醋制川乌,古 代多系外用品。今人将醋与甘草合用,

以炮制川乌,其原意也许是以 二药合用,欲其加强解毒作用。但二药合用,能否如人所愿呢?没有 足资信服的依据可以表明,兴许是一种无谓的凑合!

此外,甘草黑豆白矾制川乌、甘草黑豆生姜制川乌、甘草生姜皂 角制川乌、甘草黑豆生姜白矾制川乌、甘草生姜皂角麻黄桂枝制川乌 等,皆是用多种药物作为辅料共同炮制川乌,真可谓“百花齐放”, 其初衷均在于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尤其是后者。这些炮制品炮制前 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有何差异,所知甚少。我们研究 有毒药物的炮制,固然重要,但其工艺研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 先进性,不能信手而来,更不能成为始作俑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