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日月明》效果分析

2023-01-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育部审定2016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日月明》效果分析

汉字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但是,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普遍存在单调、枯燥而且乏味的问题,学生对识字、写字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简单而又不乏味,让学生成为自主识字的主体呢?在本次的识字教学中,我努力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文化味”。通过不同趣味的课堂识字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和技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梳理汉字源头,从“造字”到“识字”。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我们在教学生字时就要遵循会意字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所谓会意字,就是合两个以上的意义表示一种新意义的合体字。会意字分为同体会意字和异体会意字。其中,同体会意字由相同的字符组成。如:“木”与“木”组合在一起就是“林”,三个“木”组合在一起就是“森”。异体会意字是由不同的字符组成的。如“田”与“力”可以组合成“男”。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组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抓住会意字的这个特点,细细梳理每个会意字,启迪学生发现会意字的构字方法和构字意义,一方面丰富了识字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又使得学习汉字变得趣味生动,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意思的理解。

教学中,我始终不忘这个源头,从象形到会意,从字形想画面,从画面想字形,一步步地引领学生探究会意字的识记特点,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进而达到多识字的目的。当然为了落

实这一教学目标,我充分利用三字歌谣朗朗上口的特点,带着学生拍手读、合作读、同桌对读等有趣的形式,发现规律;借助插图来理解五字谚语的深刻内涵,体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实现了识字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趣味性。

二、挖掘汉字字理,从“学字”到“学文化” 。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会意字的造字方法让学生识字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字理型”自主识字教学模式是依据汉字的构型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式。教学时,我尝试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突破字形,通过对汉字会意造字方法的分析,让学生在认识字理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对于学生不解的地方,我善于结合生活的经验、想象图画等多种方式循循善诱,比如学习“从”、“众”几个字时,首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体会“二”和“三”的虚指;然后,从“众”的图片中感受观众、听众、众人的力量感,意会汉字的深意,感受汉字的文化。回顾这课的识字教学,我不断地让学生经历会意的过程,真正地向“引领学生喜欢汉字”前进了一步,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人的造字智慧,对祖国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之乐,是心灵的独舞,最令人陶醉和难以忘怀的。《日月明》一课的教学,就是为学生准备的心灵盛宴,相信学生在会意一笑的刹那,会爱上闪烁着智慧灵光的汉字。而这功利之外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有可能恒久的。综上所述,可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合理,教学策略运用得当,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显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