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荔枝龙眼杧果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
2023-09-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7年第34卷第O1期 专题报道l中国蒜誊穗曼 当前我国荔枝龙眼杜果产业发展面l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 陈厚彬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 笑”“怀枝”“桂味”和“白糖罂”:龙眼主栽品种为 一、产业现状 面积趋于稳定。产量稳步提升。2015年,我 “石硖”和“储良”等 荔枝和龙眼园以20年生以 上老龄树为主.这决定了荔枝和龙眼果园更新 主要采取高接换种方式 卡亡果主产于海南南部 国荔枝面积857.67万亩(57.18万hm2).产量 219.32万t.总产值约130亿元,面积和产量分 和西南部、广西西南部、云南与四JiI的金沙江干 热河谷地区和广东雷州半岛等地.主产期自7 别占全球荔枝面积和产量的71.47%和62.66%: 龙眼面积552.76万亩f36.85万hm21.产量 月上旬至9月下旬.早中晚熟品种配置较合理. 主栽品种有“凯特”“金煌”和“台农”等6个 海 南南部地区可在2—5月生产反季节柁果 消费市场稳定。顺产顺销。我国荔枝、龙眼 171.58万t.总产值约100亿元,面积和产量分 别占全球龙眼面积和产量的61.42%和57.19% 2014年我国j1=果种植面积259.76万亩(17.32 万hmz)。产量143.66万t,产值约70亿元。据在 广东进行的典型样本调研.荔枝和龙眼平均亩 和柁果主要内销.依赖传统批发零售营销方式. 电商、微商和果园观光采摘等新型营销方式也 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做到了顺产顺销。从进出口 贸易情况看,我国荔枝龙眼主要出15中国香港、 (667 m )产值分别为3 035元和2 715元:据 2013年产业技术体系调查.荔枝和龙眼园中.坡 度5o以下果园占17.1%.5o~20o的果园占 52.2%.20 ̄以上果园占30.7%:较高水平管理的 果园约占40.3%.中等水平管理园(见花施肥和 中国澳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新加 坡、菲律宾、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荷兰等国家和 地区,而进口荔枝龙眼主要来自泰国、越南等东 盟国家。2015年我国出15荔枝3.20万t(约占总 见果施肥)占38.3%。基本弃管的占21-4%。可见 荔枝龙眼园提质增效潜力巨大。 逐步趋于合理的多元品种结构。我国荔枝、 龙眼和杞果主要种植于北纬18。~24 ̄和海拔 产量的3.01%,其中,鲜荔枝1.28万t)。进15鲜 荔枝5.05万t:出El龙眼0.40万t(占总产量的 0.42%,其中,鲜龙眼约0.37万t)。进口鲜龙眼约 21.56万t(同2014年相比减少23.56%)。荔枝、 900 m以下地区。荔枝和龙眼主产于琼、粤中、桂 中以南、闽南、云南海拔900 m以下河谷地带. 龙眼和忙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产业链较长 以及四川泸州、宜宾地区,贵州赤水河下游等 地。荔枝产期为4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龙眼主 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产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上旬 产期随着纬度北 移和海拔升高而推迟.早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 约为2:6:2。荔枝品种结构多元化特点突出.种植 面积在10万亩(0.67万hm2)以上品种达16个. 是部分大宗品种品质效益较低。海南、粤 西、滇东、川南及闽东等产区荔枝种植效益良 好,但粤中、粤东和闽南等沿海产区受比较效益 低等因素的影响.山地荔枝园和龙眼园失管和 弃管比例较高(达25%左右);黑叶、怀枝、双肩 产量居前五位的荔枝品种分别为“黑叶”“妃子 作者简介:陈厚彬,男,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回 Chin ̄舶Ⅶ趣 s I专题报道 玉荷包和兰竹等大宗品种售价较低.种植效益 较差.严重影响果园管理的积极性。优质荔枝品 低(低于10%)。受原料成本高、加工期短、加工品 种少、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少等因素的影响,我 国荔枝、龙眼与卡亡果加工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 业主参与产业化开发的总体规模小.企业市场开 拓能力差,加工率较低,附加值不高,优势没有得 种(如糯米糍、桂味、鸡嘴荔等)平均每667 m2产 量.2010年为135.31 kg,2015年为197.64 kg: 龙眼品种(如石硖和储良)平均每667 m2产量, 2010年和2015年分别为236.54 kg和 315.91 kg。荔枝龙眼单产虽然总体上处于上升 态势,但低产和产量不稳现象仍较突出 目前我 国柁果主栽品种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部分果园水、电、路及其他 基础设施不完善.省工、省力的机械化设施缺乏 或不配套,技术措施不健全,建园标准低,无法 抵御频繁发生的旱灾、涝灾及台风等自然灾害 调查表明,立地条件好、设施基本配套的果园不 足40%,而交通不便、坡度较大、设施不完善的 果园高达60%以上.制约了生产潜力的发挥。单 个荔枝园和龙眼园种植面积平均约为15亩 (1 hmz),生产仍以分散农户为主。加上农户流转 果园意愿不强.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生产者素 质参差不齐,果园技术管理很难精准到位,单产 及果品质量差异显著.果园人工管理环节多。果 园病虫害防治、施肥和修剪等效率低.劳动力成 本比重大.节劳、节肥和节药等技术创新不足。 三是低产园比例大.一些关键技术的可靠 性仍有待提升 不少荔枝龙眼园依靠经验进行 管理,土壤管理、施肥与喷药、树冠修剪、控梢促 花、保花保果等技术的生物学依据认识不清.常 出现梢期不能精准调控.盲目采取促花措施.过 度喷药。偏施化学肥料,导致成花率低、着果率 低.果实风味品质下降和安全风险加大.大小年 结果现象仍较突出。原因主要是技术创新不足。 四是采后处理、冷链设施不足及加工量少, 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荔枝上市期较集中,现 有的果园采后预冷处理、果品包装、保鲜、贮运以 及加工、销售等产后配套设施不足.满足不了收 获期大批量果品贮运、保鲜和加工的需求。采后 处理和冷链设施不足.采后处理技术应用少.限 制了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除龙眼加工比例较高 (达到20%左右)之外.荔枝和柁果加工比例均较 回 到有效发挥.盛产年份鲜果销售压力较大 三、转型提质增效的对策措施 荔枝龙眼生产要从调整区域布局、通过组 织化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果 品品质、降低果园管理成本以及提升采后处理 水平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在技术上要重点抓 好高接换种、密闭低产果园减密压低、减施化肥 农药、果园机械化应用、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 等.逐步实现技术标准化、经营集约化和营销品 牌化.进而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争取到2020 年.全国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荔枝园比例提高 到75%,投产面积600万亩(4O万hm:)左右,每 667 m2产量平均达500 kg,总产量达到300万t 左右.总产值200亿元以上。 品种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优质品种种植 比例。收集不同熟期优质荔枝、龙眼和卡亡果品种, 在全国主要生态区和云南不同海拔地区开展区 试,以筛选适应性强、品质性状优异、早中晚熟期 适当配合的品种(系)。体系在广东省阳西县针对 双肩玉荷包荔枝及在四川省合江县针对“大红 袍”荔枝等品种已开展多年试验。明确了桂味、糯 米糍、井岗红糯、岭丰糯、红绣球和鸡嘴荔等品种 高接换种后的表现,目前区域试验已接近完成。 在粤西、粤东、桂南等地区黑叶和怀枝(禾荔)等 品种高接换种的区域试验尚在进行中 针对荔枝 部分品种存在嫁接不亲和现象.应重点筛选与黑 叶(“乌叶”)、怀枝(禾荔)、“大造”(大红袍)等荔枝 品种嫁接亲和的品种(系)。各区试点根据需要和 侧重点的不同,决定承接应用示范的品种(系), 建立品种结构调整试验园,目标是在示范种植过 程中,根据新品种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病虫害 防控、采后贮藏与加工利用等特性.研发和总结 与品种结构调整相配套的综合技术.供生产中推 2017年第34卷第0l期 广应用,促进品种优化、产业升级。据初步统计, 201 1—2015年.全国荔枝主产区已完成高接换种 31.87万亩(2.12万hm )。 加强省力化栽培技术创新应用与现代示范 园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包括道路、 水电、排灌、土壤耕作与施肥、修剪、喷药、果实 采收与采后处理、冷链贮运和销售有关的基础 设施 针对树体高大、果园密闭、立地环境差,喷 药与果实采收等管理不方便,病虫害难防难治 等问题.以果园机械化为目标,对现有果园和冠 层等进行改造:针对现有优质品种,进行间伐、 回缩、水肥一体化、包装、冷藏等为主的成熟技 术集成完善和应用:对开沟施肥、喷药、修剪、除 草等作业实行机械化 构建现代果园营销模式, 在做好传统销售的同时.探索网络营销、观光采 摘等。提高果园设施及装备水平,主要是管道灌 溉和喷药机具,研发果实采收机具;针对果园重 要关键技术和设备.建立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提 供生产性服务。据统计.2011—2叭5年。全国荔 枝园已完成间伐改造面积72.41万亩(4.83 万hm2),完成回缩修剪191.09万亩(12.74 万hm2),安装灌溉设施13.27万亩f0.88万hm2), 其中.水肥一体化设施5.71万亩(0.38万hmz)。 优质品种提质增效与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 应用 一是养分管理和土壤培肥技术。包括主栽 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养分需求特性、荔枝叶片营 养诊断指标及土壤培肥:二是高光效树冠管理 技术.包括明确高光效树形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培养和维持高光效树形技术对成花着果和果实 品质的影响等:三是高效与抗逆花果管理技术. 包括花穗发育调控技术、暖冬(严冬)天气下荔 枝成花技术、高效疏花疏果技术、保花保果技 术、花期异常天气(低温阴雨与高热)下促进着 果技术、果实品质(果实和种子大小、色泽、风味 等)调控技术等;四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 括建立病虫害快速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筛选 和应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与生物制剂.建立 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以 及进行社会化服务的效果评价和经济学分析: 五是安全高效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针对荔枝 专题报道I审国未曾砖童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研究开发安全高效叶面肥和 生长调节剂.制定应用技术规范:六是开展优质 品种的最佳生产区域评价 采后保鲜与加工增值技术研发与应用。一 是田间快速预冷技术、工艺与设备研究,针对不 同物流方式和物流时间。研发移动式田间预冷 设备:二是采后去果梗、分级和包装等相关设 备.提高采后处理效率,筛选保鲜包装材料,研 发配送过程中的保温包装设备:三是优质品种 保鲜技术.研究早熟荔枝采收成熟度对果实品质 和贮藏性的影响:四是加工及贮藏过程中产品褐 变机理与护色、风味劣变与保持等质量控制技 术,加工副产物多酚、多糖等功能成分的提取与 功能表征:五是基于荔枝龙眼果汁(浆)、冷冻果 肉等初加工产品.研发二次加工产品.如果馅、果 泥(蓉)、果酱.冻干果肉、干制果肉、果粉和含果 肉(酱)的休闲产品.以及功能性产品等工艺及相 关技术标准:六是去皮、去核取肉工艺与设备。 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及产业大数据建设。一 是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与节本增效研究.提出节本 增效的方案和对策:二是产业组织模式与社会化 服务研究.评估不同产业组织模式效率及发展趋 势.并研究适宜的荔枝龙眼社会化服务模式:三 是研究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四是新品种、新技 术的技术经济分析:五是国内外市场与产业政策 体系研究.开展国内外市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追 踪研究.重点研究进出口大国产业政策体系及中 国产业政策优化建议:六是种植环节数据收集. 针对不同生态气候区、不同管理水平果园和不同 品种等,系统收集土地、品种、面积、种植时间、生 长情况和生产资料投入、生产工具、市场数据(品 种、时间、数量、价格)。以及气温、日照、降水、湿度 等生态数据:七是数据整理整合与集成.建立环 境、气象与生长资料关联分析模型,对产期和产 量进行预测.对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方案进行预 警.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根据《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材料 汇编》整理,本刊略有文字上的调整与增减 ) 责任编辑:张放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