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_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_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_彭青龙

2023-11-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6年1月第48卷 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nLanuaeTeachinandResearch(bimonthl   ggggy 

Jan.2016

Vol.48No.1

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 彭青龙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规范办学行为、保障英语类专业人  提要:《

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本文在解读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统一性的国家标准并不是为了限制各学校多样性的发展,而是鼓励各学校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办学更加规范、质量更高、特色更强;专业特色发展要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行业需求,并在课程标准中加以落实。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人才培养、特色发展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H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319[A[10000429201601010909  [    ---研制《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  经过外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外语类国标》的工作终于尘埃落定,它的颁布与实对于深化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施,

深远影响。然而,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质疑声,担心国家标准会导致产生新的一刀切和同质化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深刻理解国家标准的内涵、功能和特点,没有厘清国家标准与学校标准的关系。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参与(国家标准研制实践的体会,以《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英语类国标》为例,在解读其内涵、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就国家标准与学校标准的关系以及专业特色发展的路径谈点个人看法。1.国家标准的内涵与功能

谈到国家标准,人们很容易想到,它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准则和规范,或者是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由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仲伟合教授牵*《

不能列出所有参加研制的专家姓名,在此深表谢意。头研制。由于篇幅关系,

109

2016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国家层面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在古今中外都是基本常识。规矩既可以是个体的、自省的行为规范,也可以是群体的、强制的行为准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标准是群体意志的集中表现,是针对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意义的统一实施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生产活动所制定的、

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体现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具体到《外语类国标》它是顺应大众化教育阶段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制定的规范外语专业办学行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准则。众所周知,“外语专业学生数迅速扩大,1998年扩招后,2013年全国在校外语专业学生总数()。数量的扩张导其中英语类专业学生总数5仲伟合281万,7.8万人”014:129致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如,在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15个就业率低的专业名单中,英语、日语和翻译专业在列,分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9个省市①。与此同时,依据20132014年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大多数学校声称,他们的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居95%-。教育部副部长但其真实性遭到了社会人士的质疑(熊丙奇2100%之间,015)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杜玉波在谈及高校办学质量时总结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办学理念尚未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尚待进一步夯实;教学方法有待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转引自钟美荪、孙)。这些问题在外语专业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存在,有中2引起了学生、家长、014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大学生有渴望成才的强烈愿望,而现行外语专业教学质量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亟需各种复合型、应用型的外语专业人才,但现实中却招不到为企事业单位所用的高质量专门人才。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改变这一态势,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见》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种战略上的转变,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其中,制定92个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就是强有力的措施之一。

《外语类国标》由前言、适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术语与释义十部分组成,涉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外国类专业下设的6涵盖通用和非通用语种。为了2个本科专业,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非通用语种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又研究制定了十个专业的国家标准,作为支撑《外语类国标》的附件,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外语类国标》体系。相比较

://///_参见中国网:httedu.china.com.cn20141016content33782998.htm。-p110

彭青龙 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

而言,后者更加具体、明确,有量化要求,甚至附有供参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外语类国标》是外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底线和基本依据,适用于全国所有开设外语类专业的高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校,处于哪个省份,只要开办外语类本科专性。换句话说,

业,就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它既不是外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应也不是全国外语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最大公约数,更“不能把该达到的选优标准,

②,目前已经开设专业的现状作为标准的底线”而是基于外语学科规律和人才培

《养规律所设立的客观上要求达到的合格要求。因此,外语类国标》是合格外语人才应该达到的底线,是“制造”外语人才这一特殊“产品”的最低标准。

《外语类国标》有三个功能,即准入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外语专业准必须满足《外语类国标》中的要求,入标准指各类高等学校要申请设立外语专业,

它是教育主管部门衡量申请学校是否有资格设立外语专业的一把标尺。如同刘)“贵芹(所说,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也是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依2013:8”纵向管理,横向管理,你说你质量高,凭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据。没有标准,

《说,外语类国标》是一个专业准入的管理标准。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中质和量的规定就不能设立外语专业。外语专业建设标准是指那些已经开办外语专业但尚未达到国家要求而需瞄准的标准。以英语专业为例,全国有994所学校开办了英语专业,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国家标准就是一个努力达到的标准。学校可以对照国家标准,通过自评查找问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外语专业评价标准是指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将依照国家标准对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和评估。国家标准本身不是评估标准,它是评价、评估标准的依据。由此可见,国办、评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是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各自作用家标准是理顺管、

的基本制度,是引导各个高校全面改革、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英语类国标》的特点2.《

《作为《外语类国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类国标》包括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于2011年和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和《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2009年分别发布了《。这些“(业本科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连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英语类国标》的重要参考文献。

引自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纪要。2014年4月16日教育部高等

教育司在北京组织召开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

111

2016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英语类国标》是对《大纲》的继承和创新。十多年来,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推动了我国英语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然而,在人才培养多元化时代,原来的《大纲》已不能完全反映和适因此,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应新形势的要求,201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新一届高等2020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了反映多元培养目标和多元培养模式的《。在语言基本功要求、《英语类国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原则等方面,英语类国标》吸收和借鉴了《大纲》的有益经验,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规格的差异化。尽管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三1

个专业都十分强调语言基本功,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各有侧重。英,语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突出了学科属性,即以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为基本要素,回归人文特质明显的英语专业特色,而不是像《大纲》那样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一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十多年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尤其是将“相关知识课(弱化了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文秋芳2程与英语专业课程置于同等地位,014:),导致英语专业人才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英语专业细分成三个专121业,也为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相比英语专业,翻译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的定位就少了许多与传统定位的纠葛,具有明显的复合型和应用通用型翻译专门人才”和“能从事国际商务工型特征。它们的培养目标分别是“

,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其培养规格在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以“能力”为例,除了“英语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是三个专业的“共核”之外,英语专业更加强调“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创新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则分别注重“商务实践能力”和“翻译能力”

)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强调“素质”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一直倡导的核2

心价值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去的《大纲》也对素质有过表述,“。新制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英语类国标》将“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赋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如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等。新增加的内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树立育人为先、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既要帮助学生成才,学习知识和本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社会责任感淡薄、思想道德观念缺失、人文素养不强、团队合作精神较差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包括英语类专业毕业生在内普遍反映的问题,也折射出高校《英语类国标》增加了这些要求。值在素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

112

彭青龙 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

“得一提的是,国际视野”首次被纳入素质要求之中,这是顺应全球化趋势和对外)》交往需要的显性表现,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一脉相承,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语言运用能力之外,3

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英语类国标》的共同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现的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英语类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越发必要和重要。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前者可说是后者的基础,思辨能力薄弱是英语类专业学生的普遍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的能力,为此外语界学者一直在呼吁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训练,并以此)。面对网络时代或者为目标推动外语教育教学改革(黄源深2孙有中2010;011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如何培养学生辨真、辨伪、辨同、辨异的能力,并在此基础是摆在英语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强调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性。《英语类国标》十分注重实践4

环节,不仅明确了专业实习、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国际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提高了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学时中的比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种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对专业实习和实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两个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英语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学术论文,也有实践色彩项目报告、创意写作、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更浓的翻译作品、

反映了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趋向。

)新增师资队伍标准。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英语类国标》中增加了5

《大纲》过去所没有涉及的师资队伍条目,内容包括师资结构、教师素质和教师发展三个部分。师资结构不仅要求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而且还规定了最低的生师比。师资队伍中首次提出要有外籍教师,对于应用型专业还应该聘请有行业经验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以弥补专业教师没有行业经验的不足。教师素质中明确规定,专任教师除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行相关义务之外,在专业知识、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相关学科知识、语言基本功、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各个专业应该制定专业教师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鼓励教师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访学进修、学术交流、行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研能力。实践等途径,

113

2016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新增质量保障体系。《英语类国标》中增加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的6

要求。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保障,即通过制定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检查和评价制度等,督促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持续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通过对毕业生的反馈和用人单位的评价,

养质量。建立健全标准合理、操作规范、运行有序、反馈及时和持续改进的完整也要对教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是国家标准的要求。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改进。既要建立一套内部教学重量监控体系,也要健全包括对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的外部监控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类国标》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教学侧重以能力为导向,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内容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评价注重等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英语类国标》与学校标准的关系3.《

正如前文所言,国家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最低质量要求,具有统一性,因而具有强制性和绝对性。但这种统一性并不是为了限制各个学校多样性的发展,而质量更高,特色更强。对于那是鼓励各学校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办学更加规范,

些办学水平高、质量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底线要求的学校,国家标准是引导它们具有更高质量和更强特色的推荐性标准,因而具有相对性。国家标准的统一性和学校标准的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既不能罔顾国家标准的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借口,降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能僵化地理解国家标准的统一性,忽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搞一刀切。只有各个学校的质量标准等于或者高于国家标准,并富有特色,才能整体上提高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学校标准,都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③。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也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核心价值取向,

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这并不是说,质量标准不可捉摸。事实上,学界的讨论逐渐形成部分共识。如潘懋元(认为2000:10)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般基本质量要求,二“是要符合各级各类高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要求。顾明远(也指出:高等2001:17)。虽然个体,教育是……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需求能力特性的总和”甚至群体的需要五花八门,也难以衡量其满足程度,但最终都将通过是否满足社

引自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视频会议上的-,第1讲话”2013年5月30日,011页。-114

彭青龙 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

会需要体现出来,因此,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作为两个根本标准,既考虑到了个体性的要求,为个体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考虑到了社会性的总体要求,并在实践中检验人才质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制定个性化的学校标准的关键在于,坚持国家质量标准和发展专业特色两条主线,即处理好质量与特色的关系。特色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即事物之间相比之下所体现出的差异性。特色经过建设和发展,可以实现自我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不可替代的品牌与核心竞争力。坚持质量标准与坚持特色发展并不矛盾,有特色的质量才有生命力,有质量的特色才有竞争力()。只要各个高校秉承“彭青龙2质量是生命、特色是灵魂”的理念进行012:44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就有保障,就能符合或者超越国家标准。

具体到英语类专业,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而且应该渗透到教研支撑、教学管理、文化环境和实践活动等多个环节。换句话说,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发展。如,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它的课程体系和标准等就应该服有人文属性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务于这一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再如,商务英语专业的理念和目标是培养从事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它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应注重商务知识和实务训练,使之贯穿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特色发展是一种特色文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化发展,

高质量的专业特色需要挖掘、培育和建设。众所周知,专业特色发展的内涵,“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其中“人无我有”具有特色的绝对性,人“具有特色的相对性,人优我新”具有特色的创新性。这就为不同学校的有我优”

特色发展提供了可能。对于新增专业,要在“人无我有”上下功夫,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专业,要争取建设成优势专业;对于已有优势的专业,要争取特色创新,在更高层次发挥引领作用。无论是特色培育、特色创优,还是特色创新,都要在特色目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校内外因素,从而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影响特色发展的内外因素有两个方面,即办学传统和行业需求。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优势学科,是学校发展的主要依托对象。英语类专业除了在外语类学校中是优势学科和专业之外,大多数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即便学校重视英语教学,也主要是支持量大面广、影响学校声誉的大学英语教学。这就需要英语类专业负责人在确立特色发展方向时,充分利用校内优势学科的教育资源,与其相联合,从而找到英语类专业特色发展的路径。如,师范大学中教育学科是强势学科,影响力大,不妨考虑英语教育为特色方向,理工科见长的也可以结合某一科技领域作为自己的特色。寻求专业特色发展的另一途大学,

115

2016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径是行业需求分析,这就需要对学校所在区域、甚至全国的行业需求状况做深入的调研。既要研究国家近期和中长期人才需求态势,如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也要研究所在省市地区的重点发展目标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人才需求倾向,如“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大项目所蕴藏的巨大人才需求,更要研究所在地区公司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如各类外语人才行业质量标准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类型学校英语类专业的学校标准,尤其是特色发展目标,从而展开错位竞争,避免同质化现象。

特色发展标准属于顶层设计,真正把特色发展目标落到实处的是课程标准。没有课程标准支撑,学校标准,乃至国家标准都是空中楼阁。如果说国家标准回答的是培养什么质量的人才问题、强调基本质量统一性的话,学校标准则回答怎样培养保证质量的人才,并注重特色发展的多样性,而课程标准则在微观层面践行学校标准,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若课程标准高于学校标准,学校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那就达到了提高人才培养的目的,反之就说明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价、测试和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规定了某一学科或专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有多个要件,其中最核心的业的课程性质、

要件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由于国家标准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出了基本质量要求,因此,课程标准要在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提出更加细化的要求,以体现学校标准和国家标准。无论是理论性课程,还是实践性课程,都内容的系统性、能力导向、评价的科学性和教学团队应通盘考虑理念的先进性、

的稳定性,都应按照学科专业和外语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学,同时处理好学科、专业和课程之间,素质、能力和知识之间,全面发展、多样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课程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结语

我们认为厘清《英语类国标》与学校标准的关系,是摆在同仁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标准是尺度、底线,是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学校标准则是质量和特色的结合,既要坚持合格质量要求,也要发展多样化的专业特色。制定学校标准应充分发挥各自办学的传统优势,并紧密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体现于专业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研究成果以及特色教学管理中,其中课程标准是落实专业特色发展的基础。需求是源,特色是魂,质量是命,有需求的特色才有驱动力,有特色的质量方有生命力,有质量的特严把学校标准,体现国家标准,才能培养出色方有竞争力。只有立足课程标准,

116

彭青龙 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

适应社会需要,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英语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北京:高等学校商务英语要求》编写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2009,M]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顾明远,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的多样性[中国高等教育》2001,J91718。-——再谈“],《():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思辨缺席”[外语界》2010,J11116。-《。北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2011,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京:

,],《():。刘贵芹,把握形势,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质量[外语之声》2013J349-],《():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中国高教研究》2000,J1911。-——论翻译学科和内涵建设[],《():彭青龙,需求,特色,质量—当代外语研究》2012,J24348。-],《():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中国外语》2011,J34958。-],《(: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J1)

。118126-,《,。熊丙奇,一份乏善可陈的高校就业率排行榜[北京青年报》2015,N]2015121--《)》[。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2020M]-京:人民出版社。

],《钟美荪、孙有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外语2014,J

():界》128。-],《():。仲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J1127133-;收稿日期:修改稿,2015033120151209----通讯地址:200240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致  谢

本刊承蒙海内外外语界/语言学界诸多专家帮助审阅来稿015年间,  2

:或主持栏目,他们是(以姓氏笔划为序)卫乃兴 王文斌 王东风 王初明 王继红 王 寅 文秋芳 李文中李汝亚 李京廉 李德超 束定芳 吴一安 吴旭东 吴芙芸 何 伟何莲珍 张伯江 张克定 张 威 陈国华 陈前瑞 苗兴伟 林 璋周流溪 胡建华 袁毓林 顾 刚 徐盛桓 黄立波 曹大峰 常 辉梁茂成 屠友祥 董燕萍 韩宝成 韩景泉 温宾利 熊文新 潘海华本刊谨此深表谢意!  对以上专家给予本刊工作的热情支持和付出的劳动,

《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2016年1月    

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