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某温度下反应
、
及
A. 反应正好达平衡B.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 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D. 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
2. 25℃时,用0.1000mol/L的AgNO3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V0mL的且浓度均为0.1000molL的KCl、KBr及KI溶液,其滴定曲线入下图,(已知25℃时,AgCl、AgBr及AgI溶度积常数依次为l.8×10-10、5.0×10-13、8.3×10-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平衡常数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现向此温度下的真空容器中充入
A.V0= 45.00
B.滴定曲线①表示KCl的滴定曲线C.滴定KCl时,可加入少量的KI作指示剂
D.当AgNO3溶液滴定至60.00mL 时,溶液中 c(I-)-)-)3.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
转化率的是
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A. ①②④ B. ①④⑥C. ②③⑥ D. ③⑤⑥
4. 有关硫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有浓硫酸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硫在足量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SO3
C.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漂白性
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产生沉淀,此沉淀是BaSO3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第 1 页,共 10 页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溶解D.在Fe(OH)3 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红褐色胶体变为棕黄色溶液6. 下列陈述Ⅰ、陈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ABCD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陈述Ⅰ
NaHCO3溶于水能电离生成Na+和HCO3-Al2O3既可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铁比铝更易被腐蚀铝的最外层电子较钠多
陈述Ⅱ
NaHCO3是电解质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铝比铁活泼钠的金属性强于铝
A.由3 种单体加聚得到
B.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C.甲苯与足量H2加成产物的一氯取代物有5 种
D.分子式为C4H6O2 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的有机物有3 种(不含立体异构)8. 下列对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2H2O(g) △H =-890.3 kJ·mol-1
B.一定条件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 =-2a kJ·mol-1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l) =2H2(g)+O2(g) △H =+571.6 kJ·mol-1
D.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H =-57.3 kJ·mol-1,则CH3COOH和NaOH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9. 使用SNCR脱硝技术的原理是4NO(g)+4NH3(g)
4N2(g)+6H2O(g),下图是其在密闭体系中
)
研究反应条件对烟气脱硝效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
第 2 页,共 10 页
A.从图1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B.从图2判断,减少氨气的浓度有助于提高NO的转化率C.从图1判断,脱硝的最佳温度约为 925℃
D.从图2判断,综合考虑脱硝效率和运行成本最佳氨氮摩尔比应为2.510.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 kJ·mol-1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g)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
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 ℃升温至t2 ℃时,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
2CO(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B=A溶液的pH大于NaB溶液
11.在恒温恒容容器中,不能说明反应:C(s) +CO2(g)A.每消耗1 mol CO2的同时生成2 mol CO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D.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12.有一包实验室回收的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Cl、CuSO4、FeCl3、Fe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三份,在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③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
④第三份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再滴加双氧水,溶液显血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FeCl3
B.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2CO3、一定含有Na2SO4C.固体中一定含有FeCl2,不一定含有NaCl
D.要检验固体中有没有MgCl2,需再取一份溶液,滴加NaOH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MgCl2
第 3 页,共 10 页
13.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3,将此温度下pH=11的Ba(OH)2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为两者之和,固体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b=1∶1
B.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5b molC.若a∶b=9∶2,则所得溶液pH等于2
D.若a∶b=9∶2,则该混合溶液最多能够溶解铁粉0.28(a+b) g
14.25℃时,甲、乙两烧杯分别盛有5mLpH=1的盐酸和硫酸,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c甲=2c乙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c(OH-)甲=c(OH-)乙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D.将甲、乙烧杯中溶液混合后(不考虑体积变化),所得溶液的pH>115.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C. ①③④⑤ D. 全部
16.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B.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第 4 页,共 10 页
)
17.常温下,向20.00 mL 0.100 mol·L-1 CH3COON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0 mol·L-1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
c(CH3COOH)=c(Cl-)>c(OH-)=c(H+) B.点②所示溶液中:
c(Na+)>c(Cl-)>c(CH3COO-)>c(CH3COOH) C.点③所示溶液中:
c(CH3COOH)>c(Na+)>c(H+)>c(CH3COO-) D.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
c(H+)+c(Na+)=c(CH3COOH)+c(CH3COO-)
18.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 A.3,3-二甲基-3-丁炔 C.2,2-二甲基-1-丁烯
B.2,2-二甲基-2-丁烯D.3,3-二甲基-1-丁烯
)
二、填空题
19.为了探究实验室制氯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氯气之间量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1)装置A的名称是 。。
AB
(2)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3)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 12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氯气少于0.06mol,其可能原因有 c.烧瓶中残留有氯气
d.装置B中液面高于A
a.加热使浓盐酸挥发出大量HCl b.盐酸变稀后不发生该反应
20.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的关系,设
第 5 页,共 10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4)F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W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1)①②③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2)为 t/minT/℃
pH
3.0
4.0
5.0
6.0
氧化生成的反应______。
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已知:
的起始浓度
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
对海水中的氧化。其科学小组进行
与含溶液反应的相关研究:
将氧化生成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第 6 页,共 10 页
203050①
增大能加速
分解,表明对
b. 10℃、
30115831
23110826
1694815
58157
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
c. 30℃、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
②根据表中数据,推测a. 40℃、
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反应的
B. 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C. 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D. 25℃时,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4)将溶于
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溶液,现象如图所示:
中,得到紫红色的溶液,再加入一定浓度的
①上层溶液中含碘元素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②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关于溶解性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2.某透明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Na+、Fe3+、Cu2+、NH4+、Mg2+、Cl-、NO3-、SO42-、CH3COO-、I-、OH-,且只含有四种阳离子,为确定离子种类设计实验如下(已知氧化性:HNO3>Fe3+>I2) :①取溶液少许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呈红色;
②取100 mL溶液,滴加1.0 mol/L的NaOH溶液至520 mL时恰好完全反应,加热后共收集到0.448 L(标准状况下)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同时产生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一种黑色和白色的固体
第 7 页,共 10 页
混合物,称得质量为14.0g。下图为滴加NaOH溶液过程图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质量,横坐标为滴加NaOH溶液体积)。继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46.6 g;
③另取100mL原溶液通入标准状况下1.12LCl2,恰好完全反应,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现紫色(已知:Cl2+2I-=2Cl-+I2);
④在③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
(1)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____________。(2)填写表中空格(可以不填满): __________。
离子种类
离子浓度(mol/L)
23.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环己醇环己烯
10082
密度/(g·cm-3)0.96180.8102
沸点/℃16183
溶解性微溶于水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
第 8 页,共 10 页
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____________。
(2)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刻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的分离过程中,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 A.41%
B.温度计 B.50%
C.吸滤器 C.61%
D.球形冷凝管 D.70%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24.某烃A,其相关信息如下:
①饱和链烃,通常情况下呈气态 ②有同分异构体 ③二溴代物有三种(1)烃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烃A的三种二溴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烃B为烃B的同系物,常温下为气态且只有一种一溴代物,则烃B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即可);
第 9 页,共 10 页
市北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1C11A
2D12C
3B13A
4D14D
5C15A
6A16D
7C17A
8C18D
9C
10C
二、填空题
19.
(1)(球形)干燥管 1分(2)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向B中加水至液面高于A,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好。 2分(3)abd 3分(少选一个扣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20.cd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酯基、碳碳双键 消去反应 己二酸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
12 21. 中强
(1).
(2).
(3). b、a、c (4). B (5). 、、22.Na+、Fe3+、NO3-、CH3COO-、OH- 离子种类
离子浓度(mol/L)23.直形冷凝管 B
H+1.0
Cu2+1.5
(6). 在此温度下,在KI溶液中的溶解性比在
NH4+0.2
Mg2+0.5
Cl-0.2
SO42-2.0
I-1.0
上口倒出 干燥(除去水和醇) CD C
24.(1)CH3CH2CH2CH3(2分)
(2)CHBr2CH(CH3)2、CH2BrCBr(CH3)2、CH2BrCH(CH3)CH2Br z(6分) (3)CH4 或CH3CH3或(CH3)3CCH3(4分)
第 10 页,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