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心理辅》
填空题 第一章 导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当事人中心)咨询理论,受到许多学校心理辅导专家的赞同。
2、学校心理辅导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等四方面的内容。
3、学校心理辅导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
4、综观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这四方面上。
5、(青春期)被认为是个体成长阶段中的“风暴和紧张”期。
6、高中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异性交往)、人生观与价值观、(升学与择业)等。
7、各种学校心理辅导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两大类问题:一类是(共同性心理问题),另一类是个别性心理问题。
8、学校心理辅导以积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第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1、早期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2、心理辅导史上的第一个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是(职业选择的三因素理论)。 3、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比尔斯)。
4、由于罗杰斯治疗模式的影响,学校心理辅导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以职业辅导为主的学校心理辅导转变成以(情绪人格辅导)为主的心理辅导。
5、在埃里克森的生命全程发展观的影响下,(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全世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所认同。
6、目前国内心理辅导事业呈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师资培养问题)、信息与技术缺乏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7、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方法提出挑战,在理论上开创心理咨询新纪元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
8、帕森斯的工作和他所创立的“波士顿模型”在当时的美国影响很大,被称为(“心理辅导之父”)。
第三章 学习辅导
1、学生的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在(能力)或倾向方面较为持久的历程或结果。
2、学习辅导不仅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还要让学生自己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 )。
3、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着眼于加强对学生一般能力的训练;二是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或情商))。 4、学习辅导目标主要是通过辅导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5、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和维持学习的心理动因,基础是(学习需要)学习。 6、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 附属内驱力)。 7、学习动机有两个主要作用,即(动力作用)与维持作用。
8、认知内驱力又称(认知的动机),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与( 求知欲)两个因素。 9、学习情绪是指个体对(学习情感)的意识倾向,表现为对学习的喜恶感受和体验。
10、( 元认知 )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也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11、自学能力是一种依靠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结构中主要包括阅读能力、( 思维能力 )和操作能力。
12、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 )。
13、学习策略主要包含三个因素: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以及(元认知 )。 14、学习能力的辅导包括( 自学能力 )的辅导、学习习惯养成能力的辅导和学习策略能力的辅导三块内容。
第四章 人格辅导
1、自我意识的心理成要有:(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
2、自我意识发生的衡量标志是:(1)个体的物—我感觉分化;(2)人—我知觉分化;(3)(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3、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因素有:(1)文化背景因素;(2)社会背景因素(3)(心理因素);(4)人承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4、人格辅导的目标,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促进适应)、铸造人格。 5、自我认识主要包括个人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自我理想和(自我评价)等四方面的内容。
6、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经注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及社会群体等。
7、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杠杆。
8、自我意识辅导的具体内容可分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自我控制两部分。
第五章 生活辅导
1、生活辅导主要是通过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等,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休闲的目的在于(自我教化),追求人生崇高的境界。
3、休闲辅导是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使自己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
4、校内休闲辅导的途径与方式有开设休闲辅导课程、组织学生休闲团体和(课余休闲活动)等三种。
5、校外休闲辅导包括建立社区休闲活动中心、开设家长休闲辅导讲座和开辟(休闲活动基地)等三种。
6、学校消费辅导和策略包括: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
第六章 职业辅导
1、职业辅导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2、国外在中学阶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职业辅导:(1)(测量和鉴定);(2)信息服务;(3)咨询。
3、职业基本上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维持生存、(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4、“生命彩虹图”是由职业理论研究家(帕森斯)提出的。
5、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和态度,包括人们选择职业的标准和(对各种职业的评价)。
1
6、帮助学生合理分流,是职业辅导的重要内容,合理分流就是要以潜能为依据,以(心理测验)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
7、从20世纪70年代起,职业辅导从以职业选择、准备就业和适应为重心的职业辅导,转变为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和自我发展为主的(生涯指导)。
第七章 心理辅导课程
1、组织学校心理辅导课程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为前提,以解决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促进和帮助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2、心理辅导课程的活动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是以学生参加课程设计的(活动动机)为中心的课程。
3、心理辅导课程的活动形式具有(兴趣性 )、积极性、社会性的特点。 4、心理辅导课程的训练形式有教练式、(母爱式 )、(互助式 )和自助式。 5、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有:以(目标 )为中心的理论模式、以过程为中心的理论模式以及综合的理论模式。
6、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编写程序有三种“即逻辑顺序、(心理发展顺序)以及综合顺序。
7、(讲授法)是教师动用口头语言,给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 8、讨论法一般有(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 )两种主要形式。
第八章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
1、近年来,在我国比较有影响的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在分层递进教学与(成功教学)。2、从个体原因看,造成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有性格、生理和(态度与动机 )等三种。3、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学业不良可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和(成绩不足)。4、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大致有三条鉴别标准,即( 智力标准)、学业不良标准、学习过程表现异常。5、从在课堂心理辅导看来,(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6、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教学设计,特点是以学科的特点与学生需达成的相关的学习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技能相结合,(心理辅导技术)与教学技术相结合,来设计教学。7、一般教学过程主要有六个环节,即陈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师生相互作用过程和评价。其中(陈述教学目标与分析教学任务)是关键的环节。8、课堂心理辅导必须要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合作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是互动的师生关系。
第九章 个别辅导
1、个别辅导是指心理辅导教师通过(人际沟通 )对学生心理上的帮助过程,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2、早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 )。 3、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三个部分。4、梦的四种表现方式是( 凝缩 )、换位、(润饰 )和戏剧化。5、个别辅导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他们分别是:真诚、尊重与(同感 )。6、暗示是指辅导员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当事人心理上的影响过程,可分为积极暗示与( 消极暗示),又称( 正面暗示)与负面暗示。7、松弛技术包括呼吸松弛、冥想松弛、(肌肉松弛 )。8、理情治疗技术是基于(ABC )理论的,认为只有改变当事人不合理信念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9、真诚原则又称( 真诚可信原则 ),它是指辅导教师与来访者赤诚相见,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诚心诚意地帮助来访者摆脱心理困惑,从而使当事者产生可信、可靠的信念。 10、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发展与生物进化一样,是有建设性方向的,他把这种方向叫做(“ 造型倾向 ”)
第十章 团体辅导
1、团体运动的基本过程:团体发展过程大致经由定向阶段、冲突阶段、( 整合阶段 )、成效阶段和巩固结束阶段。
2、领导者在任务领导行为上承担如下角色:行动者,协调者,(诊断者 )。 3、领导者在维持团体的人际关系与气氛上扮演如下角色:气氛缓和者,调节者,( 鼓励者),规则执行者
4、特罗斯把团体过程的领导技巧分为三个方面:反应技巧、( 交互作用技巧)和行动技巧。
5、团体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是( 团体动力学)理论。
6、反应技巧有:积极倾听、同理心、(澄清 )、提炼归纳。7、学校团体辅导的设计程序:(1)组成小组;(2)(建立目标 );(3)设计活动;(4)团体辅导效能评估。8、在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常说的团体有以下几种:训练团体、( 个人成长团体)、学习团体。9、领导者在团体中有两大任务:一是完成团体任务与目标,称为(任务领导行为 );二是维持团体的人际关系和气氛,称为( 过程领导行为)。
10、团体互动技巧主要有反馈与控制、暗示、模仿和( 感染)。
第十一章 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测评
1、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量表就要尽可能选用(本土性 )高的量表,要注意心理测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注意( 常模)的实效性。
2、所谓( 常模 ),是指测验借以对测量结果作出评价的参照系统。 3、心理档案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即背景资料、在校表现、( 心理素质 )、观察记录和(咨询记录 )。
4、学生心理档案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类,即( 测验资料 )和( 非测验资料 )。 5、学生心理档案资料的解释根据其问题的方向和着重点可以分成四个层次的解释,即(描述的 )、溯因的、(预测的 )、和评鉴的解释。
6、根据辅导工作目的和实施途径、方法的不同,可把心理档案划分为三类:A类:以发展为目标;B类:以( 教育 )为目标;C类:以矫治为目标。 7、卡特尔16因素个性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卡特尔)编制的。
8、心理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198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辅导》 )一文中提出的。
9、测量的三要素是( 测量对象 )、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管理
1、心理辅导可以建设以下四支队伍:(1)班主任队伍;(2)心理辅导课程专职教师;(3)心理辅导工作者;(4)( 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员 )。 2、心理辅导室可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松弛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健康
1、教师情操的陶冶应当包括道德感、理智咸和(美感 )三方面的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真诚、博大和( 理智 )。
3、( 自我意识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 4、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包括成熟的自我意识、稳定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意识 )。
5、教师良好的心理首先是以良好的情感、思想和文化素质为基础的,内核就是(自信心 )。
第十四章 家庭心理辅导
2
1、家庭环境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物质条件、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
2、常见的家庭教育的误区有:期望过高,保护过度,(功能错位 ),方法不当等。
3、(家庭氛围)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简答题 第一章 导论
1、简述什么是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1、湾省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哪些发展趋势
面对心理辅导的发展,台湾省学者预测台湾省心理辅导将会出现以下一些发展趋势:(1)理论上,将加强辅导理论的研究力度,强调本土化研究,强调辅导的人生化本位。(2)辅导内容和方法上,职业辅导将会成为重点,咨询范围将会扩展,学校辅导课程将会进一步发展。(3从辅导技术发展来看,电脑化将有助于改进辅导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现有水平。
2、我国的心理辅导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哪几个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我国心理辅导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转型,以及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心理问题比例开始在中小学上升。(2)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辅导的实验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3)素质教育的推广提升了心理教育的地位。 3、国内心理辅导事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1)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2)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发展快;
(3)部分大城市由学校实验发展到成批学校实施; (4)不少地区已由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地方改革举措予以推行。 4、国内心理辅导存在着哪些问题
心理辅导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培养问题。国内现有的培养机构无法从质和量上保证师资需求。(2)信息与技术缺乏的问题。中小学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评估手段,测量工具落后,许多修订的量表因不合国情而不能发挥评估作用,对心理辅导的发展极为不利。(3)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心理辅导的支持度不足,心理辅导教师在学校的权利和地位得不到确实的保障。 5、德育与心理辅导有什么区别
(1)德育工作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规范或法律规范教育,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解决人的社会倾向问题;而心理辅导则主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心理辅导解决“育人”任务中基础层次的问题。
(2)在德育中,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的;在心理辅导中,我们是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的 。德育要求学生达到“君子”境界,心理辅导要求学生达到“凡人”境界。 第三章 学习辅导 1、简述学习辅导的主要内容
(1)学习动机辅导。这个辅导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为什么要学?为谁而学?(2)学习情绪辅导。这个辅导解决学习的情感问题,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还是一件苦恼的事?
(3)学习行为辅导。这个辅导解决如何做的问题,目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4)学习能力辅导。这个辅导解决智慧问题,是学习辅导的核心与归宿。
2、简述如何激发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作业批改激励法。 (2)学习内容自选法。(3)效果自我评定法。 (4)习题自编法。(5)小先生法。 (6)互助法。
3、简述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涵义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2)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3)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确立心理健康标准有何重要意义
(1)有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2)有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任务与内容。(3)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诊断。 4、简述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
综观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3)具备积极的成长发展趋势,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力。(4) 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 5、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 (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3)能承受挫折。 (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6、简述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划分标准
大致有四种方法: (1)经验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临床诊断标准。(4)统计学标准。 7、简述什么是同一性
所谓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8、简述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与小学初中都不同,它是建立在小学、初中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自主性。 (4)高中生心理具有进取性。(5)高中生心理具有闭锁性。 (6)高中生心理具有社会性。 9、简述高中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1)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2)价值观与人生观问题。(3)升学与择业问题。 第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3
学习情绪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良好的 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及不良的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1)良好的学习情绪对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A、良好的学习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B、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C、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学习环境的适应。
(2)不良的学习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表现在:
A、不良的学习情绪妨碍智力的开发。B、不良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学习上得过且过。C、不良的学习情绪会导致不良恶习。 4、简述良好学习情绪的培养
(1)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2)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要有科学的爱的表达方式。 (3)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简述学习过度焦虑的特点
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2)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甚至头脑一片空白。(3)当事人一般都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4)当事人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6、简述制定学习计划的意义
(1)明确学习目标。 (2)做到学而有序。(3)提高学习效率。 (4)磨练学习意志。
7、简述制定学习计划的要素和方法
(1)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首先要确定一个学习目标。(2)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其次要有一定的学习内容。(3)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还要有休闲。(4)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要有时间的安排。 8、简述作业规范的意义
(1)作业规范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2)作业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3)作业规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 9、简述如何进行作业规范辅导
在学生的作业规范辅导上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在态度上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力求所做的作业达到百分之百正确,字迹端正,书面整洁。(2)在方法上,要有序的进行作业。有序作业的第一点要求是,先复习后作业。有序作业的第二点要求是,先审题后解题。
(3)在习惯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把今日的作业拖到明日去做,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10、简述对复习和预习的辅导
对复习的辅导包括: (1)复习须及时。 (2)复习须思考。 (3)复习须多样。对预习的辅导包括:(1)首先,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尤其是上新课前很少预习的学生。(2)其次,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养成动手习惯,做预习笔记,将重点难点记下来。(3)再次,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多动脑筋,找寻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 人格辅导 1、简述人格辅导的基本涵义与内容
人格辅导的基本涵义:人格辅导是教育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康成长和发展的
教育活动。其基本目标是促进适应、铸造人格:一是认识自己,主动发展;二是积极沟通,增进交流。
内容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和青春期辅导等。 2、简述自我意识辅导的基本目标与实施方法
所谓自我意识辅导就是根据心理辅导的原理,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和接纳自己,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一种辅导活动。
这种辅导活动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推动其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为学生有效适应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就是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
根据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我们在进行个体自我意识辅导时,应恰当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方法,鉴于有关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模仿等小组活动特别有助于提供充分的社会比较机会、互动机会、分享机会、省察自我和他人的机会,因而经常被用于自我意识的辅导活动中。 3、简述情绪辅导的内涵及目标
情绪辅导是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促进理解和交流,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增进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应地,情绪辅导的目标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帮助个体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第二,帮助个体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三,帮助个体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快乐的情绪体验; 第四,帮助个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 4、简述人际交往辅导的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法
人际交往辅导的直接目标:增进学生的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改进学生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训练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行为、技能和技巧、艺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最终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与成熟,增进学生心理健康,这亦可以说是人际交往辅导的终端目标。 人际交往辅导的内容:
(1)帮助儿童认识和培养有助于增进其人际吸引的个性品质;
(2)帮助儿童学习人际交往所必需的礼仪,以及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技能、技巧等。 人际交往辅导的实施方法: 在人际交往辅导的实践中,常用的形式和方法有讲座、游戏、小品表演、模仿及行为训练、小组讨论等。 5、列举青春期辅导的目标、内容及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青春期辅导的目标:
(1)要帮助青少年对即将到来的身体、生理的快速增长和发育做好准备,并认识和接纳这些变化,为顺利度过青春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2)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处理由一系列身体、生理的快速变化而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学会相应的策略和技巧;(3)要帮助青少年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价值观,恰当处理两性关系,平稳度过性困惑期。青春期辅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接纳和塑造自己的青春期形象。第二,青春期交往辅导。 第三,性心理辅导。 由于青春期辅导的前两部分内容在性质上可分别纳入自我意识辅导和人际交往辅导中,因此,这两部分辅导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与自我意识辅导和人际交往辅导实无两样,唯独在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上应予以考虑。其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可归纳如下: (1)讲座; (2)集体讨论;(3)活动设计; (4)个别咨询
第五章 生活辅导
4
1、简述休闲辅导的内涵
休闲辅导是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的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使自己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 2、简述休闲辅导的基本特征
(1)休闲辅导具有非功利性; (2)休闲辅导具有自主性; (3)休闲辅导具有生活性; (4)休闲辅导具有内隐性。 3、简述消费辅导的实施策略
结合我国中小学实际,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可采用下列策略: (1)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
A帮助学生了解商品的种类、价格,学会如何识别伪劣商品、发现伪劣商品,商品有质量问题时如何处理,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B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购商品,尤其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用品。(2)培养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的消费动机,并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加以引导。 4、简述休闲的功能
(1)休闲能松弛身心; (2)休闲能满足个人需要与兴趣;(3)休闲能扩展个人的知识和生活经验;(4)休闲能增进个人身心发展。 第六章 职业辅导 1、简述学校职业辅导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职业辅导的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 业观和择业观;(2)帮助学生从身边的职业开始,逐步深入社会,了解本地区各类学校和各类职业的情况;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4)帮助学生正确协调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学校职业辅导的任务:
(1)从起始年级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教育,并向他们讲解社会主要职业和专业的有关知识,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2)收集和积累学生的个人资料,包括每个人的学习成绩、能力、智力、兴趣、志向、思想品格和家庭经济状况;同时调查和了解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高一级普通学校的职业、专业的内容,招工和招生的条件,以及有关工种的劳动强度和报酬待遇等。(3)对毕业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咨询,帮助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来确定就业或升学的方向,选择合适的职业或专业;同时学校也可向用人单位和高一级学校推荐合适的人才。
2、简述职业辅导的内容 职业辅导的内容:
(1)了解职业辅导。包括了解职业、了解专业和了解社会。
(2)了解自己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个性等心理特点和自身的生理特点。(3)人生探索辅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内涵和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4)合理选择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职业的要求,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出不足,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或专业。 3、职业辅导要遵循哪些原则?
教师在进行职业辅导时,除了应遵循心理辅导的一般原则,如发展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 1)独立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 2)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3)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4、简述了解自己辅导的基本内容 了解自己辅导的基本内容:
(1)了解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的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职业能力是决定在职业中取得好成绩的基本条件。(2)了解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指人对某类专业或职业所持有的积极态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职业会抱不同的态度,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职业也会有不同的态度。(3)了解职业个性。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个性与职业生活的适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个性适合于从事一定的职业。 5、简述职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职业发展理论是有关职业选择的发展性的理论,以萨帕和金兹伯格为代表。职业发展理论的要点为:
(1)职业选择不是某一时刻完成的一次性的决定,而是从幼儿期就开始的包含一系列决定的长期过程。 (2)人的职业发展是分年龄阶段的。
(3)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是“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认识的形成、发燕尾服和完成的过程,也是主客观的一种折中调和过程。
(4)人的职业偏好与从业资格、生活和工作情况及对自我的认识,都随着时间、经历和经验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职业选择行为和心理调适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5)通过职业辅导有利于更好的人生发展。 第七章 心理辅导课程 1、简述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的意义
(1)心理辅导课程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心理辅导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3)心理辅导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补充。 2、简述什么是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程是指学校积极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其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解决学生成长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品质的学校心理辅导形式。 3、简述心理辅导课程的原则:
(1)信任原则; (2)接受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 (4)自主性原则;(5)合作性原则; (6)活动性原则; (7)配合性原则。 4、简述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内容结构有五个基本要素:(1)认知经验要素;(2)意志品质要素;(3)情感经验要素;(4)社会经验要素;(5)生活经验要素。 5、简述心理辅导课程的活动形式
辅导课程的活动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它是以学生参加课程设计的活动动机为中心的课程。其活动形式有:(1)角色活动;(2)表演活动; (3)游戏活动; (4)体育活动。 6、简述心理辅导课程的实践形式
(1)社会活动,包括春游、秋游、旅游、团队活动等。(2)社会考察,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3)社会服务,包括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4)社会实践,包括军训、学农等。 7、简述心理辅导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
(1)以目标为中心的理论模式。(2)以过程为中心的理论模式。
5
(3)综合理论模式。即把心理辅导的目标设计和心理辅导过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的综合的理论模式。
第八章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 1、简述课堂心理辅导的意义
(1)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课堂心理辅导涉及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诸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等等。它可以使这些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功能,体现理论的价值,并找到理论发展的生长点。( 2)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3)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提高其理论素养。课堂心理辅导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学家。 2、简述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
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主要应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教学活动设计2)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 (3)学习困难学生辅导。
3、简述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
(1)课堂秩序的建立。不少学者对于管理成效好的教师与管理成效差的教师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在课堂秩序的建立方面,有明显差异。(2)课堂活动组织与反馈。有效的教师能以更清晰明白的方式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引导明确,课文陈述清楚。(3)课堂中的奖励与惩罚。奖励是老师控制课堂秩序的重要手段,以鼓励学生产生教师期待的行为。惩罚是用不愉快的事件(或刺激)抑制或消除个体不适当行为的发生。
4、课堂教学中实施奖励要注意些什么?
奖励是老师控制课堂秩序的重要手段,以鼓励学生产生教师期待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奖励要注意: 第一,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第二,奖励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励。第三,应在课堂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 第四,奖励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五,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5、课堂教学中实施惩罚要注意些什么?
惩罚是用不愉快的事件(或刺激)抑制或消除个体不适当行为的发生。课堂教学中实施惩罚要注意:
(1)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翻“老帐”,避免过多地涉及学生个人过去的经历;(2)切忌把惩罚作为教师报复、泄愤的手段; (3)切忌体罚学生; (4)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6、简述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1)教师“中止授课”的策略。(2)教师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分析评估策略,以利于教师“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3)利用同辈集体的资源,纠正课堂行为的问题。
7、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标准
(1)智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的智商下限大约为70—75。(2)学业不良标准。 我们采用绝对学业不良与相对学业不良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学习困难。(3)学习过程表现异常。学习困难学生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在某些方面明显地表现出偏离常态的行为。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平时观察到学生的这些行为。下面列举几点:第一,课堂学习中反应迟缓; 第二,记忆效果差; 第三,注意力涣散; 第四,解题或回答问题思路混乱; 第五,言语障碍;第六,行为问题,课堂上屡屡违纪或干扰别人。如果学生在相当一段时
间(几个月或半年以上)出现上述某些行为,则可以认定为学习过程表现异常。具体鉴别时这三条标准要统筹考虑。原则上,第一、第二条标准是鉴别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鉴别是否为学习困难学生必须要符合这两条标准。第三条标准是重要的补充条件。若学生确有持续的学习过程表现异常,则可能属于稳定性学习困难学生。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持续的表现异常,则可能属于暂时性学习困难学生。
8、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
(1) 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2) 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 (3)动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 (4)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水平低。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9、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方法
(1)课堂行为分析; (2)作业错误分析;(3)能力诊断; (4)出声思维诊断;(5)教育会诊。
第九章 个别辅导 1、简述精神分析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2)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3)泛性论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与性欲相联系。 (4)梦的理论,认为人在潜意识中的“本我”可在梦中表现,构成了梦境。 2、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本我是人格构造中最基础的一个层面,是以生物本能的合流为驱动力。它依照“快乐原则”行事。(2)自我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我”的一部分,在人格结构中处在核心地位。客观存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3)超我在人格结构中处在最上层,主要关注行为的好坏与是非,奉行的是道德原则。 3、简述个别辅导的三个基本条件
(1)真诚,即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真心诚意地帮助当事人,做当事人实实在在的朋友。(2)尊重,即在辅导过程中无条件地尊重当事人。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辅导员很珍视当事人;其二,辅导员对当事人无条件地接纳和无占有欲地重视。(3)同感。即辅导员“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
4、简述个别辅导的主要技术
(1)聆听技术; (2)暗示技术; (3)松弛技术;(4)系统脱敏技术;(5)行为改变技术;(6)理情治疗技术。 5、简述聆听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聆听技术的使用方法:
(1)对学生进行聆听,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好是在单独的心理辅导室进行。(2)个别辅导必须让当事人坐着,其位置与辅导员成90度,距离一般为一个手臂。 (3)辅导教师要用恰当的体态去聆听,目光要与当事者适当接触,身体前倾,对当事者的诉说要不断地用点头来表示,以此告诉当事者:我在认真地听你说。
6
(4)在聆听中适当地提问。提问要具体,一般要把时间、地点、事件的经过问清楚,问得越具体越好。 (5)在聆听中还要应用对焦技术,即辅导教师听了当事人一段讲话后,运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一下当事人所说的内容。 其注意事项有: (1)切忌武断。 (2)不要急于教育。 6、简述暗示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暗示技术的使用方法
(1)使用暗示技术,首先要对每一个当事人都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他们本身具有能克服自己问题的潜能。(2)在对学生辅导时坚持三多三少,即: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3)对学习困难,有焦虑、恐惧等症状的学生,可以教他们进行自我暗示:“我能行”。 注意事项:在使用暗示时,切忌用“不要怕”、“不要慌”之类的话。 7、简述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是指辅导员与当事人商定一套有明确目标、有系统的行为改变策略,以改变或消除当事人的不良行为的过程。这项技术基于两个信念:一切行为均是学习得来的;行为本身无好坏之分,完全由情景的适当与否而定,行为是由环境因素所制约的。 8、简述行为改变技术的使用策略
(1)增强(又称强化); (2)消退;(3)抑制不良行为;(4)逐步养成; (5)隔离;(6)剥夺
9、简述系统脱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制定一张焦虑层次表。从引起焦虑、紧张最轻微的情景到最强烈的恐惧,依次排列出若干等级。 (2)进行系统脱敏。先让当事人肌肉完全放松,从最低的焦虑层次进行想像,肌肉紧张起来,这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等肌肉完全松弛,再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这样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进行,直到引起恐惧最强烈反应的情景、恐惧情景完全消除。 注意事项:要让当事人从想像情景向现实情景转移。
第十章 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的基本涵义与分类
团体辅导的基本涵义: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在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常说的团体有以下几种:训练团体、个人成长团体、学习团体。以上几种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大同小异,都是源于勒温的团体动力训练。按成员的问题性质来分,可分为异质团体与同质团体。按团体辅导活动有无设计、有无目标来分,可分为结构性团体和非结构性团体。 2、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
(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3)多元的价值观念与信息的冲击;(4)反馈的功效; (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6)经济效益。
3、简述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使用情况
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两种主要的形式。由于这两种辅导的特点不同,在各自适用的状况、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具有互补性。 个别辅导适用下列情况:(1)当事人有危机状况产生时,其状况和可能解决的方法又相当复杂。(2)当事人的问题需要高度保密。
(3)当事人在团体中说话表现出非常害怕,参与团体活动比较困难。(4)当事人与同辈的关系不良,其言行经常被团体拒绝。
(5)个体对自己的感受、动机和行为的觉知和了解很有限或很复杂,感到无法在团体中与人分享。
团体辅导则较适用于下列情况:(1)想学习和了解他人的想法。
(2)想在同辈团体中与人交往,学习社交技巧 。(3)愿意在团体中与他人分享经验与观念,获得团体的接纳与支持,以促进自己成长。(4)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想了解、认识他人,培养自己的合群性。 (5)解决学生中共同性的心理问题。 4、简述团体发展定向阶段的特征、任务
定向阶段重点在于协助成员探索团体,了解团体的目标、过程,确定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
此阶段团体成员有以下反应:(1)焦虑担心;(2)气氛沉默;(3)防卫心理;(4)依赖领导者 。 此阶段团体的主要任务:(1)协助成员彼此认识;(2)澄清团体目标;(3)创造安全信任的气氛;(4)建立团体规范;(5)让成员了解团体是大家的。
5、简述团体发展冲突阶段的特征、任务
冲突阶段团体的特征有:(1)焦虑与挣扎;(2)抗拒与防卫;(3)冲突;(4)挑战领导者。 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是:(1)理解、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2)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与矛盾,并协助他们表达出来;(3)帮助成员将防御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6、简述团体发展整合阶段的特征、任务
凝聚整合阶段团体的主要特征有:(1)信任与接纳;(2)和谐的整体感;(3)认同与承诺。 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1)协助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2)鼓励成员相互关心与帮助。
7、简述团体发展成效阶段的特征、任务
成效阶段团体的特征是:(1)对团体充满信心与希望;(2)深沉的自我表露;(3)面质;(4)认知重建。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1)以身示范和塑造行为;(2)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重建认知;(3)协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 8、简述团体发展巩固结束阶段的特征、任务
巩固结束阶段团体的特征是:(1)惜别依依;(2)对外面世界的担心;(3)团体有时呈现松散现象。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处理好成员离别的情绪;(2)协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3)反馈与祝福;(4)提醒保密;(5)提供继续学习或进一步服务的信息资源;(6)评估团体效能。 9、简述影响团体过程的基本因素 影响团体过程的基本因素有三个:
(1)规范。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规范强有力地控制着成员的行为,促进团体目的的达成。 (2)沟通。团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以沟通为纽带的。 (3)凝聚力。凝聚力是团体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10、简述领导者的角色作用
领导者在团体中有两大任务:一是完成任务与目标,称为任务领导行为;二是维持团体的人际关系与气氛,称为过程领导行为。领导者在任务领导行为上承担如下角色:(1)发动者;(2)协调者(3)诊断者。
领导者在维持团体的人际关系与气氛上扮演如下角色:(1)气氛缓和者;(2)调节者;(3)鼓励者; (4)规则执行者。 11、简述团体过程的领导技巧
7
特罗斯把领导技巧分为三个方面: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和行动技巧。(1)反应技巧:积极倾听,同理心,澄清,提炼归纳。(2)交互作用技巧:支持,联结。执中,阻止。(3)行动技巧:发问,调节,示范,建议。 12、简述团体互动技巧
(1)反馈与控制。 反馈是成员在团体中学习的重要资源,它能修正个人的想法、态度和行为,并直接影响团体行为的改变。
控制是指个人的行为限制或引导其他成员的行为,而自己也为其他人的言行所影响。在团体中反馈与控制是一个循环过程,是促成个体或团体行为改变的一种机制。
(2)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3)模仿。 模仿是指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4)感染。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它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交流,在互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13、简述学校团体辅导的设计程序
(1)组成小组。 (2)建立目标。建立目标需注意以下几点:目标应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目标应明确具体;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 (3)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有价值辨析、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等。(4)团体辅导效能评估。
第十一章 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测评 1、简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防治心理疾患,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简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A全面或多方位地综合测评;B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 (2)适用性原则:
A采用团体测验;B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C采用电脑化操作; D少而精,分类建档。
3、简述学生心理档案的类别
根据辅导工作目的和实施途径、方法的不同,学生的心理档案可以划分为三类: (1)以发展为目标的心理档案。通过心理辅导课程或心理辅导活动,借用一些简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自测自评,达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监测自我的目的。 (2)以教育为目标的心理档案。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使用一些调查问卷和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家长及教师调查或测评,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利于开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工作。 (3)以诊治为目标的心理档案。对于学生本人或教师、家长要求重点辅导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需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进行测量,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障碍或问题,以利于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助人工作。 4、简述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
(1)学生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和学生本人基本概况。(2)学生在校表现的资料,主要包括学业成绩、身体状况和行为表现等内容。(3)学生心理素质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资料和非智力水平资料。(4)教师的观
察记录。 (5)咨询记录。如果有学生进行过咨询,这些与咨询有关的记录都将存档,作为以后的参照。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管理 1、简述心理辅导可以建设的四支队伍
学校心理辅导队伍建设是心理辅导的基础工作,心理辅导队伍是心理辅导的基本力量。心理辅导可以建设以下四支队伍:
(1)班主任队伍; (2)心理辅导课程专职教师;(3)心理辅导工作者; (4)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员。 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构建
学校心理辅导室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服务的校内机构。比较完整的、功能较全的一组心理辅导活动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室; (2)心理测量室;(3)心理松弛室; (4)心理阅览室;(5)心理活动室。
3、简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1)给学校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启示和顾问;(2)克服和预防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向;(3)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冲突、人际交往和相互理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为学生发展和提高心理品质予以真诚的服务。
4、简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作为一个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要有全面的心理学知识理论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
(2)应该懂得卫生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心理学、治疗心理学、缺陷心理学、诊断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3)有德育教育、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学校工作经验、家庭教育经验。
(5)既要懂得生理学、精神病学、精神医学,又要懂得社会法制、法规和基本的法律常识。
(6)他们有一定的心理测量技术和综合分析评价的经验能力。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责:
(1)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体系进行参与,提供顾问和咨询。 (2)为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3)对家长给以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成长。 5、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包括哪些方面
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包括:(1)对课程设置的评价;(2)对辅导活动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评价;(3)对辅导课程效果的评价;(4)对辅导活动课程教师的评价。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健康 1、简述教师人格修养的意义
(1)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2)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修养有着很高的期望; (3)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人格修养的意义。 2、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
(1)良好的思维品质;(2)良好的情操品质; (3)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 (4)良好的意志品质。
3、简述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在哪几方面
8
(1)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应善于独立思考,具有思维的独创性。 (2)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善于应对变化,具有思维的敏捷性。 (3) 良好的思维品质思路清晰、明确,具有思维的缜密性。 (4) 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善于深入钻研问题,具有思维的深刻性。 第十四章 家庭心理辅导 1、简述家庭心理辅导的特点
家庭心理辅导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
与学校教育相比,它具有下述一些特点:
(1)家庭具有抚育、培养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家庭心理辅导是在孩子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进行的;(2)父母(教育者)对于子女(受教育者)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和很大的权威性,父母的言论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3)教育和辅导活动是通过一对一的个别化方式随时随地进行的,它需要有的放矢的深入细致的帮助和指导;(4)教育和辅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对父母的言行要求很高。 2、列举家庭环境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居住条件。居住条件的好坏,与孩子的学习和休息的质量不无关系,也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
(2)家庭物质条件。在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时,家长对孩子的爱应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理智,也就是说应当是一种理智的爱。
(3)家庭结构。家庭的结构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家庭氛围。氛围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3、列举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既是实施家庭心理辅导的基础,又是家庭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误区之一:期望过高。过高的期望不仅不会给学生应有的激励和促进,反而会变成家长浮躁心理和孩子无形压力的根源。
误区之二:保护过度。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其结果是影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养成孩子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不良作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的人格扭曲和精神变态。
误区之三:功能错位。家庭教育具有抚育、培养和教育多方面的功能,它的主要功能应当定位于为子女一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做好奠基工作。
误区之四:方法不当。家庭教育既然是通过家长和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透过家庭的环境、氛围来实现的,停留在操作层面上理解方法,会使家长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4、简述什么是良好的育人环境
(1)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这里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2)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氛围是最重要的心理环境。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是家庭氛围的核心内容。其二,健康向上的、良好的家风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家庭氛围的关键所在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论述题 第一章 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 1、论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如何针对其特点进行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由其心理发展的条件所决定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衡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儿童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与个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
(1)心理发展迅速,尤其是思维、记忆、知觉等能力。
A、小学生思维迅速发展。小学生入学以后,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要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就促使他们逐渐地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B、小学生记忆迅速发展。小学生入学以后,一是有意识记忆增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儿童的有意识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他们能较主动地去记忆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材料,对于难记的抽象材料也能化工夫努力记住。二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随着儿童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年级越高,意义记忆的百分比也越大机械记忆所占的百分比越小,逐渐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发展。
(2)心理发展是平衡协调的。以品德心理发展为例,这是人一生中道德发展最为协调的阶段。例如,言与行、动机和行动比较一致。崇尚权威,顺从规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道德认知、动机的发展,言行一致与不一致的分化逐步增长。比起初中阶段的“青春动荡期”或“急风骤雨”式的情感来,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协调性成为主要特征。所以,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阶段心理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可以说,小学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大好时机。
(3)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小学生经验有限,内心世界太复杂,因此,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的表现在面部,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小学阶段的学生极易与成人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这对于心理辅导开展是极其有利的。
(4)心理发展是可塑的。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在小学阶段尚未形成,性格也未形成,习惯尚未定型,这些都可以通过教育与辅导加以培养。
(5)心理发展中的矛盾性。虽然小学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于其他时期是平稳、协调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矛盾和危机。小学生处于艾里克森所划分的第四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发展顺利,儿童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若发展有障碍,则会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开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获得各种技能,成就和能力感变得重要起来。如果儿童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就,经常受到社会奖励,就会变得越来越勤奋与自主;相反,若是在学业上屡遭失败,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导致厌学、恐学乃至其他行为问题。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辅导应侧重于:
(1)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2)帮助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学习交往,培养合群性、责任感。
(3)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激发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发展。
(4)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变危机为转机。
(5)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
9
2、论述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一方面对人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人的人格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升学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历来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置于第一重要的位置,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问题在于没有好的学校来满足家长的美好愿望,教育的供需矛盾显得异常尖锐,那么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通过考试竞争,优胜劣汰。于是,孩子们从第一天挎着书包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其后果是导致大量学业不良学生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畏学,并产生其他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困扰。而学校的应试教育是培养“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极大的压抑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2)独生子女教育带来的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特殊的环境,有不少有利的因素,如独生子女的经济生活水平、教育抚养费用较为优裕,能充分地享受双亲的爱护和关怀,家长更重视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等等。但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如双子或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很早就生活在一个由兄弟姐妹组成的集体中,而独生子女的家庭缺少这种集体气氛,缺少与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小伙伴进行交往的实际锻炼,他们往往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也缺乏关心别人的习惯。另外,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生活中长辈关注的中心,得到长辈的过度关心与过分期望,这常常使他们滋长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以自己为中心,比较自私等等。这些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的变动带来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家庭的领地,导致产生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等等。这形形色色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4)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负面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除此,电视、电影、书报杂志,以及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无时不在把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输给儿童、青少年,这无疑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给学校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了许多困难。
第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从萌芽发展至今,已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各自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从总体来看,具体有哪些发展趋势?
学校心理辅导从萌芽发展至今,已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各自形成自身的特色。从总体来看,具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理论上,许多国家学校心理辅导均采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做法。 例如日本学校心理咨询最推崇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理论,还适当
地辅以行为矫正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同时,对辅导模式理论则由矫治性模式转向重预防和发展模式,这样使辅导的范围由侧重于生活、学习及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辅导扩大到了全体学生的辅导。同时不仅关注学生的现时问题,而且用预防干预等技术影响学生的一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2)队伍建设方面,更多的国家吸收了美国经验,即加强各类辅导人员的培养,制定从业标准,加大政府对心理辅导支持的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校心理学专业入学标准(1956),许多国家以次来改进和规范心理辅导人员的培养。许多国家正采用或积极制定明确的职业准则来指导心理辅导实践活动,内容涉及道德与法律权限、保密、测量与研究等方面。
(3)在技术方面,许多国家均努力建立辅导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并加强心理测评,充分开发技术资源。
在校内,采用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模式,使心理辅导深入到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大学生接受辅导的机会。通过成立协会、学术研究机构来建立信息沟通网络,并重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交流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心理测量和评估的效率与质量。 第三章 学习辅导 1、论述学习动机辅导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1)认知内驱力的激发。
A、求奇法:指创设新奇的环境,让学生有种新奇感,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B、求新法:指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注意力,激活许多认知因素。
C、求趣法:指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有一种趣味感触,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
(2)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
A作业批改激励法: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有大量错误,不急于评分,让学生自己去改正,然后,再给学生打分。
B学习内容自选法:指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与练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
C效果自评定法:指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定的做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第二步,定时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只要关心就行了。
D习题自编法:指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编制些难题,然后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E小先生法:指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可以对一部分教学内容或习题进行讲解。 F互助法: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的方法。 (3)附属内驱力的激发。
A表扬法:指以表扬为主的激励方法,这是在学校教育中常用的方法。用表扬法应注意:第一,表扬要得当,要实事求是,不要不要无限扩大、无限提高,否则会使表扬贬值;第二,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舍得表扬,适当的表扬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
B、奖励法:指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奖励方法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 2、论述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元认知。学习者掌握学习策略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分别介绍:
(1)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个体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认识方法或技能。学习方法很多,如阅读方法、作业方法、自学方法、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学习方法科学,符合认知规律,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学习效率就低。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0
(2)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技能,具体包括下面四方面内容:
A激活和维持学习活动的注意与情绪状态;
B在分析自己的学习、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学习计划; C学习计划执行期间,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计划; D在计划执行一个阶段或结束后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 (3)元认知的培养
A认识自己的认知特点。如自己的认知基础,是基础扎实、较扎实还是一般?自己的认知风格,是龟型还是兔型,还是介于两者之间?自己的认知情感(包括意志、动力、兴趣等)如何?
B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 C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计划。 第四章 人格辅导 1、试述青春期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及特征
伴随着身体生理的急剧变化,少年的心理亦经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归纳起来,这一阶段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
(1)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疾患的过分夸大。
(2)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情绪的两极体验瞬息转化,心境低迷。
(3)性别角色混乱。即通常所说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
(4)人格冲突。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矛盾重重,产生了人格冲突。
(5)人际冲突。父母等成人此时发现他们处于青少年的冲突之中,代沟问题明显。
(6)性心理问题。由于性心理、性生理知识的缺乏,青少年经常产生性困惑、性价值混乱、性保障意识薄弱、性罪错、性行为异常、性偏离等。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
(1)人际交往辅导要与学生的现行交往实践结合,辅导的成效应从实践中寻求。 (2)人际交往辅导可利用有关的社会关系测量来探查学生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对具体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处理后,教师心中有数,为辅导提供基础。
(3)在人际交往辅导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组织、协调和指导者的作用,与学生协商建立适当的活动规则。
(4)人际交往辅导可渗透在班主任工作、教学过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示范效应,学校管理者应在校风、校园舆论、管理机制上营造良好的气氛,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家长的相应辅导。
(6) 对少数有严重交往障碍和人际适应不良的学生,辅导教师应予以个别辅导。 (联系实际内容部分略) 第五章 生活辅导 论述休闲辅导的基本途径与内容 1、校内休闲辅导:
(1)开设休闲辅导课程。休闲辅导作为生活辅导的一部分,可以纳入心理辅导活动课程。通过辅导活动课,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休闲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
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辅导课程的活动内容大致有:如何安排休闲活动,如何安排休闲时间,如何走进大自然,如何娱乐与消遣等等。 (2)组织学生休闲团体。休闲辅导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组织作用,组织学生休闲团体,是校内休闲辅导的重要途径。如小球迷俱乐部、小歌迷俱乐部、小棋迷俱乐部、小戏迷俱乐部、小影迷俱乐部、小书迷俱乐部、小旅游迷俱乐部、小美食迷俱乐部等。 (3)课余休闲活动。学生在校除了课堂学习时间,还有部分闲暇时间,如课间休息、午间休息。课余休闲活动组织恰当,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大脑疲劳,调节情绪,重新振奋精神,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除此,学校还应为课余休闲活动提供条件,如设置活动场地,配备设备和器具,出借娱乐用品;发布有关休闲活动信息,如利用广告与专栏,传播适合儿童的影视节目、书讯、展览、度假胜地和休闲服饰等信息。 2、校外休闲辅导:
(1)建立社区休闲活动中心; (2)开设家长休闲辅导讲座; (3)开辟休闲活动基地。
第六章 职业辅导 试述职业意识陶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职业意识的陶冶包括职业观念的陶冶和职业技术的陶冶,其中应以观念的陶冶为主,而以技术的陶冶为辅。职业观念的陶冶内容很广,可以包括对职业的认识与了解,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的培育,以及一切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与了解等等。而技术的陶冶只是初步的、基本的、试探性质的、附带性质的,而不是使学生成为成熟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关的职业意识陶冶。
(1)职业观教育。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使他们了解脑力劳动的艰巨性,认识体力劳动的意义,破除轻视体力劳动和工作有贵贱之分的旧观念,从而热爱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 (2)职业理想教育。开展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将来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3)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指一般道德在各种职业领域里的特殊表现,是调整职业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在职业指导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他们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进行职业意识的陶治主要方法有:
(1)调查;(2)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3)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请专家、名人、劳模作报告,或让学生自己演讲等;(4)辩论会和价值辨析; (5)专题讨论; (6)读书会; (7)图片展览; (8)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第七章 心理辅导课程 1、论述心理辅导课程的训练形式
心理训练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的一种特定形式,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形式:
(1)教练式。训练前,根据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要求,制定出教育目标和训练内容。训练要有规定的时间、指令、规范、程序。训练中,要随时注意不同气质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随时调整训练量和训练时间,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达到。训练后,要及时检查学生的训练效果,通过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调节学生的训练情感,弥补训练的不足,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11
教练式的特点是学生要完全按照辅导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要绝对服从,严格训练。
(2)母爱式。爱学生是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爱“是心理训练的情感动力,训练中就要给予学生理解、同感、关心、帮助,体谅、爱抚,给学生真诚的爱,这样可使学生在训练中具有安全感、信赖感。
(3)互助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辅导,学生有模仿性、从众性和好表现性,辅导中学生间可以通过相互的安慰,求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学习。同学之间的督促和提醒、启发和鼓励远比辅导老师重要。
(4)自助式。心理辅导的效果必须来自学生的自我要求,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满意现在的状况时,就会产生一种要求提高和改变自我的动力,就会有自觉行动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控制自己不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提高自我意识。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选择、扬长避短。
2、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心理辅导课程有哪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老师运用口头语言,给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自述法。自述法是通过自己述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
(3)角色法。角色是心理辅导中“心理剧“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学生扮演和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和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
(4)讨论法。讨论法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和方法 。讨论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学习方法 。辅导活动课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
(5)情景法。情景法是让学生进入模拟情景、实际情景和想像情景中体验情感,测试心理反应,培养适应能力 一种训练方法 。
(6)综合法。综合法就是将以上各种辅导活动方法综合运用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单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是极少的,这是由学生心理现象的多变性、辅导方法的多样性、心理活动的差异性决定的。综合法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辅导老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有目标地针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提高辅导活动课的实效。
(注:要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各种教学方法 ,可在每种教学方法里给予例子加以说明。)
第八章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 1、试论实施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 实施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
(1)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A主体性的学生观。课堂心理辅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B广义的知识观。要求教师不仅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C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教学目标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具体包括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对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与策略等。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是合作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实现师生人格的平等;其次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以爱为核心要素的情感联系;再次是互动的师生关系。
(3)掌握必备的辅导技能:A了解学生的技能,具体地说,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才能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要掌握了解学生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日常观察、作品分析、个别谈话等。B创造性的教学技能,即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C教学应变能力,包括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果断决策的能力、灵活处置的能力。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 1)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 A冷静处理突发事件; B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C果断的调控变通能力。
(2)关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熟悉教材内容,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发挥教材的作用。从课堂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相应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 (3)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轻松愉快情境,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精神饱满、热诚可亲的姿态;具有积极诙谐的教学艺术和技巧;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自身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素养,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保证。
3、试联系实际分析中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成因。并谈谈你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造成学生课堂行为问题有来自个体的原因,也有来自环境的原因。从个体原因分析,有性格、生理和态度与动机的原因:
(1)性格上的原因; (2)生理上的原因; (3)态度与动机的原因。 从环境因素分析,有来自教师、家庭、社会媒体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行为; (2)家庭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3)社会传媒的不良影响。
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1)教师“中止授课”的策略。(2)教师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分析评估策略。教师对每种行为问题的清醒分析评估非常重要,这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也解决问题。(3)利用同辈集体的资源,纠正课堂行为的问题。教师帮助班级集体确立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规范,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的重要策略。 (注:要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第九章 个别辅导 1、论述理性情绪疗法及其使用方法
理情治疗技术是基于“ABC”理论基础之上的,A是指存在的一件事实,可以是一件事,亦可以是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B是指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C是指个人情绪反应,这个反应可能是适当 的。也可能是不适当 的。一个人被情绪所困惑,不是由A决定的,而完全是由B决定的。在个别辅导中关键是改变当事者的不适当的信念,而不是改变事件,这就是理情治疗的精粹之处。 理情治疗的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12
(1)说明ABC理论。让当事人理解理论的精粹,自己的心理困惑不是由于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自己的不适当想法所致,因此,要改变自己的困惑处境,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不适当想法。
(2)驳斥。先找出非理性想法,再加以驳斥。辅导教师可以问下列问题,帮助当事者驳斥自己的非理性想法:
A你的想法是来自于事实、推断还是假设?有什么证据说明你的想法是真实的?
B那个事件真的是那么可怕吗?你真的不能忍受吗?
C为什么那件事必须是如此呢?你一定要得到吗?有什么证据证明得不到你所想得到的,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呢?
(3)分析。这项技术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证据,加以分析,驳斥当事人的非理性想法。在分析以前,让当事者先分析事实、推断、假设之间的不同,还要让当事者领悟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事实的。
(4)理性的自我认识。在当事人能够清楚地驳斥非理性想法时,辅导员可以问他们哪些想法可以使他们舒服些,也就是让他们重新建立起一种理性的想法。此时辅导员可以以示范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当事者复述一遍。
(5)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作用是让当事人将所学到的理性思考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家庭作业的弹性较大,可以要求当事人记下一周内所遇到的事件、想法、感觉,可以记录情绪的强度,也可以要求当事者在遇到使他情绪起伏较大的事件时,作理性的自我陈述、理情想像等。 2、试述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 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如下所述:
(1)接纳。接纳是个别辅导的开端。个别辅导实际上是辅导员与当事人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处于个别辅导开端的接纳非常重要。
A接纳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态度。辅导员对每一个当事人都要无条件地接纳,不论其学业、个性、品行、不良行为如何。
B其次要热忱接待。在上述信念的基础上对当事人应抱着十分热忱的态度,对当事人表示欢迎,请他入座。对初次接受辅导者还要告之辅导的原则,尤其是保密原则,使他们解除顾虑,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
C再次,要正确运用聆听技术。 第一次谈话结束,一般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已经建成,为进入下阶段打下了基础。
(2)诊断。诊断是接纳的基础上,明确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的过程。 A在接纳过程中已经初步了解当事人的心理问题,为了诊断正确,还要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背景材料。
B辅导员在诊断后,首先要判断是否属于自己的辅导范围。如属于自己的辅导范围,就要为下一步辅导作准备;如果不属于自己的辅导范畴,要考虑转介问题。
在诊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诊断的个案,不要轻易下结论,可以约他下次再来,以便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或者与同仁研讨。
(3)干预。在进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进入干预阶段,即对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实施帮助的过程,这是纠正当事人心理困扰,发展健康心理的实质性阶段。 A首先,辅导员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考虑采用怎样的干预手段。辅导员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 ,也可以和当事人一起商量,提出多种方法并分析利害得失,让当事人自己作出决定。
B选择好采取哪种干预手段后,辅导员要与当事人一起制定具体细节,以便更好地执行干预方案。
C干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家长和学校配合的问题,要先告诉当事人,征得他的同意。如果当事人不同意,不要强制,可以采取等待态度。
D对不属于自己辅导范围的个案,要认真做好转介工作。这是一种特殊的干预,也是辅导员的基本职业道德。
E干预之后,要不断反馈效果,评估干预措施是否得当。如果效果 不好,要加以调整,甚至推翻原来的干预方法,重新制定方案。
(4)随访。当事人的某一心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个案就告一段落。但心理辅导工作并不因此而真正结束。辅导员在一段时间后要对当事人进行随访,了解当事人的巩固情况,看看问题是否有反复,要主动召其前来辅导。 第十章 团体辅导 试述团体发展过程。
1、定向阶段:初入团体的成员。对团体不了解,彼此之间也不大了解。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协助成员探索团体,了解团体的目标、过程,确定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
此阶段团体成员有如下反应:(1)焦虑担心;(2)气氛沉默;(3)防卫心理;(4)依赖领导者。
此阶段团体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否则成员间的接触将仅限于表面。,而无法深入到自我探索、面质和行为改变的层次。
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 (1)协助成员彼此认识;(2)澄清团体目标; (3)创造安全信任的气氛;
(4)建立团体规范; (5)让成员了解团体是大家的。
2、冲突阶段:在定向阶段,每个人还只是展现表面的我,随着团体的进展,以及为了达到团体目标,团体成员之间就需要将真心的“真我”展示出来,这不仅将会引起自我内心的冲突,而且还会引发成员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和各种“真我”的冲击。经过冲突阶段,团体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稳定、安全、凝聚力强、参与性高的境界。冲突阶段就像个体经过青少年期的狂飙阶段,之后才能进入成熟稳定的成人阶段。
此阶段团体的特征有:(1)焦虑与挣扎;(2)抗拒与防卫;(3)冲突;(4)挑战领导者。
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是:(1)理解、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2)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和矛盾,并协助他们表达出来;(3)帮助成员将防御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3、凝聚整合阶段:团体经过冲突阶段之后,出现了凝聚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团体的进展,成员公开自己所得来的,在真诚分享个人较深层的内在经验的过程中,团体凝聚起来了。因为他们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也从自己的历程中更了解别人,产生了“我们”的共同感。团体的凝聚对于目标达到阶段有决定性的影响。
凝聚整合阶段的团体特征是:(1)信任与接纳;(2)和谐的整体感;(3)认同与承诺。
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是:(1)协助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2)鼓励成员相互关心与帮助。
4、成效阶段:团体经过凝聚阶段,成员有了真正的安全感,不但敢于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表达更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更希望尝试改变行为和解决问题,追求个人和团体目标的达到。成效阶段,关键是将团体的凝聚通过成员的行为,转化为团体进展的效能。
13
此阶段团体的特征是:1)对团体充满信心与希望;(2)深沉的自我表露;(3)面质;(4)认知重建。
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1)以身示范和塑造行为;(2)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重建认知;(3)协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
成效阶段,成员不再那么依赖领导者,自己也学会了一定的团体技术,能主动关心别人,挑战自己,相互反馈,相互帮助,相互依存。这个阶段是团体效能中发挥得最好的时期。
5、巩固结束阶段:结束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进行学习迁移,以适应外界工作、学习与生活。此阶段的特征是:(1)惜别依依;(2)对外面世界的担心;(3)团体有时呈现松散现象。
巩固结束阶段的任务是:(1)处理好成员离别的情绪;(2)协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3)反馈与祝福;(4)提醒保密;(5)提供继续学习或进一步服务的信息资源;(6)评估团体效能。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健康 论述教师如何进行心理保健和调适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2)给自己确定适当的人生目标。 (3)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扬和批评。 其次,正确对待别人,积极对待工作。(1) 接纳赞许别人: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面对同事和家长,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为我所学。(2)积极对待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三,合理安排生活,发展健康的生活情绪与态度 。(1)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 (2)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兴趣爱好。 (3)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十四章 家庭心理辅导 试述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
具体来说,家庭心理辅导有以下一些任务: 1、帮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目标
应当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首先要使家长认识到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发展成才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其次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同成年人一样,面对 不断发展的高科技趋势、日益加剧的劳动市场的竞争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在心理层面受到的冲击是相当强烈的。
2、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
要使家长认识到,在家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要使家长知道,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孩子的健康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消极的方面,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有效地进行辅导。两者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家庭心理辅导有赖于家长对子女的观察与了解,家长要在了解上下功夫。家庭心理辅导需要科学的方法。同时,应当让家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轻或重都会有一些,发现了不必惊慌失措,关键在于引导和帮助。 3、组织指导家长学习——家庭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二是辅导。
4、帮助家长认清——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
家长素养的问题在此略作简单的归纳:一要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二要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学校应当经常地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帮助家长不断地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下面介绍几种学校的指导模式。
(1)家校结合,协同辅导的模式。这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沟通家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家校沟通,优化环境的模式。这是一种从家庭环境的视角出发,构建家校沟通渠道,提高家庭环境质量的模式。通过家长学校这一阵地,致力于更新家长观念,改进教育行为,在优化家庭环境的三大策略上达成共识,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这三大策略是:认同策略、改进策略、创新策略。
(3)对不同类型家长实行分类指导的模式。 这是一种按家长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家长心理辅导的模式。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案例题 第三章 学习辅导 初一年级的张华平时学习很认真,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过于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最后考试总考不好。请结合案例论述如何消除学生的学习过度焦虑。
答:1、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2)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甚至头脑一片空白。(3)当事人一般都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4)当事人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过度的学习焦虑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消除学习的过度焦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知辅导。让当事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害的。
(2)松弛训练。运用暗示方法,自己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双手—双脚的顺序。每天做一次,每次大约10分钟。 (3)自我暗示。让当事者自己编一名提高自己信心的话,在重大考试前5—7天,每晚临睡前默念三遍。平时在脑海中有担心考不好的念头出现时就用这名话来压倒它。
(4)劳逸结合。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在重大考试前要休息3—5天,要复习的内容在3—5天前复习好。考试前要适度放松、休息,这样在考试时才会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
上述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是一个统一整体,要综合运用。运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考试的基础。运用上述方法,一般的考试焦虑都能消除,个别实在严重要用催眠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第四章 人格辅导
1.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就注意什么问题?
这是一则为小学生设计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自信心辅导活动。此次活动的题目是
“优点`轰炸`”,主题是自信心训练。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让学生省察、叙述自己的优点,也通过他人对优点的评价,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从而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借相互评价的机会,认识同伴的长处,从而欣赏同伴,增强对同伴的了解和感情。活动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全班分为每组4—5人的小组,将游戏与讨论结合在一起。活动过程主要有:分组、
14
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亦称之为“优点„轰炸‟”),小组讨论,班组集体汇报,教师小结。
答: 1、这一活动设计的特点在于:
第一,它有一个新颖的、吸引小学生的标题。这一标题既概括了此次活动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又别出心裁,带有强烈的游戏活动性质,容易抓住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它巧妙地选取了恰当的活动方式,借助自我对自身优点的省察和同伴的评价,为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提供了社会比较、社会互动和分享的机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使学生全面正视和认识同伴的长处,对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谓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第三,小组活动之后的班级集体汇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拓展了活动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
第四,教师的小结既为本次活动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馈和巩固的机会,指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
当然,此活动也有其难度。这主要是如何创造友好的、建设性的、没有顾忌和压力的活动氛围。这一点通常可以通过引导团体成员共同参与制订有关的活动规则和纪律,外加教师引导得法,并有意识培养小组组长来解决。如果此次活动围绕“轰炸”这两个字,设计、布置一定的情境、情节,加强活动的游戏性质,则效果会更好。 此次活动的特征是:
第一,它采取的形式活泼,具有游戏的性质,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 第二,它给学生的自我小结保留一席之地,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的情绪认识和体验更清晰、明朗;
第三,教师的小结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亦是教师分享、分担情绪的示范机会,还为学生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提供了观察模仿的机会。
此次活动如果能在学生言语表达或图示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之以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活动指导,效果会更好一些。
2.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这是一则为初中生设计的,融游戏、作业为一体的小组辅导活动。此次活动的题目是“了
解自己的情绪”,主题为正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主要目的相应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承认并正视自己的情绪体验,二是帮助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活动主要有下述几个步骤:一是请学生勾勒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天气图”,主要借助一组情绪词条让学生清理自己的情绪体验类型及性质;二是借助一切“情绪蛋糕”的方式,帮助学生清理以上各类情绪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程度,即它们分别在你的心中占据了多少时间,以上两个步骤还同时辅之以学生的自我小结及陈述;三是教师小结。
3.“自我控制”为题,为高中生设计一个将情景表演、小组讨论及专项训练等形式融为
一体的辅导活动。主题是学会松弛方法,从而调控自己的情绪,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答:步骤主要有:
一是阅读有关的故事情节及关于情绪调控的基础知识;
二是设置一个引发学生紧张情绪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 三是小组交流,分享、分担刚才的情绪感受,并提出问题;面对紧张怎么办?
四是教师讲解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先是教师讲解情绪自控的策略与技巧,如暗示、转移、自慰等,然后借助描述肌肉放松的音像带,现场指导和训练学生借助肌肉的放松来阻抗心理的紧张和焦虑。 (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4.恐怖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案主进行辅导? 案主:A 男 初中二年级学生
该生从小在外祖父母处长大,父母长年在外地工厂工作。外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爱抚有加。在家里他称王,但是在外面社交场合,他就畏畏缩缩,害怕与人接触,不敢用正眼去看人,一直沉默寡言,在不得已讲话时就面红耳赤,汗流满面。在学校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要他回答问题时紧张得很,话也说不清楚。 答:主要表现:
(1)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会产生强烈的不安; (2)强烈不安常常伴有体象发作,如脸红、出汗、恶心、打隔、颤抖,严重的还会晕倒;(3)怕看人家的眼睛,往往用眼睛的余光看人。
十预措施有: (1)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3)行为改变技术。 (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第五章 生活辅导
1.五年级一班的学生最爱铺张浪费,只要班里一有同学过生日,其他同学就送各种礼物相互攀比;一个同学穿了什么名牌衣服,其他同学就跟着买。请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对他们实施消费辅导。
答:根据五年级这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个班可以进行消费辅导,可采用的策略如下:
第一,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 (1)了解商品的种类价格,学会如何识别伪劣商品、发现伪劣商品,商品有质量问题时如何处理,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购商品,尤其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用品,如文化用品,包括钢笔、铅笔、圆珠笔、书包、文具盒;玩具,包括了解玩具的种类和功能;生活用品,包括牙膏、牙刷、护肤品、鞋、伞、肥皂;食品,包括糖果、糕饼、饮料、水果、罐头等。
第二,培养合理的消费行为。 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其消费观念的导向和消费动机的支配,并在消费活动中养成。因此,要培养中小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的消费动机,并在日常消费活动(节日活动、双休日活动、生日活动等)中加以引导。
2.学生的休闲时间主要包括双休日和寒暑假,其中寒暑假的休闲时间较长。不少学生在假期来临之时满怀希望和憧憬,而到假期结束时却发现不少期望并未实现,感到一事无成。请针对这一实际设计一个休闲辅导活动课,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身心愉快的假期。
答:『活动主题』“愉快的假期”
『活动意义与目的』学生的休闲时间,主要包括双休日和寒暑假,其中寒暑假的休闲时间较长。如何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身心愉快的假期,不仅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家长关心的问题。不少学生反映,假期来临之时满怀希望和憧憬,而到了假期结束却发现不少期望都未实现,感到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知道如何通过制定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活动目标。学生往往过于考虑的是自己的主观需要,不太考虑实现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计划,于
15
是也不可能使自己的休闲活动丰富多彩。本活动正是从这两方面,帮助学生设计一个愉快的假期生活计划。 『活动过程』
指导学生填写“假期生活计划表”,然后讨论、交流,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你期望的活动 你决定选择的活动
(1)你认为很好玩的,并打算假期里去的地方 (2)你必须做的,但不太有趣的事情
(3)你想看的书,并写出书名和作者 (4)你想学的技能 (5)你想取得的成果
第一栏,请学生写下自己认为很好玩的,并打算假期里去的所有地方。如旅游胜地(海边、名山大川、城市等),亲朋好友家(亲戚、朋友、同学等),娱乐场所(少年宫、音乐厅、电影院、运动场等)。
第二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必须做的,但不太有趣的事情。如家务活(帮父母整理房间、烧饭、洗菜等),暑假作业等。 第三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在假期里想看的书。
第四栏,请学生写出自己想得到的成果。如完成了一幅画,得到了一本好书,身体更结实了,人又长高了。
在每一栏中,最多选两项,作为自己暑期活动的目标。对每一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时,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 完成这件事,还需要哪些条件?(2) 有没有人可以帮你的忙? (3) 你第一步应该如何做? (4) 你应该如何制定具体步骤来实施计划? 通过引导学生在这项活动中亲手制定计划,相互交流、启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休闲态度,克服以往懒懒散散、光想不做的不良习惯。 第八章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
厌学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的案主进行辅导? 案主: A,男,XX市某初中学生
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本,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多次劝告、批评都有不起作用。
答: A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会勉强动笔。 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可以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蕴藏着积极的资源,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开发这些内在资源,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同时在一步步建立起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辅导,解决因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以减少当事人的压力,从而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等,来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第九章 个别辅导
请以学生不交作业行为为例,论述行为改变技术的使用方法。
答:行为改变技术是指辅导员与当事人商定一套有明确目标、有系统的行为改变策略,以改变或消除当事人的不良行为的过程。这项技术基于两个信念:一
切行为均是学习得来的;行为本身无好坏之分,完全由情景的适当与否而定,行为是由环境因素所制约的。
针对学生不交作业行为,可采用行为改变技术,其程序为: (1)确定终点行为:半学期(8周)内消除不交作业现象。
(2)分析起点行为:该学生第一周内不交作业不超出10次。 (3)设计有利情景: A选择增强措施,达到某项标准即可得到相应奖励。如第一周内不交作业减少9次即获1分。超过上述标准,视情况增加奖励。 B与家长联合,告之辅导方案,争取家长配合。 (4)选择适当策略:
A增强。与学生约定每周不交作业的次数逐步减少的最低标准。每周评一次,减少多少次相应给几分,达到何种分给何种奖励。 B逐步养成。从第1周至第8周依次订出减少不交作业的目标。在8周内如果达到预定的目标,不定期地给予适当奖励。 C剥夺。某周没有达到预定的指标,即剥夺某项喜爱的活动。 (5)分析效果:每周都要进行分析评价,如不交作业行为达到预定目标,继续按原计划执行;如果达不到预定目标,就要重新考虑增强物、增强强度是否适当 ,是否要进行修改。 第十章 团体辅导
以培养小学生合作心理为例,设计一个学校团体游戏辅导的活动方案。 答:对于儿童的团体辅导,游戏是最好的一种形式。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游戏不仅能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而且可使他们在轻轻松松的嬉玩中,观察学习良好的行为,增进各项技能的发展。游戏辅导的设计,一般有以下这些步骤: 第一,选择游戏。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因人、因事、因地、因时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如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心理,可以设计“和尚抬水”、“与你同行”等游戏活动。
第二,学习规则。每个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游戏之前,教师必须具体说明本游戏的规则,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学习游戏规划,无形中也在学习良好的行为。
第三,观察行为。教师必须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也是为了能更详细地了解学生。 第四,澄清讨论。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对刚才观察到的学生行为发表看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但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与游戏活动密切相关的,而且是学生关心而有兴趣的。
第五,重复游戏。经过澄清讨论,学生一般都有在道理上认识了一些问题,但诸如人际关系相处和输赢风度等问题却不能只是口头上会讲,必须要在类似情境下实践体验才能化为行动。因此,游戏可以重复进行。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