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设情境 快乐学习

2024-05-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创设情境 快乐学习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问题、精心设计实验活动、讲述物理学史和小故事、利用认知冲突、运用多媒体技术五个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物理情境;快乐学习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好物理的根本。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既艰巨又复杂的过程,它和生活、实践有紧密的联系,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渠道,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几点体会。

1.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巧妙设问,可以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为他们提供质疑的土壤,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迫使学生进入思维阶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探究的目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生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探究像物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们积极讨论,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探究。我又适时抛出第二个问题,镜中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在实验最后,我又提出:试验中你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遇到了什么问题?这样环环紧扣,逐层递进,引导、激励学生深入探究。

2.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创设情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各种物理实验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吉他、小提琴、小鼓、笛子等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用手去感受乐器的振动,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差别。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而且有音乐课上

所没有的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新奇发现,学生亲自参与到真实可感的、有趣的物理情境中,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从而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讲述物理学史、小故事,创设情境

在物理学发展史,或生活、生产实践中,有很多生动的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但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探究学习中,我讲述了科拉顿在研究磁生电时“跑”失良机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介绍欧姆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学习欧姆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伽利略、牛顿的观点,了解力学的发展,了解科学研究中批判、继承和发扬的科学精神;学习光现象时,适时补充介绍《墨经》中对小孔成像的记载,学习磁偏角时,介绍宋代科学家沈括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学习《动能和势能》一课时,我介绍了晚报上登载的从列车上飞出馒头,砸昏铁路职工的报导;在学习参照物时,我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伸手抓住敌人子弹的故事。通过这一则则生动、新奇、有趣的小故事,可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有许多直觉或经验的东西,学生往往把它当成物理规律,或者对此存在困惑,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直觉或经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

例如,我在讲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教师:“关闭了发动机的机车会慢慢停下来,打出去的门球在草坪上滚动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荡秋千的小孩不荡时也会慢慢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你认为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有的学生抢先答:“没有力物体就不运动,物体受力才运动”。

有的学生思考后说:“物体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教师追问:“要是没有阻力呢?”

学生陷入思考……

这一情境,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概念和认知相冲突,将会激起他们探究寻求答案的欲望,对研究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5.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声、光、电效果,立体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固体压强引入新课时,我从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中截取了三毛跟随师傅卖艺,大锤碎石板的一段视频,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惯性》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显示一幅动画情景——公共汽车启动时,乘客向后倾;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让学生就画面上的情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引出“惯性”概念)。同时,由此联系交通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便呈燎原之势。我又趁机扩大,引导他们讨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整节课,在讨论、质疑、思考、交流的氛围中进行。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物理情境,让物理教学在情境中开拓,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中学物理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4~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