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鸦片战争后,简析中国的探索救国旅程-岑逻彬

2021-03-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鸦片战争后,简析中国的探索救国旅程

当英国用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那一刻起,沉睡中的妄自菲薄的中国人开始慢慢苏醒,尝试着探索救国的旅途,但这旅途究竟有多长,多难呢?本文就对这一历史事件做一简单的分析。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得中国极为惨败,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矛盾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如果没有鸦片战争,那么中国人苏醒开眼看世界的时间可能还要推迟,因此鸦片战争也给中国一次苏醒的机会。在之后的时间里,有人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从经济,政治,再到思想文化上开始改革。实事造英雄,在鸦片战争期间,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开始探索中国出路的道路,主张改革。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始放眼看世界,形成一股先进的社会思潮,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悔,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挑战和侵略的积极回应。但是他们开出的药方不能救中国,他们认为西方的长技是船坚炮利,但幷没有找到西方发达的根本。他们并不想推翻西方的封建统治,而是想通过学习先进技术来改良这个统治。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

继地主阶级之后,农民阶级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迫使农民阶级走上这条道路。农民阶级改革派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1844年至1848年洪秀全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三篇文章,宣传上帝是宇宙的唯一真神,要人们“勿拜邪神”。把清朝皇帝比作“阎罗妖”,把各级贪官污吏视为“阎罗妖之妖徒鬼卒”,号召天下兄弟姐妹为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天平\"的人间天国而奋斗。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目的。这固然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英勇地打击外国侵略,也是近代探索中国出路的可贵途径。但是作为农民

阶级具有极大的落后性,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最终也导致了失败。义和团运动也代表农民阶级,作出了一次探索。最终也是失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固然是一支强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因此我们也得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想要完成救中国的任务,农民阶级不能胜任。

之后,地主阶级还是不断尝试救国方法。在此期间又涌现了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兴起的洋务运动。他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这里中学是指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的道统思想,这是不能改变的; 这里的西学是指西方科学技术,这时可以借鉴的;中体西用是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弥补中国文化的不足,来维护封建统治。这其实就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强烈保护传统文化,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毕竟文化对政治又有反作用。洋务运动队军事政治、教育进行了改革。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为军事的发展建立了很强大的基础。李鸿章在此期间也建立了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三支水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全军覆没。在经济方面,建立一系列民办企业,大多以官商合办,官督合办的形式,并且建立了吴淞铁路,唐胥铁路,这些企业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大陆上大量兴起。在教育上,建立新式学堂,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这一点,洋务的倡导者是始料不及的。可见地主阶级有封建性,腐朽性,依附性。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因此也是失败的。

以上的救国道路都没有成功,也意味着地主阶级和农民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是没有办法走完的。因此,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走上了政治舞台,他们兴起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潮中涌现出了郑观应,王韬等人,他

们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独立。早期改良主义思潮反映了甲午战争后逐渐成长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变法运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设立了:著书立说、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论战。1895年康有为在京发起公车上书。后来维新派取得光绪帝支持,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政治上实现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文上倡西学。我们现今所说的“少年强则中国强”一句就在此期间兴起。我们熟悉的进化论在此第一次被中国人严复引进。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顽固派、洋务派在思想上进行了一场论战,围绕三个问题:1、要不要变,2、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倡西学、改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维新变法最终还是失败,客观原因是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主观原因则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阶级局限性。从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扫清障碍的角度而言它是一次改良运动, 从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而言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从思想启蒙的角度而言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不可能把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引向胜利。

资产阶级改良行不通,那么就会有革命的尝试。辛亥革命就担任起了这样的重任,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它毕竟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又增加了反帝内容,但最终没

有完成使命。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最终导致他不能完成历史使命。

探索救国道路的路程确实很漫长,前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广大工人阶级,才能为中国的发展谋得最好的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