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 重点 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了解梗概 设计意图 描述导入,蕴含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 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 通过描述事件和提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导入 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分钟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兴趣。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 祭奠”等。 【课件3】 生字:咆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词语: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放肆 跌跌撞撞 呻吟 搀扶 祭奠 2.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 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 交流句子带给学祭奠英灵24~27。 新课 教学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分钟 子多读几遍。 生害怕的感受,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洪水中人们的心情,从而体会老党支部书的伟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大。 问:你会感到害怕吗)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五、拓展延伸 课堂小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结及拓会是怎样的表现? 展延伸 (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课件5】分钟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shēn yín liú tǎnɡ shā yǎ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痛苦地(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________ 着,像一群________ 的野马,从山谷里________ ,________ 。 2.老汉________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________ 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人们________ ,却一脚踩进________ 。是谁________ 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________ 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________ 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答案】 一、咆哮 呻吟 流淌 沙哑 二、( 受惊)的野马 (惊慌 )地喊 ( 清瘦)的脸 (乱哄哄 )的人们 沙哑地(喊话 ) 痛苦地( 呻吟) 三、1.咆哮 受惊 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2.清瘦 乱哄哄 3.翻身下床 水里 惊慌 你拥我挤 洪水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教学 目标 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设计意图 1.听写词语:【课件7】 学生对老汉的形导入 ( ) 一、咆哮 流淌 呻吟 揪出 沙哑 废弃 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分钟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课件8】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 新课 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 教学 当。 ( ) 分钟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 的? 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 (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现在重要吗?重要!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板书: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4.出示【课件9】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在凸显人物精神的环节设计读一读、说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一说的步骤,旨在使学智。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一个理性的层面,升华感情,加深对文本的理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 (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 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解。 ②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出示课件10】村民──党员──老汉。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板书:老汉——忠于职责 舍己为人)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1. 出示: 【课件11】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 2. 学生汇报。 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 (板书:桥)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12】 重回题目,挖掘题目的深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欣赏到题目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有感情地朗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读语言和环境描写的党员排在后边!” 语句,在对比朗读中,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体会比喻、拟人句的表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现力,感受语言描写的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的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作用和环境描写的衬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托作用,进一步体会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 (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汉的品质。 让学生找出除语言和环境描写之外的描写方法,就是想让学生注意到描写人物时要从语言、神态、动作、① 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②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 (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 ③指导朗读。 师:在凶猛无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汉心理活动等多方面入镇定地喊话……生接读。 手。 师:在人们你拥我挤的慌乱情形下,老汉焦急而又坚 定地喊道……生接读。 ④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不乱。 (3)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读。 (4)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 (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 抓住动作──揪、神态──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因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结尾点明,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使得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学生朗读:【出示课件1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 (学生写一段话) 3.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泪,也听到了村民们对村支书的怀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支书──这位清瘦的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木桥虽然塌了,但相信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已经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桥 板书 内容 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 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老汉——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咆( ) 淌( ) 呻( ) 舔( ) 废( ) 泡( ) 倘( ) 伸( ) 添( ) 泼( ) 二、缩写下面的句子。 1.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2.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3.瓢泼似的雨水淌在老汉那清瘦的脸上。 三、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 一句中体会出来。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1)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 ; (2)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 。 3.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桥轰然倒塌时,老汉要喊什么?请你写下来。 4.读文章,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 、 。 【答案】 一、咆哮 气泡 流淌 倘若 呻吟 伸手 舔手 增添 废物 泼水 二、1.死亡逼近。2.人往南跑。3.雨水淌在脸上。 三、1.洪水的凶猛、肆虐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1)怎么能这样,不配做党员!(2)快上去吧,谁让你是我的儿子呢! 3. 儿子啊,是我对不起你,可我们是党员,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 4.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结尾处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是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作者在本文中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
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了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者介绍】
谈歌 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北省龙烟铁矿西二区小学、河北宣化第四中学就读。1970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锅炉工、修理工、车间主任、地质队长、机关秘书、宣传干部、报社记者、政府副市长等职务。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余万字。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看拼音写词语。
jiū chū lái shēn yín fèi huà ( ) ( ) ( ) 2.同音字填空。
sì 放( ) ( )庙 ( )乎 ( )养
jì ( )奠 肆无( )惮 ( )往开来 万籁俱( ) 3.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的人们 ( )的脸 ( )地喊 沙哑地( ) 痛苦地( ) 4.给下面句子中的“失”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失:①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违背;⑥没有达到目的;⑦错误,疏忽。
(1)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以免造成失误。( ) (2)看到山洪咆哮而来,人们都大惊失色。( ) (3)老支书没有失信于人家。( ) (4)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
(5)整个社会都很重视挽救失足青少年。( ) 二、句段推敲。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一)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山洪是怎样咆哮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 2.比较下面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并说说理由。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3.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像一座山”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儿子。
1.“她”指谁? 2.她的丈夫和儿子分别指谁? 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 4.想象写话。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读美文,回答问题。
桥
在你一生当中,必定走过不少桥吧!它们有木架的、石造的、混凝土筑的,也有钢筋的。它们的功用都一样,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它们都是默默地卧在潺潺的流水上。 有河的地方,就常有桥。当人们不耐于长久的舟楫,便架了木桥;当木桥朽时,便改为石桥;当石桥坏了,又筑起混凝土桥;混凝土裂了,再改成铁桥……所以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跟千百年后,几经变更,桥的样式与材料也将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它是一座桥。”一座让我们走、连起彼此、缩短距离的桥。
人就是桥。从知识未开的远古,到科学昌明的现代;从短暂易朽的独木桥,到坚固耐久的铁桥;自贡献微薄的小民,到影响深远的哲人,我们都在搬运桥的角色。上一代的桥毁了,这一代的桥又筑成了;这一代的桥朽了,下一代的桥又跟上了。只要人存在一天,便不能没有桥,千年万年,人们就是这样将历史文化的种子传递下去。
时代是洪流,我们就是这架在其上的桥。我们走前人的桥到对岸,又筑起我们的桥给下一代通过。我们知道:不论木、石、混凝土、钢铁,或是更新的材料,没有永远不朽的桥。但我们也知道:在这时代的洪流上,永远会有一座生命、历史、艺术、心灵的桥。 1.“桥”的功用是什么? 2.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后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人就是桥”?
4.请你将第4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并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座山。
参考答案:
一、1.揪出来 呻吟 废话
2. 肆 寺 似 饲 祭 忌 继 寂
3.(受惊)的野马 (乱哄哄)的人们 (清瘦)的脸 (惊慌)地喊 沙哑地(喊话) 痛苦地(呻吟) 4. (1)⑦(2)④(3)⑤(4)③(5)② 二、1.比喻 2.拟人 3.拟人 4.夸张
三、(一)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2. 第二句好,使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
3. 在山洪暴发时,指挥人们撤退的老支书非常镇定、非常沉着。
(二)1.指的是老支书的妻子。2.她的丈夫是老支书,她的儿子是那个被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来的小伙子。3.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4. 老太太会在坟前哭诉着“老汉和儿子一路走好,我为你们骄傲!” 乡亲们会哭诉着“你们父子舍小家顾大家,大家会永远记住您们的恩情。” 四、1.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
2.“它是一座桥”。一座让我们走、连起彼此、缩短距离的桥。
3.上一代的桥毁了,这一代的桥又筑成了;这一代的桥朽了,下一代的桥又跟上了。只要人存在一天,便不能没有桥,千年万年,人们就是这样将历史文化的种子传递下去。 4.时代是洪流,我们就是这架在其上的桥。 祖国是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