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董存良
一、智力落后教育的原则
1、 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2、 形成智力落后儿童的情感 3、 教学过程在最大限度上个别化 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 教材比普通学校有更大程度的具体化
一、智力落后教育的原则
6、 广泛利用游戏活动
7、 智力发展和体力发展紧密结合
8、 教学要有鲜明的生活方向
9、 给教师以确定教材的分量的最大自由 10、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一、智力落后教育的原则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的原则 2、个别化教学原则 3、直观化教学原则 4、充分练习原则 5、情感情境原则
二、智力落后儿童教学方法
个别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普通教育、适应正常社会的
实际需要而制定的针对每个特殊儿童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的课程 (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计划课程而制定的补充性和支
持性的计划)
二、智力落后儿童教学方法
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
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1)学生的基本情况 :
学生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体和生理情况(如,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有无对正常的学习造成消极影响的疾病、有无视觉或听觉等感知觉障碍)、心理发展现状(如,一般的智力状况、注意力水平、语言水平、适应性行为、社会交往能力、学习特征和兴趣等)。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
(2)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
经济条件、家庭氛围、主要家庭成员、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情况(如,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对学生的关心情况、对学校教育的配合情况,等等
(3)学生所在学校、 班级以及教师的基本情况
2.现有的能力水平
学生的学业水平:
特别应详细说明其学习所有教育课程的具体情况,譬如,在具体的课程中以及掌握了哪些知识和能力。
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适应水平:
特别应说明其与教师和儿童的交往情况。
3.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育目标
长期目标:根据儿童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特殊教育需要而制定的儿童在较长一段时间里
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
短期目标是指完成长期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步骤。每一个完成长期目标所需要的小的
步骤就是一个短期目标。
自己用调羹吃饭
(用手抓住调羹、用调羹舀起食物、把盛有食物的调羹送到嘴边 )
4.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
由专业人员进行的特殊教育训练;
学校采取的特殊措施以使特殊儿童能够适应教育的课程并取得很好的进步 。 转衔计划:对所有年龄在14岁或14岁以上的特殊学生,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应该
有专门的部分讲述如何采取策略和措施确保特殊学生适应离开学校后的成人生活。
5.提供教育服务的地点、时间
地点 开始的时间 服务的频率 持续的时间段
6.评价
明确规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达成标准以及进行评价的具体程序。
评价时,应注意从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况等多方面搜集信息,
不要单单依靠测验、考试。
应允许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方式表现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免因信息表达方式的不当而
影响评价的成绩。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和实施
1.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人员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小组 :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所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
管理人员、相关专业人员、学生本人(如果有必要的话);
在儿童入学30天内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提供
儿童现有水平和教育需要的信息。
2.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步骤
(1)进行教育诊断,确定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教育诊断是通过观察、测验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诊察和评价,了解其具
体的发展水平和教育需要。
教育诊断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访谈法。
(2)制定长期目标
教师在制定长期目标时视野要宽广而长远,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以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为基础;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是教育的起点,是通向更远的
目标的出发点。
以总的教育目标为指引。每学期或每学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有系统性。所有个别
化教育计划的所有长期目标的达成应该也是总教育目标的达成。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
起点、终点、奔跑的能力、站点
(3)制定短期目标
一个长期目标所需的短期目标的数量取决于儿童障碍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它对学生学
习的影响,还取决于长期目标的复杂程度。
在制定一个长期目标所需要的若干个短期目标时,可以运用任务分析法。任务分析
法,又称工作分析法,是指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小任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完成每个小任务,以最终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的方法。
小任务间的组织结构:直线式、螺旋式
案例:用手拿调羹(任务分析法的结构)
直线式 : 1将手伸向调羹;2手摸到调羹;3手抓住调羹; 4手拿起调羹。
(每个小任务只是大任务的一个步骤,学生只有把四个小任务都完成了,才完成了大任务。 )
螺旋式 : 1教师用手紧紧握住学生的手,学生可以用手拿调羹; 2教师轻握
学生的手,学生可以用手拿调羹;3教师伸出手(可以随时接住学生掉下的调羹),学生可以用手拿调羹;4教师不提供任何帮助,学生可以用手拿调羹。
(虽然每个小任务的完成,教师所提供的辅助是不一样的,但是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都完成了“用手拿调羹”。 )
短期目标的表述
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能够评价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应清晰地回答谁在什么条件下要完成什么任务。
“谁”是指要达成预期目标的具体的学生。
“在什么条件下”是指完成任务的情境,是对任务难度的一种具体规定。譬如,在
30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和一个星期写出一篇作文的任务难度是不一样的。
“完成什么任务”是指明确要求学生具体做什么,表述时所用动词的主语应是学生,
如,王惠能“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语句通顺的说明文。
(王惠能在30分钟内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语句通顺的说明文。)
3.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和评价
(1)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
学校和教师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使个别化教育计划能够顺利地实施。
实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通过集体教学之外的个别辅导来进行。具体的教
学组织形式应该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班级的条件、教师的能力水平、学生的特点等因素进行选择。
要和家长积极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每位家长手中都应有一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
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应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配合学校的工作。
(2)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价
评价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实施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
当发现实施情况与原来的计划不相符时,应该及时寻找原因,并进行调整。
实施情况与原来的计划不相符,一般有两种情况:计划提前很多时间完成或迟迟不能完成。前者可能是因为目标过于容易,应该及时补充难度适宜的目标。后者的原因则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对学生的教育起点估计过高,目标制定得过难;也可能是实施过程中,教师得方法不恰当。如果是前者,应该适当降低目标;如果是后者,则应提高教师得教学水平。
小结: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使每个特殊儿童受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正常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制定
的针对每个特殊儿童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基本情况,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长期目标和
短期教育目标,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提供教育服务的地点时间,评价。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步骤主要是:进行教育诊断;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考虑
学生需要的特殊帮助和支持;决定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校和教师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使个别化教育计划能够顺利地实施。个别化教育计
划的评价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实施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个别化教育计划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
任务分析法
任务分析法(task analysis)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补救手段。
把特定的学习任务(行为或技能)分解为几个步骤(或组成部分),按层次加以安排,从最基本的开始教,一步跟一步地教智力落后儿童学习。例如穿衬衫技能,可以分解为:(1)双手抓住衬衫领子。(2)把衬衫披在肩上。(3)右手穿进袖子里,从袖口伸出。(4)左手穿进袖子里,从袖口伸出。(5)把后襟拉平展。(6)把左右门襟对齐。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
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形成技能
以发展智力为主的:文字游戏、图画游戏、角色游戏、数学游戏
以发展体力为主的 :竞赛性游戏、活动性游戏
单元教学法
生活教育单元:基本生活习惯、安全健康知识、人际关系处理、劳动服务、经济生活、
时间利用等。可以根据学校活动、节日、四季、最关心的事设计单元。
职业教育单元:持续性作业(木工、编制、家事、洗衣、作饭)、基础性作业(养鸡、
栽花、苗圃、打扫卫生)、生产性作业(装订、缝纫、包装、印刷)、实习作业(到车间、
家庭、机关见习、实习)、就业指导。
学科单元:读写算、音体美。
多重感觉教学法
多重感觉教学法就是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充分调
动和利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从多方面感受教材,接受信息,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人类一切知识来源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作用,都是以感官知觉为起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弱智学生在认知的起点上打好基础、矫正缺陷、发掘潜力。
三、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训练
(一),视觉训练
1,视觉搜索追踪。 也就是说让班中视觉追踪能力不好的学生得到强化训练。做法
是可拿一根细点的棍子或别的物体代替,不可很大。放在学生的眼前,要求其目光盯者棍子看,我把棍子放到哪里,学生的眼睛就要看到哪里。刚开始不会进行得很顺利,因为学生的头总是动来动去,所以要求另一名老师一起配合,固定住学生的头,时间长了,该学生的眼睛以能较好的追踪物体了。
(一)视觉训练
2,视觉记忆训练。在课间活动中,把学生聚集在一起,拿出若干物体,如粉笔、橡
皮、铅笔,尺等,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老师所出示的物体,过一会儿请学生闭上眼睛,我再拿掉其中的一样,再让学生猜猜我拿走的是什么?一开始训练的时候物体切记不能拿得太多。
(二)触摸训练
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收集各种物体,尽可能让智力落后儿童了解到各种物体
的不同质地。比如说棉花是软软的;铁是硬硬的;丝是滑滑的;麻是粗糙的。当然,收集的东西有很多种,但最好是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的物体,如果把两种质地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让智力落后儿童区别,那是很难的,只有在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才可以让学生去触摸更加复杂的物体,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触觉。
(三)听觉训练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刚开使的时候是简
单的声音,如说小猫的叫声:“喵喵,”小狗的叫声:“汪汪”等等。然后离学生远一点再说说,过一段时间可以再远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中的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是有所提高的。
(四)语言训练
可以和听觉训练合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语言训练课在智力落后的儿童课程中
应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试想,倘若学生的语言、听力都不行,在学习上是很吃亏的,又何况是这些特殊的孩子?所以只有把这两方面发展好了,学生的学习是会更上一层楼的。平时注重让学生多说,不管他们说地好不好,对不对,句子连贯不连贯,仍鼓励他们多说。适时地让他们重复教师的话。还可以放些歌曲给他们听,让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发展他们的语言水平。
(五)大肌肉群活动和小肌肉群活动训练
训练大肌肉群的活动有很多种。比如说让学生练习投篮。也许听起来有些怪怪的:
低年级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怎么可能投篮?但通过训练觉得是可以的,个别的学生的动作还像模像样的。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手部、腿部,腕部的大肌肉群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以上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智力落后儿童大脑活动的功能,补偿感知方面的缺陷,是学生的身心机能协调统一的发展。
四、智力落后儿童行为训练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
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课程方案
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
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四、智力落后儿童行为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
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 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四、智力落后儿童行为训练
3、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
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智力落后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社会适应能力和
智力有很大关系,但又不是一回事,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有的孩子智力虽然落后,但是经过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配合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四、智力落后儿童行为训练
在低年级应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如吃饭、穿衣、上厕所、按时上学,会
根据天气调换衣服,自己热饭菜等等。到了中年级,可以以基本劳动能力训练为主,安排他们做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洗手帕、洗袜子、做简单饭菜,学会使用基本劳动工具,如刀、钳、铲、锹、剪等。到了高年级学习一些简单的职业技术,如编织、手工、养殖等等。以上只是按年级大致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总的来说,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由简单到复杂。
四、智力落后儿童行为训练
对孩子社交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孩子的道德规范往往是结合进行的。小时侯就要让他们
多和其他孩子交往,学会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会礼貌用语,能遵守游戏规则,不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等等。逐步培养孩子能和别人交流,说话注意场合、有分寸,遵守约定时间,能体谅和容忍别人,以及关心新闻,自己制订计划等等。
四、智力落后儿童行为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中便会逐步习
得,而对于智力落后的孩子来说,往往需要家长和教师刻意地专门对他进行训练,家长要和学校密切配合,一项项技能逐一训练,从而使得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提高。
五、智力落后儿童行为矫正
弱智儿童的问题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欠缺:这种情况是由弱智儿童智力发育迟滞引起的。即属于弱能的行为,表现
为能力不足,专注时间短暂,经常需要师长的帮助和个别辅导才能完成作业。
2、 行为过渡,这类儿童大多是较为严重的弱智儿童,往往有感官功能方面的缺陷,
具体表现为自我伤害、攻击他人。或是咬破手指或是使劲的抠、搓自己的皮肉、砸自己的头等等,有时能见到皮破血流。
3、 行为不恰当。这类行为区别于正常行为的表现是不合乎常理。例如,有个同学
无论看女同学还是女老师的长发,她都要用手拉扯。
理论基础
1、 经典条件反射---经典学习理论
条件联系即可以通过配对来形成,也可以通过消退使它消失。这对改变和塑造孩子的
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操作条件反射---操作学习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反映的是人类主动地适应世界,人的很多行为就是在不断的外界环境的
强化下逐渐巩固起来的。
3、 观察和模仿---社会学习理论
当儿童看到榜样被奖励的行为时,就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儿童看到榜
样被惩罚的行为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改变行为的原理和方法
(一) 行为改变的人文方法和环境滋养
1、 身教:身教就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润物细无声地学习模仿。
2、 言教:言教学要好得语言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来创造规范的语言
环境。
3、 情景教育:情景教育既有榜样的作用,也有认知学习的作用,并通过认知行为
准则,促使儿童行为的自我调节。
4、 言而有信:家长对孩子更要言必信、信必行、切不可随意承诺,言而无信,更
不能欺骗孩子。
(一) 行为改变的人文方法和环境滋养
5、 夫唱妇随:在教育孩子上,夫妇的意见要一致,不能拧着劲。否则,孩子无所
适从,甚至还会出现分裂性人格。
6、 家庭和睦与早期营养不良综合症
家庭和睦,不仅是出孝子的必要条件,还是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必要条件。
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制定行为规则,这是塑造良好行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策
略。
(一) 行为改变的人文方法和环境滋养
8、 家庭会议制度
家庭会议往往在出现矛盾、分歧时召开,让每个成员畅所欲言,在相互说服的基础上
达成共识。
9、 家庭合同
规则仅仅是指出行为的准则,并不说明孩子就一定能够遵守,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
订立执行规则的“合同”。
10、 长幼有序、角色固定
每个家庭成员要从心灵深处接受长幼有序的观念,并身体力行。
(二) 消除不良行为产生的家庭土壤
1、 溺爱:溺爱是儿童滋生不良行为的土壤,包办代替是使孩子低能的温床。
2、 剥夺:剥夺是儿童产生不良行为的另一种催化剂。
3、 催逼:随着社会竞争尤其是升学竞争的压力,催逼已经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极
大的压力。
4、 家庭不和睦
家庭不和睦,给孩子树立的是反面榜样,提供的是痛苦的体验和反面的认知规则。
5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正强化原理
在一个确定的情景中,当孩子做出某种行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好的结果,那么,
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增大。
2、 强化物
用什么样的强化物最有效,要引人而异。
3、 正强化的正用和误用
早很多情况下,家长在强化孩子的行为时是不自觉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还不知道强
化的原理和奥妙。
强化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社会性的奖赏:包括师长同学伙伴的微笑,赞赏、关注、抚摸、拥抱等在特定的时间里都可能成为有力的强化物。特别是赞赏或表扬,要尽可能的扩大强化的力度。有位学者在日本考察时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她在一所弱智学校听课,当一个弱智儿童在计算5+3=8时通过多遍的训练才得出结论,老师伸出大拇指赞赏他,你真了不起,像这么难的问题你都能计算正确,将来一定能做日本的首相。这就是通过社会强化物对学生计算行为的强化。
强化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 活动的奖赏:关于活动奖赏的强化物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
对学生参加劳动的强化,每一次完成劳动以后总是答应他去郊游,到一定阶段则组织郊游。同学们为了获得下一次郊游的机会,总是要努力的完成每一次的劳动任务。如:洗手绢、擦桌子、扫地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如果做得好就用看电视、玩玩具、听故事、做游戏、打球等等来作为激励奖赏的强化物。
强化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 实物的奖赏,对弱智儿童的实物的奖赏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强化物,那些可以触
摸的,可用的、可吃的、可玩的、可看的对弱智儿童有吸引力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物强化物。如糖果、各种玩具、小饰物,实物奖赏作为强化物,对弱智儿童行为的习得是极为有效的强化物。
强化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4、 象征性的奖赏——代号:代号奖赏是一种抽象性的强化物,这种强化物的使用
不受时间空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并且具有较强的诱惑性。它本身没有实质的用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兑换成活动或物质奖赏。代号奖赏从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弱智儿童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小红花它本身没有实质性的用途,可它能给弱智儿童带来愉快的心理感觉;金钱严格的说也是一种代号奖赏,用它可以换取食物、衣服等其他强化物。在课堂上,五星、贴纸、分数等都可以作为弱智儿童行为习得的代号强化物。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负强化原理
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
今后在同样情景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
5、 逃避或回避
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直接应用。
6、 消退原理
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外界环境不予理睬,那么,今后类
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消退原理的正用和误用
消退原理主要用来减少或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使用时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行为是
不良行为。
8.惩罚原理
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良的后果或者
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惩罚物
惩罚物的选用非常有讲究。家长在选择惩罚物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行为而异。 10.惩罚的正用和误用
许多行为都可以使用惩罚来消除。但是,家庭和学校都大量存在误用惩罚的现象。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体罚
体罚只能在用其它方法没有效果时,才能尝试使用权用。 12.隔离
隔离往往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令他离开相应的环境,或者剥夺其参与相应环
境的权利,使孩子感到无趣、孤独或痛苦,从而减少不良行为。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制止、否定和斥责
现在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就是家长没有及时运用制止、否定和斥责导致的。 14、学校的惩罚
没有不伴随惩罚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家长存在很多误解,把体罚和惩罚无端的划
等号,反对使用惩罚。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5、互相抵制策略
当做出某种行为时,与这个行为相对的行为就不能发生,利用这个规律来改变或矫正
儿童的行为,就是互相抵制策略。
16、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相应的程序使儿童逐渐对敏感的事物失去敏感,从而对它产生正常
的行为或情绪反应。
17、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就是把要消除的不良行为和一个厌恶刺激多次配对,建立起对不良行为的厌
恶,从而消除不良行为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8、自我控制
只有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调动自控能力,才能最终建立起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19、提供模仿榜样
模仿学习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给孩
子树立好的模仿榜样。
(四)矫治弱智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步骤
首先具体列出问题行为的内容,问题行为出现的时间持续多久,问题行为出现后的结
果如何等要进行较为详细地描述。为问题行为的矫治提供原始材料和起始基础。
第二步对表现在某一个弱智儿童身上的问题行为,列出优先矫治的先后顺序。学生的
哪一个问题行为是最先矫治的,同时可进行几项问题行为的矫治。这些问题行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应该进行恰当的分析。
第三步对要矫治的问题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找出问题行为存在的等级和类别。
第四步,分析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
(四)矫治弱智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步骤
第五步,制定问题行为矫治的计划。选择有效的强化物,逐步矫治问题行为,问题
行为的矫治是一个日常化的教育训练内容。它必须贯穿于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这就更需要详细的问题行为矫治计划加以指导。选择行为矫治的方法在整个矫治中也是重要的环节。
(四)矫治弱智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步骤
第六步:实施弱智儿童问题行为矫治要做好记录。行为组成了学生的生活活动,在活
动中在矫治计划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强化物,做好弱智学生的行为矫治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
第七步,检验行为矫治的效果,通过记录、观察,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检查弱智儿童
问题行为的表现情况,看行为矫治是否成功。从而找出矫治下一种问题行为的方法。
六、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
促进身体整体正常发育、增进健康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训练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技能(进食、衣着、个人卫生、大小便、睡眠、安全
知识)
发展语言和运动技能,矫正语言和行为缺陷
配合学校、坚持训练、榜样示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