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提高教师培训与学习的实效性

2024-05-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如何提高教师培训与学习的实效性

每年中小学教师都会参加一些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却认为,培训的实效性不高,有些培训与教师的工作脱节,特别是培训中所提供的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回来仍然是一头雾水,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自己的接受能力差。

事实也的确如此,教师并不是对新观念不接受,反而是耳熟能详,甚至脱口而出,但是做起来却很生硬。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抓不住理论的本质、精髓,表现在教学中往往 “踩不着点”。要知道,一种教育观念从认知、再到信念,最后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其中要经过多次反复而激烈的碰撞。在培训中总会集中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然而,没有教师的实践,无论多么著名的专家,多么精辟的报告,都不可能最终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习 “应知”,而且要学习“应能”,教师在培训中所需要的更多的是实践性知识,而不是学术性知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行动研究”等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教育文献中,这些不同的表述道出了同一理念:应当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专家认为,“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就是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来的东西再研究,这就是研究——行动——思考——发展。这一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正在形成。这种专业发展模式真正使教师有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理论。

通过我们的了解和调查,事实上教师有能力也愿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而且与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相比,中小学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实践研究,这是一种行动研究,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成果应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行为的转变需要大量的实践,教育研究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实践,强调教师的 “做”,高度尊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教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

教师在培训中应当加强同伴交流、经验分享、个人反思。因此,在培训中不应追求完备知识的获得,而应重在打开思考的大门,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听过的讲座并不少,但一到做时又找不着感觉,这就是因为讲座还是 “别人的”,没有变成“自己的”,应当将别人的思想与观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因此,应当坚持让教师写“学习日记”,促使教师梳理思想、重新咀嚼讲授者的话,在提笔的一刹那,将“别人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话”。当把理论理解了、吃透了,就会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独特风格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