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初期,教师对课改理念吃得不透,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存在不足,让众多老师开始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体现了课改理念?课堂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立足课堂,彰显课堂魅力?从而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变得深厚,让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发现问题1.舍本逐末,过分追求课堂形式 (1) 满堂问取代满堂灌。
(2)课件+表演 +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个别教师片面理解“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漫无边际的讨论或安排学生表演。这样的课堂缺乏实质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缺乏有价值的知识的生成。并未充分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作用。
这类课程不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助长了学生对问题不作深入探究、不愿仔细倾听的恶习。长此下去,势必形成学生在学习上浅尝辄止的浮躁个性。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勇于表现,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点,却缺乏扎实钻研,专注于问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
问题2.照“案”宣科,课堂缺乏动态调整
有的课堂教学只是在执行既定教案,缺乏对教案自觉的动态调整。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准备了解不充分;教学目标的设定成为教案完整的一种形式。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存在一定的脱节。
于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深入思考,提出对策,即改革课堂教学。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考虑以下几点:(1)紧扣教材内容设计问题;(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难易度适当;(3)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设问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疑难之处提问,化难为易,领悟文旨;(2)在点睛之处提问,把握关键,明晰题旨;(3)在含蓄之处提问,变隐为显,品味深意;(3)在潜在联系处提问,由表及里,弄懂本质。
2、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内容
在课前,教师要布置预习作业,并根据学科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且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通读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及时把握教材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重点突出。
3、引进激励机制,树立学生自信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老师请最先站起来的学生回答;同时也兼顾学生差异,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稍差点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没有回答正确,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有所收获。
4、引进竞争机制,激活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展开竞争。竞争的内容包括:(1)回答课堂问题;(2)学习小组提出问题;(3)纠正同学错误;(4)学习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由于竞争与激励配套,学生为了获得奖励,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无论是传递知识、开拓思维、组织活动还是互动交流,教师在设计和
组织教学时要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需要在教学时做到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注重营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素养)中心”,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