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英语文学教学

2021-08-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4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l27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英语文学教学 李小海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认为,文本实质性的意义存在于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强调读者根据自己的 , 个性主题主动地理解文本,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的文本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英语文学教学中,我们应更新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导、以老师为辅助”的新型的教与学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 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文本;阅读;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l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6)04—0127.02 传统的英语文学教学以细读和教师讲授为中 心,这样的教学来自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批评 理论。新批评强调对作品本身的研究,认为读者只 有通过细致、客观地阅读原文,才能理解文学作品的 含义。这种客观的、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忽视读者 的主观反应,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环境。这 种教学方法的弊病显而易见: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 动权和自信心。与此相反,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主要 强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主题主动地理解文 本,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的文本有不同的反应。读者 反应批评理论对文学教学的变革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下边笔者着重讨论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影响下的 英语文学教学。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到 了七八十年代经过诸多文论家的理论探讨,在文艺 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的斯坦利・费 希(1838一)被认为是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主要代表 文论家。他在1970年发表重要论文“文学在读者 中:感受文体学”,从理论上分析阐发了读者反应批 评理论家的基本观点,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很大 一、的反响。 在费希看来,在文学全过程中,读者的活动不应 仅仅被看作是理解本文的手段,相反应被视作与文 本同一的东西。因此,读者的活动本身就成为一切 文学价值的源泉。既然文学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所发 生的东西,那么文学的价值就依赖于阅读过程的价 值。“意义即事件”是费希在“文学在读者中:感受 文体学”一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他认为,文学是一 种动态的艺术,而“动态艺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强 迫你意识到它是个不断变化的客体,因而也就不存 在一个客体。一个句子或一个完整的文本的意义与 构成它的词汇的意思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 说,文本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只是文本意义的一个成 分,但绝对不等于它的意义,意义即事件”。这里的 事件是指读者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反应本身。 读者对一句话的全部经验而不是关于它的任何评 价,才是一句话的意义所在。所以,在费希看来,意 义来自于读者的接受过程,来自于读者对文本的感 知,一个文件事实就是一个反应事实,文学只存在读 者心中。 ‘ 正是由于这些理论观点,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强 调其目的不在于探索文本意义,而是要求尽可能准 确地描述、分析读者按时间顺序不断作出的对文本 的反应,记录下读者的阅读经验,同时,反对将批评 完全看成一种解释的行为。因此,费希认为,“只有 从读者活动的角度去分析读者感受才是真正客观 的,因为它事实到意义经验的流动性,因为它引向行 为发生的地方,即读者积极活跃的意识”。读者反应 分析是对读者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反应进 行分析,而不是指向文本本身的分析,这种方法也就 是读者感受的描述方法。所以,读者反应分析的研 收稿日斯:2006—04—10 作者简介:李小海(1969一),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学位,南阳师范学院教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8 ’ 李小海: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英语文学教学 第4期 究重心不是文学文本,而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主体读 者。这就意味着读者不能像考古挖掘文物那样在文 本中挖掘意义,而必须通过阅读过程去亲身感受、去 再创造;文学创作的总体过程必须包括读者的阅读 接受过程、作家的创作活动及其结果;文本的产生, 只是文学创作总体过程的一半,文学意义的产生,还 必须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本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 用,通过读者的感受而产生。由于读者反应批评理 论改变了文学研究的基本着眼点,从而使文学教学 根据这一理论,笔者认为,在英语文学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对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反应给予充分 肯定;课堂教学应当强调分散与集中的教学方法,这 种方法并不是由老师充当向导,指引学生去发掘作 品的意义,而是先由学生各自去理解,再在小组中交 流各自所得,再由班级集中讨论。在文学课上,教师 是文学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讨论的参与者,应给 学生一些必要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从阅读理解中 得出自己的观点认识。 随之出现了新的教学手法和研究方向。 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英语文学教学 (一)更新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导、以老师为 辅助”的新型的教与学关系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反对把文本视为文学研究的 唯一对象,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这一 思想对文学教学的直接影响是把文学课的教学重心 由课本转移到了学生,肯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 参与作用。所以,在文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 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 研讨式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教 学,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不过是他们学习上的 助手。这样,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而且,对 问题有自己的见解。相应地,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 发生转变,教师只是一个文学阐释的参与者,而不是 权威的解释者或最终的裁决者。在教学中,教师应 该鼓励和尊重学生的阐释,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 能力。 “以学生为主导、以老师为辅助”并不等于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是被动的,事实上,我们的教学都是以 班级进行的。因此,英语文学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 用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着手去欣 赏一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对不同课文采取不同的阅 读视角;狠抓课文的不同题材和体裁,选择适宜的阅 读方法;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改变学生被动的阅读 方法,为学生创造用英语阅读、鼓励和激发学生阅读 的积极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词句篇章、不同层 次、在视觉和领悟方面均做到积极的、正确的反应。 (二)鼓励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文本和 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和研究过 程中,一旦离开了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品 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存在意义。另外,在文学教学 研究中,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家承认文本意义的多元 性和学生的再创造性。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是 带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个人风格接触本文的,因此,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学 生对作品会有不同的见解认识。 (三)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操作 方式是描述和分析。这种方法的运用必须分析读者 在阅读按时间顺序逐一出现的词时不断发展变化的 反应。费希认为,“这种分析是对读者阅读过程中不 断变化发展着的反应进行的分析,而不是指向文本 本身的分析,这种分析在内容上包括读者由一连串 的词引发的所有活动:对句法或词汇可能出现情况 的预测;对有关人、物、观念等态度,这些态度的转变 或对这些态度产生的疑问等。因为这些反应都是时 间性的,是随读者阅读时间的流动从一个点到下一 个点作出的一种连续反应。因此,这种方法要求记 录下在阅读的每个点上发生在读者反应中的事件”。 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法的研究上,着重对学生 阅读接受过程及其阅读反应的记录和分析。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撰写课程论文。学生 可以边读书,边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不求面面俱 到,但要求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学生的笔记即 使只是对作品中的某一句话、某一段描写、某一处心 理的刻画而发表的看法,都应及时鼓励。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文学教学上产生正确的反应,有自己独 到的理解认识。 参考文献: [1]王蓬振.最新西方文论选[M].漓江:漓江出版社,1999.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1. [4]盛 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5][美]雷・韦勒克.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8. [6]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M].北京:三联书店, 1986. [7]佟晓萍.文学的创造性阅读与阐释一高校外国文学教学 研究和探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3). [8]Holland.No.5 Readers Reading[M].Yale: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 [9]Iser,W.The Act of Reading:A Theory“Aesthetic Response [M].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