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2单元贺新郎

2020-08-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贺新郎

正义的力量

有一天,杨开慧来到周南女校,听到一片哭声,一问,才知道是做童养媳的女学生袁舜英,因不堪丈夫的虐待,投塘自尽,留下一封极为悲痛的绝命书。同学们念着,听着,不禁都哭了起

来。如何对付这一事件,伸张正义?她带着大家去找毛泽东。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她带领大家马上行动,到大街上宣传,在校刊上揭露真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这一事件很快传遍了长沙全城,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公愤。

[识作者]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探背景]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9月至12月,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词正是这年12月底作者离开长沙的时候写给夫人杨开慧的。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巧识文]

词 牌

词牌,也称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地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整体·感知]

《贺新郎》以抒发离情为核心,写出了对妻子的深厚情意,但作者在词中又一反传统题材中“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无奈与哀怨,摆脱了个人情感的小天地,在夫妻间的离别忧伤情感中,融入了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忘我奋斗的高尚情怀和伟大志向,从而把儿女柔情与深广博大的革命豪情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爱情得到了升华。

[文本·精析]

阅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答案】 “挥手从兹去”借用了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更改一字,点明惜别的题旨。“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化用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几句,写出了夫妻(情人)离别时痛苦的感情。

2.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答案】 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住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

3.人有病,天知否?

【答案】 人在离别时产生的痛楚之情,上天会知道吗?此问所关涉的,一是词人对社会的焦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二是词人表达对爱妻的愧疚。“人”和“天”承应上句的“吾”和“汝”,以求得到杨开慧的进一步理解,为天下人谋幸福必须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儿女私情。

4.重比翼,和云翥。

【答案】 这是词人对未来的期盼:将来我们会重新在一起像比翼鸟那样,直上云霄,展翅翱翔。这也是人间真情的写照,它表现了词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典 故

作者在写作中善于化用前人诗句与典故,如“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等就化用了李白、柳永的诗词名句,用极为简洁的语言,一下子将读者拉入一个离别的场景中,表现了浓浓的离别之情。

定义: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的统称。

作用:在写作中,恰当而灵活地引用、翻用一些中外典故,可以令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为文章增色添彩。

2.写法指导

在写文章时,运用典故应注意:

(1)要熟悉掌握大量典故,这样在需要时才能用得上。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要避免创作时头脑空空,联想不到有关典故。

(2)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意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而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

(3)要注意典故的生命力。文章写出来是要给别人看的,典故运用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不可把过于冷僻生涩的典故写进文章。

(4)要善于运用新鲜典故。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很发达,新闻事件众所周知,新典故不断形成。至于亲友间诗词往来,双方把彼此间知道的“故事”作为典故用,也很有趣,可使诗词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3.迁移应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无私奉献传美名;刘备“三顾茅庐”,猥自枉屈成帝业;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好学做圣人。每一个“三”的背后都有一段佳话,都是一段历

史,也都是一方世界。请写一个片段,恰当运用这些典故。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

一代先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毅力和奉献。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古代劳动人民是凭什么“人定胜天”的。大禹治水,成功当之无愧吧?

一代名主刘备“三顾茅庐”,从中我们看到了礼贤下士,以诚待人,也看到了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诸葛孔明为何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最终三分天下,谁还能说“不”呢?

一代圣人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中我们看到了谦虚、好学,看到了教育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孔子为何能够成为一代文圣,为何千年之后世人仍去祭拜他。

一个“三”字包罗万象,一个“三”字浓缩了大千世界。

[佳作·领悟] 神奇魅力毛泽东

邱民亭

在中国,在昨天,东方红,太阳升,韶山冲出了个毛泽东。他是农民的儿子,却成长为诗人、学者;他是走出书斋的半个知识分子,却特立独行,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没拿过枪的军事统帅。

他少小敢于作家庭的反对党,青年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激烈动荡的旧中国,终于选择了这样一个反叛、大器的毛泽东作为自己的伟大领袖。

他倾其一生,领导了前无古人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他跟随历史来引导历史,带领人民来解救人民,建立了自由、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让地球的东方巍然屹立起光耀世界的民族灯塔;他付出了自身的一切,又连同自己的七位亲人先后“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想象在建国后的“万岁”家庭还会送子到朝鲜战场,再续悲壮英雄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什么是“无欲则刚”,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举世无双,什么是无与伦比?恐怕只有在饱尝了“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国耻、又充分了解毛泽东之后,才能真正意会而仍然难以言表。他晚年备尝沧桑苦,高处不胜寒,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日子里,又以绝非寻常的胆识和魄力“独有英雄驱虎豹”。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反击苏军入侵珍宝岛、争夺中

印边界麦克马洪线,正义之师浩然气,千万英灵捍威严。中国的地位、中国的尊严、中国人的骨气、共产党的红色江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稳固基业是毛泽东领导人民打出来的!神奇的毛泽东,是他用神话般的事迹塑造出来的,不可能是让谁捧起来的。

我可以预言,再过几千年、几万年,即使天荒地老,毛泽东对中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对人类文化和整个思想领域的影响都不是昔日“孔孟老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或亚历山大、华盛顿、拿破仑所能比拟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世界人民的珍贵遗产,神奇魅力毛泽东永远是中国人民骄傲的厚重资本,将与华夏文明朗耀千秋,将与日月星辰交相辉映!

【佳作赏析】 文章回顾了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赞颂了他的神奇魅力,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无限敬佩之情。文章写得激情四射,情感充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