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图书馆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巩 梅
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第03期
摘要 在介绍储存图书馆概念的基础上,以美国大学储存馆为例分析了国外储存图书馆在馆舍、馆藏、排架法、馆藏容量、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特点。然后以具体的典型实例为依据总结了我国内地在这一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主要以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为例,具体总结它在馆藏范围、排架方式、运行服务、内部管理等的特点与运行服务。文章最后指出。作为国内首家储存图书馆,北京大学昌平储存馆的建成时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本身和国内未来储存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储存图书馆 文献布局
馆藏纸本文献资料的无限增长与馆舍空间的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在图书馆的发展中一直存在,即使是在数字资源无限增长、数字图书馆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界也在不断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在实践中,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除了通过不断建设新馆来增加空间;通过文献剔除来缓解图书增长的速度,通过纸本文献数字化来保存文献、提供服务等途径外,也在通过不断建立储存图书馆来保存使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并提供给读者使用。与国外相比,尽管我国的储存图书馆发展还相对滞后,但是也有了储存图书馆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其中,北京大学储存图书馆的建设比较具有代表性。
1 储存图书馆的概念与主要特点
储存图书馆(Depository Library),又称贮存图书馆、储备图书馆、保存图书馆、寄存图书馆等,是指为了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态,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设立的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的图书馆。储存图书馆多采用密集货物储藏架(或者密集书架)和固定排架的方式,一般不直接对读者开放,只是在读者提出请求时才将文献运送到相关图书馆供读者阅览。
早在1949年。美国就着手建立储存图书馆,当时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由10多所大学联合成立了中西部馆际中心(Midwest Inter-Library Center),此中心1965年改名为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保存库,成员馆20个,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座能容纳300万册图书,2万册报纸合订本的书库。目前,该组织的成员馆已经发展为163个。美国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y Consorti—um,简称WRLC)由八家大学合作建立,在华盛顿郊外建有一个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储式高层书架的三线书库(OffsideStorage),为八个大学图书馆提供三线资源的存放空间和使用管理。除此之外,美国还建立了地区性的储存中心,例如“汉普希图书馆馆际中心”、“纽约医学图书馆中心”。
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国外储存图书馆发展呈现出这样的轨迹;从单独储存图书馆向联合储存图书馆发展;从功能单一的储存为主向开展协作采购、编制联合目录、办理馆际互借等业务发展。从地区储存图书馆系统向国家储存图书馆系统发展。
结合国外储存图书馆发展,特别是考察美国大学建立的储存图书馆的典型实例,可以看出储存图书馆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1 馆舍特点
用于建设储存图书馆的馆舍基本上只有大规模的书库,间或有小型、简单的阅览室。美国各大学的储存馆基本上都是一层的建筑,例如哈佛大学HD(Harvard Depository)采用积木式的建筑,匹兹堡大学的储存图书馆利用旧厂房的高大车间建起。这种建筑的优点是节约建设经费,不必考虑承重问题,只要房间足够高,就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设置更多层的书架。通常情况下都建在郊区。
1.2 馆藏特点
馆藏定位非常明确,专门收藏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但是,怎样判断利用率高低。标准复杂且动态变化,实践中可根据读者的借阅量统计,可以考虑语种、学科,文献出版的年代等等。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文献与大众普及性文献的使用情况也不能单凭借阅量。另外。随着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不断增加,读者对纸本文献的依赖性减少,判断文献使用量可以将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结合考虑。
1.3 排架特点
馆藏文献使用量低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储存图书馆采用固定排架法。有的按照入藏先后采用流水号排架。有的按照大小开本装到不同规格的箱子中,然后再放到仓储式的储物架上。目的都是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同时也减少频繁倒架给文献带来的损耗和繁重的工作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仓储化的架位管理系统,或者更为先进的RFID系统,成为储存馆管理的主流。匹兹堡大学的做法是,所有进入三线书库的文献,不论何种类型、何种文种、何种分类,均按入藏的先后标注了流水号,此流水号打印成条形码贴在文献封面的左上角。这个条形码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比我们常规用在书刊上的条码的尺寸要大些,目的是为了便于识别。这个流水号也在书目数据库中进行了著录。读者在查询书目时,可以看到此号,并可联机申请借阅此书。
1.4 容量特点
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是储存图书馆有别于普通书库的特点之一。从使用密集书架提高容量,到根据文献资料开本大小来调整密集书架的高度来增加容量,发展到现在使用完全仓储管理的模式来增加容量,储存馆的容量利用比普通书库提高1/3左右。俄亥俄州大学储存图书馆的书架高度达到了30英尺(即9.14米),工作人员使用自动化升降设备,在升降机平台上对文献进行存放和提取,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1.5 管理特点
单个图书馆独有的储存馆在管理上比较简单,一般都设有专人管理,负责日常的文献清点,与总馆和其他分馆之间的文献调拨,对全校读者的服务。而多个图书馆联合的储存馆在管理与运行机制上有所不同,例如,例如前面提到的WRLC。属于独立机构,八家大学联合管理委员会招聘了一个总负责人负责这个图书馆联盟的管理工作。WRLC的整个管理层共三个人,总负责人、行政管理负责人和会计。WRLC下设两个部门。图书馆服务部(11个员工)负责图书馆常规业务方面的工作,如三线书的入库管理和出借服务,数字资源加工与制作。三线资料书目管理等;信息技术部(9个员工),负责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工作,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方面的工作。
1.6 服务特点
储存图书馆大多建在郊区。服务方式上采用异地借还、文献传递等服务方式。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馆藏目录后在线提交申请,工作人员收到申请后通过后台处理并找到读者需要文献然后送到读者指定的图书馆,读者使用完毕后还书也可以就近完成。对于期刊文献则通过文献传递等方式获得电子版的原文。但是从提出申请到取到图书需要一定时间,有的图书馆配备车辆专门运送。也有的图书馆由社会物流承担。但是费用基本上由图书馆负责,读者不需要支付。 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内与储存图书馆相关的实践和探素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从60年代开始。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也在根据各馆的不同条件和实际,进行着馆藏布局与文献服务布局的调整与改革。其中在储存图书馆方面的相关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事例。
2.1 中科院成都文献中心储备书库
该书库修建于60年代,地点在成都郊区双流镇,建筑总面积6163.29平方米,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储备书库。主要用于储存年代较早的文献资料,按照科图法排架。书库内首先区分文献类型。图书、期刊相对分区,然后按照年代固定排架,没有太多的倒架工作量。服务方式主要是为中科院系统的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期刊的书目信息通过联合目录可以检索。由于建成时间较早,最近经过了一次装修,书库条件有所改善。
2.2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提存书库
提存书库是图书馆的二线基本书库。用来收藏保存文献出版年代相对久远、借阅率相对较低、复本相对较多的文献。采用密集排架、闭架借阅的方式。首都师范大学提存书库已于2005年9月12日正式向读者提供服务。图书提存书库收藏的中文图书30余万册,大多为1990年以前出版的社科类图书;中文报刊提存库目前收藏1994年(含1994年)以前的中文期刊、2002年以前的全部中文报纸和2003年(含2003年)的大部分中文报纸。两个提存库实行闭架借阅。读者提交索书条。工作人员帮助找书。 2.3
清华大学图书馆远程书库
清华大学远程书库位于昌平南口,2007年12月建成试运行。主要收藏一些利用率较低的文献,包括:全部俄文图书、期刊、专利、检索刊;全部日文期刊、专利、检索刊;全部西文专利、大部分西文检索刊(除CA、SCI以外)和部分库存报纸合订本等。文献量约26万,全部与大馆图书采用同样的分类体系与排架体系。图书基本上回溯完毕,期刊品种有回溯数据,没有馆藏数据。书库是平房,全部使用密集书架。读者在校本部通过手工提交和网上提交两种方式提出申请,工作人员处理后每周一次为读者取文献资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 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版本图书馆
2005年天津教委决定在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建立版本图书馆,馆址设于天津工业大学。自2005年10月份开始编目加工图书,主要收藏2004年6月以后出版的中文图书。计划每年采购8万种。版本图书馆图书于2006年6月16日起面向本市各高校图书馆和教职工开放阅览。高校读者可凭按中心数据规范制作的各校图书馆发放的校内借书证来本馆阅览,教委机关人员可凭本人工作证阅览。版本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目标为,建立完整的与天津高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需求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中文图书馆藏体系。 2.5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密集书库
位于江湾校区图书馆大楼一楼B101室。收藏文科图书近20万册。全部为使用率较低图书。书库全部使用密集书架。藏书回溯完毕,读者可上网检索书目。读者可以在文科阅览室请工作人员帮助取书。书库借鉴美国匹兹堡大学流水号排架的管理模式。按照图书入库时间先后使用流水号排架,工作人员按照流水号找书。图书没有按照传统的书脊朝外的方式排列,而是全部平放密集排列,提高了馆藏容量。2009年开始对读者服务。
2.6 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
北京大学储存图书馆建于昌平校区,由原北大成教学院图书馆改建而成,使用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有四个大的书库和三个面积各100平方米的报库组成,设计藏书量100多万册。2009年暑假完成一期搬迁工作,馆藏量约80万册,2009年11月开始对全部读者提供服务。后续的小语种文献回溯等工作陆续展开。
3 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的主要特点
3.1 收藏文献类型多、语种全
鉴于储存图书馆主要存放利用率较低的文献资料,流通部和咨询部认真规划方案。综合分析文献使用量、图书借阅量、期刊原文文献传递量,兼顾北京大学学科发展特点,也考虑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年代、是否有复本、以及是否购买了电子资源等因素。确定了储存图书馆的收藏范围。主要包括;从文献类型上有图书、期刊、报纸和工具书;语种上有中文、西文、日文、俄文;收录的年代范围主要限于1999年以前入藏的未出借过的中文复本图书、较早年代日文、俄文图书、较早年代理科西文图书;1996年之前的中文期刊复本,民国时期的报刊复本。各种地方报纸和中西文报纸复本等。可谓一个多种文献类型、多语种的小型图书馆。
3.2 密集书架提高馆藏量
与国外仓储式机械化的管理方式相比,国内暂时达不到这样的条件。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北大图书馆结合原图书馆的特点进行设计。把承重达到标准的地方全部安装了密集架。一楼密集架按楼层高度设计了七层,每层高度可以根据文献开本大小调整;二楼的书库设计了普通书架。特别为合订本报纸设计了密集报架。这些设计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大大提高了馆藏量。
3.3 按照大小开本的排架方式
打破北大中心馆图书、期刊按照《中图法》分类排架的方式,采用按照书刊开本大小固定排架的方式。这种方式优点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馆藏量,优点之二是避免按照分类排架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倒架带来的大量重复、繁重的劳动,减少反复搬家倒架给书刊资料带来的损失和破坏,更有利于保护文献资源。
3.4 启用架位码管理系统
打破分类排架方式,采用哪种方式排架便于管理和服务是筹建时重点解决的问题。匹兹堡大学的方法是建立流水号管理系统,每种文献按入藏先后赋予唯一流水号,流水号与书架号对应定位文献。北大储存图书馆筹建小组经过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了使用架位码管理系统的方案并于2009年7月初通过测试投入使用。架位码管理系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架位的标识码来定位文献资料的位置,帮助馆员找到读者所需文献的系统。所有已经回溯文献都有唯一的标识即条形码号,每个书架的每一层图书赋予一个架位码。读者通过OPAC系统检索到文献并提交借书申请。工作人员用文献的唯一标识条形码在系统中检索到架位号就可以找到图书。读者使用后的图书一般情况下回到原位,对于用量较大图书,可以删除原来的架位码,赋予新的架位码,一定时间内使用量特大的将永久性调回中心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5
对所有读者全方位的服务
尽管储存图书馆收藏使用量较低的文献资料,但是根据文献使用的特点和北京大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储存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使用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有已经回溯的图书、期刊的比较低的使用量,有对没有回溯文献的潜在使用需求。因此,对校内外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北大储存图书馆的定位。在储存图书馆筹建时就确定了服务的思路:一是尽快开展回溯工作,二是接受读者的各种文献需求,包括图书借阅,期刊报纸论文。服务模式是文献异地借还、期刊原文传递等方式。读者通过OPAC检索到文献后在中心馆提交申请单或者通过unicorn系统提交预约申请,工作人员处理这两种申请并查找到架位码系统中的标识号码,以表单形式电子邮件发给昌平储存馆工作人员,昌平工作人员准备好图书后交给每周两次提取书刊的司机。读者在中心馆借还图书、阅览报刊。自运行以来,不仅对校内读者提供服务。也为馆际互借用户、文献传递用户、校外读者提供免费服务。
3.6 设王专门岗位负责管理与服务
北京大学昌平储存馆于2009年8月搬迁完毕后,全方位的运行管理与服务成为日常的工作,为此,专门设置了针对储存馆的工作岗位,并明确文献典藏与分馆办公室负责该馆的管理。主要设置两个岗位,一个是典藏主管,负责昌平储存馆的运行与管理·包括Unicorn系统与架位码系统的管理,制定管理规范与制度,培训与指导其他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的统计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服务方式与规划馆藏布局等等。另一个是储存图书馆管理员,负责书库的管理和文献的查找还架,架位码系统的日常操作等等。搬迁后首先起草了针对储存图书馆运行与管理的有关文件和规范,包括架位码的操作步骤与规范,日常服务的流程,管理与运行的办法、书刊调拨的流程等等。除了这两个岗位外,中心馆图书借还、报刊阅览、工具书阅览等岗位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对读者的服务。总务科司机为文献提取提供运输支持。 结语
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来说,为北大中心馆腾出了宝贵的物理空间,为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纸本文献资源的增加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优化了文献布局,北京大学的文献资源布局逐渐形成读者利用率最高的文献开架阅览、相对低一些的在闭架书库、使用率最低的在昌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储存馆的三线藏书制度。北大中心馆、各学科分馆与储存图书馆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合理的文献布局体系。
其次,按照本文第一部分的论述和国外储存馆的主要特点,国内之前的探索只是部分符合储存图书馆的特点,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储存图书馆。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的建成,在馆舍、馆藏、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具备了储存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无疑填补了国内储存图书馆的空白。作为国内首个以单个图书馆建设的储存馆,这种探索和尝试将为未来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自投入使用以来。不仅满足本校读者的使用,也为北京其他馆读者提供服务,并为CALLS和CASHL提供原文文献传递服务。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北大图书馆系统部自主开发的架位码管理系统,同样适用于各种需要密集排架打破分类排架体系的书库,这种尝试和探索也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