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清科技之比较

2020-05-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明清科技之比较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103 姓名:涂朝阳

摘 要: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满清中国的大门,使当时的中国人意识到世

界形势的变化,从天朝独大的美梦中清醒过来的中国人,开始了一段向欧洲文明学习的历史。直到现在我们的新中国开始才从满清中国的阴影中慢慢站了起来。在欧洲人眼里的中国人都是这样的吧,脑后依然拖着条大辫子,穿着灯笼裤,从来不懂什么是卫生美观,愚昧且毫无求知的欲望,然后是中国落后无比的科技文化。至少在满清帝国时代是这样的。可是我们的古代科技真的落后世界了吗,而我们的国人从来都没有过开明的思想,从来都缺乏探索的精神吗?还是其他什么东西阻滞的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生生从先进文明的地位上拉了下来„„

关键词:先进的文明 落后的代文明 明 清

谈起中国落后的原因,人们自然就想到明清时候的固步自封上去了。这只是造成中国落后的其中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更不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社会学家们无不以西方的发展而中国没有去学习和引进痛心疾首,却对明朝以前的领先世界津津乐道。

不知道别人是一个原因,不知道自己是另一个原因。自欧洲工业革命,中国恍惚一下子就落后了。其实酿成落后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成就的,而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作垫付,尽管从表面看去当时有可能还处在领先位置。同样,成就领先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的。欧洲的工业革命也是在慢长的技术积累后才产生的,而在这个慢长积累的时间里,中国又在作什么呢?是在应付科举忙于仕途还是在鄙视从事体力劳动的技术人员?欧洲可以酿成工业革命,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原因就在于中国在慢长的历史中没有积累工业技术所造成的,尽管当时的中国在很多方面还处于世界先进之中。中国古代的两大圣人给了我启示,一位是孔子,一位却是只有木匠们才称之为祖师爷的鲁班。按现在的看法或说是比较科学的看法,他们两位应该是平分秋色的两个祖师,一位是被文化人称之为圣人的人,另一位是中国工程理工的先导,应该同样被尊崇,被尊崇的还应该有华佗等等。他们的学说和技术同样应该被人们重视和发展,只有这样社会的发展才算得上是合理的,以不至于“偏科”。历来,从表面看去他们似乎都很被人们尊崇,但是这是表面现象,很多人只是故事中的祖师传说中的英雄,真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被尊崇和发扬的却又仅仅只是代表思想文化类的孔子,就如今天的文理不同科一样,一方是文科,另一方是理科。如果一个国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仅仅只重视文科的教育,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中国的历史又的确是这样走过来的。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领先于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明朝末年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

由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注重孔孟之道,提倡“学而优则仕”,当官才能光宗

耀祖的观念根深蒂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

学者历来不被重视,这就引导了大多数优秀人才的流向。加之历代少数游牧民族的统治的落后(我没有任何对少数民族的不敬),限制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实用技术,不重视科学研究,使得中国的科学水平一直不高。

但不高不等于没有,古中国有人固步自封也有不少人积极进取。

清代虽然在年代上处于明代的之后,可是,这两个朝代却差的太多了,清代虽然离近代更近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权制度中最严密最由皇帝说了算的朝代。

在民间,封建皇朝为了自己的统治甚至以强制措施阻碍人民获取知识,限制人民的思想,限制人民的个人探索。可是在明朝,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中,人民都可以自由议论政事,像民间的各种学社,以及著名的朝臣群体东林党。这至少说明当时民间,并不是愚昧无知的,绝不是!

深究原因,满清以骑射得天下,但统治者心胸狭隘,对先进的军事科技敬而远之,一味的敌视和排斥,生怕这些技术流落民间威胁自身统治。清朝的考武举期限还要比试火枪射击,后来满清贵族斥之为“奇技淫巧”予以废除;“雅克萨战争”中,清军缴获的俄军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康熙看到火绳枪样品后,仅留下二支用作自己把玩,而命令清军禁止使用此种新式火枪,康熙的理由竞然是“不得中断前人所授的弓箭长矛传统理由”。骑射虽然能在17世纪还占一定优势,但经过200年的发展,火器最终淘汰骑射,中国人不用的火器洋人喜欢用。阻碍先进技术的恶果最终得到恶报。

明比清有多得多的大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史,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一百年(明朝中晚期),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还有朱载?、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明朝的科学家对中国古代所有的科技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并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同时西方科学和哲学正系统地引进,西方传教士带来了

大量的书籍,其中不少被翻译成中文。徐光启受教于传教士利玛窦,翻译了《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和亚利士多德的《逻辑学》构成了西方科学的基础。李约瑟说: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明代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而野蛮人的到来彻底中断了这一进程,中国从此远离科学,科学家绝迹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敢创新,只会战战兢兢从事考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却传到了日本,对日本近代科技发展影响很大。犹如19世纪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被束之高阁,而在日本却直接催生了明治维新。

满清统治者的保守、不思变革、对新生事物的冷漠真是无以复加,这与当时西方国家与日本求新、求变、对新生事物的渴求,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此种下了中国几近亡国灭种的祸根。而试想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被中断,中国人会以和平健康的心态引进这些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理论乃至民主制度。中国绝不会在近代因为“技不如人”而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家民族危如累卵„ „

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100年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同时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在明

朝,各种技术和原始机器的发明和创新尝试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在北京保卫战中,明朝军队竟然出动了中国人制造的“喷火坦克”,足见当时中国社会之开放自由、创造力之勃发。

1634年,即明朝灭亡前十年,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历书》修编完成。而一年前的1633年在西方,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晚年极其悲惨。而徐光启当时的职务是“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得到崇祯皇帝的宠信。这是西方和中国明朝在天文学上的对比,可以说,中国明朝崇祯皇帝对天文学的支持远超过欧洲。这部集欧洲天文学所有经典为大成的《崇祯历书》不仅代表“西学东渐”的学术成果,还代表着中国对西方天文学的接纳,而更为可贵的是这在欧洲还尚且不能。

试看明朝科技发展

1、徐光启提出建立以数学为基础的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构架。崇祯2年(1629年)7月26日,徐光启给崇祯皇帝上奏折《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论述了“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他是把数学作为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来看待。

2、方以智对自然科学和哲学进行了科学划分和论述。那时西方连哲学和科学的区别都弄不清楚,而方以智已经明确提出概念的区分和关系的论述。

3、在军事科学方面,徐光启在崇祯2年(1631年)上疏建议组建全火器装备的现代化陆军。他建议,一营陆军用“双轮车”120辆、“炮车”120辆、“粮车”60辆。“西洋大炮”16位,“中炮”80位,“鹰铳”100门,“鸟铳”1200门,战士2000人,队兵2000人。„„练成15营6万人,并推举孙元化先训练一营。此计划得到崇祯皇帝的激切赞赏和大力支持,并投入实施。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也是徐光启新军事思想的大力实践者。孙元化本身在科学上也有相当造诣,著有《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可以说没有孔有德的叛变,他会训

练出一支相当强大的火器部队来,彻底歼灭满清应该也没有问题。但孙元化很快被叛军孔有德俘虏,后虽放回却因渎职罪而被处死。徐光启训练新式陆军的计划虽然落空,但他却已经指明了中国近现代军事的发展方向。没有满清的中断,中国在军事上是不会落后于西方的。

4、在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方面,王徵自制出自行车、自转磨、虹吸、鹤饮、刻漏、水铳、连弩、代耕、轮壶,同乡人把他当作诸葛孔明复出。王徵和金尼阁合作翻译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中国第一部罗马字注音专著。王徵和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合作翻译编写创作了《远西奇器图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引进西方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的著作。 5、现代医学也开始萌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实事求是,不迷信古人,其正确性超过了以往所有本草学著作。而吴有性的《瘟疫论》则透露着中华新医学的曙光。 我们再看看清朝的科技水平:

事实上,清朝所有科技研究都已停止,直至近代以来才重新恢复。林则徐广东禁烟期,民间有人献上所谓威力极大的火炮,其实仅仅是明代最普通的军事装备。明代中国的海军极其为强大,战船都配备当时最强大的火炮,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竟然好象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战船,而不得不惊叹“船坚炮利”。直到现在,每一本关于近代的历史书上都会写着,“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而不知在明朝的时候,我们的船和炮一点也不逊色西方! 我国在17世纪中期的明末清初时代,火器的发展程度并不很落后于西方世界,军队的火器装备比例基本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清军除了初期为了和明军争夺政权,而大力发展和明军一样的火器外,其他的时候,清军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满清建国后,军事装备专家仍对火器有相当改良和实验,例如满清曾先后开发过三种主要形式的燧发枪,即转轮式、弹簧式和撞击式,只是这些燧发枪做出来不是用来装备军队,而是用做宫廷狩猎时使用的禽枪。乾隆年间还制作过镶骨燧发枪,和同时代欧洲装备的制式步枪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但此枪的作用依然是狩猎用的玩具――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居然派上这种用处,可见鞑子还是无法和先进的人类相提并论的。 更可气的是,康熙年间的超天才武器发明家戴梓发明出“连珠铳”,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铅弹,威力极大,在当时可谓妙绝古今,冠绝中西,比欧洲发明的机关枪早两百多年。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他发明的威远将军炮类似现代的榴弹炮,射程远、火力猛、威力大。但满清皇帝抱着“骑射乃满州根本”这种白痴的念头,愚蠢地将戴梓充军关外,中国的火器发展乃告停顿,终于被欧洲所抛下。康熙还算有点良心,将“戴梓”之名刻在“威远将军”的炮筒上,以示尊重。 1757年满清自欺欺人地发布禁止外国人在华携带火器的布告,几乎是明白的告诉人家――鞑子对火器恐惧。这种恐惧一直延续到1842年英国的远征军司令濮鼎查让中国军官在火炮面前惊得目瞪口呆,四千远征军竟击败了满清二万正规军。1860年英法联军扫荡圆明园时发现,当年英国使团赠送给乾隆的火炮仍保持完好的状态,随时可以发射,不过好像在华丽的“夏宫”它们只是摆设品。1900年鞑子那群不忘“骑射乃满州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国联军新式的“连环火枪”(机枪)前被打得尸积如山,而被鞑子们扼杀了探索精神和民族优越感的的中国人却在颠狂的信奉着“神功护体,刀枪不入”。 所以我们不是一个缺乏探索欲望的民族,我们也从来不是固步自封的民族,我们更不是以中国之大为借口歧视欺负其他民族,阻碍科技文化流传的民族。

清并不印证历史的前进,与前朝相比,它更加落后,对人民思想,对中国的发展的危害更大,用现代的话来说它开的是历史的倒车。 我们本是有机会成为近代文明史的开创者,可是历史就是这么多的机缘巧合吧。

希望今天我们在感慨西方文明强大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同时,对于我们自己的文明,我们也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带着这样的自豪感我们一定可以回到世界文明制高点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来自天涯问答

2.《中国科技史》

3.《明清科技史从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