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动作表现得优美、 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有的音乐游戏
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也有的音乐游戏只具有竞赛性
1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或舞蹈动作。
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11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
2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
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
12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
游戏。
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3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
13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
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孙子之间的
14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
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
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
力”。
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5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
发展阶段。
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16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6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
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
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他们察觉到其
以弥补的时期。
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
17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
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
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7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
1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
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
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
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
关系的认识。
变化。
19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8.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的注意。
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
20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完 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
21.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务,它将一定的学习因素和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可
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
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
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观点。
9.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体育
22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
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开展体育游戏的条
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件简单,不需要许多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基本是由
23.学前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家庭中其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所组成,有场
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早期教育。
地便可进行。
24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10.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
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
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衬托动作,
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响。
25.学前社会教育——指家庭以外,由社会(包括政府、企事业、团体、社区、私人等)设施或投资,指派专人组织与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学校式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通过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图、杂志等)进行的学前教育、社区教育等。 26.学前教育——指“目的在于促进如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一方面可以揭示现代幼儿教育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涵盖幼儿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大众传媒教育等在内的 “大教育”的发展趋势。
27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 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
28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9.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0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1.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以幼儿园生活制度为依据,日复一日,每天进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的总和。
32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33.幼儿园教学——使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幼儿活的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智力活动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4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6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衔接工作中的一个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37.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38教育目标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39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服务的。 40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1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3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44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45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6教师违法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47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48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49强制性规范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50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 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求满足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51.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克。这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主要论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 是单纯的一种机能,
如儿童经常表现出运动的无方向性、冲动性、好动等。这个观点和能力练习说完全相反。认为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依靠这潜在的内部力量进行的,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不需要游戏作准备,就像花朵不需要游戏也能生长一样。认为游 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5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53.松弛说 (松弛消谴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德国哲学家帕特里克。其主要观点认为,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54.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主要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担的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内容取决于他将来成人后的活动内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设身于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
55.复演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要观点:认为,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通过游戏的重演,使个体逐步摆脱原始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复演论的意:它以一种近于玄乎的观点解释了儿童的游戏,似乎倒也说明了某些看似平常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儿童的动作表象思维与原始民族接近,其游戏行为具有原始稚拙的形态也就能够理解了。此观点的局限性:理论缺少证据支持;在演化的问题上也没有限定范围,它未解释那些需要高度技术的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诸如骑自行车、开汽车类的游戏活动。
56.教育生态学——是指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67儿童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生态学,旨在阐明生态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应用及其评价。这门学科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预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及学习活动的伤害。
58.发展性教学原则——发展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学使幼儿的体力、智力、道德、意志、情感和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发展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为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需要幼儿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学会的,并且要求幼儿不断地努力,从而促进幼儿地不断发展。
59.巩固性原则——幼儿积累经验、储存信息,掌握简单技能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基础,时发展智力、进行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进入小学后学习系统只是所需具备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 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作用于客体,使其及时理解,及时巩固。其次要创设条件,给与幼儿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的机会,还要引导幼儿在学习新知识技能是联系旧有经验,使幼儿不断巩固和 复习原有知识技能。
60.活动性原则——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方面,而同时主动地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人类有一种自发的探索与人是环境的需要和潜能;另一方面,儿童在心理上是主动的,它依照自己的活动方式来建构知识与认识环境。为了贯彻活动性原则,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
61.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师教学的情形与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以获取反馈资料,找出教学单元结构上的缺陷,以作为实施辅助教学或改进教学的依据,所采用的评价工具是为教学需要而特别设计的。
62.总结性评价——实在教学活动末或结束后进行,以评定整个教学计划与活动的成效,通常以标准化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为工具评价重点除了以认知、行为为主外,还可包括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结果。
63.学科课程——是一科目为单位的一种课程模式,各个科目分化独立,在这类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习活动,幼儿的角色是对教师所提供的东西作出反应。这类课程有明确的目标,教师按照一系列计划好的方案促进幼儿一步步达到这些目标,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 64.活动课程——又成为经验课程或设计课程,为杜威及其弟子克伯屈等人所提倡。活动课程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内容,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起点,以幼儿自身的活动为学习的方法,使幼儿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的角色是顾问及辅导者。活动课程通常忽视学习内容本身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文化价值,而且无法有系统的练习各种基本技能。 65.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6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67直观形象法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 68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9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70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71最近发展区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 的任务范围。 7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73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
74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75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76艺友制是指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77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78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79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80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81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82洛克的“白板说”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83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84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85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86.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87.生活制度——是指科学地安排人的生活中主要活动的顺序和时间。
88.基本活动——指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吃、喝、睡、拉、撒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对人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如学生的学习活动,成年人的工作等。 89.分离焦虑——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 90.美感——是由具有审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引起人的一种情感体验,精神上产生一种喜悦和快乐,便是美感。 91.徒手操——是由身体各部的各种不同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92.模仿操——是幼儿按老师说出的形象语言或按儿歌中的词意作出各种形象动作。
93道德行为——是指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反映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效果水平,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94.智力——是指保证人们顺利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95.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分清是非、别好坏,懂得道理的教育方法。
96.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97保育主要为幼儿的生存和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高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技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体健康地发展。
98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99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00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101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10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103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04.顺应——个体遇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主动调整自己的经验架构以适应环境要求的心理历程。
105.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106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10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108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109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110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性社会。
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